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班語言活動講述活動目標有哪些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既包括了教師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專門的活動內內容,也包括從幼容兒入園的問候、晨間談話,到幼兒離園時的道別等各個環節之中。當然還有其他領域活動中的語言教育內容,可以說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涵蓋最廣、涉及領域最多的內容,因此可以把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大體分為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和滲透性的語言教育活動兩類。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包括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文學活動和早期閱讀這五種基本的形式。
⑵ 看圖講述活動《聯歡會上的故事》的教案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內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容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⑶ 幼兒植物的秘密、講述活動我想(像)教案
一、主題背景分析: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有些植物秋收了,同時也有了許多的種子,看到老師帶來的各種種子,孩子們很好奇,想知道他們會不會發芽,會不會長大。植物角又恢復了勃勃生機,孩子們除了象往常一樣給盆花澆水,也開始關注起蘿卜、蠶豆等的生長情況。孩子們每天在給植物澆水的時候,發現那些種子的根須和葉子每天都在不斷地變化。「植物有生命嗎?」這個問題被提了出來,有的孩子說植物是有生命的,因為它們每天都在生長;有的孩子說植物是沒有生命的,因為植物不像我們人、動物一樣會跑、會跳。後來在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尋找的資料中發現,植物是有生命的,因為它們每天都在生長、開花、結果和死亡。由此引出了我們的主題活動《有用的植物》,來尋找各種植物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不僅可以讓孩子親身實踐撿落葉、培養種子,同時也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植物對我們的作用和蔬菜的培植方法。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植物,要愛護植物,願意在生活中做個小小護綠員。 大班主題活動教案《有用的植物》 二、主題實施時間: 10.15——11.9 三、內容與要求: ◆街心花園 1、關心周圍與我們一起生活的花草樹木。 2、感受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植物,要愛護植物,願做小小護綠員。 ◆綠色菜籃子 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了解蔬菜的品種越來越多。 ◆種植園 1、了解一些種植蔬菜的新方法。 2、關注新技術在蔬菜培植中的運用。 ◆能保健和治病的植物 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四、主題環境創設: 牆面環境: 主題牆:有用的植物(常綠樹和落葉樹、什麼部位可以吃) 主題牆:主題「有用的植物」調查表(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 美術區互動牆:幼兒蠟筆畫——媽媽的菜籃子 美術區隔斷櫃:幼兒樹葉創意貼畫 美術區櫃面:幼兒種子貼畫 五、家園共育: 1、利用雙休日帶孩子參觀菜場,知道一些常見蔬菜的名稱和特徵。並能鼓勵孩子共同揀菜、洗菜,參加簡單的家務勞動。 2、和孩子共同完成「樹真好」的調查問卷。 3、一起撿落葉,進行「樹葉貼畫」的創作。 4、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利用各種儲藏根(土豆、番薯、蘿卜)進行動物造型。 六、實施方案: 活動一: 活動名稱: 好吃的蔬菜。 內容要求: 1、學習對應數量與數字1~10。 2、鞏固了解多和少以及單數,雙數的。 活動准備: 自製大幅圖片,優化教程十七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請小朋友觀察圖片上都有哪些好吃的蔬菜。 2、請小朋友數數圖中的胡蘿卜,西紅柿,小青菜,土豆,茄子各有多少個? 3、那你們知道蔬菜最多的是什麼嗎? 4、那找一找哪些蔬菜寶寶是雙數,哪些是單數? 二、幼兒操作 1、請你數數每種蔬菜的個數並把數字填在空格上 2、蔬菜中出現個數最多的是(把它畫在空格上) 3、盆中出現單數的有,雙數的有哪些(把它們分別畫在橫線上) 三、總結提升 活動二: 散文詩——樹真好 內容要求: 1、理解和欣賞散文詩,嘗試按散文詩的韻律復述。 2、了解數的好處,利用樹的優點仿編散文詩。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參觀。 (1)師:小朋友今天王老師帶你們去樹林玩好嗎? (2)幼兒隨優美的音樂自由創編動作進樹林。 2、探索樹林的秘密。 (1)師:美麗的樹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樹林里都有些什麼?他們在干什麼? 幼:樹林里有很多小鳥 幼:樹林里落下的黃色的樹葉 ···· (2)討論:你為什麼喜歡在樹林里玩? 幼:樹林了很美 幼:樹林里落下的樹葉踩上去會發出聲音,很好玩 ···· 3、欣賞、理解散文詩。 (1)老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師:樹林可真美,人們都喜歡在這里盡情的玩耍,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樹真好》的散文詩。(老師邊連續播放課件) (2)(逐段放課件)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a、樹真好,小鳥在樹上干什麼? 幼:在樹上做窩 b、樹真好,他能擋住什麼? 幼:沙塵暴 幼:沙塵大風和大雨 c、樹真好,…… 4、製作樹林,體驗樹的多樣性及好處。 (1)樹真好,小朋友喜歡樹嗎?我們一起來做一片美麗的樹林,讓很多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玩好嗎? 2)教師出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欣賞兒歌 師:看看哪些小動物來了,他們可能會在樹林里做些什麼事情呢 幼:樹林里休息 幼:樹林里唱歌 幼:樹林里建房子 3)再次欣賞兒歌 5、聽音樂在美麗的樹林里自由舞蹈。 師:樹真好,樹林里可真美,讓我們在樹林里一起跳個快樂的舞蹈吧! 活動延伸: 1、把孩子們的作品陳列在活動室的周圍,讓孩子們參觀講述。 2、在自主活動中創編《樹真好》。
⑷ 大班幼兒語言講述活動巜大樹和男孩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及困惑
活動下來,老師們給了我中肯的評價。點出了成功之處:活動環節清楚,設計合理,課件運用較好。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題也很好,發揮了幼兒的想像,拓展了幼兒的思維。語言活動中的詞語解釋能自然隨機,把握較好。看到成功的同時也發現了許多的不足: 1、語言活動中的對話可以著重復述。 2、是否可以讓幼兒先看圖說說,別完整呈現整個故事,使幼兒的發散思維得到更好發揮。 3、在第二環節提問到最後時,可以設置一個問題:小鳥的朋友大樹沒了,小朋友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麼感覺?再教師總結小鳥和大樹之間的真摯友誼,這樣的話目標達成度會更好。總之老師們對我的評價恰到好處,真是應了古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是啊!通過老師們的評價和討論。我從中發現了自己在活動中的不足,也理解了上課之前的一些困惑。例:最後談話環節,不用深入挖掘大樹的用處,太過了會偏離主題。再例:對小鳥和大樹之間的情感缺乏總結。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實踐反思,使自己在業務上更進一步。
⑸ 幼兒園大班的看圖講述活動有哪些
一、幼兒看圖講述活動過程存在的常見問題 (一)模式單一在憑借物使用上是"幾張圖片一種說法",千篇一律,缺乏多樣性、新穎性和參與性。往往以"出示圖片--提問--講述--小結"為主要方式。這種教學過程表面看來沒有什麼不妥,仔細分析它對訓練幼兒語言和思維卻都有很明顯的局限性。看圖講述時注重按教案流程教學,...教師的問答、講述平淡,忽略兒童的自發關注點,把幼兒的觀察和表達局限在預先設計的框框裡面,淹沒了個性。缺乏變化的進程,單調的過程,單一的教學手段使幼兒喪失了興趣。 (二)以教師為中心長期以來,看圖講述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走進了模式化的誤區,即注重教師的顯型指導,忽略兒童的主動觀察;忽視幼兒在看圖講述中的主體地位,缺少幼兒主體性的發揮,注重"你教我學",僅僅是教師與少數幾個幼兒的雙向交流,大部分幼兒感覺枯燥、乏味、無事可做、注意力分散。 (三)指導方式單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不局限於某一幅圖畫,或是故事的情節上,而是在整個故事的理解中。幼兒園的看圖講述教學中存在著一個傳統的提問模式,老師會把每一幅圖都進行提問,然後每一幅圖歸納出一段話,要求幼兒認真聽,再請幼兒進行講述。往往講出的故事都一個樣。幼兒缺少了自己想像空間,自身的想像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看圖講述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滿足於使幼兒受到教育,獲取某種知識這樣一種表層功能,而應該進一步發揮其深層功能:引領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開啟幼兒的心靈之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從故事裡的人物動作、表情、語言、心理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故事創編。
⑹ 大班幼小銜接語言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圖書內容,能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理解。
2、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較完整地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3、對上小學充滿嚮往,有做一名合格小學生的願望。
活動重點:仔細觀察畫面活動難點:較完整地講述活動准備:
1、經驗:幼兒參觀過小學,通過各種渠道了解過小學的生活。
2、物質:繪本PPT、幼兒人手一本繪本。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閱讀興趣。
師:"我今天帶來一位新朋友,大衛剛上小學一年級,上學的第一天,發生了很多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大衛發生了哪些事?"2、集體觀看PPT,理解畫面內容。
(1)圖一:師:"這是什麼時間,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大衛在干什麼?(舉手發言)為什麼上課回答問題要舉手發言呢?
小結:誰能用完整的話說說圖片內容。
(2)圖二:師:這是什麼時間呢?大衛在干什麼?(注意聽講)為什麼上課不可以這么做?我們可以怎樣提醒大衛呢?
小結:請用完整的話說說。
(3)圖三:師:"這是在什麼地方?大衛在做什麼?老師會怎麼說?(注意語氣)小結:完整講述。
3、幼兒自主閱讀,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
師:"大衛還發生了許多事,你們自己打開書看一看,還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教師巡視指導,提醒幼兒一頁一頁翻書,仔細觀察畫面內容,用完整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師幼共同討論交流。
(1)師幼共同觀察,集體交流。
師:"大衛在學校里還發生了哪些事情?你能用完整的話講給我們聽嗎?"(2)感受受到表揚和接納的快樂。
你的眼裡大衛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為什麼?
在老師的眼裡大衛是什麼樣的孩子呢?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大衛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5、完整欣賞圖書。鼓勵幼兒邊翻閱邊輕聲講述。
6、猜測推想,激發幼兒上小學的願望。
師:"第二天,大衛上學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