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情景講述活動教案《做好事》
活動領域:社會活動內容:學習雷鋒好榜樣活動目標: 1、通過看圖片讓幼兒認識雷鋒叔叔。 2、通過觀看有關雷鋒的動畫片,領會雷鋒精神,能夠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 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重點:能夠主動的幫助有困難的人,准確的進行表達。 活動難點:能夠准確的進行表達。 活動准備: 1、收集有關雷鋒事跡的圖片。 2、一部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 3、一首"學習雷鋒好榜樣"的兒歌。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入主題。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兒歌(開始播放兒歌),誰知道歌中唱的是誰呀? 2、雷鋒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二、觀看及討論。 (1)觀看有關雷鋒事跡的圖片。 1、雷鋒是個怎樣的人呢? 2、在觀看的圖片中你看到了雷鋒叔叔做了哪些事情?這些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3、這些好事體現了雷鋒叔叔哪些精神呢? (2)觀看弘揚雷鋒精神的動畫片。 1、動畫片中的小朋友發揚了雷鋒叔叔呢的那些精神? 2、你們看到動畫片中的小朋友學習雷鋒好榜樣,放棄了休息時間為班級做好事,你們想不想也想他們那樣,為有困難的人做點事? 三、創設情景: 1、扶盲人過馬路。 2、修補圖書。 3、拾到東西歸還物主。 四、談話::"如果別人有困難,你會怎樣幫助他們?"延續孩子關愛他人的情感。
②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誰的本領大
一、活動前思考
1、教材分析
小朋友一直對動物較感興趣。特別是身材強壯的大象在孩子們的眼中一直承擔著大力士的形象。而機靈的小猴子活潑好動、機靈頑皮,又是小朋友最喜歡的。當這兩個小動物來比較水的本領大事,小朋友的反應會怎樣呢?這個教材就是通過幼兒對兩個動物的習性、外貌的了解。發揮想像充分挖掘他們的長處而進行辯論。最後讓孩子們知道每種動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領,就要看他們的本領使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同時中班階段的談話目標與小班相比,在「傾聽」這一目標要求上,更強調幼兒的清廷的選擇性,即「辨析性地傾聽」別人談話中的信息,本次活動中運用討論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邊習性地傾聽,同時在捕捉有效談話的基礎上,學會圍繞話題談話,不跑題。在語言交往的規則方面也強調了「輪流談話」。
2、重點難點
重難點為引導圍繞話題進行談話,讓他們知道猴子與大象各自有不同的本領。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談話,知道各有各的用處。
2、指導幼兒以輪流的規則進行談話,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3、體驗談話活動的樂趣,增強自信。
(二)活動准備:
1、大象和猴子木偶各一個,頭像各一個。
2、獎花若干。
(三)活動過程:
1、出示木偶,以故事情境引出話題。
*師:「森林裡,住著一頭大象和一隻猴子,它們是一對非常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倆卻吵架了,為什麼會吵架呀,原來,他們想比出誰的本領大,大象說,我的本領可大了,猴子說,我的本領也很大,他們比來比去,誰也分不出誰的本領。」
師:「那麼,小朋友你們認為誰的本領大呢?」
(評析:教師用木偶猴子和大象講述一段故事,以此引出話題的方式非常生動、有趣、有效。孩子們在這一過程中眼睛始終一眨不眨地注視著教室,很順利地進入談話情景。因為中班幼兒已經初步認識了一般動物的功能,因此在討論「誰的本領大」時,幼兒有話可說。)
2、幼兒說說自己想法並討論一下自己的理由。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認為大象本領大,有的小朋友認為猴子本領,那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呢?請你把你想法輕輕的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評析:在有兒「自由交談」活動中,有的幼兒說大象的本領大,因為大象可以卷木頭,吸水,噴水,還可以把大會狼踩死等。有的幼兒說猴子的本領大,因為猴子會爬樹、摘果子、會在樹上跳來跳去等。這些說法都應該給予肯定,因為他們是圍繞「誰的本領大」在交談。)
3、小小辯論會。
*師:「剛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好,今天我們乾脆來開個小辯論會,好嗎?」
*請全體小朋友起立,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分為兩組:大象隊和猴子隊。幼兒面對面坐下。
*教師介紹2個組,並讓他們為自己加油,激勵孩子的情緒。
教師宣布辯論會規則:
*要求兩隊組員輪流講話,不隨便插嘴。
*哪組小朋友愛動腦筋,遵守規則的獎一個獎花。
4、辯論會正式開始,教師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獎罰分明。
5、教師對辯論會作小結。
(評析:這是整個活動的高潮,老師通過讓小朋友的自由分組,使每個小朋友都願自由表述的過程。因為討論的激烈,幼兒不免會在交談活動中形成一種大家一起爭著說的局面。在這使教師所提出的要求無形中讓幼兒理解「輪流說」的規則,及這一規則的運用對談話過程的作用。)
6、教師設置一個情境:獅子大王想吃椰子,可椰子樹在河對面,獅子不會游泳也不會爬樹,所以只能請大象和猴子來幫忙,小朋友你們說誰會完成這個任務啊?
教師小結:這個任務要大象和猴子互相幫助才能完成,他們的本領都很大,要比誰的本領大,要看他的本領用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
(評析:此環節是整個活動中的難點,老師在給幼兒設置的情境中逐步提問,層層深入地引導討論,大象和猴子是怎樣幫助獅子的,最後得出需要兩個人的合作才能完成這個任務。)
7、遷移活動:
讓幼兒說說你還認識哪些小動物,他們有哪些本領?
(評析:「拓展談話范圍」是培養幼兒能力的重要一環。不僅幫助幼兒延伸了談話范圍,而且也認識了自然界,動物與動物的關系。)
三、活動後反思
此活動是一個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活動,也充分體現了語言活動的特點。孩子們喜歡說,有機會說,還能勇敢地說。這是因為老師給小朋友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如談話的形式有自由交談、分組交談、個別交談、等形式,從而使小朋友都有鍛煉的機會。而老師活動設計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過引出話題—自由交談—分組交談—拓展談話范圍層層深入的環節,輕松地解決了整個活動中的重難點。只是由於孩子對大象和猴子只是一些常見功能的認識,談話的中心只是圍繞著大象會吸水、卷動物、身體大等。猴子會爬樹、盪鞦韆等。能夠拓展的經驗不多,話題也就很難深入下去。如果在課前讓孩子回家多了解這兩種動物的用處,可能上課後的效果會更好些。
③ 幼兒園中班漢語言認識自己教案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園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優點和能力。 2. 鼓勵幼兒相信自己,增強自信心。 活動准備 1. 教師熟悉故事《小黃鶯會唱歌》。 2. 在教師主題牆布置「我能行」專欄。 3. 幼兒與家長一同尋找幼兒的優點。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題,教師講述故事《小黃鶯會唱歌》。 (二) 關鍵步驟: 1. 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 (1) 小黃鶯在音樂會上為什麼跑下場? (2) 小黃鶯為誰演唱歌曲? (3) 最後小黃鶯為什麼又能夠大膽站在台上表演? 2. 教師和小朋友一起總結:小朋友要相信自己,只要努力,一定會把任何事做好。 3. 以「我會做的事」為題,在全班展開討論。 (1) 想一想自己會做哪些事情?有哪些本領? (2) 請幼兒到全班幼兒前面說出自己會做的事。 4. 建立「我能行」的專欄。 (1) 教師:「在班裡建立『我能行』專欄,請小朋友把自己會做的事情貼在專欄中。」 (2) 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會做的事,教師幫助幼兒給作品寫上說明。 (三) 結束活動;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在「我能行」專欄內,同時向小朋友介紹自己會做的事情。
④ 幼兒園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誰的本領大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領,了解它們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節。豐富詞彙:抓耳撓腮、合作。(重點)2.能大膽表達自己摘果子的辦法,嘗試用語言、表情和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難點)3.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同伴之間相互幫助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活動准備1.知識准備:初步了解動物的本領,幼兒有互相幫助、合作做事的經驗感受。
2.物質准備:課件、音樂、視頻資料(幼兒在游戲中互相合作的照片)。
活動過程創設談話情境引入活動,幼兒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領教師出示小猴、梅花鹿課件。
提問: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麼本領?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播放課件,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學說角色對話,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1.教師講述第一段故事,引導幼兒理解:雖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領,但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問:故事裡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怎樣誇自己的?
聽了剛才的故事你認為誰的本領大?
2.幼兒討論交流摘果子的辦法。
提問:有什麼辦法能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
3.教師續講故事第二段,幫助幼兒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問: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樣摘到果子的?豐富詞彙: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麼說的?
師幼共同完整講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樂,懂得合作本領更大1.結合課件,師幼共同講述故事。
2.師幼互動,比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後的不同表現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會讓我們更加快樂。
提問:為什麼一開始小猴和梅花鹿沒有摘到果子?沒摘到果子它們的心情怎麼樣?豐富詞彙:抓耳撓腮。
後來是怎樣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後它們的心情怎麼樣?
現在你們知道誰的本領大了嗎?
小結:小猴會爬樹、梅花鹿會過河,它們用自己的本領互相幫助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讓本領更大了。
幼兒表演故事,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動物們合作摘果子的情節,進一步感受合作的快樂1.幼兒自主選擇角色表演故事。
2.重點啟發幼兒能夠用語言、表情、動作表現小猴和梅花鹿的角色對話。
集體分享交流,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1.引導幼兒講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
提問:在幼兒園里做游戲的時候你們是怎麼合作的?
2.欣賞視頻,進一步感受合作本領大以及合作帶來的快樂。
小結:只要我們能互相幫助一起合作,我們的本領會更大,會得到更多的快樂。
活動評析《誰的本領大》是一篇久經傳承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但寓意深刻。這篇童話故事以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領--遇到困難想辦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節為主線,揭示了互相幫助、相互合作才能摘到果子、本領會更大的道理。
《綱要》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針對中班幼兒語言正處在迅速發展時期以及具體形象思維的學習特點,學習角色對話對促進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活動對故事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動物之間的對話。活動中,運用課件呈現賞析故事、猜測討論解決困難、角色體驗理解內容、情感對比明晰道理、關注生活提升經驗的環節,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地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也促進了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活動中主要運用了以下四個方面的教學策略:
1.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多媒體具有聲畫並茂、視聽結合、感染力強的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創設幼兒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情景,使幼兒如臨其境,能更好地激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動畫演示情境,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情節。根據中班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們依據故事內容,通過課件的演示,生動地表現故事中小猴和梅花鹿摘不到果子到合作摘到果子的過程,讓幼兒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不僅有助於幼兒模仿,還有利於幼兒對文學作品產生興趣。
再現生活掠影,幫助幼兒提升經驗。利用ppt展示幼兒生活中團結友愛、相互合作的精彩瞬間,幫助幼兒回憶、發現生活當中處處體現互幫互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進一步促進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有效提問,引導幼兒分析故事情節,明晰故事所講道理提問是支持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有效手段,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充分利用有效提問的教學手段,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的空間,讓語言活動成為師幼雙方積極互動的過程。
開放性提問。活動中,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故事情節發展的轉折處停一停,拋給孩子們開放性的問題,活躍孩子的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引導幼兒整體把握故事的內容。如:"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這樣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想像的空間,使幼兒有話樂說、勇於思考,更能有效地促進師幼間的互動,也能帶領幼兒走進作品,與作品產生共鳴。
分析性提問。針對故事的發展脈絡及角色的情感變化,提出分析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角色,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如:"為什麼小猴和梅花鹿一開始沒有摘到果子,後來摘到果子了?"通過這樣的問題互動,能夠引發幼兒根據情節分析問題。
遞進性提問。活動開始提出"誰的本領大"這個問題,意在引發幼兒說出自己的認識;在分段講述中,再次出現這個問題意在引導幼兒體會理解有些事情僅憑個人的本領是完不成的;在完整理解故事的過程中,第三次提到"誰的本領大",意在引導幼兒理解合作本領大的道理。三個相同的問題,體現了問題的遞進性,也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3.體驗式學習,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美國行為主義教育學家庫伯提出的體驗式主動學習理論指出:"幼兒是在體驗中獲得感知,提高認識經驗的。"過程性的體驗和感受,不僅使孩子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內容和角色的心理變化,而且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情感,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在活動中我們運用模仿、表演游戲等形式,啟發引導幼兒用語言、表情、動作,表達對故事的理解。如:在模仿小猴、梅花鹿摘果子的過程中,理解它們著急的心情;通過模仿角色對話,從而掌握合作的方法。
4.聯系生活實際,喚起幼兒回憶,提升幼兒合作的經驗中班幼兒是合作意識萌芽的階段,也是培養合作性的關鍵期。喚起幼兒回憶與同伴互相幫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場景,為幼兒提供一個將文學作品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起來的機會,從而加深對故事裡所講道理的理解和應用,形成願意與同伴合作的態度,掌握與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識。在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⑤ 幼兒園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猜猜我有多愛你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回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答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⑥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
這里有很多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呢。 · 中班優秀語言教案《酸甜苦辣咸》 ·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我的小手本領大》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拍手歌》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動物我們的朋友》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小老鼠吃西瓜》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出海》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會唱歌的生日蛋糕》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小雞和小鴨》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猴子學樣》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好朋友》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山羊開店》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快樂的阿嘟》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小鴨笑了》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荷花開》 · 中班優秀語言教案《小小的船》 · 中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借動物》 · 中班上學期語言教案《鼠小弟的小背心》 · 中班語言優質課教案《開小船》 · 中班優秀語言教案《米皮皮的敲敲長》 · 中班語言活動教案《垃圾的悄悄話》 (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⑦ 談話活動教案:我的暑假生活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暑假在家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安全意識
2、通過討論,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提示標志,理解它的用途。
3、培養幼兒完整、連貫地表達能力和對事物的判斷能力。
活動准備:
一段幼兒在家活動的視頻、安全標志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活動,引出活動主題。
1、師:小朋友們,再過幾天我們幼兒園就要放暑假了,為什麼叫暑假呀?知道暑是什麼意思嗎?(幼兒說說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想法。)
2、教師總結暑假的含義:這個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放的,我們
叫它暑假,暑:就是熱的意思。
二、播放視頻,幼兒會判斷事情的正、誤。
1、師:暑假就要來臨,在暑假裡你們想做些什麼事情呢?
2、幼兒互相說出自己想做的或是喜歡做的事情。
3、師:那麼在暑假裡,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關安全知識的內容,同時也鍛煉幼兒的判斷能力。)
4、教師播放幼兒在家危險活動視頻。
師:朱老師這里有一段,一名幼兒在家的活動視頻,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小孩子在家發生了哪些事情,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師:除了視頻里這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家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誰能說一說?
師小結:在家裡一定要注意,除了注意桌子、等著的尖尖角,還要特別注意插頭插座,千萬不能用手去觸摸,在雷雨交加的時候,不要看電視、玩電腦。
三、教師總結暑假裡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如果小朋友很熱,想去游泳,那你能不能一個人或和小夥伴到河裡去游泳。
2、不能玩火、玩電、玩尖銳的物體。
3、夏天的太陽毒辣,不能到太陽底下長時間地玩,要保護自己的皮膚。
4、吃冷飲時,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不然會引起肚子痛,影響身體健康。
5、吃西瓜時,要把瓜洗干凈,請爸爸媽媽切好西瓜,吃的時候不講話,以免瓜子嗆人,還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亂扔西瓜皮。
6、獨自在家時不要讓陌生人進來,不要告訴陌生人只有你一個人在家。
7、出外與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電話110報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請幼兒看安全標標志,說說是什麼意思。
師:朱老師還准備了一些安全標志圖,請小朋友看看,這些安全標志圖會在什麼地方出現,是什麼意思呢?
五、評價幼兒活動情況,結束活動。
師:暑假在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學會保護自己,過一個愉快的暑假!
⑧ 幼兒園談話活動《動物園里有什麼》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們都喜歡動物,也喜歡模仿動物的各種動作,有了解各種動物的願望,通過本次活動設計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動物的情感,認識各種動物的名稱,特點及生活習性。 2 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觀察動物的能力,喜歡與同伴交流。 3 學...習動物名稱,會用句式「動物園里有····」,發音準確。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漢語說出各種動物名稱,會用句式「動物園里有····」 教學難點: 了解動物生活習性 活動准備 1請家長在活動前帶孩子看《動物世界》 2 手機各種動物圖片,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動物園」 3 動物卡片(有動物居住環境及喜歡吃的食物)各6份 4 製作食物圖片或食物模型(各6份) 5 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觀看DVD,了解動物園里各種動物的名稱及生活習性。 (二)展開環節 1教師指著牆上的動物卡片,用漢語說出動物的名稱,引導幼兒跟說。 2教師(出示一張動物卡片,如熊貓):「動物園里有熊貓,熊貓喜歡吃竹子。鼓勵幼兒模仿用漢語說出來。 3表演游戲:老師模仿動物讓幼兒猜一猜,並拿出該動物愛吃的食物,引出:「動物園里有···喜歡吃···」。鼓勵幼兒上來表演該游戲。 (三)結束環節 將幼兒分成六個小組,每組分好動物圖片及喜歡吃的食物圖片,讓每位幼兒模仿「4」中的內容。 (四)延伸環節 1繼續豐富「動物園」環境內容,添加新的「動物」 2 將結束環節的圖片放在區域中,供幼兒交流使用。 教學反思 1幼兒在本次活動中,積極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樂意了解各種動物的特徵並用漢語與同伴交流。 2 個別幼兒對句式的表達不夠准確。 3如果我重新來上這一課,我將會准備得更充分一點,例如把「雙語」表達的更好,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漢語表達能力,完整的與幼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