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幼兒說謊的原因300字
由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引起的無意識說謊。
1.記憶不夠精確。小年齡的孩子記憶極不精確,在回憶時往往歪曲事實,常常被成人誤解為故意撒謊,例如,小明在幼兒園聽到老師請小明把剛買的「變形金剛」玩具帶來給大家看看,同時叮囑小明記得帶手帕。可小明回家卻要媽媽馬上給他買一個變形金剛帶到幼兒園,還說是老師說的,他把老師的話記錯了。
2.現實和想像混淆。他們還不能區分想像的事物和現實的事物,容易把想像的東西當做現實的,例如,4歲的東東在電視上看見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羨慕,第二天就告訴老師說他去大海里玩了。這種情況從現象上看是孩子在說謊,但實際上並不是有意不說真話,而是孩子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表現。
3.感知能力處於啟蒙階段。小年齡的孩子由於剛剛入世,知識貧乏,認識能力弱,也有可能造成瞎說。比如,3歲的紅紅對媽媽說:「我今天在幼兒園吃了5碗餛飩。」媽媽大吃一驚,可是紅紅實際上只吃了2碗,因為她還未學會准確地數數。
(二)因某種願望而有意地說謊。
1.不正確的教育引導造成的。例如,有的家長往往會有意或無意地教孩子說謊,比如,父母不喜歡接待某位客人,就讓孩子在門口對客人說:爸爸媽媽不在家。有的家長甚至懲罰說實話的孩子,例如,媽媽病休在家不好好休息卻外出玩,同事來探望時孩子如實說:媽媽去人民商場了。媽媽知道後憤怒地打了孩子,並說:「誰讓你說我去人民商場了,為什麼不說我去醫院看病了?」由於父母在兒童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父母說的或做的孩子都認為是對的,逐漸地便也模仿著說謊了。
2.對孩子的過失處理不當造成的。不少家長對孩子的過失往往不問青紅皂白一概嚴厲處分。孩子由於怕挨打挨罵,也會採取說謊的辦法逃避打罵。比如:大班一孩子自己在午睡的時候把被子上的線和指甲偷偷地塞到耳朵里,一直到晚上,發現疼了才讓媽媽幫忙掏出來,還對媽媽撒謊說是其他小朋友塞到他耳朵里的。還有一個孩子因為撒謊說老師打他了,他的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到幼兒園打了老師一頓,最後鬧到派出所才知道:原來是自家孩子撒謊了。對於這種有意說謊,成人應予以充分注意,因為說謊這種行為幼時不教育,長大就難以糾正了。
② 幼兒園大班開心識字新蒙氏《不說慌》的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城誠實的美德。 2、培養孩子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二、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三、教學課時:1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人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同事鼓勵孩子說實話,寬容的對待孩子已經承認的錯誤。 難點:看圖說話,理解故事內容。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語: 談話導入,怎樣的孩子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2、進入主題: a、仔細觀察書中的圖片,看看圖中的孩子在做什麼?(樂樂和慧慧不小心把書撕破了。仔細看看,誰是誠實的好孩子?) b、講故事《誰砍了櫻桃樹》。並提問: 故事當中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小喬治是怎樣做的? 幼兒打開書看看,並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c、看我真棒。欣欣撿到一個漂亮的皮球,她問你:「是你的皮球么?」如果不是你的,誠實的孩子應該怎樣說呢? 活動延伸:說一說小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並舉例說明。
③ 教師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說謊行為
1、幼兒為了逃避成人的責罵和懲罰。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孩子做錯事後,為了不讓成人知道後責罵,就會說謊。這種說謊的現象在幼兒園也是經常發生的。幼兒在幼兒園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飯,可是在家就可能要家人喂飯,當老師問他們:「在家是自己吃飯嗎?」他們會說:「是的。」為了逃避老師的責罵,他說謊了,還有些小朋友在幼兒園打了其他的小朋友,他害怕自己會受到懲罰,他就會跑過來跟老師先告狀:「老師,某某打我。」
2、由於記憶 、想像上的缺陷而說出了與事實不相符合的話,這個也被我認為孩子在說謊。幼兒的記憶、想像還處於初級階段,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語言的局限,往往使得幼兒把一些現實的事情混淆。孩子們會把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當作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他們會把自己想像的一些事情當作是真的事情。當孩子很渴望一件東西,他們把希望發生的事情想像成現實,從而出現了說謊現象。幼兒園要組織親子秋遊,老師提前就告訴幼兒秋遊的公園,幼兒都很希望到在秋遊的時候,能夠跟大夥一起去玩。在一次活動過程中,一個小女孩跑來對我說:「老師,我昨天到秋遊的公園玩了。」其實我們還沒有去,只是她渴望去,所以才會說出和現實不相符的話,她混淆了現實和想像。還有一些幼兒是比較虛榮的,當一個孩子說家裡有玩具時,另一個孩子可能吹得比前面那個孩子還要大,其實可能他家沒有那麼多的玩具,只是他想像中有很多玩具,他就用謊話表達了自己的想像。
3、成人的教育方式不當,致使孩子說謊。父母和家長在幼兒的心目中都是具有權威性的人物,如果成人在幼兒面前說謊了,那麼幼兒可能會認為「說謊沒有錯」的印象。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雖然家長或老師的行為是無意的, 但的確是在 「騙人」 , 這不能不影響到孩子。成人一方面跟孩子強調不要說謊,一方面自己又沒有說到做到,那麼久而久之,成人在幼兒心目中也沒有了威信。還有一些家長回到家裡總會問孩子:「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孩子可能就會亂說一個名字,其實可能他們在幼兒園並沒有人欺負,可是家長的這種問法,使得他們不得不找一個人來「背黑鍋」。
以上是幼兒說謊的主要原因,那麼成人應該怎麼正確處理幼兒的說謊行為呢?
1、重孩子 一般說來,凡是受到成人的尊重,能夠發泄自己情緒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誠實;相反,在父母過分嚴厲管教下的孩子對父母較少有親近感,而有較多的恐懼感,他們常常為了逃避責罵而說謊。當發現孩子說謊時,不一定非追問個水落石出不可,不一定非得讓孩子承認自己說了謊,尤其是當著客人、孩子的同伴時更應如此。當著外人的面,非得讓孩子承認自己說了謊,無非有兩種結果:一是孩子頑抗到底,死不承認;二就是孩子認了錯,但自尊心大受傷害。 如果發現孩子說謊時,不要當眾揭發、批評他,可以把他悄悄叫到一邊,單獨跟他談話,一是指出他說謊了,大人已經知道了實情;二是闡明說謊和欺騙的危害性,同時警告他,下不為例;三是相信他今後一定能夠做得很好。
2、成人要真正的去了解幼兒的心理特質,有時候幼兒說謊並不是自己想的,而是無意識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區分現實和想像。孩子的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 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有可能產生想像型撒謊。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成人要注意告訴孩子什麼是發生的, 什麼是想像的, 讓孩子逐漸把現實與想像區分開來, 並引導孩子如何來表達自己的想像。
3、成人在要求孩子言行一致的同時, 自己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 誠實守信。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 不能哄騙孩子,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答應孩子。 如果成人真的是有事而不能履行對孩子的諾言, 那麼就要及時的跟孩子解釋原因並道歉, 以免造成不良的影響。
當我們發現孩子說謊了,我們千萬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有時候孩子也是無辜的,他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可能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導致有些孩子甚至不敢說話,因為他們怕一說話就出錯。孩子是可愛的,他們的智力水平也沒有完全的發展,我們成人要接受這一點,而且要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④ 小班健康社會教案 不撒謊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內給陌容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准備:
1、圖片1幅
2、兒歌《陌生人》
活動建議: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圖片內容,
提問:圖片上有誰?
他們在干什麼?
小姐姐為什麼擺手?
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1、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於《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
2、請幼兒跟老師學習這首兒歌,並能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麼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麼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裡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兒歌: 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
⑤ 教師如何針對幼兒說謊組織教學活動方案
幼兒說謊現象,形形色色,原因種種,性質也各不相同。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分析和評判幼兒說謊現象的能力。除上面談及的有關分析評判能力外,對於幼兒是否在說謊,首先要認真分析當時的背景,如幼兒年齡、一貫表現、能力水平、說話動機等。其次要分析幼兒談吐表情、話語內容與實際是否相互矛盾等。有時不妨讓幼兒實踐一下自己所說的,如把所誇耀擁有的東西帶到幼兒園來讓大家看看,把誇耀能乾的事表演一下等。只有判斷准確,才有利於進一步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教育對策。
幼兒說謊是指幼兒在沒有事實依據的基礎上有意說不真話的行為。說謊行為是幼兒問題行為極其重要的表現之一。因此,我們應予以正面教育,並恰當地加以引導。
(1)創設良好環境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著不同的環境影響。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良好的環境,並設法讓他們知道說謊的行為是不對的。例如,通過故事《狼來了》,使幼兒懂得說謊的危害性,認識到周圍人對說謊行為的不滿,從而使幼兒自己對說謊行為產生否定情緒。也可以通過情景表演,給幼兒呈現一個說謊的兒童形象,與幼兒一起討論其表現及其危害,使其認識到這樣的孩子是不受人歡迎的。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給幼兒們創造受人歡迎的兒童形象,增強幼兒向榜樣學習的願望,從而減少說謊行為。
(2)給予榜樣示範
老師在幼兒心目中具有權威性,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幼兒留下深刻印象,造成深遠的影響。有時教師為了使幼兒在活動中能安靜,就哄騙幼兒,結果老師沒有兌現諾言,幼兒就會對老師產生不信任,並會說謊。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對於說謊的幼兒,要給予榜樣示範或直接教給其正確方法。
(3)允許幼兒申辯
申辯是一種權利。有時我們一旦發現幼兒做錯了,就會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不允許幼兒申辯。這樣不但不能使幼兒心服口服,還會使幼兒滋長一種抵觸情緒,為說謊、推脫責任埋下惡根。所以,教師一定要允許幼兒申辯,查找原因,並讓他明白正確的方法是什麼,決不能憑自己的主觀標准去強制孩子。
(4)注重家園聯系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家長要誠實,不說謊話,並且要經常和幼兒園老師交流情況,密切配合老師,對孩子進行協調一致的教育。要是互不通氣,各搞一套,相互抵消,不僅事半功倍,勞而少功,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總之,對於說謊的幼兒,我們應特別注意他在平時的表現。如果是為表現自己的智力與才能的發展水平,顯示自己成就感的「謊言」,教師要倍加愛護、鼓勵,並加以正確引導,同時也避免讓他們忽視實際而長期陷於空幻的想像之中;如果是說謊行為,教師要及時加以干預、矯正,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鏟除說謊行為產生的土壤。
⑥ 幼兒園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社會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1分鍾的簡短故事視頻《狼來了》直奔主題,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對放羊小孩的言行進行是非、原因判斷。懂得不能說謊,說謊的孩子沒人信,後果很嚴重,要做個誠實的孩子。並了解「誠實」的第一層含義,「誠實就是不說謊」。 環節2引導幼兒討論故事《誰打翻了番茄醬》中布奇是不是個誠實的孩子,懂得知錯能改、勇敢認錯、不推脫責任也是誠實的品質。這一環節以引導幼兒觀察畫面,置身情境、遷移經驗推測布奇的所思所想為主旨,「你做錯了事媽媽會怎樣(態度、行動及懲罰方式)進行推測、模仿布奇說謊時的語氣感受布奇的害怕,從而理解布奇是因害怕而說謊,引出知錯就改、勇敢認錯還是誠實的孩子。 環節3選擇班級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引導幼兒判斷解決身邊的問題,從而對幼兒進行誠實行為的明確與導向。 環節4共同制定誠實公約,孩子們共同參與,剪貼心形許下誠實的約定,制定誠實公約,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遇到問題遵守誠實約定。旨在體現社會活動的社會延伸性。 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未能抓住孩子拋過來的球:看完《狼來了》故事視頻,問孩子們喜歡故事裡的小孩嗎?為什麼?有孩子提到「因為他惡作劇」。在活動預設時,曾思考如何引出「放羊小孩故意說謊」。後應試教時孩子們的回應不積極,以老師為主又找不到合適的導出方式而放棄。但這次教學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契機,如能抓住這個球「什麼是惡作劇?」就能引出「故意說謊,失去信任」這個點,與後面布奇因害怕而說謊形成對比。 挖掘花花狗的情節。教學中預設「布奇該怎麼做?」會有兩種答案:承認錯誤、不承認錯誤。不過今天孩子們很進入怕的情境,竟然沒人說承認錯誤,導致下面預設的「勇敢認錯」的啟發變成了說教。而花花狗肚子餓的情節卻引起了孩子們的同情「不是它」,這給我一個提示,可以在這里挖掘,順勢「花花狗好可憐吶!」引導幼兒由同情花花狗而生出承認錯誤的建議,如此「不推脫責任」的點也能得到進一步感悟「把責任推給別人會傷害別人」。
⑦ 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不說假話》
一、來活動目標:
1、理解自故事內容,培養城誠實的美德。
2、培養孩子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二、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三、教學課時:1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人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同事鼓勵孩子說實話,寬容的對待孩子已經承認的錯誤。
難點:看圖說話,理解故事內容。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語:
談話導入,怎樣的孩子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2、進入主題:
a、仔細觀察書中的圖片,看看圖中的孩子在做什麼?(樂樂和慧慧不小心把書撕破了。仔細看看,誰是誠實的好孩子?)
b、講故事《誰砍了櫻桃樹》。並提問:
故事當中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小喬治是怎樣做的?
幼兒打開書看看,並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c、看我真棒。欣欣撿到一個漂亮的皮球,她問你:「是你的皮球么?」如果不是你的,誠實的孩子應該怎樣說呢?
活動延伸:說一說小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並舉例說明。
⑧ 幼兒園美術教案愛說謊的孩子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專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屬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