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的自然形態》
活動設計背景 很多幼兒都喜歡玩水,特別是每次下雨過後,孩子們都喜歡朝有水的地方 踩去,濺起的水花讓他們興奮不已,為了滿足孩子們的探究慾望,我在孩子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2、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3、培養幼兒熱愛科學,樂於嘗試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感知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特性。 2、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教學難點: 1、了解糖、鹽等物質的融化現象。 活動准備 1、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雪花片。 2、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若干。 3、一次性透明的杯子、小勺子,白糖、鹽、鐵、塑料品、毛巾等 人手一份。 4、水寶寶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主題: 教師: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來我們班做客,小朋友你們看看是誰啊?(出示水寶寶圖片) 教師:你們喜歡水寶寶嗎?水寶寶它呀有很多的秘密,你們想知道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吧。 二、探索活動 (一) 1、聞一聞,嘗一嘗 教師出示一玻璃杯水,一玻璃杯牛奶,幼兒通過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的,牛奶是有顏色,有味道的) 2、猜一猜 教師分別在盛有水和牛奶的玻璃杯里放進彩色雪花片,請幼兒猜一猜水裡有什麼?牛奶里有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講出水是透明的,能看得見裡面的東西,牛奶是不透明的,看不見裡面的東西)教師:剛才我們發現了水的一個秘密,原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現在我們再來玩一玩水,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 探索活動 (二) 1、盛水活動 請幼兒用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師: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准備了很多玩水的東西,有澆花用的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現在請你們用它們來盛水,看能不能把水盛起來,為什麼?(引導幼兒講出結果,水是會流動的) 教師:那我們就來看看水到底會不會流動呢?(教師操作)分別用灑水壺、籃子、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教師小結:原來水真的會流動。小朋友真棒,那麼水還有沒有秘密呢? 2、溶解實驗 (1) 請幼兒把桌上的白糖、鹽、鐵、塑料品等分別放在自己的水杯中,然後告訴大家你放了哪些東西? (2) 請幼兒用小勺在杯子里攪一攪,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3)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物在水中的變化,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4) 請幼兒講述實驗結果。 教師:現在老師請幾位小朋友到前面來告訴大家你的杯子里還能看到幾樣東西?還有幾樣東西到哪裡去了?(引導幼兒說出有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教師:那我們就來看看這些東西是不是會被水溶解了呢?(教師操作)分別把白糖、鹽、鐵、塑料品放進水杯里。 教師小結:白糖和鹽真的被水溶解了。 3、擴散性思維: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東西被水溶解嗎? 三、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水的很多秘密,它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會流動的,有些東西還會被水溶解。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說一說怎樣用水和保護水的潔凈。 教學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寶寶。讓幼兒去探索水寶寶的秘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在探索活動 (一)中,我通過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動(二)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讓幼兒在盛水活動和溶解實驗中,感知了水是流動的及有些東西在水裡會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每個活動環節的時間把握上還比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個體操作與集體分享交流的時間分配,幼兒的自由探索時間再適當長些。
② 中班科學《生活中的工具教案》
活動目標:1.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篩子、漏斗、鑷子),初步體驗和認識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這三種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3.嘗試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體驗操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一籃黃豆、大米混合的豆子;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米和小口瓶。
2.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引發思考。
(聽說大三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麼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小工具還真有用,果真幫了我大忙)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並一一介紹(混合的黃豆和大米、裝有棉球的玻璃瓶),請幼兒幫忙分別把黃豆和大米裝進玻璃瓶儲存起來,那我們要做些什麼?
1、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
2、把黃豆和大米分開,
3、把黃豆和大米分別裝進瓶子。」
請你們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去試一試,當音樂停止了,就馬上回來。
(播放一段三分鍾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著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豆子和小頸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完成任務了嗎?為什麼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於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這是我上個的一節課,希望能幫到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准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裡、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裡、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裡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裡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裡。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裡。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裡。
幼C:看到河裡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④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褶皺
每天孩子們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紙張,他們喜歡在一起發現、討論紙的各種特性「這是軟軟的紙,這是光滑的紙,這是棉棉的紙……」在《吸水的紙》這個子主題中將打破孩子們的認識局限,和他們一起探索哪些紙吸水?哪些紙不吸水?
活動目標
1、 通過探索了解各種紙的吸水性。
2、 掌握簡單的統計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認真觀察實驗過程。
難點:統計的熟練程度。
活動准備
皺紋紙、瓦楞紙、報紙、彩色卡紙、蠟光紙、亮光紙、宣紙、「紙張吸水性統計表」、筆、托盤
活動過程
(一) 開始環節:
教師裡布置了一片小花園,這些花是用不同材質的紙做成的。
(二)基本環節
1、 教師示範紙的吸水性兩個小實驗,讓幼兒觀察。
實驗一:教師用皺紋紙准備的粉花,將花兒放在水面上。
(幼:用皺紋紙製作的花朵展開了,花開了)實驗後,教師將濕的皺紋紙放入托盤中。教師小結:這朵用皺紋紙做的小花,喝了很多很多的水,肚子都撐飽了。說明皺紋紙吸水。
教師取來一朵兒用亮光紙做成的彩色紙花放入水底,這時的小花兒漂了上來,老師將紙花拿出,抖了抖花,孩子們都發現,紙沒有濕,教師小結:這朵小花想喝水,可是它怎麼喝都喝不進去,說明亮光紙不吸水。
實驗二:教師在黑板上准備一張宣紙,師說:這么多美麗的紙花,我想把它畫下來,有不同顏色的,真漂亮,順勢拿出一支特大號的毛筆在宣紙上畫了一個大圓點,這是花芯,請了幾位小朋友上來畫花瓣,讓幼兒觀察。
2、介紹「紙張吸水性統計表」
3、讓孩子們做實驗,並把實驗結果以打勾的方式記錄在統計表中,教師進行指導。(用吸管吸水滴在紙張中間,看看有什麼變化)
(三)結束環節
經驗分享,進行總結
教師總結:通過這張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吸水的紙有皺紋紙、報紙,不吸水的紙有海綿紙和發亮的瓦楞紙。
(四)延伸環節
小花園里的花,按順序請孩子選一朵自己最喜歡的紙花,放在盆里做實驗,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它們的吸水性。
教學反思
當我上完這節課時,我覺得有些不足之處,我感覺在(實驗二)中,我只是針對被叫的孩子觀察,沒有設計到全體幼兒,還有在做「紙張吸水性統計表」時,班裡孩子第一次接觸,有些陌生,我帶著孩子做了前兩個紙是否吸水,孩子回答都很正確但在打勾方面沒能做的更好,原因在前面(實驗一)當我引出吸水和不吸水字卡時,沒有過多認讀導致。
如果讓我重新上《吸水的紙 》這一課,我會面向全體孩子,在他們熟知紙張名稱的前提下,讓孩子們分組去探索、去討論,最終得出結論。
⑤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蛋寶寶有的為什麼會跑得快有的卻跑不快。
2、比較快慢,學慣用數字記錄快慢。
3、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生蛋、熟蛋兩個,課前裝飾成蛋寶寶,兩個大盆標上生熟標志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兩個碗、記錄紙、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生蛋滾不快,熟蛋滾得快。
難點:引導幼兒學會邊操作邊記錄。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兩個生熟不同的蛋寶寶跟幼兒打招呼,並說明來意。
師扮蛋寶寶說:我是生蛋寶寶,(我是熟蛋寶寶)我們今天來就是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們把我們的同伴給分出來回到自己的家。
師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雞蛋一盆
二、幼兒交流探討區分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看怎麼把他們區分開
(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區分雞蛋的生熟,比如搖晃著放耳邊聽聽看,看看錶面蛋殼有什麼不一樣,再還可以轉轉看)
三、幼兒嘗試區分生熟蛋
幼兒分組把生熟雞蛋區分並做記錄
師:剛才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區分出了生蛋和熟蛋並作了記錄,現在老師來看看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是不是都找對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寶寶比賽跑步
出示小跑道,請一幼兒拿來兩個標著不同記錄的雞蛋同時輕輕推動一下雞蛋,看看滾動情況如何,如果一樣快說明兩個是同樣的一家人,否則就不是一家人,並請幼兒用數字作記錄。再請幼兒拿兩個雞蛋進行比賽,以此類推進行分類。分出有不一樣的快慢速度後做上標記放兩個籃里。
師檢驗生熟:
敲開一個跑得慢的雞蛋在碗里幼兒看,再敲開一個跑得快的雞蛋幼兒看,得出結論是:生雞蛋跑得慢,熟雞蛋跑得快。
五、幼兒操作游戲比賽
幼兒各拿兩個雞蛋在桌上輕輕滾動的速度來區分,重新檢驗剛才區分的雞蛋生熟是否正確。
游戲結束師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都很能幹,知道了區分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生蛋熟蛋寶寶也特別表揚我們小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忙。
課後延伸:
此次活動後留一些蛋寶寶在區域角,讓幼兒在區域角再玩一玩蛋寶寶跑步比賽,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游戲結果。
⑥ 中班科學教育觀察類教案小白兔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兔子的外形,認識小白兔的外形特徵和身體的組成,並代表動物認識動物一般的外形特徵。
2、通過研究兔子對外界條件的反應及飼養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習性。
3、在為動物建立檔案過程中,了解其他動物與小白兔的區別,通過交流了解認識更多的動物。
4、使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5、培養學生喜歡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學會在探究過程會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二、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還小,對各種事物,尤其是對一些小動物充滿好奇和興趣。而小白兔是學生最喜歡的小動物之一,他們知道了很多小白兔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好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相關的生活經驗,是上好這節課的基本。課前拍攝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還購買一了只活兔子供學生觀察,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重點:
了解小白兔的外形特徵,知道動物的部位名稱。
四、教學難點:
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
五、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小白兔模型兩只,米尺、台稱,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購買一隻兔子供觀察。
六、教學過程:
一、歌謠引入,創設情境中「激」趣
1、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誰來把你喜歡的動物介紹給老師?
(鼓勵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
2、出示謎語,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打一個小動物?(課件打出謎語)
個子小,真靈巧
白皮襖,真可愛
紅眼睛,三角嘴
長耳朵,短尾巴
前腿短,後腿長
走起路,蹦又跳
愛吃蘿卜和青菜
你說奇怪不奇怪
3、生齊讀,猜謎語。
4、問:你們在謎語里能不能看到兔子長什麼樣子,請同學告訴老師你在這謎語里看到了什麼樣的兔子。這節課我們學習就是兔子,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
5、板書課題:小白兔
二、操作發現中「引」趣
(一)活動一:觀察兔子的外形。
1、任務驅動:小白兔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小動物,你能說說知道小白兔的什麼嗎?
(拿出活兔讓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說明實驗要求:同學們要「眼看手勿動」。看看哪一小組觀察得最仔細,並且把你觀察到的在小組內和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觀察、交流:小白兔的外形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4、學生匯報。
5、教師引導學生以人體為例,分別說出人體是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從而引導學生知道兔子的眼睛、耳朵、鼻子、須等都是在兔子的頭部。
6、老師給出一個兔子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兔子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在講解完身體部位後讓學生畫出一隻兔子。(相關知識:兔子可以分為頭部、頸、軀干、四肢和尾巴。頭部其中最為特別有一對長耳朵和一個三角嘴,眼睛也有紅光。)
7、同學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兔子基本特點,現在老師要求大家根據我們講的兔子的基本特點畫出一隻你喜歡的兔子,看看哪個同學畫的最好,最仔細聽老師的課了。(進行知識遷移,把這些知識用到其他動物上去,讓學生找找其他動物的身體特點。)
8、教師小結:小白兔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巴五部分。
三、自主探究中「導」趣
(一)活動2:認識兔子。
1、問:兔子還有沒有別的特點呢?一起來說一說,比如兔是怎樣運動的,兔子的身長、體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們人的比較,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再次觀察,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看書22頁,然後用書上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進行比較,並選用幾種好的辦法進行實驗。
3、學生用自己的辦法進行實驗,並小組合作填好「我的觀察記錄」。
4、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實驗後,學生作匯報)
我的觀察與發現我的方法
體重
身長
身高
顏色
身體表面
運動方式
5、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進行板書:
身上長毛,很柔軟;
耳朵長,三角嘴
……
問:同學們,現在都知道小白兔有這些特徵,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呢?」
(在教師精心引導下,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再次投入到觀察中。在學生的細心觀察、相互爭吵、冷靜思考後,終於得出結果。):)
6、教師小結:兔子的前腳短,後腳長,才能就跑得快!耳朵會豎起來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等。如果同學們還想了解兔子的更多知識,課後回去可以通過看書或上網搜查去了解更多的。
(二)活動3:小白兔愛吃什麼?
1、問:圖中的食物小白兔都愛吃嗎?請你說說。
(板書學生的猜想)
2、小白兔是否真的喜愛吃這些食物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⑦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它們會吸水嗎
執教者:屈楨活動設計思路:科學活動是五大領域中具有探究性質的活動,幼兒對於不知道的事情往往都是很有好奇心,!中班的幼兒都有自己的思維是想法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東西是吸水的有的東西是不吸水的!教師通過把水倒在另一個杯子里然後水不見了的魔術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實驗中找到為什麼剛剛杯子里的水不見了!從而讓幼兒知道生活中哪些東西吸水哪些東西不吸水!充分發展中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觀察力!讓幼兒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活動目標: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樂趣.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吸水,有些東西不吸水.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活動重難點:重點: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生活中有些東西吸水有些東西不吸水.難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活動准備:1.知識經驗的准備(1) 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哪些東西吸水哪些東西不吸水.(2) 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2.物質材料的准備(1) 兩個杯子(一個透明的一個紙杯)一個大的玻璃缸.一張大的記錄表.(2) 每組一盆水,海綿,積木,雪花片,衛生紙,棉花等一些材料.每組記錄卡一張,筆.1,以變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們表演一個魔術,請下面的小朋友們仔細觀察.(2)出示兩個杯子,一個裝有水,另一個空的,這時候老師要變魔法了,將水 倒入另一個空杯子里,可結果水不見了.(3)請幼兒討論水為什麼不見了,跑哪裡去了?(4)教師不解開魔術,讓幼兒帶著疑問開張下面的活動.2.出示物品和記錄表.(1)老師今天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些物品,想請小朋友們來猜測一下這些物品 它們是否吸水?(2)介紹記錄表,告訴幼兒如果你們認為它吸水在下面打 (勾勾)如果你 們認為不吸水就在下打(叉叉),如果有不同答案的就打上疑問號.(3) 跟幼兒說清楚怎樣才算是吸水,並且當場做個示範,先讓幼兒把這個概念清楚在進行猜測記錄.3.幼兒自己動手實驗操作.將幼兒分成四組,給每組幼兒提供一籃材料.(1) 告訴幼兒科學的結果是需要實驗來驗證的.(2) 用桌子把材料擺好,幼兒分組就坐.(對幼兒講述實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3) 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做好記錄.(每組選一名組長進行記錄)(4) 教師這時候只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4.幼兒把每組的實驗結果送到老師手上.教師將每組的實驗記錄卡貼到黑板上,先不評價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教師用大的玻璃鋼再把這些物品重新進行一次實驗.重新判斷上類物品是否吸水,教師及時表揚做對了的小朋友!5.總結.通過剛剛的實驗我們把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得到了結果,棉質的,布質的東西是吸水的,木的鐵的塑料的是不吸水的,原來呀科學的實驗可以讓我們找到很多我們不懂得東西的答案,現在小朋友應該知道了剛剛為什麼老師的水會變沒了吧?幼兒答.6.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哪些東西也可以吸水.(出示圖片)逐個進行分析.讓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7.活動延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吸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