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弟子規總序教案全集及教後記
總序:
復弟制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2.學習誦讀弟子規。
二、活動准備:
本段大範例,《弟子規》教材,《弟子規》視頻。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述「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規》總序內容。
2.教師出示本段內容的大範例,逐字講解《弟子規》總序內容,讓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3.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教育幼兒懂得「首先在家裡,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說話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朋友相處時要有愛心,並且要親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其他有益的知識本領了。」的道理。
4.幼兒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弟子規》P1-10,感受經典美文的韻律感。
5.結束活動:「今天我們學了弟子規的總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順父母,回家以後,每一位小朋友都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B. 幼兒園小班學弟子規的教案怎麼寫
經典原文: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活動目標: 1. 初步理解《弟子規》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的含義。 2. 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背誦《弟子規》中的兩句經典原文。 3. 體驗活動的快樂,萌發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動准備: 1.動畫故事《...卧冰求鯉》。 2.白板教具:愛、孝。句卡: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步理解"親愛我,孝何難"的意思。 1. 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裡有誰?他們愛我們嗎?他們是怎樣愛我們的? 2. 提問: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怎樣愛他們呢? 3. 小結: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孝順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 多種形式變化學習誦讀 "親愛我,孝何難"。 (1)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讀這句話?(點頭讀) (2)還想怎麼讀?(搖頭,加節奏) (二)觀看動畫,初步理解"親憎我,孝方賢"的意思。 1. 觀看第一部分:動畫片里有誰?媽媽的態度怎麼樣? 2. 觀看第二部分:接下來後發生什麼?媽媽怎麼了? 3. 觀看第三部分:王祥是怎麼捉到魚的?媽媽說了什麼? 4. 小結:為了媽媽王祥克服了這么多的困難捉到了魚。他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真了不起。在《弟子規》中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這種了不起的孝順行為。出示"親憎我,孝方賢",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親人們討厭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很孝順他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C. 弟子規教案怎樣寫
經典原文: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版理解《弟子規》中權"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的含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背誦《弟子規》中的兩句經典原文。
3、 體驗活動的快樂,萌發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活動准備:
1、動畫故事《卧冰求鯉》。
2、白板教具:愛、孝。句卡: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三、活動過程:
談話導入,初步理解"親愛我,孝何難"的意思。
1.、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裡有誰?他們愛我們嗎?他們是怎樣愛我們的?
2、提問: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怎樣愛他們呢?
3、小結: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孝順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 多種形式變化學習誦讀 "親愛我,孝何難"。
(1)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讀這句話?(點頭讀)
(2)還想怎麼讀?(搖頭,加節奏)
D. 弟子規對飲食,勿揀擇的教案
【活動目標】
1、觀察營養寶塔,初步了解合理的飲食結構。
2、通過談話和交流,知道不能偏食,要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3、樂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營養餐。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教師與幼兒互動談話,導入游戲。
師:小朋友,今天早晨你們吃了什麼早餐?你們最喜歡吃什麼?……現在,老師這里有許多好吃的東西,都畫在了紙上,你喜歡什麼就可以到老師這里隨便拿。
2、幼兒自由上台拿小紙片。
3、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都拿了哪些食物。
4、教師小結,提出疑惑。
小朋友們喜歡吃的東西真多,有的也是老師喜歡吃的,那你們知道這些東西吃了合適嗎?哪些東西應該多吃?哪些東西又應該少吃呢?
二、營養大學堂。
1、觀察營養寶塔。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看營養結構圖。
2、互動交流:
--老師:誰能告訴大家我們每天吃的最多的應該是什麼?(米飯、饅頭、麵包和面條,還有玉米等)--老師:的確,這些糧食做的食物可以讓我們長力氣。那麼,吃的第二多的是什麼?(蔬菜、水果)--老師:比蔬菜、水果吃得少一些的是什麼?(牛奶、雞蛋、魚、肉……)--老師:吃得最少的又應該是什麼?(巧克力這樣的甜食和一些油炸的食品。)老師還要告訴大家我們每天吃東西也要講規律。也就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
三、我的營養食譜。
1、設計一張營養食譜,向同伴介紹。
2、選擇幾份典型的食譜,引導幼兒討論他們設計得是否合理,是否有利於健康。經討論合格的食譜教師蓋上"健康印章"。
E. 弟子規教案怎樣寫
《弟子規》總序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為什麼要學習《弟子規》? 2、弟子規的大概內容是什麼?
教學重點、難點:
1、為什麼要學習《弟子規》 2、弟子規的內容是什麼? 3、有餘力,則學文
教學內容:
學習《弟子規》的總序
「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
教學時數:一課時
一、講解題目: 1、《弟子規》——先介紹原文的出處。原名:訓蒙文。故名思義;教訓啟蒙幼童的文章。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內容採用《論語》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等文字編寫而成,後改叫《弟子規》。是啟蒙學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師念一句,學生重復一句。 3、老師念上句,學生念下句。 4、小組合作學習,比賽讀 二、講解內容:
弟子規—— 是(古代)小朋友必須要學習的內容。古人雲:學有學業、退有居業。弟子規就是教育小朋友學習以外應該做到的事情。
聖人訓—— 聖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們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稱為聖人。 訓:可以做為准則的話。指聖人對我們的教誨。
首孝悌—— 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 悌:代表順從兄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也就等於孝順了父母。
次謹信—— 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號,做人也要按著准則去做。不能任意隨便去做事。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
泛愛眾—— 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而親仁—— 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有餘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小結: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沒有文化知識,但忠、孝、禮、義、信必須要做到。1、教師講一個故事:一個六歲的小孩,他不但學會了彈鋼琴,而且會說英語。每當家裡來了客人,大人都叫他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節目後,大家都在贊揚他。他驕傲地說了一句語驚四鄰的話:「姥姥你是個大笨蛋,什麼都不會!」客人愕然。
2、這個故事說明什麼?(家長不能一味的培養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學習技能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讓他表演,而是為了讓他有一計之長,將來好做事。) 3、他懂得做人的道理嗎?,懂得怎麼去做事情嗎?
4、一個連自己的家長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會虛心向別人學習嗎? 三、總結
為什麼要學習《弟子規》?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准則。弟子規的內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好了自己的品德後,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互動: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對《弟子規》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原來哪些方面做的不夠。 四、家庭作業:
請家長幫助熟念《弟子規》總序
F. 幼兒園國學小課本《弟子規》第一課教案怎麼寫
《弟子規》教案 【第一課】 一、禮儀訓練:教站姿、坐姿(15分鍾) 二、教讀《弟子規》「總敘」和「入則孝」部分(15分鍾)(休息5分鍾) 三、教「孝」(1個小時): 1、在黑板上寫「孝」的篆字解釋涵義(師生互動階段) 2、講母親懷孕和生產的過程,啟發孩子的孝心 我們在母親的子宮中最開始只是一個極微小...的細胞,然後細胞通過吸收母親的營養不斷分裂長大,開始的3個月,我們的母親往往會出現嘔吐、惡心、睏倦、失眠,甚至頭疼、發燒、咳嗽等現象,有的母親會吃什麼吐什麼,大多數的母親這個過程會很難受;接下來的3個月,母親身體的不良反映會小一點,但母親會因為懷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歡吃的食物,我們同學們平時吃飯會說我不喜歡吃這個我不喜歡吃那個,可是我們的媽媽在懷我們的時候只要我們好什麼難吃的都會吃下去,想想媽媽的辛苦我們應不應該挑食?(不應該)我們挑食身體長不好對不對得起媽媽?(對不起);最後的幾個月是母親最難受的階段,我們的媽媽肚子上會時刻承受近20斤的壓力,走路看不見前面的路,睡覺抱著近20斤的「石頭」,腳會腫,而且腰酸背痛。當「十月懷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親過「鬼門關」的時候,母親生產的痛苦大過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醫院的產房裡面產床床頭的鐵欄桿經常會是彎曲變形了的,就是母親生產的時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們的母親如此辛苦地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我們怎麼還可以對她大吼大叫,怎麼可以再讓她痛苦傷心。 3、怎樣孝順父母? 孩子們會說:幫父母做事,給父母端水等。老師要告訴孩子們,孝順父母最重要的是要聽父母的話,不惹父母生氣。因為生氣會讓我們的父母長白頭發、生病、老得快。 韓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從小母親處罰他,他都欣然接受,沒有哭過。後來他長大了,有一次他犯了過失,母親處罰他,打他,結果他抱頭痛哭。母親很驚訝,她說,從小到大打你,你都沒哭,怎麼這一次哭了?他說,母親啊,十多年來你打我,我覺得很痛啊,我都忍下來。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覺不到痛,可見母親您的身體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養您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種哀痛,「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樹枝不想搖動,可是風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來?(不能)當我們做子女想要孝養父母的時候,可能父母都不在了,這是怎樣的一種傷痛呀!所以,各位同學,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謂「絲絲白發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可列舉自己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切身體會)所以,各位同學,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還要趕快報恩吶!當機會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時,你的內心會有無限的遺憾跟感慨。 《弟子規》上告訴我們要做到孝順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講解課文意思) 四、靜定訓練(30分鍾) 使用ICI國際文教基金會《幫孩子找到心靈寧靜的角落》教材,和孩子們一起做 1、2兩段靜定練習(把線上運動安排到最後進行)。 布置作業: 1、每天和父母一起讀《弟子規》總敘、入則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盡量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叫,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不惹父母生氣,記住惹父母生氣的次數,下節科還課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