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大班閱讀教案及反思

大班閱讀教案及反思

發布時間:2020-12-20 11:25:39

❶ 觀看一堂課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

1、簡單交代詩人、背景
2、讀兩三遍
3、解釋字詞(通俗易懂些)
4、簡單地描述詩意
5、請小朋友表演
6、讓大家發言,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7、總結

8、下課………………

❷ 幼兒園大班體驗式閱讀優質課教案

活動目標
1閱讀《我的幸運一天》,感受故事中善意誇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表演故事情節,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3能大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感受。

活動准備
《我的幸運一天》大書一本,狐狸頭飾一個,《動物狂歡節》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欣賞閱讀
1教師出示大圖書,引入課題,激起幼兒閱讀的願望。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掀開遮在書上的布)。
師:你們看到過這么大的書嗎?
2閱讀前和幼兒交流,提出閱讀要求。
師:這是一本故事書,裡面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一會兒我們一起來看,看完後你覺得哪裡特別有意思,特別好玩,就提出來和小朋友一起交流和討論,好嗎?
3和幼兒共同欣賞閱讀。
教師以生動的角色語言,並藉助精彩的畫面讓幼兒感受故事情節。
(環節點評:這一環節中有兩個突出的地方,一是把書完整地展示給孩子,從封面到封底。不加教師的任何引導性、提問性語言,這樣可以讓孩子完整地感受作品。二是藉助教師生動的角色語言和精彩的畫面,刺激幼兒的視覺和聽覺神經,把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傳遞給孩子,使孩子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更好地融入作品和感受情節的目的。)
4與幼兒共同討論、交流、分享閱讀經驗。
師:你認為這是誰的幸運一天?為什麼?
師:你喜歡書中的哪一頁?為什麼喜歡?
(環節點評:這個環節好比是藝術畫中的「留白」。「你喜歡書中的哪一頁?為什麼喜歡?」拋出這樣的問題,給了孩子一個自由生成的空間,孩子可以自由地和別人分享他的感受和經驗。教師認真傾聽孩子們的回答,也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經驗。這一環節對於教師是個挑戰,因為教師事先無法預料到孩子會怎樣回答,會是怎樣的反應,只能憑自己的教育機智去組織這個過程。)
5簡要向幼兒介紹作者和譯者,讓幼兒以掌聲感謝他們。
師:這本書是一位叫慶子·凱薩茲的日本女藝術家寫的。她把這本書送給所有喜歡看圖畫書的小朋友。還有一位叫吳小紅的,把這本書翻譯成中國文字,讓我們小朋友能看懂,我們一起來謝謝他們。(鼓掌)

二、游戲互動
1表演故事中的一段情節,進一步理解和感受。
一位教師扮演狐狸敲門,一位教師扮演小豬,根據故事中的對話和情節。在《動物狂歡節》的音樂聲中表演按摩。
2和幼兒一起討論剛才的表演,進一步明確按摩的要求和順序。
師:剛才我們表演了書中的哪一段?先按摩哪裡,再按摩哪裡,最後按摩哪裡?小豬是怎麼說的?狐狸是怎麼做的?
3幼兒互相分角色表演故事情節,感受幽默和快樂。
一組幼兒扮演小豬,一組幼兒扮演狐狸,互相表演按摩情節。
教師適當地進行語言提示,如:小豬要求狐狸重一點,狐狸越來越累的樣子。
(環節點評:孩子們在歡樂幽默的音樂中體驗愉悅,而且把角色都扮演得淋漓盡致,包括小豬的語言,狐狸累的神態、動作,直到最後倒下來都表現了出來,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三、結束活動
狐狸按摩累了倒下了,教師帶著小豬拿上小甜餅輕輕地離開。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的圖書角里放置《我的幸運一天》小書,讓幼兒自由閱讀。
2表演區里增加關於《我的幸運一天》的故事表演道具。供幼兒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1突顯文學作品的審美功能。本次活動以感受作品為重點,整個活動圍繞幼兒感受而展開。無論是硬環境(圖書、音樂),還是軟環境(教師的語言、神態),處處洋溢著作品的內外美,讓幼兒視聽結合,多次感受。
2與幼兒平等地交流。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與幼兒的交流,教師始終與幼兒處在同一地平線上,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一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活動少了教師機械講授,多了輕松與自然。
3提問中拓展幼兒的思維。在設計提問時。教師給予幼兒更多說的空間,讓他們大膽表述自己內心的感受。這也是新《綱要》精神的體現: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❸ 大班《誰的本領大》語言教案與反思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專.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屬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❹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樂是什麼活動反思

大班閱讀《快樂是什麼》 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推測人物間的對話。 2.理解故事中各種人物的快樂,知道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3.大膽講述各角色的快樂,嘗試用簡單標記製作快樂計劃。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中各種人物的快樂,知道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活動准備 大圖書,音樂,故事讀本...人手一冊,黑板,各種職業的圖片,空白快樂計劃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師幼一起做律動。 (2)教師:誰能告訴我你聽到了什麼?在和爸爸媽媽、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律動時有什麼感受呢?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你們認為快樂是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2、談話引出故事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來跟小朋友學習一個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呢?出示大圖書的封面——《快樂是什麼》   (2)、小朋友你們平時遇到過什麼快樂的事情嗎?誰能把自己認為最快樂的事情說出來給老師聽呢?(幼兒自由回答)   (3)、提問個別家長,讓家長也說說自己最快樂的事情?(個別回答)   (4)、教師總結:爸爸、媽媽說得太棒了!

❺ 大班語言珍愛自己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我長大了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雖是園里大哥哥大姐姐,但自我中心還是很強,只懂得被愛而不懂關愛別人,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根據幼兒好玩、好游戲的心理特點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組織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強責任感。
2、關心幼兒園內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製作交通、安全標記。
3、帶領弟弟妹妹學習交通、安全標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並學會製作交通標志
教學難點: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1、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圖片。
2、做標示的各種廢舊材料:一次性紙盤子、毛線、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長大了
1、引導幼兒園知道自己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願望。
2、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已經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為他們做一些安全標志。
二、製作交通標志
1、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記,如:禁止通行、禁止觸摸、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請小心、電、火等標志。
2、在幼兒園內什麼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樓梯、地面上有水時、電門、廚房,外面什麼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標記?用什麼材料做?
4、分組做標記,標記的後面寫上相應漢字(教師幫助寫)。
5、一起整理做好的標記,共同欣賞和評價。教師帶領幼兒在園內貼安全標記。
三、延伸教育
平時在幼兒園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時,告訴他們如何識別這些標記,哪裡存在著危險?應該如何避免?家裡不安全的地方有哪裡?你還可以製作什麼樣的標志?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認識、製作安全標志,讓幼兒感受到通過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溫馨的環境,增強了責任感。在製作標志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欣賞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了安全標志的含義,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活動結尾應增加與小弟弟小妹妹互動環節,通過「身教」來加深對安全標志的認識,同時感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❻ 幼兒園大班的教案及反思怎麼寫

一周教學反思一周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又忙碌的結束了,在這一周里我班的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成效比較顯著。前幾次有個別幼兒經常出現尿濕褲子的現象,孩子們由於貪玩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這就需要老師去給孩子們多提醒日常的生活中多去引導多去講述,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日常習慣,在經過老師不斷的引導和努力,這周這種情況在沒有發生過。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及時的掌握,對於課堂紀律孩子們能夠很好的去遵守能認真去聽講。但有個別幼兒不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願意上課積極發言,總會小手撐著小腦袋不知在想什麼。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只有5--10分鍾作為老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來把課堂的內容講述貫穿到位,在保育與教學的活動中作為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一顆耐心加愛心去呵護每一位幼兒。大班一周工作反思二:開學第一周活動反思(201字)今天是開學以來的第一次正式上課,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幼兒們還不習慣,很多小朋友的注意力都不是很集中。更有一些新來的幼兒甚至在上課時候講空話,還帶動了一些比較乖巧的小朋友,課後,我也找了一些原因:第一,新生的常規和上課要注意的一些東西還是不熟悉,第二可能是我在上課的時候不夠生動,沒有引起他們的足夠興趣,需要反思改進。

❼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 明明的一天及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幼兒年齡具有的特徵即以自我為中心,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選擇一幅幼兒園整體形象圖,(圖中教室,宿舍,操場,活動區,洗手間等)來給幼兒進行直觀感應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了解幼兒園里一天的基本生活常規。 2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難點 :讓幼兒學會跟老師一起邊唱邊動。以及幼兒園的基本生活常規。 活動准備:一幅幼兒園整體形象掛圖。 活動過程: 一 採用游戲活動組織幼兒坐好。 二 出示掛圖 1 向幼兒介紹教室環境,小朋友都在做什麼? 2 向幼兒介紹室外環境,小朋友可以在做什麼? 3 向幼兒介紹廁所環境,小朋友可以在那做什麼? 4 向幼兒介紹宿舍環境,小朋友可以在做什麼? 三 師生互動活動 1 那我們現在來睡覺吧,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來,邊唱律動歌邊做睡覺的樣子。 2 睡飽了沒有?我們該起床了,邊唱律動歌邊揉眼睛,再伸伸懶腰。 3 起床後我們該做什麼?邊唱律動歌邊做穿衣服和扣扣子的動作。 4 穿好衣服後 我們該做什麼?邊唱律動歌邊做刷牙的樣子。 5 刷牙好了,我們來洗洗臉,邊唱律動歌邊做刷牙的樣子。 6 洗好臉了,我們來洗手,邊唱律動歌邊做洗手的樣子 7 手洗干凈了,我們來吃午餐,邊唱律動歌邊做吃蛋糕和喝牛奶的樣子。 四 我們吃飽了到教室外操場上去玩啦。 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節課,讓幼兒了解到幼兒園的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規,使他們盡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但不足的是師生互動又待提高。

❽ 幼兒園大班分享閱讀《板著臉的象》教案

設計意圖
看圖講述《大象救兔子》是一個老教材,它講述了兔子遇險、大象相救、老虎受罰的驚險動人的故事,動物形象栩栩如生,情節生動有趣,堪稱兒童故事的經典之作。這樣一個深受孩子們喜愛的老教材,在新《綱要》的指導和引領下如何新上呢?我在組織幼兒進行看圖講述的實踐中發現,大班幼兒的初步自我講述,往往更像一個個畫面內容簡介,缺乏生動性、豐富性和立體性。從畫面簡介到精彩講述之間需要一座橋梁,我為幼兒搭起的橋梁就是標記圖。我採用了對話框、雲朵和放大鏡這三種標記來提示幼兒進行細節觀察,有了細致的觀察,故事的講述才能更加生動、豐富。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中角色的表情、動作,根據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像。
2.在符號標記的提示下嘗試完整講述故事內容。
3.能大方地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愉快地與同伴分享。
活動准備
1.三張大圖,第一張:老虎躲在大樹後,露出凶惡的腦袋和鋒利的爪子,三隻奔跑的兔子;第二張:大象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橋,三隻兔子分別在大象的鼻尖上、背上和尾巴上;第三張:大象用鼻子噴老虎,三隻兔子拍手笑。
2.對話框、雲朵和放大鏡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幼兒對故事情節進行合理的推測
教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不過這個故事要請你們和我一起講,聽聽誰講得完整、講得生動、講得有趣。這是故事的開頭,這是故事的結尾。(出示第一和第三張圖)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三隻兔子在干什麼?猜猜看可能發生了什麼事情?
教師(揭去遮擋老虎的小圖):原來有一隻凶惡的老虎在追小兔子,結果怎樣?猜猜看,兔子是怎樣逃離虎口的?到底是誰救了小兔子?怎樣救的?(出示第二幅圖)請幼兒講述大象救小兔的事情。
教師:老虎追到河邊,大象會怎樣對付老虎?(幼兒猜測後,教師揭去遮擋「大象用水噴老虎」畫面的小圖,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二、嘗試完整講述故事
教師:現在請你們把大象救小兔的事情講清楚,每幅圖都要講到,看誰講得完整。(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到幼兒中間傾聽,並請1名幼兒講述。)
教師:你們覺得他把大象救小兔子的事情說清楚了嗎?
教師總結:三幅圖都講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講清楚了,這個故事就講完整了。
三、出示對話框的符號,引導幼兒再次講述
教師(在第一幅圖小兔子旁邊放一個對話框):老虎在追趕兔子的時候。兔子會喊什麼?都要被老虎吃掉了,慢慢地說行不行?應該怎樣說?(著急、有力、快快地說)我們來試一試、學一學,大象在聽到小兔子的求救聲後會說什麼。(幼兒分角色練習幾次)
教師(在第三幅圖上的小動物旁邊分別放對話框):這時候,老虎會說什麼?大象會說什麼?小兔子又會說什麼?
教師:現在你們再來講講這個故事,這一次要把小動物說的話全部講到故事裡去,試一試吧。(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到幼兒中間傾聽,並請1名幼兒講述。)
教師:故事講得好不好?好在哪裡?
教師總結:原來講故事時加入角色之間的對話,故事就會變得更加生動。
四、出示放大鏡和心裡想的符號,引導幼兒再次講述
教師(在第一幅圖老虎旁邊出示放大鏡標記):你們剛才都講到了這只老虎,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只凶惡的老虎,它的眼睛怎麼樣?嘴巴和牙齒是怎樣的?老虎看到兔子,心裡會怎麼想呢?(出示雲朵符號標記)(啊!這三隻兔子真肥呀,正好讓我填填肚子!)
教師(在第三幅圖老虎旁邊出示放大鏡標記):剛才還很得意的老虎,現在是怎樣的?(嚇得用爪子擋住了臉)心裡又會怎麼想呢?(出示雲朵標記)(今天真倒霉,兔子沒吃到反而被大象噴得滿臉是水。)
教師:現在你們再來講講這個故事,這一次要把放大鏡看到的地方和老虎心裡想的都要講到故事裡去,看誰講得生動,你們試試看。(幼兒自由講述,教師到幼兒中間傾聽,並請1名幼兒講述。)
教師:他講得好嗎?哪裡好?
教師總結:原來講故事時,把小動物的樣子、對話和心裡想的都編到故事裡去,故事就會講得很精彩。
五、給故事取名字
教師:這么精彩的故事還沒有名字呢,誰來取個名字?
附故事:大象救兔子
一天傍晚,小白、小灰和小黑三隻兔子在樹林里高高興興地玩著。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一隻兇猛的老虎,張著大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齒,伸出鋒利的爪子,向小兔子猛撲過來。三隻小兔子嚇得轉身就逃,它們撒開四條腿,飛快地向前跑去,穿過密密的樹林,跑到河邊,看見大象正在河裡洗澡,連忙高聲叫喊:「大象伯伯,快救救我們,老虎要吃我們啦!」大象連忙伸出長鼻子.翹起尾巴,好像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橋,說:「快,快從我身上過河去!」老虎追到河邊,看見小兔子都過了河,氣得直吼。大象用長鼻子吸住了水,用力朝老虎噴去,老虎被噴得睜不開眼睛,只好夾著尾巴逃跑了。
活動反思
第一、第二環節:我採用的是分解觀察和預期結果的方法,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的主要情節。製造懸念是激發幼兒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三幅圖沒有同時出示,目的是給幼兒製造懸念,為幼兒大膽猜測小兔子是怎樣脫離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達的機會。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圖時,採用了遮擋圖片部分內容的手段來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這個環節講述的重點就是:把大象怎樣救兔子這件事講清楚。
第三環節:我出示了對話框符號,採用了角色移位、師幼互動等方法幫助幼兒掌握角色之間的對話,理解著急、高興、害怕的語氣語調,為幼兒生動講述提供支持。這個環節的講述重點是:豐富角色之間的對話,使故事更加豐滿、生動。
第四環節:我出示放大鏡和心裡想的符號,通過教師提問和放大鏡的暗示,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的內容,分析角色的表情,運用描述性語言描述角色的外形,從而推斷角色內心的想法,讀懂畫面所要表達的信息。這樣由表及裡、由粗到細的觀察引導,為幼兒生動講述提供了有效支撐,化解了講述的難點。
第五環節:給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僅僅是讓講述活動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讓幼兒能抓住講述重點,培養幼兒的提煉和概括能力。
縱觀整個活動,在講述要求上採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任務的性質和難度將影響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學習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講清楚大象救兔子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間的對話,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動的描述,這種逐步添加的講述,幼兒一般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講述任務,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講述的興趣。

閱讀全文

與大班閱讀教案及反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