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前班活動《誰到我家住》教案及反思
說說相關的經歷。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熊是怎麼邀請朋友做客的。 2、閱讀圖畫 請孩子觀察與討... 相關:◇ 上了幼兒園的孩子還要上學 >>詳細◇ 學前班,上還是不上 >>詳細◇ 小學學前班今年起逐步取消 >>詳細◇ 鄭佳珍代表:該取消小學「 >>詳細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經驗,建構故事內容,理解故事發展的進程,預測情節發展的結果。 2、理解詞彙「為難」、「著急」、「死心」、「拚命」等,理解並學會使用副詞「也」、「更」。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 以「邀請做客」為主題進行談話:你喜歡邀請小朋友到你家做客嗎?說說相關的經歷。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小熊是怎麼邀請朋友做客的。 2、閱讀圖畫 請孩子觀察與討論: 封面:瀏覽標題和圖畫,說一說書中可能會講一個什麼故事。 第1頁:觀察討論,結合故事標題猜測小熊在做什麼。揭開遮擋條,閱讀第一頁文字,預測後面的情節。 第2-6頁:順序出示,快速瀏覽,請幼兒描述發生了什麼?著重體會小熊的心情,可能對朋友說什麼?討論後請幼兒推測故事接下來會怎樣?小牛會進來嗎?還會有小動物進來嗎? 第7-8頁:順序出示,說說小熊心情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他可能會對小羊說什麼?接下來會怎樣? 第9-10頁:順序出示,逐頁說說小兔子要做什麼?小熊和屋子裡的朋友們怎麼樣?你覺得小熊會對小兔說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接下來會怎麼樣? 第11-12頁:順序出示,說說屋子裡的狀況?又有什麼新朋友來?小熊怎麼想?他會進來嗎? 第13頁:出示畫面,請幼兒說說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封面至13頁:回顧大書,討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是誰遷居的?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這種結果?你會怎麼做? 3、閱讀文本 ★ 出示大書文字,教師為幼兒示範朗讀一遍,請幼兒跟讀。 ★ 與幼兒進一步逐頁閱讀故事,幫助幼兒梳理體會小熊和其它小動物在故事情節發展的不同階段表現出的不同心情和運用的語言,完成下表,並請幼兒模仿角色有感情地說一說。 情節發展 小熊的 心情 小熊 怎麼說的 朋友的 心情 朋友 怎麼說的 更好的說法或做法 新房子蓋好了 小貓來了 小狗來了 小牛來了 小羊來了 小兔來了 小老鼠來了 4、閱讀小書 ★ 分發小書,請幼兒獨立閱讀幾分鍾。 ★ 就一些詞彙、句式進行解釋討論,如「為難」、「著急」、「死心」、「拚命」、「……更……」、「……也……」,並讓幼兒嘗試應用。 ★ 分角色朗讀,從對話中體會和了解小熊的性格,嘗試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積累一些語言交往策略,找出更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本教案參考奕陽教育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美國伊利諾依大學(UIUC)閱讀研究中心(CSR)聯合出品的新起點《教師指導手冊》 教學反思: 活動當中,幼兒對故事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紛紛責備小老鼠的行為過於粗魯,對於小熊的愛心,孩子們都說「小熊真善良」,「有愛心的小熊」,我們要向它一樣去照顧別人,情感上孩子們得到共鳴,但在知識點上,孩子們在通過故事中各個角色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以及它們的語氣和措辭的變化體會其情緒的變化,理解詞彙「為難」、「著急」、「死心」、「拚命」等,理解並學會使用副詞「更」有一定的難度,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導孩子正確使用詞彙,學以至用,更好地掌握這些用詞,並將角色投入角色扮演區,鼓勵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在進行游戲時鞏固對話,學習詞彙,體驗活動的樂趣。並收集《家園聯系冊》中代表作品,將預測小熊的故事進行共享,鼓勵幼兒進行創編,多方位調動教學手段,促進孩子發展。
㈡ 觀看一堂課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
1、簡單交代詩人、背景
2、讀兩三遍
3、解釋字詞(通俗易懂些)
4、簡單地描述詩意
5、請小朋友表演
6、讓大家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7、總結
8、下課………………
㈢ 幼兒學前班安全教育《遇到危險怎麼辦》教案及反思
一、設計意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薄弱、安全防護能力差,所以,安全問題是時時存在,危險處處可能發生,這足以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特別是教師的重視。正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時時防護幼兒的安全顧然重要,而教給他們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更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長的暑假馬上就要開始了,許多家長無暇照管幼兒,會讓幼兒單獨在家,不安全因素時時存在,教給幼兒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是幼兒園教師勢在必行、責無旁代的任務。於是,在本學期我就設計了安全教育活動《遇到危險怎麼辦》,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掌握必要的、正確的自護常識,有效的進行自我保護,讓每個幼兒都能平安、健步康、快樂的成長。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增強自護意識。
2、教會幼兒一些必要的自護方法,並能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等綜合能力。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活動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活動難點:使幼兒掌握一些自護方法進行自我保護。
四、活動准備: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圖片、影碟片等相關資料;2、影碟機;3、獎品;五、活動過程:
(一) 教師以「生活中的危險真不少」引入課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 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現小偷進屋偷東西;2、小孩獨自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3、小孩獨自在家時,家裡突然著火了;4、小孩獨自在家時,突然發生了食物中毒、受傷、生病的事件;
(三) 組織幼兒自由討論:遇到上述的四種危險時,怎麼辦?
(四) 師生談話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想出各種正確有效的辦法。
(五) 組織幼兒觀看四個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後半段:
1、發現有小偷時,可悄悄的溜出門去報警或找鄰居幫忙等;2、有陌生人敲門時,不可隨便打開門,可打電話告訴大人等;3、家裡著火了,先打開門逃生再求助,無法逃生時要先打電話告訴大人、打電話報警等;4、發生食物中毒等事件時趕緊打電話告訴大人等;(六) 師生共同小結影蝶片中傳授的辦法和小朋友及教師想到的辦法,教師要一邊小結一邊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資料強化幼兒的記憶。
(七) 活動小結:
1、教師再列舉一些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危險,並介紹其應變與防護的辦法;2、教育幼兒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能發生危險,只有不去做危險的事,並在面對危險時能夠保護自己才能避免災難的發生;
(八) 活動延伸:
激勵幼兒在平日生活中多注意觀察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在自主尋求自護辦法後,與大人共同商討自護的辦法。
六、活動反思:
活動能圍繞幼兒們需要的、感興趣的、急於想知道或解決的,且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發生的安全自護問題來有目的的開展活動,使幼兒能充份調動所有的智慧去灘索、去發現,並有效的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且活動取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具有很強的真實性與實用性。
整個活動不是停留在簡單的說教上,而是幫幼兒設計情景,進行角色換位,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即授之於漁,使幼兒能真切的體察真情實境,有效的提高自護意識。
在活動中教師能給予幼兒充足的、自由的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並創設有利於並能推進活動開展的教育氛圍。從活動的效果來看,活動完成了預期的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取得了預期的成效,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活動。
㈣ 大班語言珍愛自己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我長大了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雖是園里大哥哥大姐姐,但自我中心還是很強,只懂得被愛而不懂關愛別人,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根據幼兒好玩、好游戲的心理特點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組織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強責任感。
2、關心幼兒園內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製作交通、安全標記。
3、帶領弟弟妹妹學習交通、安全標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並學會製作交通標志
教學難點: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1、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圖片。
2、做標示的各種廢舊材料:一次性紙盤子、毛線、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長大了
1、引導幼兒園知道自己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願望。
2、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已經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為他們做一些安全標志。
二、製作交通標志
1、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記,如:禁止通行、禁止觸摸、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請小心、電、火等標志。
2、在幼兒園內什麼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樓梯、地面上有水時、電門、廚房,外面什麼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標記?用什麼材料做?
4、分組做標記,標記的後面寫上相應漢字(教師幫助寫)。
5、一起整理做好的標記,共同欣賞和評價。教師帶領幼兒在園內貼安全標記。
三、延伸教育
平時在幼兒園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時,告訴他們如何識別這些標記,哪裡存在著危險?應該如何避免?家裡不安全的地方有哪裡?你還可以製作什麼樣的標志?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認識、製作安全標志,讓幼兒感受到通過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溫馨的環境,增強了責任感。在製作標志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欣賞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了安全標志的含義,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活動結尾應增加與小弟弟小妹妹互動環節,通過「身教」來加深對安全標志的認識,同時感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㈤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及反思怎麼寫
一周教學反思一周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又忙碌的結束了,在這一周里我班的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成效比較顯著。前幾次有個別幼兒經常出現尿濕褲子的現象,孩子們由於貪玩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這就需要老師去給孩子們多提醒日常的生活中多去引導多去講述,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日常習慣,在經過老師不斷的引導和努力,這周這種情況在沒有發生過。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及時的掌握,對於課堂紀律孩子們能夠很好的去遵守能認真去聽講。但有個別幼兒不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願意上課積極發言,總會小手撐著小腦袋不知在想什麼。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只有5--10分鍾作為老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來把課堂的內容講述貫穿到位,在保育與教學的活動中作為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一顆耐心加愛心去呵護每一位幼兒。大班一周工作反思二:開學第一周活動反思(201字)今天是開學以來的第一次正式上課,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幼兒們還不習慣,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更有一些新來的幼兒甚至在上課時候講空話,還帶動了一些比較乖巧的小朋友,課後,我也找了一些原因:第一,新生的常規和上課要注意的一些東西還是不熟悉,第二可能是我在上課的時候不夠生動,沒有引起他們的足夠興趣,需要反思改進。
㈥ 大班科學活動《我怎樣長大》教案及反思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內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容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㈦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怎樣做最安全》
活動背景:
社會上接連出現因擁擠、踩踏,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班裡的小朋友們在日常交流中也談論起類似的事件,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些幼兒還不能做到自覺有序,有爭搶、擁擠的現象。如果遇到突發事件,幼兒間相互擁擠,就會延誤時間,造成危險,因此對幼兒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十分重要。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安全教育活動。
活動名稱:怎樣做最安全
活動目標:
1、懂得遇到突發事件時不擁擠,一個跟著一個走,更節省時間。
2、增強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一些因擁擠踩踏而發生人員傷亡的影像資料、自製教具:瓶子里放幾個帶線小球,瓶口大小隻能一個小球通過。
活動過程:
1、通過試驗引出話題活動前我先做了這樣一個試驗,想看看孩子們到底表現如何。我對班裡的男孩子們說:操場上有一些新玩具,請男孩子們去玩,誰先拿到誰就先玩。男孩子們一聽立刻來了精神,都爭先恐後地向外跑,由於門比較窄,只能同時容納兩個人通過,幾個人一起擠在門口,有兩個人當時就被擠到了,其他的人也出不去啦。
2、討論:擁擠的後果是什麼?
我趕緊把男孩們招呼回來,組織全班小朋友一起討論:男孩子們是怎樣出去的?這樣出去的後果是什麼?
3、看視頻資料,引起心靈的震撼討論完後,我請小朋友們觀看視頻資料,一些因擁擠踩踏而發生人員傷亡事故的畫面。看完視頻資料,小朋友們都很震驚,真是太可怕了,紛紛表示不能擁擠,不到人多的地方去等等。
4、通過試驗,明白"有序比擁擠更節省時間"接著我又給小朋友們作了這樣一個試驗,在一個瓶子里,放進幾個帶線的小球,瓶口的大小隻夠一個小球通過,然後請幾個小朋友們一起拉線,看誰能把小球拉出來,小朋友們用了很長時間也沒能把小球拉出來,然後我又請大家一個接一個地拉,很快小球一個一個都被拉出來了,然後提問:
師:要把小球從瓶子中都拉出來,是大家一起拉快呢,還是一個一個拉快呢?
幼:一個一個拉更快。
師:為什麼一個一個拉要比一齊拉更快呢?
幼:瓶口太小了,大家一起拉,小球擠在一起誰也出不來。
幼:一個一個拉,瓶子里的小球越來越少,就能很快拉出來。
通過這個實驗使大家懂得:一個跟一個按順序走(跑),要比擁擠快得多,而且更安全。
5、延伸活動:火災撤離演習第二天,我們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火災撤離演習,小朋友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有擁擠,而是有序、快速地撤離到安全地點。
活動分析與反思:
1、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安全的保證活動中有序排隊,不擁擠,不僅是一個人良好行為的體現,也是一個重要的安全因素。社會上出現的因擁擠而造成的惡性事故,也反映出人們行為上的一些問題。如爭搶、擁擠、不守規則等等。因此從小培養人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其實幼兒園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並列為常規教育的內容,比如排隊洗手、入廁、喝水,等等,但是由於幼兒年齡比較小,還沒有形成主動、自覺的行為,因此在突發事件中,在沒有要求的情況下就很難做到,就像男孩子去爭搶玩具一樣,因此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加強教育,使幼兒從小養成做事、活動有序,遵守規則,學會輪流、等待的良好的行為習慣。
2、安全教育要讓幼兒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幼兒由於年齡小,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時,要避免空洞的說教,而是要讓幼兒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直在教育幼兒要有序,在很多活動中都要排隊,但是很多幼兒只知道應該這樣做,但並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即使知道一些,也是一知半解,並不能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因此一旦離開教師的要求和指導,就會忘得一干二凈,而通過形象具體的活動,如上述活動中的視頻資料、拉小球的試驗等,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們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親身感受不這樣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後果,以後就會逐漸形成自覺的行為。
3、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意識和行為之間的差異,幼兒的自覺性和自製能力都較差,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自我保護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次兩次的教育就能見效的。我們教育者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多進行正確行為的引導,使之形成習慣,同時還要經常督促和檢查,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常給孩子講解安全方面的知識,逐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