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三月三活動教案
「五彩三月三」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了解「三月三」壯鄉歌圩節習俗。 2、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興趣。 3、通過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體驗節日的歡樂及感受壯鄉的民族風情。 活動時間:2014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8:30——11:00 活動對象:幼兒園全體幼兒及教師 活動主題:「五彩三月三」 活動背景: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圩節」又稱「歌仙節」,是壯鄉的傳統歌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活動。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米飯,染彩色蛋,拋綉球,歡度節日。而在這節日的前夕為了讓幼兒真正的貼近「三月三」,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流程: 一、進行竹竿舞 時間:9:00——10:00 場地:塑膠跑道(學前班、大班)、內操場(中班、小班) 負責竹竿舞的老師必須在8:50到位準備,內操場分四組竹竿,為兩位老師一組手持竹竿,其中三組每一組兩人,另一組四人,分四個點。跑道分兩組竹竿,每組六人各手持竹竿。(註:對歌教師先到竹竿舞里幫忙,竹竿舞完了之後,帶班教師帶孩子會教師休息喝水再進行對歌) 二、對歌 時間:10:00——10:30 先全園按班級集中大舞台前進行對歌,對歌老師上到舞台對歌,後引導孩子一起對歌。播放背景音樂。 三、拋綉球 時間:10:40——11:30 中、小班在內操場小舞台,學前、大班外面舞台。綉球為十個,先又老師引導,後邀請孩子上前,接到綉球的孩子來拋綉球。 活動人員安排: 活動當天負責帶班的老師: 張曉明、商 喬、劉 瑩、寧小明、黃南容、呂 婷、龐曉華、黃福敏、韋回英、趙玉笑、許清妮 活動當天負責竹竿舞的老師: 梁麗萍 |、劉素梅、梁曉峰、譚會靜、杜雅夢(內操場) 黃妹麗、陳世燕、黃金瓊、張彥芳、韋建枝、(外操場塑膠跑道) 活動當天負責對歌的老師: 蒙 燕、楊 媛、王之琦、李 慧、吳敏嫻、韋建枝、周慕婷、吳慧芳、莫秋仁 背景音樂:蘇沛鳳 攝像:王 婕 照相:李麗秀 策劃人:漢語教研組
B. 幼兒園小班《轉圓圈》教案
教學內容
欣賞歌曲《轉圓圈》
1 課時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感受《轉圓圈》所描繪的兒童月下歡樂歌舞的情景
[智育目標]:跟著錄音哼唱部分詞句並隨音樂即興表演動作
[素質發展目標]:能用堂鼓等打擊樂器為《阿西里西》作伴奏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曲譜
[教學難點]:分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設計伴奏型
教學准備
錄音機、錄音帶《阿西里西》、《轉圓圈》 堂鼓、小鈸、木魚等打擊樂器
學生活動設計
分組為歌曲創編節奏型 聽賞音樂
教
學
過
程
1.復習歌曲《阿西里西》。
2.隨教師學唱《阿西里西》的歌譜。
3.出示「× ××」與「×× ×」兩張卡片,讓學生能清楚地區別兩者的不同,再請學生找一找在《阿西里西》的歌譜中「× ××」和「×× ×」各使用了幾次,「×× ××」用了幾次。
4.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如何能更有表情地唱好《阿西里西》。在教師的指揮下,隨著伴奏帶全體學生富有表情地演唱《阿西里西》。
5.請學生分組設計如何用堂鼓、小鈸、木魚為《阿西里西》伴奏(為每種打擊樂器設計兩小節節奏型),師生共同比較、歸納、綜合,做出幾套方案。例如:
6.部分學生歌唱,部分學生用堂鼓等伴奏,掀起本節課的第一個^***。
7.教師介紹合唱歌曲《轉圓圈》的相關資料,並與已欣賞過的《阿細跳月》作比較,兩者相同的是都是彝族的音樂,且都是在月光下的歌舞,不同的是《阿細跳月》是青年人的舞蹈,《轉圓圈》是兒童們的游戲歌曲。
8.出示《轉圓圈》的歌詞,聽賞《轉圓圈》。
9.聽賞幾遍後,引導學生跟看錄音哼唱以下兩個片斷:
10.部分學生用已學會的彝族舞蹈動作隨音樂即興表演,不求動作統一,只求與音樂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師應啟發、鼓勵更多的學生參加表演,掀起本節課的第二個^***。ww w.xx jx sJ.com 小 學教學 設 計 網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觀察和分辨能力
討論能激起學生更高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
每節課的精彩處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只要求學生們自然大方的表演,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教
後
反
思
在欣賞中,學生一聽音樂就禁不住手舞足蹈,隨音樂晃動起來,自由表演,培養了學生的協調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另外我還深刻的體會到,一堂好的音樂欣賞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
C. 膩腳彝族鄉的文化教育
膩腳鄉初級中學1所,學校佔地面積24.6畝,校舍佔地面積4968平方米,有在校學生專2931人,入學率95.8%,專屬任教師70人。鄉中心小學1所,村級完全小學8所,村小校點19個,公辦幼兒園1所。小學在校學生4135人,專任教師153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小學年鞏固率99.5%,六年級完學率100%。多年來,鄉人民政府及上級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到2008年,全鎮小學校舍面積15141平方米。全鄉小學配計算機35台。
現在全鄉中、小學在上級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升教師素質,提高課堂效率,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形成自主管理,讓學生的得到主動、充分、全面的發展。
D. 幼兒園多元文化家鄉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和立志建設家鄉的願望; 2、使幼兒知道自己的家鄉是章丘; 3、引導幼兒更進一步了解和熟悉章丘的風景名勝和土特產。 活動准備: (章丘風景、土特產課件)、章丘風景圖片、磁帶(幸福泉、誇章丘)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導入: 1、聽音樂《幸福泉》拍手進教室安靜做好。 2、(出示幾幅美麗的圖片)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哪裡嗎?介紹: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家鄉——章丘,是我們生活的地方。(課件章丘地圖) 二、基本部分: 1、復習土特產: 我們章丘物產豐富,有好多的土特產,你知道哪些? (章丘大蔥、明水香稻、垛庄核桃、龍山小米、白雲湖鴨蛋、黃家烤肉) 簡介: 章丘大蔥:產於秀惠,它很高(最高的比老師還高一大節呢!)蔥白也很長(能達到小朋友胸膛)、又脆又甜,有「蔥王」、「世界上最偉大的蔥」的稱號。 明水香稻:是「世界香米之王」,古時候給皇上進貢的貢品。 垛庄核桃:果殼光滑,特別薄,容易剝皮。 龍山小米:米色金黃、香味很濃,是四大名米之一。乾隆年間,給皇上進貢的貢米。 白雲湖鴨蛋:蛋黃發紅、油多、味道鮮美 黃家烤肉:是綉惠鎮黃家灣的特色食品,皮酥、肉嫩、肥而不膩、清香可口,是我們山東的名吃。 章丘還有很多好吃的,請小朋友看一下(課件)。 2、新授章丘美景: 章丘不僅物產豐富,風景更美: 小朋友,你都去過哪些美麗的地方?(讓我們一起乘車去游覽)(課件逐幅出示)結合課件教師先引導幼兒逐個觀察各景點的特點,引導幼兒認識各風景點: (1)(開起小汽車、笛笛、笛笛、哧)小朋友看,我們來到哪裡了?(白雲湖)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有好多荷花)對了,是白雲湖。 小結:白雲湖在明水西北邊,空氣清新,湖中種有大片的蓮藕,還養著大量的鵝、鴨、魚、鱉、蝦等,是天然的水上樂園。 (2)(開起小汽車、笛笛、笛笛、哧)這是哪裡? 城子崖遺址:龍山文化的發原地,以黑陶著名,對科學家考古有很大意義。 (3)(開起小汽車、笛笛、笛笛、哧)小朋友,我們現在到哪了?(百脈泉公園)百脈泉公園里有什麼?(泉水、清照園、龍泉寺)都有什麼泉?(百脈泉、梅花泉、漱玉泉、墨泉等)這些泉水各有什麼特點呢?(……)請小朋友一起欣賞(課件)。 小結: 百脈泉公園:就在明水,公園里有百脈泉、梅花泉、漱玉泉、墨泉等好多的泉水,還有清照園、龍泉寺等建築。 ①百脈泉:池底湧出數不清的水泡,慢慢地浮上水面,好象滾動的珍珠,詩人贊美為「百脈寒泉珍珠滾」。 ②梅花泉:在 「清照園」內,泉水從很久以前鑽出的5個鑽孔中噴湧出來,水花四濺,五個泉一齊噴涌,就像一朵盛開的梅花,又叫梅花泉。這個泉噴涌旺盛,水氣蒸騰。 ③漱玉泉:由於受壓不勻,它的特點是左右搖擺,像在跳舞一樣。因為李清照常到這里來觀泉,並且漱過口洗過玉,所以才叫漱玉泉。 ④墨泉:水像是從很深的古井裡湧出,顏色很深,黑黝黝的。 ⑤清照園: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故鄉 ⑥龍泉寺:殿內佛像金碧輝煌,壁畫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是章丘佛教文化的一處名勝景點。 (4)危山:在章丘市西部聖井鎮,四周是山前平原,孤山獨立,發掘漢墓兵馬俑。
E. 幼兒園教案
團結教育公開課教案
袁亞軍
一、主題生成
民族團結是愛國主義的重要內容。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小學生民族團結很好地進展起來。為祖國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和共同繁榮貢獻我們的力量。
二、活動目的:
1 知識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領悟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習俗,學會維護民族團結演講稿。增進民族團結。你知道民族團結。
2、能力目的:通過搜集有關民族資料,培養學生收集管束信息的能力,歸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的:通過本課的研習,看看新疆民族團結演講稿。使學生熱愛民族大家庭,激發學生賣國主義情感。
三、活動重點:民族團結演講稿開頭。
領悟不同民族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互相尊重生活習俗,增進民族團結,激發學生賣國主義情感。
四、活動方法:
商討法、調查法、研究法等。
五、活動企圖:
以學生個體必要為出發點,對於教案。學生按興趣、必要自由組合,以上網、詢問家長、查閱報紙、書籍等形式領悟各民族的生活習俗。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濃厚的研習興趣,讓學生在這種團結協作、民主愉悅的研習氣氛里去自主探究,民族團結演講稿開頭。在自動質疑、自動釋疑的經過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抱負,加強他們的創新認識,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六、活動流程:
一、游戲導入、設疑激趣:
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我們來做猜圖游戲,小學生民族團結演講稿。看看誰以最快的速度猜出這幅圖畫的是什麼?(從一點線畫出中國地圖)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圖,在我國960萬平方公時的土地上,生活著多少個民族?各民族團結友愛、平等互助,共同為祖國的建設而奮斗。本日我們就來領悟團結友愛的多民族大家庭(板書)。
二、成果匯報
. 師:小學生民族團結演講稿。本日來了這么多老師,對比一下民族團結。各小組先來介紹一下自己,(多族寶貝、水晶葡萄、青藏高原、牧羊人、五彩雲霞)同學們在前幾節課,搜集並料理了各民族資料,現在就請你們把研究的成果和大家一切分享吧,哪個小組願意先來匯報。
(一)報紙、電腦
生:我們小組先來匯報,為了方便介紹,想知道新疆民族團結演講稿。我們把搜集到的圖片辦成了報紙,聽聽教育。做成了民族采風報。
生:高山族、彝族、壯族、東鄉族、白族、京族、獨龍族、赫哲族、阿昌族、羌族。
生:學會民族團結故事演講稿。我們上網搜集到了一些多數民族的圖片,請同學們看(朝鮮、布依、哈尼、回族、苗族、土家族)
師: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各民族的人們在衣裳、打扮方面,也各不相同。你們看他們穿的是哪個民族的服裝(2名女同學身穿維吾爾族衣服)請你們小組來介紹吧。
F. 幼兒園中班關於三月三的教案
「五彩三月三」活動方案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了解「三月三」壯鄉歌圩節習俗。
2、培養和激發幼兒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興趣。
3、通過活動中的各個環節體驗節日的歡樂及感受壯鄉的民族風情。
活動時間:2014年4月1日(星期二)上午8:30——11:00
活動對象:幼兒園全體幼兒及教師
活動主題:「五彩三月三」
活動背景: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圩節」又稱「歌仙節」,是壯鄉的傳統歌節。相傳是為了紀念劉三姐而形成的民間紀念性活動。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米飯,染彩色蛋,拋綉球,歡度節日。而在這節日的前夕為了讓幼兒真正的貼近「三月三」,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活動流程:
一、進行竹竿舞
時間:9:00——10:00
場地:塑膠跑道(學前班、大班)、內操場(中班、小班)
負責竹竿舞的老師必須在8:50到位準備,內操場分四組竹竿,為兩位老師一組手持竹竿,其中三組每一組兩人,另一組四人,分四個點。跑道分兩組竹竿,每組六人各手持竹竿。(註:對歌教師先到竹竿舞里幫忙,竹竿舞完了之後,帶班教師帶孩子會教師休息喝水再進行對歌)
二、對歌
時間:10:00——10:30
先全園按班級集中大舞台前進行對歌,對歌老師上到舞台對歌,後引導孩子一起對歌。播放背景音樂。
三、拋綉球
時間:10:40——11:30
中、小班在內操場小舞台,學前、大班外面舞台。綉球為十個,先又老師引導,後邀請孩子上前,接到綉球的孩子來拋綉球。
活動人員安排:
活動當天負責帶班的老師:
活動當天負責竹竿舞的老師:
(內操場)
(外操場塑膠跑道)
活動當天負責對歌的老師:
背景音樂:
攝像:
照相:
策劃人:漢語教研組
<<<<幼兒園
20xx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