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中班古詩《畫雞》教案
1、手指讀《畫雞》詩歌兩遍。 2、再讀詩歌,在課文中圈出二類字,並熟讀兩遍。 3、熟讀詩歌用直線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 4、書空生字,並口頭組1至2個詞語。 5、試背誦古詩《畫雞》。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要求認識的字,會寫3個字。 2、學生能理解詩意,能背誦全詩。 3、體會學習拼音識字的樂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初步運用拼音試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教具准備: 生字卡、小黑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文結合,初感詩意。 1、出示插圖,請大家猜猜圖上畫的是什麼?(引出雞)(出示公雞圖) 2、雞在干什麼?(叫) 3、認真觀察圖上的雞是什麼樣子?(雪白、紅冠子) 4、有位詩人叫唐寅,寫了一首詩叫《畫雞》。這首詩寫的就是同學們畫的這只大公雞,你們想學嗎? 二、初讀古詩,趣學生字 (一) 1、試讀古詩,初步運用拼音來學習生字。同桌互讀,相互知道學習生字。 2、聽讀古詩,糾正字音。 3、指名試讀古詩,注意生字詞的發音。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4、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為,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6、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於兒歌的整體輸入。 7、全班齊讀 8、分組比賽讀 (二)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 「開火車」、「搶答」等多種游戲學習生字。 4、其它方法識字。 1)猜字謎。平:一字五筆,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餘;千:一個字,有十撇。 2)編故事。生(牛 一):它是牛小壯,在跑道上奔跑。 3)數筆畫。萬:一筆橫,二筆撇,三筆橫折鉤,一共有三筆。 4)看實物。門:觀察教室的門框,學習「門」字。 5)找朋友。戶:「屍」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戶」字。 6)出示生字,多種方法識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領讀) 7)給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准生字給戴上。 ——————課間休息,唱「大公雞」及校歌——————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激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說一說知道了什麼。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歸納並板書。 樣子:頭上紅冠 大公雞 顏色:滿身雪白 打鳴:一叫門開 3、出示表格練習(口答)。 四、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自由讀第一句,看圖想一想:這只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有什麼特點?(頭上紅冠 ,滿身雪白。) (1)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 (2)指名表演大公雞「走」的神態。 (3)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只大公雞,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過大公雞的叫聲嗎?有誰知道它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我們學習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讀第二句,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大公雞怎樣叫? (1)理解「叫」。 (2)提問:大公雞一叫,人們就去干什麼?(學生據古詩內容回答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想像) (3)說一說這句詩的大意。 (4)體會大公雞的勤勞:這首詩的作者喜歡這只大公雞嗎?為什麼?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六、回讀古詩,完成作業 1、按古詩原文填空。 不敢輕言細語,一叫 開。 大公雞 樣子 顏色 打鳴 2、畫一隻大公雞,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在畫的左上角題上《畫雞》這首詩,左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七、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選擇一種動物,介紹它的樣子。
❷ 幼兒園學前班古詩小彩筆教案
一、教材分析與目標確定: 本課共八行,六句話,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小詩。以小彩筆這一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夥伴為兒歌材料,本身具有親和性、趣味性和潛在的視覺效果。以「用各種顏色的彩筆描繪美麗祖國」為主線貫穿課文,具有較強的愛國主義教育精神,感情基調是高興喜悅的,誦讀時要重視語感訓練。 二、預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在課文語境中及脫離課文語境時識別「小彩筆、五顏六色、鮮艷、藍色、金雞、祖國、江山」7個詞,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筆、畫」2個生字。 2、過程與方法:能熟練朗讀並背誦課文,喜愛小彩筆,體會祖國的美麗。能模仿課文句型拓展想像。 3、情感與態度:體會色彩的美麗和神奇,對身邊的事物表象(色彩)有更高的關注慾望,更熱愛我們美麗的祖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支持環境:一年級小班(33人,7個小組);多媒體設備;彩筆;畫紙 ◆設計理念: (1)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要充分顧及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基於此認識,我力圖讓孩子真正有所得,就要「回歸兒童」生活經驗的起點。字詞上,對已學過的要進行復習認讀;對新出現的要採用生動有趣的方法,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文本自身的樂趣,爭取當堂鞏固。課件的使用力爭是真正有效的,對語言無法表述的「祖國江山」,直觀的視覺感悟。更能把握、突破難點。 (2)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 本課便是一篇與美術學科以及自然地理聯系密切的課文。基於此認識,我努力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和中開闊視野,嘗試用畫畫的方法來幫助對文本的理解和拓展。但又不脫離文本,甚至利用文本來作畫。 (3)創設課堂合作交流,愉快學習的氛圍: 課文描繪的景色是美麗的,感情基調是高興,充滿對小彩筆的喜愛之情。在和小夥伴的合作過程中,互幫互學,小組討論交流,在一起讀畫兒歌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意識被調動。利用各種形式的讀,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氣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合作愉快的感覺。 ◆預設教學過程: 教學材料與預設教學路徑 預設學生活動 備擇方案 設計意圖 (一)導入: 問話舉例:上課前,蔣老師先給小朋友猜個謎語好不好?是什麼?(出示實物)你看見有多少種顏色呀?這是什麼顏色?這個呢?這一支呢?還有? 這么多的顏色真可以說是——五顏六色 (好!) (小彩筆、水彩筆、……) (十二種) (紅色、綠色、藍色、黃色) (五顏六色) 教師引導 實物提醒 導向課題 聯系生活實際 (二)展開: 師生互動歷程: 1、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寫小彩筆的兒歌,題目你會讀嗎?(出示) 2、學寫「筆」字。(筆的實物) 3、你還知道哪些筆? (小彩筆) 自學 (鉛筆、……) 正音:cǎi 打開書,趕緊自學一下,誰願意來做小老師,教大家這個字? 讀題正音 學習生字「筆」 (三)發展: 學習指導說明: 1、學習第一、二行: 1、聽老師誇小彩筆 2、指名學生來誇一誇,比比誰誇得最好 「鮮艷」就是顏色很多,很亮,很好看(誰的什麼很鮮艷?) 范讀第一、二行,學生模仿讀,理解「」鮮艷」 2、學習第三到六行: 1、看老師畫了什麼? 2、認讀四句話(文本出示) 3、六行連讀 3、學習第七、八行: 1、學生試讀,教師范讀 2、你知道哪些江山? 3、再讀讀這兩行 4、讀全文: 5、認詞: 6、寫字:學寫「畫」,反饋 (國旗、草地、海洋、金雞) 小老師帶讀 (長江、黃山………) 各種形式的讀 讀詞、畫詞、開小火車再讀 你記住了哪一句?(圖畫幫助)正音 較誇張地范讀 配樂講解 試背 語言提示幫助 強調第7筆 憶讀課文 課件的使用,幫助理解、讀好難點句 利用各種形式增強低段學習的趣味性,體現文本本身的樂趣。 (四)拓展:開放性任務: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紙 用四色彩筆畫其他事物 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通過畫畫來拓展文本 備註:本教學方案將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變更。
❸ 幼兒園中班古詩教案信鴿
目標: 1、學習古詩《早春》,按照古詩的節律朗誦。 2、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活動重點:學習古詩《早春》,按照古詩的節律朗誦。活動難點:理解古詩的基本內容,感受古詩的意境。 活動准備: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導入活動:回顧春天的美麗景象。 (1)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的雨是什麼樣的?樹木、小草有什麼變化? (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觀察並大膽表達出來。) (2)仔細觀看掛圖,感受春天的美麗。 教師:看看畫面上有灑滿?春天是什麼樣? (引導幼兒邊看邊和同伴講一講。) (3)激發幼兒喜愛春天的情感。 教師: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麼? 教師小結:春天是一個鳥語花香、萬物復甦的季節,它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希望。 2、初步欣賞古詩《早春》。 (1)幼兒傾聽配樂古詩。 教師:春天是多麼美麗啊!我們來聽聽詩里是怎麼說的吧。 (2)幼兒交流。 教師:詩里說的春天是什麼樣的? (在幼兒說出古詩里的一些字詞時,教師就把這一句完整地念一遍。) (3)幼兒看圖欣賞古詩。 教師播放配樂古詩,請幼兒邊閱讀幼兒用書邊傾聽。 3、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1)理解故事的題目。 教師:古詩的名字叫《早春》,這是什麼意思呢? (讓幼兒知道這首詩寫的是春天剛剛到來時的景色。) (2)初步理解古詩。 教師逐句念出古詩,引導幼兒理解每一句的內容:皇城下著小雨,把大地浸潤得酥軟,小草鑽出地面,遠看一片淺綠近看卻無。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這早春的景色,它遠遠勝過了晚春時的滿城煙柳。 (3)進一步理解古詩。 教師:為什麼在遠處看一片小草的淺綠,在近處卻什麼都沒有?你覺得一年之中最美的是什麼時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詩句的意思。) 4、幼兒朗誦古詩。 (1)教師示範用有節奏的聲音朗誦古詩。 (2)幼兒在悠揚的背景音樂聲中朗誦古詩。
❹ 幼兒園大班幕江吟古詩教案
內容:古詩《抄絕句》
活動目襲標:
1.激發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在給詩配畫的基礎上理解古詩的內容,學會整首吟誦。
3.採用字圖搭配的方法理解動詞「鳴」、「上」、「含」、「泊」的含義。
活動准備:課件、掛圖、畫有古詩內容的小圖片、字卡:鳴、上、含、泊。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師幼自由認識的飛禽引入。
2.利用課件引導簡單了解黃鸝和白鷺:黃鸝:羽毛的顏色非常好
看,經常站在樹枝上展示它動聽的歌喉。白鷺:是一種水鳥,會用嘴捉魚,當它們成群的飛上天空的時候,經常是排成一行。
3.師幼一起或請個別朗誦這首關於黃鸝和白鷺的古詩《絕句》。
二、展開
1.前兩句採用幼兒給詩配畫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內容。
朗誦「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請幼兒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畫出這兩句的意思,並請幼兒解釋其含義。(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白鷺排成一行飛上晴朗的藍色的天空。)
❺ 幼兒園古詩《雪》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准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麼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像什麼?(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麼?這幅畫上是什麼季節?冬天會怎麼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麼?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麼?帶著什麼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麼?(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奏。看節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麼?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