❶ 幼兒園男女同廁,這真的沒問題嗎
多餘的擔心!
❷ 怎樣考取教師資格證
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所以想當老師必須要有教師資格證。以前師范生大學畢業後就學校會頒發教師資格證,但是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之後,師范院校不再給畢業生頒發教師資格證,也就是說改革後將不再分師范生和非師范生的區別,想要做教師都必須參加國家統一考試,方可申請教師資格證。有了教師資格證你才可以去應聘教師崗位!
如何考取教師資格證
前面提到,想要當老師,必須先取得教師資格證。所以,當老師可以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考取教師資格證;第二步——走上教師崗位。下面將介紹考取教師資格證的報名條件、時間,考試科目等。
1.報考條件
教師資格證分為三類:幼兒教師資格證、小學教師資格證和中學教師資格證。各資格證的種類,規定了它所能允許教授的學生類型。自2015年起,教師資格證考試正式實行改革,改革後,無論是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都要參加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並取得相應成績後,才能頒發教師資格證。其中,報考幼兒、小學教師資格證的人員,在學歷上必須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而報考中學教師資格證的人員,則要求取得本科及以上學歷。若是在校學生,在校專科在大三,在校本科在大三、大四時才能報考。若是自考生,則需在取得自考本科及以上畢業證書以後,方可報名。教師資格證考試網將會為學生解答報考事宜。
2.考試、報名時間及報考流程
教師資格證考試時間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上半年在3月,下半年在11月。報名時間比考試時間提前兩個月:上半年為1月,下半年為9月。具體日期按當地出示的考務通知為准。考生需要隨時留意當地最新的教師資格證考試通知,仔細閱讀並確認自己是否具備報考資格。具備教師資格證考試資格的考生,可自行登錄教師資格證報考網的網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在審核通過後,網上繳費並確認報名完成。
3.考試科目
不同種類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在形式、科目及其內容上,既有共通,也有區別。筆試方面,幼師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是《保教知識與能力》,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是《教育學知識與能力》,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除了考察《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外,還需要考察《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相關知識。而《綜合素質》,則是以上三種教師資格證考試共同的必考科目。機試方面,以上三種教師資格證考試都需要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而普通話水平測試形式為人機對話。普通話水平測試成績中的二級乙等為及格。其中對語文老師的最低要求為二級甲等。面試方面,每一個類別的教師資格證面試都是不一樣的。
幼兒教師資格證面試部分科目進行:回答問題,撰寫教案,試講,答辯。
小學教師資格證主要是針對於科目:分別為語文、英語、社會、數學、科學、音樂、體育、美術,考生選擇哪一個科目就面試哪一個科目。
中學教師資格證面試內容主要是中學的課程,分別為語文、數學、英語、思想品德(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信息技術等。和小學教師資格面試一樣,考生報考哪一個科目就面試哪一個。
三、申請教師資格證
考生通過所有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並取得合格後還不能直接拿到教師資格證,考生還需要向當地的教師資格證認定機構申請認定教師資格,在通過審核後才能拿到教師資格證。
教師證即教師工作單位的證明。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教師的許可證。在當老師之前。必須先考取教師資格證,現在你能分清這兩者的區別了嗎?
以上就是教師資格證相關解答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❸ 早期教育在"性別化"兒童中發揮什麼作用
孩子從出生以後,他或她就被期望擁有特定的行為模式:男孩是吵吵鬧鬧,不守規矩,喜歡搗亂的小淘氣,他們穿素色衣服,打扮應該像個男子漢;女孩溫柔可愛,順從聽話,她們可穿五彩繽紛的衣服,打扮應該像小公主。他們的社會角色及其身份早已為他們自身永恆的特徵性別所決定好了。男孩子頭腦冷靜,邏輯思維能力強,善於思考問題,時常動腦筋,勇於創新,擅長推理,有領導能力,適合搞科研,當科學家,當管理者;而女孩情感豐富,多愁善感,邏輯思維能力差,不愛動腦筋,但做事細心謹慎,因此適合服務性行業,適合留在家裡,應當做家務。
一直以來,我們都抱著性別適合、定型的性別角色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將其滲入我們的幼兒教育中。在這種教育下,兒童在幼兒時期就形成了他們初步的性別意識,這對他們以後性別角色的定位以及對社會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讓人擔憂的是,當前幼兒園從課本教材、童話故事、幼兒讀物、游戲材料等等方面無不滲透著刻板化、固定化的傳統性別文化。同時,我們的保教人員也在通過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隱性地向幼兒傳遞著她們守舊的傳統性別觀念。這對現代社會下的幼兒的培養和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那麼在當前現實情況下,幼兒園怎樣進行合理的適宜的性別教育呢?
一、轉變傳統的性別觀念,給幼兒提供寬容的發展空間。
男性和女性都不再被劃定在各自狹窄的發展空間中。我們的幼兒園工作者特別是一線的保教人員更應該從幼兒心理差異出發鼓勵男孩子細心,動靜結合;鼓勵女孩子勇敢堅強,多做探索。鼓勵孩子們都能盡量多的做不同的嘗試,獲得多種社會角色體驗,增進對人、人生和社會的理解。這樣,男性和女性均能生活在廣闊的天地中,讓個體的思想之花自由綻放。
二、慎選幼兒教材和幼兒讀物。
教材從來都被社會看作為權威的正面的文化資源,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兒童的成長。當然,不僅是教材,還有其他性別文化來源,如父母教導,學校教育,大眾媒體,同齡群體等都影響著兒童對性別的認知。①但在幼兒園,相對幼兒來說,教師使用的教材和幼兒翻閱的讀物,應該是幼兒在幼兒園性別認知的最主要來源。根據北京師范大學史靜寰教授主持的對幼兒園,小學,初中和成人掃盲教材的性別分析課題的第二階段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兒園現行的教材中,表現出來的男性和女性的優缺點,已經被滲入了傳統的性別觀念。如男性優點多表現為聰明能幹,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獨立性強等;女性多表現為勤勞,溫順,心地善良,聽話等;男性缺點多表現為不遵守紀律,調皮,霸道,貪玩,馬虎,吵鬧,玩危險游戲等,女性缺點多表現為貪心,兇狠,愛哭,軟弱,需要保護等,性別溝壑開始出現。在幼兒讀物中,他或她閱讀的是傳統的性別角色期待。男孩和女孩主人公都需要面對一些考驗,克服一些困難。但對女孩常常是家務勞動的考驗,對男孩則是要闖世界,要拯救別人。童話中與孩子相伴的永遠是母親(如《小蝌蚪找媽媽》、《小紅帽》、《小兔子乖乖》等),需要被勇敢執著的男性拯救的永遠是柔弱的女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②在對男孩、女孩的特徵、能力、責任等方面,存在著明顯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我們在選教材,幼兒讀物時,就更應該小心謹慎,通過教師的師釋文化的教育過程來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對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縛,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別形象。盡量使教材和幼兒讀物反映出來的性別特別是女性的職業要多樣化,而非某一性別職業單一化和固定化,比如母親也有當警察的,當科學家的;反映出來的角色的精神品質豐富化,比如父親也常做家務,細心的照顧幼兒,母親也經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遇事鎮定等等。
三、精心設計幼兒游戲,注意游戲材料的投放
幼兒游戲的設計在教師的不經意中,其實已經隱含了我們幼兒工作者的性別意識,對幼兒的性別認識起著強化的作用。比如每一個幼兒園都在玩的娃娃家裡,幼兒開始模仿傳統的性別角色。一般都是女孩當媽媽,男孩當爸爸。媽媽是要在家裡煮飯帶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媽媽不做家務,跑出去玩,就會被認為失職。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飯,休息。這無形中就將女性的職責是在家裡等觀念沁入幼兒的心裡了。而筆者在思考,我們的教師在設計此游戲時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別敏感意識,根據現實情況稍稍做一些改動呢?比如,爸爸媽媽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請保姆帶,也可請爺爺奶奶幫忙照看。爸爸有空時也要幫忙帶孩子,做家務,媽媽也可以出去辦事。再或者,當幼兒玩娃娃家比較熟後,教師可否根據觀察,建議男女幼兒互換角色,女孩嘗試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嘗試一下媽媽角色呢?這樣也許更有利於幼兒獲得豐富的角色體驗,擴大狹隘的性別認識。
另外,我們要特別注意游戲中游戲材料的投放。就如文章開始提及的關於餐館的區角游戲,若服務員的標志不是這么性別化,不是做成戴在頭上的鮮艷的花頭巾,而是做成比較中性的掛在胸前的標志牌或其他什麼的,發生在這個游戲中的情景會減少。至少,它不會給幼兒游戲帶來性別意識上的潛意識的影響和強化。
❹ 怎樣利用區域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我們在性別角色教育方面,往往局限於性生理教育,忽視了特別重要的性別角色教育。孩子的性別角色教育,對於家長們來說似乎再簡單不過:男孩就是男孩,女孩就是女孩,沒有什麼教導可言。但是,育兒專家指出,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別角色教育不僅會影響其心理發展,還會關繫到孩子日後正常的社會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生活...。而在幼兒園工作的方方面面更是對3-6歲幼兒性別教育的關鍵時期。家長和幼兒園同心協力,做好幼兒性別教育,才能最終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人格。 一、對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們在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有來自幼兒園中的問題,也有來自家庭中的問題。 在幼兒園存在的問題有:男孩女孩一起入廁,導致個別幼兒不敢在幼兒園進行大小便、男女幼兒一起洗澡時,對於生理器官,老師不能給幼兒一個科學干凈的名稱、就寢時,男女幼兒同睡一屋或是同睡一床、在教師組織幼兒活動時,教師不能合理安排幼兒性別角色扮演、還有就是大多幼兒園都是缺少男教師,這些因素都對幼兒正確的認識性別角色有影響。 在家庭中存在的問題有:當幼兒做出與之性別角色不一致的行為時,家長不僅沒能及時的制止,甚至強化這些行為舉止,導致幼兒錯誤的認識性別角色,分不清男孩女孩的區別,不知道男孩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為,女孩應該有什麼樣的舉止。有些家長甚至把男孩當女孩來教養,女孩當男孩來教養,家長這樣的做法,對幼兒來說都是對其身心健康有不良影響的。幼兒心理學家認為學校、家庭是影響兒童性別角色定向的主要因素。 (一)幼兒園對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幼兒園里的幼兒入廁環節,有的小朋友膽怯甚至拒絕在幼兒園入廁,如果幼兒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日積月累就會對他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在組織角色扮演游戲中,會發現有些女孩兒想扮演「爸爸」的角色,男孩兒想扮演「媽媽」的角色,教師如果沒能合理分配幼兒角色扮演,會對幼兒今後的性別角色教育有影響。 1.幼兒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入廁環節中的問題 在幼兒園里,經常聽到孩子們幾個人「躲在」廁所里嘰嘰喳喳的說著什麼,並且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一個小朋友在上廁所,幾個小孩子站在一邊看,而且一個個一臉的詭秘。且有位家長反映,她的小孩自進園以來,一直都不敢在幼兒園上廁所,因為在幼兒園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是一起上廁所的,很多的女孩子看他,他不敢上。顯然這是個很不好的現象,幼兒因為害羞或是恐懼導致不敢在幼兒園里上廁所,從生理上給幼兒帶來了壓力,日積月累難保不出現疾病。從心理上會給他們帶來了陰影,可能除了在家才能安心的入廁,其他的哪裡都不行,這樣會給他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 (2)幼兒就寢環節中的問題 現在大多數的幼兒園雖然能按照規定做到一生一床,但床與床緊鄰,男女幼兒同住一屋。這樣的做法自然是對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反面作用的。長時間男女幼兒混合入住同一房間內,女孩的一些行為舉止可能會影響到一些男孩,男孩的一些行為舉止也可能對女孩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說:女孩天生的性情溫柔、在處理事情上容易感情用事、抗壓力不強等,都是對男孩不利的影響。而男孩的霸氣、做事比較馬虎、甚至有些男孩喜歡說不文明語言等,對於女孩來說,這些都是不好的。 (3)幼兒盥洗環節中的問題 在一些全托制的幼兒園,保育員為了節省時間,就讓全體幼兒在一起洗澡,這樣男生女生的身體就展現在小朋友們的面前了,這時候,有些小朋友就會發現男生與女生身體的某些部位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可能只是覺得好奇但不好問,就隨之而去了。如果有些孩子對身體的有關部位特別感興趣,好奇又好問,如問到生殖器的名稱時,保育員不能給幼兒一個科學干凈的名稱,會導致幼兒對男女性別的認識有偏差。 2.幼兒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在組織幼兒角色游戲中,會遇到角色分配的問題,比如說在「娃娃家」一游戲中,會涉及到爸爸媽媽的角色扮演。有的小朋友想來扮演爸爸有的小朋友想扮演媽媽,這都沒什麼問題,關鍵是有些男生想扮演媽媽,有些女生想扮演爸爸,小孩子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對性別定位的認識還到位,不知道媽媽應該是由女孩來扮演的,爸爸是由男孩來扮演的。 3.缺少男教師的問題 在幼兒園里,男教師的數量實在是少之又少,有些幼兒園甚至連一名男幼師都沒有,我覺得這樣的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調對幼兒健全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的弊端的,因為一個幼兒在園的時間是遠遠要多於在家的時間,假如在這樣的環境下,幼兒的身邊都是女教師的身影,可想而知,他學習到的當然都是女教師身上的氣質,而男教師身上的氣質小朋友是從女教師那學不到的,比如說男教師的陽剛之氣,男子漢的堅強不屈,男子漢的紳士風度等等,小朋友在幼兒園是學習不到的。這樣就不好了,對幼兒性別角色教育也就失衡了。可能有些女教師也具有男教師某些特點,但效果遠遠不及幼兒與一名男性教師實在的長時間接觸。女孩應學習男教師的堅強,遇到困難不要氣餒。學習男教師的理性思維,因為現在的女教師大多都是感性的,這樣處理事情結果未必讓人滿意。從小讓幼兒被這種行為帶動著感染著,我想將來他們一定可以將感性和理性把握好。所以幼兒園男教師是不可缺少的。 (二)家庭對幼兒性別角色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在家庭中,大多家長對孩子的性別教育仍存在著一些誤區或缺失,這很容易造成孩子性別角色的錯位,帶給孩子的將是心靈的扭曲和傷害。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都非常關心和重視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愛護自己,這是很必要的。但父母往往忽視了孩子從出生就應開始的性別教育。性別教育是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對自身了解的啟蒙,也是孩子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所以從小就開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別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單親家庭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 有這樣一個病例:有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和孩子同床而眠至孩子十多歲,從小孩子喜歡與母親摟著睡,自己也願意撫摸母親的身體。母親一直放任孩子的行為,他到十幾歲的後養成一個怪毛病,特別渴望撫摸異性,後來將手伸向了年幼的表妹。雖然沒有發生性關系,但給兩個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他一直被內疚、犯罪感和本能沖動困擾,不能自拔,成年後,他對異性的興趣只停留在撫摸的慾望上,而無性交的沖動,並想通過自殘解脫自己。 由於家庭中缺少父親,兒子自然與母親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多,孩子醫生下來本能的具有佔有欲,他們允吸母親的孩子營養,煽誘母親的懷抱和目光,成為母親生活的中心。單身母親往往將兒子視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託,把全部的愛和感情都傾注到孩子身上,錯過孩子受教育的關鍵期。 2.孩子的性別與家庭的期望不相一致時,家長對幼兒的性別角色教育 金蕾是我們班級的一個小朋友,他長得很結實、高大,說話粗聲大氣、整天穿背心短褲,其他季節的服裝,無論從色彩到款式一律男性化,且坐姿、站姿均像男孩,喜歡與男孩玩、打鬧、追逐、甚至打滾、搗拳擊。可一天她來幼兒園時穿著裙子,我們都很奇怪:怎麼男孩子也喜歡穿裙子且願意穿,後來才知道她本人就是女孩子。 據了解,金蕾的媽媽們一直喜歡男孩子,期盼自己能生個男孩,可金蕾生下來是個女孩子,父母和家長都感到失望,所以一直把金蕾當成男孩子來養,言行舉止都按男孩子的標准
❺ 幼兒園有沒有男教師,重要嗎
與很多發達國家一樣,學前教育領域內男教師缺乏在丹麥一直也是備受關注的問題。為了吸引更多的男教師加入學前教育領域,丹麥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間開展了五個男幼兒教師培養示範性項目。這五個項目分布在丹麥國內五個不同城市的不同特色與大小的幼兒園或日托中心,其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整個歐洲范圍內都產生了極大的反響,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對男教師的看法,吸引了大批的男性加入學前教育領域。
在約靈市,研究者認為戶外活動可以吸引男教師的加入,而且孩子們也能從呼吸新鮮空氣、與自然接觸以及戶外活動中受益。幼兒園通過「樹林人」項目使「自然」成為幼兒園日常生活的主題。男老師帶領幼兒們在森林組織戶外活動,還設計了很多長期的項目活動,如樹的分類知識、蝸牛和蛞蝓的種類等。項目研究證實,早期教育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求更多的教師參與,而不僅僅是單一性別的教師。
奧爾堡市設計了一項「輪作政策——供出租的男教師」項目,選擇一名男教師在七所自願參與項目的幼兒園之間輪流工作,並要求這名男教師認真觀察,將自己的經歷做詳細記錄。項目研究證實,性別平衡化的教師隊伍有利於改進工作環境,男教師的加入有助於男女教師彼此學習父親般的或母親般的看護技巧,政府還出版了一本幫助男申請者進行面試的指導手冊。
斯坎訥堡市開展了「以不同方式做事」的項目,以求增加幼兒園生活的多樣性。安排了戶外活動、夏季派對、與家長和外聘專家的集會,來討論對於性別、差異、能力的觀點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見。該項目發現,尊重男女教師之間差異的存在,可以使孩子們從中受益。
霍斯霍姆市的「多樣化結構」項目主要圍繞對「男性氣質」的探究而開展,項目研究者對社會教育專業的男生進行了一系列訪談,要求他們談談 「如果將來的工作是幼兒園教師」 的觀點和想法。項目研究結果證實,幼兒園男性氣質的缺失並非是缺少男教師而造成的,增加幼兒園「男性氣質」的多樣化環境,才能真正吸引更多的男教師加入進來。
弗雷登斯堡市發起了主題為 「將專業化作為招聘和留任男教師的策略」的項目。幾名男教師被集中在一所幼兒園中工作,以此來了解同性別的教師集體是否可以讓那些正在考慮入職的男性獲得歸屬感。項目研究表明,男教師集體有助於他們在女性佔主體的環境中獲得歸屬感和自信心。一所幼兒園中擁有多個男教師是招聘或者留任男教師的一個有利因素。
在丹麥進行的這些男幼兒教師培養示範性項目的研究中,還得到了如下兩個研究結論:
(一)自上而下的推進作用有助於提高社會性別主流化的公眾意識
雖然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有一位男教師是值得欣喜的事情,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從來都沒關心過幼兒教師的性別問題。很多在職的幼兒教師認為: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合格女教師了,是否招聘男教師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政府部門以基金項目的形式加以介入的話,社會性別主流化意識缺乏的現象很難被意識到。只有在政府或者領導層面將社會性別主流化的理念和意識滲透進日常的決策與工作實踐中,才能逐漸提高社會對男幼兒教師工作的認同度,並促使家長和教師增強社會性別主流化的意識。
(二)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是影響男性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的主要障礙
幼兒教師從最開始就被貼上了明顯的「性別標識」。如果男性選擇了學前教育,那就意味著他們作出了一個非傳統的職業選擇。而被訪談的女教師也都認為 「一個男教師並不符合她們頭腦中幼兒教師的形象」。很多家長也對男幼兒教師存在的必要性表示懷疑,他們難以相信男教師能給自己的孩子提供高質量的看護。種種對於男性的偏見強化了幼兒教師是女性工作的傳統觀念,成為男性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的主要障礙。
要想了解更多關於國際先進幼教理論和知識,歡迎您參加2019(秋季)亞洲幼教年會,本屆年會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學前教育雜志社主辦,大會設置有二十多個不同幼教專題論壇,讓您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幼兒園經營與管理方面的國際前沿理論和經驗。
【2019(秋季)亞洲幼教年會+第八屆亞洲幼教展覽會+山東幼教名園行】,將於10月24日—27日在青島市【同期盛大舉辦】,熱烈歡迎您和朋友蒞臨!
❻ 對當前幼兒園性別教育的幾點思考的論文
論文要求有沒有?題目定了嗎?
❼ 幼兒園時期的男生和女生能在一起睡覺嗎
果孩子總是生活在這種不分性別的情況下是不好的。
一、幼兒園的孩子的性專別意識已經產生,遮屬掩會使孩子對性別意識感到困惑,不利於兒童性別意識的形成,進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幼兒園的孩子實際上是性別意識了。這時,如果男女混睡,男女同上廁所等,就會使孩子變得扭扭捏捏。畢竟,孩子們也知道面對異性並不方便這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7)幼兒園性別教育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時期在學校注意事項
1、及時對兒童進行性別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產生性別意識,這是父母必須為孩子的性別教育做准備。從小學習可以使孩子們更好地將自己與異性區分開來,並對這方面有更正確和客觀的認知。
2、教育孩子保護好自己
在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性教育時,請教育他們保護自己。也許外部環境不能由您自己控制,但是要盡可能讓孩子更多地了解這一方面的知識,這也可以幫助孩子保護自己免受傷害,而不是成為傷害他人的那個人。
3、選擇管理更好的幼兒園
如果希望孩子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中成長,那麼選擇一個好的幼兒園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可以了解幼兒園的有關環境,老師和幼兒園管理的更多信息。畢竟,幼兒園生活也是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幼兒園會使孩子養成更健康的人格。
❽ 作為未來幼兒園老師,你將如何進行性別角色教育
作為未來幼兒園老師,我想對幼兒進行童話故事中的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