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前班有趣的公開課教案
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回教學的活動,答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前者是「有形教案」;後者是「無形教案」;前者是「顯性備課」、後者是「隱性備課」;前者是「備課於書」、後者是「備課於心」。
誤區之一:寫教案=備課;
誤區之二:教案越詳細越好;
誤區之三:教案可有可無。
⑵ 學前班教案<<農場里>>
活動設計背景
針對一些農村孩子看到一些小動物就抓來玩,不懂得保護小動物的不良現象。通過學習歌曲讓孩子知道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摘 自 小 精 靈 兒 童 網 站
活動目標
1、了解農場里各種動物的特徵。
2、 體驗歌曲的歡快情緒,激發歌唱的興趣。
3、培養孩子熱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 體驗歌曲的歡快情緒,激發歌唱的興趣。
2、會唱的基礎上,學會編新歌詞。
活動准備
《在農場里》的教學掛圖 錄音磁帶 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在農場里》的教學掛圖,說一說有那些動物。
2、問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動物是怎樣叫的嗎?」
3.讓小朋友學一學這些動物的叫法
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農場里聽一聽這些動物是怎麼唱歌的,好不好?
4.學唱新歌《在農場里》
(1)聽歌曲《在農場里》
(2)剛才小朋友唱的真好聽,來我們表揚自己一下。摘 自 小 精 靈 兒 童 網 站
(3)老師示範唱一遍。並出示動物頭飾請小朋友帶上和老師配上動作一起唱。
(4)分組唱,帶上豬兒頭飾的小朋友唱第一段,帶上牛兒頭飾的小朋友唱第二段,帶
上鴨子頭飾的唱第三段。
5、編歌詞
(1)提問小朋友:「農場里除了歌曲里唱到的小動物,
還有其他的動物嗎?」
「有山羊」、「有花貓」、「有小雞」、「 有青蛙」
(2)你們能不能學一學它們的叫聲呢?引導幼兒根據動
物們的叫聲編新歌詞。
(3)唱一唱自己編的歌
教學反思
《在農場里》這節歌唱活動,其活動目標是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編創的歌詞,並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這首歌旨在通過幼兒對農場里各種聲音的模仿、想像與創造歌唱使幼兒的聽覺、觀察力、模仿力、創造力等諸多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同時還能使幼兒拉近幼兒與小動物的距離。在小朋友會唱的前提下再出示相應的小羊、小貓、青蛙等動物圖片,並讓幼兒討論:如果小羊、小貓、青蛙在農場里,歌曲應該怎麼唱?這是創編的准備階段,為創編新的歌詞內容作準備。本環節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時都很積極,都有創編的慾望,並且幼兒創編的也很好。此環節幼兒非常輕松、愉快地體驗了創作成功的喜悅。最後活動在愉快活潑的氣氛中進行、結束。不足之處就是分組表演時,有些小朋友所唱的動物的段落和所帶的頭飾動物不同。在上的話要多練幾遍。www.060s.com
⑶ 學前班教案
我現在真的需要學前班數學教案,誰要是可以找到學前班數學教案,就告訴我學前班數學教案網址吧,謝謝告訴我學前班數學教案,找到學前班數學教案挺不容易的啊
⑷ 誰有學前班戶外體育游戲教案,急急!謝謝!
1 捉螞蚱
活動目標:練習手腳著地向前跳,努力做到動作協調、靈敏。
活動准備:公雞頭飾一個。學習雙腳著地向前跳。
2吹泡泡
兒歌:吹泡泡,吹泡泡,一吹吹個大泡泡,一吹吹個小泡泡,泡泡飛高了,泡泡飛低了,泡泡破了。
講解游戲規則:當兒歌念到吹成大泡泡時,幼兒拉成一個大圓圈;念到吹成小泡泡時,幼兒向中靠攏;念到批泡泡飛高了,幼兒踮腳;念到泡泡飛低了,幼兒蹲下;念到泡泡破了,幼兒向後跳。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玩游戲。
3切西瓜
1、幼兒圍成圓圈,師幼共同有節奏地念兒歌:"切、切、切西瓜。我們的西瓜香又甜,要吃西瓜切開來。"與此同時,教師邊走邊有節奏地在幼兒拉手處做切西瓜狀。兒歌念完時,教師的手停留在哪兩位小朋友中間,這兩位小朋友就把手放開,拉著其餘小朋友的手往圓心跑,表示西瓜被切開了。此時,大家做吃西瓜狀,游戲繼續開始。
2、游戲進行若干次後可由幼兒來切西瓜。
4烏龜爬啊爬
活動目標: 1、運用幼兒園已有的大型運動器械,讓幼兒探索爬的不同方法,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2、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參加運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大型玩具場地,小兔、烏龜大頭貼若干,獎牌20塊。
活動重難點:探索爬的不同方法。
5聽聽誰來了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表達材料投放:音樂、錄音機活動過程:和幼兒一起回憶去動物園的情景。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到過那些小動物它們是怎麼走路的? (小白兔―跳、貓―輕輕
⑸ 學前班老師教案《快快爬》怎麼寫
《西瓜藤爬呀爬》
活動目標:1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清楚地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 讓幼兒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要的,培養幼兒樂於助 人的精神。
活動重難點: 能清楚說出故事情節
活動准備: 配套語言磁帶,錄音機,配套幼兒用書〈語言〉下冊。
活動過程:1 猜謎語
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活動。
2 欣賞故事 (1)師有感情的朗讀故事請幼兒欣賞,了解故事的內容。
(2)讓幼兒說說故事叫什麼名字?故事裡都有誰?
(3)理解故事,讓幼兒結合幼兒用書的4—6頁的畫面在聽故事。
讓幼兒看圖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小猴的家門前的 空地上種了什麼 ?
西瓜藤又爬到了誰家?他是怎麼說的?
西瓜藤又爬到了誰家?他是怎麼說的?
西瓜藤爬到小熊家的時候,小熊為瓜藤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西瓜成熟了小熊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小兔和小刺蝟呢?
3 教師啟發幼兒說說小熊小兔和小刺蝟做的對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主題。
4 講述故事,
(1)兒看圖聽老師講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復述一些句子。
(2)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讓幼兒多地講述。
課後小結:讓幼兒把故事講給家人和小朋友聽
謎語:
外面是綠的,
裡面是紅的,
吃在嘴裡呀,
突出是黑的。謎底(西瓜)
故事:
小猴決定種西瓜,他在家門前的空地上,挖了個坑,種下一粒西瓜籽,填了土,澆上水。過了幾天,西瓜籽冒出了芽,長了葉,又過了幾天,西瓜開始爬藤了。
西瓜藤爬呀爬,爬到小刺蝟家門前!小刺蝟背來一桶水,一邊澆水一邊說:「西瓜藤,快快爬」開花結個大西瓜。
西瓜藤爬呀爬,爬到小兔家門前,小兔看見瓜葉上有蟲子,一邊捉蟲一邊說:「西瓜藤,快快爬」開花結個大西瓜。
西瓜藤爬呀爬,爬到小熊家門前,小熊給西瓜藤打了芽,一邊打芽一邊說:「西瓜藤,快快爬」開花結個大西瓜。
過了一天又一天,瓜藤上開了花,結了一個大西瓜。西瓜越長越大,成熟啦!小熊摘下大西瓜,心想:「這不是我種的西瓜,應該送給種瓜的人家。
小熊抱著大西瓜,順著西瓜藤,來到小兔家說:「小兔,小兔,你種的西瓜成熟了,我給你送瓜來了。小兔說:「不是,不是,」這不是我種的西瓜,咱們把它送給種瓜的人吧!
說完,他們一起抬著大西瓜,順著瓜藤走,來刺蝟家門前說:「小刺蝟,小刺蝟,你種的西瓜成熟了,我們給你送瓜來了。小刺蝟說:「不是,不是,」這不是我種的西瓜,咱們把它送給種瓜的人吧!
他們順著瓜藤走,來到小猴家門前說:「小猴,小猴,你種的西瓜成熟了,我們給你送瓜來了。小猴連忙說:「謝謝!謝謝!請你們幫我把西瓜抬到屋子裡好嗎?大家回答說:「好!好!說完,他們一起用力抬西瓜,哎喲,哎喲,他們把西瓜抬進了小猴的家。小猴請大家坐下,拿了一把長長的西瓜刀,喀嚓,喀嚓。把西瓜切成了一塊一塊,請大家一起吃西瓜。
紅紅的瓤,黑黑的籽,咬一口,甜蜜蜜,大家一起吃西瓜,個個心裡樂開花!
⑹ 學前班西瓜藤爬呀爬的教案
《西瓜藤爬呀爬》
活動目標:1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清楚地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2 讓幼兒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不能要的,培養幼兒樂於助 人的精神。
活動重難點: 能清楚說出故事情節
活動准備: 配套語言磁帶,錄音機,配套幼兒用書〈語言〉下冊。
活動過程:1 猜謎語
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活動。
2 欣賞故事 (1)師有感情的朗讀故事請幼兒欣賞,了解故事的內容。
(2)讓幼兒說說故事叫什麼名字?故事裡都有誰?
(3)理解故事,讓幼兒結合幼兒用書的4—6頁的畫面在聽故事。
讓幼兒看圖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小猴的家門前的 空地上種了什麼 ?
西瓜藤又爬到了誰家?他是怎麼說的?
西瓜藤又爬到了誰家?他是怎麼說的?
西瓜藤爬到小熊家的時候,小熊為瓜藤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西瓜成熟了小熊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小兔和小刺蝟呢?
3 教師啟發幼兒說說小熊小兔和小刺蝟做的對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主題。
4 講述故事,
(1)兒看圖聽老師講故事,教師引導幼兒復述一些句子。
(2)教師和幼兒共同講述故事,讓幼兒多地講述。
課後小結:讓幼兒把故事講給家人和小朋友聽
謎語:
外面是綠的,
裡面是紅的,
吃在嘴裡呀,
突出是黑的。謎底(西瓜)
故事:
小猴決定種西瓜,他在家門前的空地上,挖了個坑,種下一粒西瓜籽,填了土,澆上水。過了幾天,西瓜籽冒出了芽,長了葉,又過了幾天,西瓜開始爬藤了。
西瓜藤爬呀爬,爬到小刺蝟家門前!小刺蝟背來一桶水,一邊澆水一邊說:「西瓜藤,快快爬」開花結個大西瓜。
西瓜藤爬呀爬,爬到小兔家門前,小兔看見瓜葉上有蟲子,一邊捉蟲一邊說:「西瓜藤,快快爬」開花結個大西瓜。
西瓜藤爬呀爬,爬到小熊家門前,小熊給西瓜藤打了芽,一邊打芽一邊說:「西瓜藤,快快爬」開花結個大西瓜。
過了一天又一天,瓜藤上開了花,結了一個大西瓜。西瓜越長越大,成熟啦!小熊摘下大西瓜,心想:「這不是我種的西瓜,應該送給種瓜的人家。
小熊抱著大西瓜,順著西瓜藤,來到小兔家說:「小兔,小兔,你種的西瓜成熟了,我給你送瓜來了。小兔說:「不是,不是,」這不是我種的西瓜,咱們把它送給種瓜的人吧!
說完,他們一起抬著大西瓜,順著瓜藤走,來刺蝟家門前說:「小刺蝟,小刺蝟,你種的西瓜成熟了,我們給你送瓜來了。小刺蝟說:「不是,不是,」這不是我種的西瓜,咱們把它送給種瓜的人吧!
他們順著瓜藤走,來到小猴家門前說:「小猴,小猴,你種的西瓜成熟了,我們給你送瓜來了。小猴連忙說:「謝謝!謝謝!請你們幫我把西瓜抬到屋子裡好嗎?大家回答說:「好!好!說完,他們一起用力抬西瓜,哎喲,哎喲,他們把西瓜抬進了小猴的家。小猴請大家坐下,拿了一把長長的西瓜刀,喀嚓,喀嚓。把西瓜切成了一塊一塊,請大家一起吃西瓜。
紅紅的瓤,黑黑的籽,咬一口,甜蜜蜜,大家一起吃西瓜,個個心裡樂開花!
⑺ ★學前班班體育教案:活動時要注意什麼
活動目抄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襲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准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 (1)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這樣玩好嗎?為什麼? (2)鼓勵幼兒觀察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樣呢?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測,並說出後果的危害。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1)教師:你們還知道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的?這樣玩為什麼有危險呢? (2)通過討論幫助幼兒了解幾種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害。
⑻ 學前班戶外活動《觀察植物園》備課教案
說目標: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學目標的起點和終點都應歸於幼兒。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學前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識字水平,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知識目標:幼兒能給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分類。
2.技能目標: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願意觀察漢字,能根據漢字不同的偏旁進行分類(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增強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3.情感目標:通過適時的鼓勵和誇獎,使幼兒能在活動中獲得滿足與成功。
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學前班探究式活動課程•語言交流下冊中的《植物園》。這次活動視覺效果好,我利用電教手段激發幼兒對漢字的興趣,從而願意觀察漢字,找出漢字的不同特點,以增強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通過設立各項活動,培養幼兒觀察力,合作精神。
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我主要運用了電教手段、啟發性提問法和游戲法,其次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教授新知識。
(1)通過輕松愉快的視頻,導入主題,引起幼兒興趣。
(2)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合作,並積極思維,以增強幼兒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
(3)通過快樂的游戲,讓幼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助人為樂的精神。
2.說學法
活動中幼兒主要運用了觀察法、活動操作法和游戲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通過觀察圖片和漢字在頭腦中形成對文字元號的敏感性。
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前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音畫結合,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在導入部分,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他們對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都會很敏感,我首先放映一段伴有歌聲的植物園花卉視頻,引起幼兒興趣導入主題。
「我們已經在植物園中走了一圈兒,真是生機勃勃,美不勝收啊!」(邊說邊出示課題)
⑼ 學前班體育游戲!
體育教案-大班體育活動設計 過橋摘水果
大班體育活動設計 過橋摘水果
內容:過橋摘水果
目標:
1,幼兒踩著高蹺走各種類型的橋(不同高度和不同寬度的平衡木,不同 的間隔物),發展幼兒的平衡性和靈活性。
2,讓幼兒判斷走不同的橋,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培養幼兒敢於嘗試及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
重點:利用高蹺在橋上練習平衡
難點:用高蹺上下橋時注意保持平衡。
准備:高蹺,錄音機,磁帶,水果,搭橋的各種材料
場地布置如圖:
過程:
一, 准備活動
1, 幼兒四散在場地周圍上高蹺
2, 幼兒聽著音樂做熱身運動:
繩子拉緊點, 步子跨遠點, 小腳抬高點
二, 探索活動
1, 探索過橋的方法
語言導入:這里有許多小橋,我們都去過過各種小橋,過小橋時想想怎麼樣才能穩穩當當地過小橋。
2, 幼兒第一次過橋交流:
1) 你過橋時有沒有碰到困難?我們可以怎麼樣來解決?怎麼樣才能很穩地過橋?
2) 小結:線要拉緊,腳和高蹺要做朋友,上橋時腳抬高一點,下橋時步子不要跨太大。
3, 幼兒再次過橋
1) 幼兒嘗試走不同類型的橋(高低,間隔,寬窄等)
2) 教師觀察並鼓勵幼兒走不同的橋。
4, 幼兒合作搭橋,並嘗試走自己搭的橋
語言導入:這里有一條河,河上什麼也沒有,我們要過河,怎麼辦呢?我們自己找些好朋友來,搭一座能過的橋。
1) 啟發提問: 在河上可以搭什麼樣的橋呢?
2) 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自己搭橋
3) 嘗試走自己搭的橋(允許幼兒調整)
5, 游戲:過橋摘水果
每個幼兒選擇一座能過的橋,過橋後摘一個水果。然後從邊上返回,把水果放在籃子里,再過橋去摘水果。三種水果都能摘到,並鼓勵幼兒過三次不同的橋。
三, 放鬆活動
我們一起來跳跳「摘果子舞」。結束。
設計意圖
孫清
體育活動目標主要在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和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也就是說體育不僅是對身體的教育(生理目標),同時體育又是通過身體進行教育的一種活動(包括心理的發展、心理的健康教育等)本次活動《過橋摘水果》所選擇的器材是高蹺。走高蹺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項體育活動,在走高蹺的活動中可以發展平衡能力,提高動作協調性。在本次活動中,我適當地設置了一些情景,增加一定的難度,幫助幼兒勇敢的迎接挑戰,在不斷的克服困難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所以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3條。
為了完成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三個流程:
第一個流程:熱身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引導幼兒聽音樂,自由地在平地上練習走高蹺,這個環節既是整個活動的准備,又是對幼兒已有經驗的反饋,(活動前幼兒已會在平地上走高蹺),同時,又滲透了下個環節中的動作技能。如教師讓孩子繩子拉緊點,步子跨遠點,小腳抬高點,這樣使他們對上、下橋過程中的技能打下了基礎。
第二個流程:探索活動
這是整個活動的中心環節,通過讓幼兒過平坦的橋——過變化的橋——走自己搭的橋三個步驟完成。
1、 過比較平坦的橋:讓孩子在比較平坦的橋上自由探索,如何才能穩穩當當地上、下橋,通過集中講評示範解決腳和高蹺做朋友,繩「拉緊點」這個技巧,這也是一個教學重點,並讓幼兒繼續練習掌握這個技能。
2、 過變化的橋:當幼兒掌握了穩穩當當上、下橋的方法後,我就根據幼兒活動水平提供了可選擇的、難度不同的橋(寬窄、高低、間隔),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運動能力判斷哪座橋適應自己,然後再進行選擇。給予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指導和幫助,滿足幼兒不同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獲得成功的體驗,鼓勵幼兒努力爭取一次比一次練得更好發揮幼兒的潛力。
3、 過自己搭的橋: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在這里,我讓孩子自己搭橋。在搭的過程中啟發幼兒積極思考,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讓幼兒的動作和思維共同參與。由於這些橋是給孩子們自己搭的,同時又增加了新的材料,再一次吸引和激發幼兒活動的慾望,增加了挑戰性,孩子們在挑戰中認識自我,增強了信心。
4、 游戲「過橋摘水果」:游戲設置時,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幼兒選擇不同難度的橋,使每一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將活動推向高潮。
第三個流程:放鬆運動
整個活動後,運動量和運動密度都到位了,讓幼兒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跳跳摘果子舞,有利於消除幼兒身體的疲勞,更有利於幼兒的健康,在成功的喜悅中結束整個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