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數學我愛我家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我愛我家》識字:「爸爸」、「媽媽」、「小鳥,同時鍛煉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社會情感方面,讓小朋友知道:愛爸爸,愛媽媽。愛我們的家
3、啟發小朋友,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幼兒替換詞創編兒歌。
活動准備
爸爸、媽媽、孩子、小鳥的頭像各一個。
兩幅一棵大樹的圖像。
字卡:爸爸、媽媽、小鳥。
活動過程
一、以新朋友貝貝介紹自己的家人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向小朋友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孩子頭像),她的名字叫貝貝,這是她的爸爸,她的媽媽(出示爸爸媽媽的圖畫,同時出示字卡)。
(指圖畫識字,重復兩遍,讓小朋友識字卡:爸爸,媽媽)
師:貝貝有一首好聽的兒歌,它叫《我愛我家》。貝貝要和小朋友分享這首兒歌。(一邊朗誦兒歌,一邊把樹,小鳥的頭像放到相應的位置。)
二、識字以及教兒歌
師:考考小朋友們認不認識爸爸、媽媽、小鳥這些字,老師要變魔術咯!這是什麼字?(以游戲形式,從身後取出字卡,讓小朋友認識。重復兩遍)
師:現在老師把字卡放在地板上,我請一個小朋友把爸爸(媽媽、小鳥)的字卡拿給老師。(一共請兩位小朋友)
師:貝貝小朋友要教小朋友這首好聽的兒歌。
(一邊指著圖畫,一邊教小朋友,教一遍,兒歌與動作相結合,再教一遍。)
師:小朋友們看著黑板,我們一起說說看。
(和小朋友一起念兒歌,若小朋友忘記了,指著圖畫,提醒小朋友。)
三、以與貝貝比賽朗誦兒歌的游戲形式,鞏固小朋友對兒歌的印象。
師:貝貝小朋友能把兒歌念得很流利,我們和貝貝比賽,看誰念得最好。(請一組小朋友,以2到3個小朋友為一組)
四、啟發小朋友,改編兒歌。
師:貝貝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像一棵大樹,貝貝像一隻小鳥。小朋友,你們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像什麼呢?
(根據小朋友的答案改編兒歌。把「大樹,小鳥」換成小朋友的的答案。
師:爸爸媽媽工作特別的辛苦,今天下午爸爸媽媽來接小朋友時,要記得和爸爸媽媽,說「爸爸您辛苦了,媽媽您辛苦了。」
(教學活動結束)
附錄:兒歌《我愛我家》
我愛我家
爸爸是一棵大樹,
媽媽也是一棵大樹,
我是一隻快樂的小鳥,
在樹林里飛來飛去。
我愛爸爸,
我愛媽媽,
我愛快樂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堂效果不錯,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運用圖片導入,收到很好的效果,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運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幼兒學習兒歌。效果比較明顯。
2、在教學過程,孩子對變魔術很感興趣,孩子通過這種形式,鞏固對字的認識。
3、不足的地方,忽略了個別孩子的話語。
B. 我的爸爸真棒教案反思
教學反思
1、我在構思談話活動時,選擇了幼兒版比較熟悉的話題「我的爸爸」權,引發幼兒積極而有趣的交談。能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談話活動,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好地展開活動。
2、談話活動設計的結構合理,我通過三個步驟完成此次談話活動的。
第一步:通過語言和照片實物創設談話的情境導入談話的內容;
第二步:要求幼兒利用照片圍繞話題在小組和集體面前自由交流,對「我的爸爸」的認識;
第三步:通過提出問題「你喜歡爸爸嗎?」「為什麼喜歡爸爸?」「你願意為爸爸做些什麼事情?」等對幼兒進行啟發,引導進一步拓展談話的范圍,使幼兒在交談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新的談話經驗。
3、當然,我在組織分組談話這一環節中,感覺有些困難,因為小班幼兒對談話活動的規則意識不強,所以如何協調而有效地開展活動,使活動開展得既有趣更有序還需要進一步的摸索。
C. 《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教學設計反思及評課:集體備課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幫助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勞,從而懂得要為父母分擔家務,做家庭的小主人。
能力: 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對家庭和生活的初步責任感。
知識 :幫助學生認識哪些事情是我們能做的。讓學生感悟會做的事堅持做,不會做的事學著做。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感受父母的艱辛。
2、認識現在的我應該做哪些事,並能做到「會做的事情要堅持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麻煩父母的事情不要做。」
教學准備:
教學課件、課前觀察自己的父母一天能做多少事,體會父母的辛勞。
教學過程
一、 猜字激趣
出示:甲骨文 家 猜猜這是什麼字?
是的,這個字就是「家」(甲骨文變化成楷體「家」)。
二、辛苦的爸爸媽媽
1.如果把家比作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小朋友們,你認為在你的家裡是誰撐起了它,使它充滿了生機呢?
是的,爸爸媽媽用愛與責任感為我們營造一個溫暖的家,他們為了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2.你們知道你們的爸爸媽媽在一天中都做了哪些事嗎?請同學看《胡政媽媽的一天》。說說胡政媽媽的一天都做了些什麼?你有什麼感覺?
解說詞:早上5點半,天還沒亮就要起床了,把兒子要帶的熱水燒好,為兒子做好熱氣騰騰的早餐,准備兒子要穿的衣服,再幫兒子檢查一次學慣用品是否帶齊,6點半料理兒子起床、吃早飯,7點20分送兒子上學。之後,急急忙忙坐公交車八點趕到雕庄單位上班。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每天8點30半到醫院上班,幫助病人做B超和心電圖,檢查身體。下午再趕到街道世代服務室上班,整理檔案。5點30分下班去菜場買菜,因為單位離家很遠,到家差不多都6點30半了,忙著洗菜、淘米做飯。晚飯後檢查兒子作業、了解他的學習情況,幫孩子整理書包。有時,兒子還不太聽話,特別費神。8點半兒子休息後,再去洗碗、拖地、洗衣服。做完這一切都9點半了,自己才能坐下來學習,給自己充電。經常忙到11點之後才能休息。夜裡,還要幾次出來給兒子蓋被子。
看了以後有什麼想說的?
3.課前老師布置小朋友們回家觀察了解了,誰願意來匯報一下你的爸爸媽媽一天都做了些什麼,你覺得你的爸爸媽媽一天下來怎麼樣?
4.聽了小朋友們剛才的匯報,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幅爸爸媽媽為了我們的家日夜操勞、辛苦奔波的場面,也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這讓我想起了一首歌《母親》,我們一起來欣賞。
三、講述
1.歌中唱得多好!冒著雨頂著風送我們上學的小雨傘,那是爸爸媽媽的愛;我們生病時心痛焦急的淚水,那是爸爸媽媽的愛;輔導我們功課時不厭其煩的講解,那也是爸爸媽媽的愛;教導我們做人時句句諄諄的教誨,那還是爸爸媽媽的愛。爸爸媽媽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我們,無時無處不在牽掛著我們。想過嗎?小朋友們,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大屏幕出示課題)來表達我們對爸爸媽媽的愛呢?
2.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呢?我能——
學生說說:整理書包 帶齊學慣用品 整理房間 獨立完成作業 梳頭 上學 早點起床 洗碗 洗衣服 穿衣 洗澡 洗臉洗腳 睡覺等
出示:幻燈片
在這些事情中哪些我們已經會做了?
出示:
a、晚上,如果我的作業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媽媽)就能 。
b、如果我能早點起床,爸爸(媽媽)就可以在家喝碗熱粥,就能 。
如果我能( ),媽媽(爸爸)就可以( )。
把作業做得又快又好,早點起床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會做的,我們會做的事情要堅持做,這樣就能減輕家長的負擔。
出示:會做的事情要堅持做
還有很多事情我們不會做。比如:整理房間,洗衣服等等,其實學會這些事情很容易的。就拿整理房間來說吧。你會把桌子擦乾凈嗎?你會把你的玩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嗎?……把這些事情做好了,房間也就整理好了。瞧,學會整理房間不難吧。你們擁有一雙非常勤勞能乾的小手,老師相信,在不久你們一定能把自己的房間整理得很漂亮,到那時,老師希望能榮幸地成為你房間的第一個參觀者,同意嗎?其他事情也是一樣,肯定難不倒我們同學的。
d、如果我能自己整理房間,媽媽就能 。
e、如果我能自己洗衣服,爸爸媽媽就可以 。
師小結:看來會做的事堅持去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不但能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同時也能鍛煉我們自己,還能從中獲得快樂呢。
還有一些事情,卻是我們不能做的,看:出示:麻煩父母的事情不要做。有哪些是麻煩家長的事情呢?叫家長送學慣用品、送紅領巾;媽媽辛苦做好的早餐,不對胃口不想吃,亂發脾氣;跟同學發生矛盾,經常闖禍;在外亂吃東西等給家長添麻煩。我們一定不做小「麻煩」
三、實踐感悟
1.連連說說。
師:其實在生活中,一杯熱熱的茶、一條擰乾的毛巾、一句舒心的話,都會讓爸爸媽媽感受到我們的愛,所以今天的我們要做媽媽的,要做爸爸的……,要做爺爺奶奶的……,請小朋友們拿出筆來連一連,並說說你的做法。
師:好,從今天起,我們——(出示三句話,讀一讀,)不再麻煩好爸爸好媽媽,讓我們齊唱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
四、總結延伸
師:爸爸媽媽用他們的辛勤勞動為我們營造的這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我想如果我們小朋友做樹上的一片美的葉子,為家庭的大樹輸送營養,這棵大樹一定會更加地蒼翠蔥綠,並且碩果累累!
反思:
《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本人設計的這一節課,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家長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的要求,我設計了猜字謎、歌曲、情景在線等活動環節,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思考、討論、合作、交流、表達,在活動中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針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及師生的表現,做教學反思如下:
1、課前讓孩子們自己觀察父母一天所做的事,了解他們清晨、上午、下午、晚上為家庭、為工作的辛苦勞累,再次感受現在的我,雖然上三年級了,但是好多事情還要父母操心。根據班級學生的情況及教材特點,對教材作了重新處理,製作了《胡政媽媽的一天》照片故事。把教材第二板塊重新梳理:能做的事情要堅持做,不會的事情要學著做,麻煩父母的事情不要做。這樣條理更清楚,要求更明確。易於學生明理導行。
2、導入新課:猜字謎的游戲(甲骨文的「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3、在活動中,播放《母親》這首歌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體會、感受母親以及長輩他們的無私奉獻,偉大的愛,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從而把學生帶入下一個討論環節:現在的我長大了,好多事我自己能做了。在孩子們討論交流時,他們每說出一件事我都能及時地給予正確的行為評判,使他們獲得一種正確的行為導向,既是對學生的一種行為認可,也是一種行為導行。
4、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做法說:要做家長的小棉襖,小老師,小拐杖……一則肯定學生的做法,希望保持。二則為其他做得不夠好的學生樹立一個榜樣。
通過這一系列的環節,使孩子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不足之處:教師情感的投入不夠,
評課:
1、課的設計很好,靈活運用、整合教材。
2、教者的姿態沒有放開,情感投入不夠。
D. 小班語言:我和爸爸的游戲教案反思
活動重點
了解幾種動物不同的睡姿。
活動准備
《搖籃曲》音樂、PPT
活動目標
感受動物的不同睡姿,比較動物不同的睡覺特點
引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E. 我的爸爸作文反思怎麼寫
我的爸爸今年36歲,個子高高瘦瘦的,白白的臉上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兩只明亮的眼睛上有兩條彎彎的眉毛,一生氣眉毛就皺在一塊,高高的鼻樑上戴著一幅黑邊框的眼鏡,大大的鼻子下有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巴,講起話來像放鞭炮,一笑起來,嘴裡的兩顆大門牙都露了出來,看上去顯得十分憨厚。
爸爸的性格像六月的天氣一樣變化多端,當我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時候,爸爸的臉上就笑容滿面,當我的考試成績差,或者做了什麼壞事的時候,爸爸的臉上就烏雲密布,罵起人來像閃電打雷,嚇得我都不敢喘氣。
爸爸的愛好非常廣泛,看書、打電腦、看電視……樣樣都喜歡,其中他最喜歡的是打電腦了。
記得有一次,爸爸下班回到家,他像往常一樣從背包里拿出電腦,津津有味地玩了起來,只見他手持滑鼠,隨著屏幕里的人物左右地晃動著,似乎要把所有的敵人都打掉,看著那一臉緊張的樣子,就知道他入了迷,不知不覺,吃晚飯了,我對爸爸說:「老爸吃飯了。」他答應了一聲,又繼續打他的電腦了,過了一會,我見他還沒吃飯就生氣地對他說:「快點來吃飯。」爸爸說:「什麼?你叫我干什麼?」我哭笑不得地說:「我叫你吃飯,你卻只顧打電腦,把吃飯忘了。」說完,我們倆都笑了。
爸爸還很愛我,記得有一次,天氣格外寒冷,我和爸爸走在大街上。爸爸看我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樣子,就把大衣給我穿。「你還冷嗎?」我疑惑地問爸爸,「不冷,你穿吧,爸爸是大人,身體好著呢!」爸爸答道。
F. 小班社會《我知道,我會說的教學反思》游戲這是誰的爸爸媽媽
如果只是第二志願屬於平行志願(即小平行或部分平行志願),則在第一志願投檔版結束後,首先將同一批次線權上的「自由可投"的考生按照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排序先後依次檢索每個考生的志願,一經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院校,即向該院校投檔。對單個考生而言,根據考生填報的平行志願中的院校志願順序,投檔到有計劃余額且排序相對在前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