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種子發芽了教案 聽過《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個故事嗎
一、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願意幫助回別人的情感,培養幼兒對圍攏搭建的興答趣。
2、鞏固幼兒對大小的辨別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和創造性。
二、准備:
1、5種玩具動物,每種動物各一大一小,玩具老虎一隻。
2、5筐不同材料的建構積木。
三、過程:
1、導言興趣:
(1)出示小動物,分別與各種小動物打招呼,如:「小牛媽媽你好!小牛寶寶你好!」知道大的是媽媽,小的是寶寶。
(2)冬天到了,小朋友你們的家裡暖和嗎?可是這些小動物也想有一個溫暖的家,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們的忙,幫它們造一個溫暖的家,你們願意嗎?
2、感悟表現:
② 幼兒園小班教案,一起種小苗
設計思路 1.《種子發芽了》綜合運用了小組討論,多媒體應用,師生互動表演,課堂展示、比較,「小記者」采訪,自己動手畫一畫等多種教學方式,由五個活動組成。旨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成長,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能力,學會自主探究,認真感悟。 2.《春天裡,植樹忙》採用交流、體驗,多媒體動畫、情境表演、小組交流等方式進行穿插運用,由四個活動組成,讓學生懂得熱愛樹木,形成初步的生態意識,並對主題進行適當拓展延伸,讓學生更深刻地感悟到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通過種植,觀察、記錄活動,分享勞動的快樂,明白植樹造林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升華熱愛春天的情感。 行為與習慣:培養學生觀察、認識大自然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責任心和愛心,教育學生愛護花草樹木。 知識與技能:知道春天是個種植的季節,初步了解種子發芽所需條件,增長學生的自然常識,知道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在活動中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體驗認養管理樹木的過程,共同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學會愛護樹木。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種植活動,感受到生命的成長和收獲的不易,並認識到植樹造林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以實際行動愛護綠色生命。 教學難點 感受到生命成長和收獲的不易,學會分享勞動的快樂,以實際行動愛護綠色生命,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責任心。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1.提前布置學生回家自己種植種子,並觀察記錄它的成長過程;2.多媒體課件、(兒歌、音樂、圖片等);3.卡通樹木飾物; ④小獎品。
③ 小班教案小豆豆發芽了
目標:
1.感受音樂旋律,初步嘗試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願意愛護周圍的植物。
准備:
《豆豆發芽》的音樂,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幼兒已學習兒歌《鑽泥巴》。
過程:
一、萌發興趣(析: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為他們即將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1.觀察發芽的豆豆。
師:看,我們種的豆豆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你知道豆豆的種子是怎麼長成小芽芽的嗎?
2.觀看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
師:豆豆要鑽破泥土和太陽公公做游戲。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鑽。可是,泥土太緊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過豆豆沒有放棄,它用盡全身力氣終於鑽破泥土,長出兩片小芽芽了!
師:豆豆是怎麼長大的呀?(幼兒描述豆豆發芽的過程。)二、熟悉音樂(析:在呈現具象的豆豆發芽的視頻後,再播放抽象的豆豆發芽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師(播放音樂):你聽到了什麼?這段音樂聽起來和豆豆發芽有關系嗎?
三、動作表現(析: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旋律的感受。)1.自由嘗試。
師:請你跟著音樂來學學豆豆發芽的樣子。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小小、圓圓的樣子。例如,教師提問:「豆豆還沒發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如果有幼兒蹲下來了,教師馬上引導其他幼兒觀察並探索:「你們能不能變得比他更小、更圓,像顆小豆豆?」
2.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經驗再次嘗試。
(1)豆豆用力鑽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用力鑽泥土時的動作、表情。例如,教師提問:「豆豆是怎麼鑽出泥土的?是輕輕的,還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麼用力才能鑽出泥土呢?你們來試一試。你用力的時候會有什麼表情啊?」
(2)豆豆慢慢鑽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動作,到音樂結束時再長出芽芽。例如,教師提問:「豆豆的芽是慢慢長出來的,還是一下子就長出來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從泥土裡鑽出來的。你們也來試試跟著音樂慢慢地鑽出來。」
3.完整表現。
(1)教師用兒歌《鑽泥巴》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表現芽芽長出來時的各種造型。例如,當幼兒的手沒有伸出來時,教師可說:「這棵小芽大概太陽光還照得不夠,再來曬曬太陽,快快長大吧!」或者可說:「我來為小芽澆點水,小芽快長大吧!長得高高的,長得大大的。」
四、游戲:豆豆發芽(析:通過游戲讓幼兒對種子發芽與音樂有一個完整、直觀的回憶,並在游戲中體驗到種子發芽的不易,萌發要保護芽芽、保護植物的想法。)1.隨教師創設的情景做音樂游戲。
師:春天來到了,我把豆豆都種到了泥土裡。讓我來給你們澆澆水,豆豆快長大吧。「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鑽泥巴。鑽一下,動一下。鑽啊鑽啊,鑽得快,鑽出兩片小芽芽。」
2.總結。
師:一顆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幫助下,用盡力氣鑽出泥土,才會長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會長成不同的花、草和樹,不同的花、草和樹木就能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可要好好愛護這么美麗的風景,愛護身邊的綠草、鮮花和樹木。
④ 小班種子發芽手指教案
活動名稱:
建構活動——手指兄弟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手的外部結構,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引導幼兒發現可以做各種基本動作。
2、培養幼兒關心自己的身體,知道怎樣運用手和保護手。
活動准備:
1、手套一隻,每個手指裝飾成臉的摸樣。
2、可供幼兒操作的材料:毛豆,筷子和鑰匙,筆和紙,油泥,皮球,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引入,引起幼兒對手的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有趣的謎語,請小朋友來猜一猜。(謎
語:五個小兄弟,高矮不一樣,天天在一起,齊心把活干。)這是什麼呢?引導幼兒猜出是小手。
二、認識手的結構。
2、教師出示戴上手套的一隻手,引導幼兒認識手。
師:對了,這就是小手,你們都有手嗎?有幾只小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能乾的小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小手是什麼樣子的?
(啟發幼兒說出手指,手心,手背,指甲等名稱,並發現手指的長短,粗細不一樣)
師:我們的手心和手背有什麼不一樣呢?(手心裡有一條一條的叫做手掌紋,手背比較的摸起來比較的粗糙)。
師:我們有幾個手指呢?它們都有自己的名字,叫什麼呢?(引導幼兒知道拇指,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是五個手指兄弟的名字)。
教師小結;我們都有兩只小手,共有十個手指頭,手指不僅長短不一樣,粗細不一樣,它們的名字也不一樣。手指上還有手指甲,有關節。手分為手心和手背。
三、認識手指的名稱。
1、出示手。你們發現了我們手指兄弟長得不一樣,我們的名字也不一樣。
師:以手指兄弟的口吻說:你們想知道我們的名字嗎?那小朋友聽好了。
我最矮又最粗,但我最大,所以我叫大拇指。而我最瘦小,所以叫小拇指。我呢?我靠在老大的旁邊,我叫食指。我是最中間的,你們可以猜猜我的名字是什麼呢?就叫中指。最後剩下最後一位了,我即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又不在中間,不好取名字,所以就叫無名指吧!
2、讓幼兒用自己的手練習說手指的名稱。
師;小朋友的手指也有名字了,你們的手指兄弟非常的高興,我們一起請它們來跳跳舞吧!(先握好拳頭,請到哪個手指就哪個手指站起來)。
師:老師舉起手指,小朋友來說出它們的名字。
3、引導幼兒知道手的作用。知道自己的小手真能幹。
師:我們的小手有什麼作用呢?(引導幼兒說說小手的作用)。
4、通過玩游戲「看誰摸的對」來讓幼兒知道手的用處很大。不僅可以拿出物品,還可以感知出物品的特徵,如,軟,熱,光滑,粗糙等。
5、組織幼兒討論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
師:我們的小手的用處可真大呀!不僅可以拿物品,而且可以感覺出物體的特徵,還可以畫畫,幹活!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呢!(引導幼兒討論)。
老師小結:小朋友都知道保護小手要在天冷的時候及時的擦油。不能玩刀,玻璃,不玩火,不咬指甲等辦法。那小朋友一定要記住哦!
⑤ 中班種子成長日記教案
活動目標
嘗試種子發芽試驗。
知道春種秋收,種子在春天發芽
專知道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屬溫度、水分、陽光、空氣。
活動准備
黑板畫種子發芽過程。
花盆、種子;空紙殼箱
活動過程
1、老師實驗;將一粒黃豆種子種在花盆裡,在放入紙箱 里。
提問:這粒種子能發芽嗎?為什麼?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陽光。
提問:如果把這盆放入冰箱里會發芽嗎?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師:如果有了陽光、溫度種子就會發芽嗎?對了,必須澆水就象小朋友一樣,每天必須喝水才會長大。
師:你知道種子是怎樣長大成一株植物的嗎?老師出示黑板 畫讓小朋友了解植物發芽長大的過程長大。
小結:種子發芽需要一定外界條件氧氣、溫度、水、陽光。
2、游戲:《種子發芽》,用肢體語言演示植物生長過程。
活動延伸
老師將種子種在花盆裡放在教室一角,讓小朋友觀察種子發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