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大班禮儀愛護環境教案反思
一、活動目標:1.討論亂扔垃圾所引發的怪事,強化愛護環境的意識和文明行為。
2.正確辨析愛護環境的行為,能理解並遵守生活中愛護環境的行為規則。
二、活動准備
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興趣。
1.有一隻小兔子,名叫羅佳,他住在一塊美麗的青草地上,還有他的鄰居,豬媽媽一家、狐狸媽媽一家、熊媽媽一家和犀牛媽媽一家。
2.可是,有一天青草地上發生了大變化,我們一起去瞧瞧吧!這是一堆什麼?是誰乾的?
如果你是羅佳,看到這樣的景象,心情會怎樣?
(二)猜測故事的奇妙轉折。
1.師:接下來還發生了什麼更奇怪的事?看,羅佳的表情怎樣?他看到了什麼?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而想像垃圾豬、垃圾狐狸、垃圾熊和垃圾犀牛的去處以及發生的趣事。
(1)這只豬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跑出垃圾豬呢?現在你知道垃圾是誰扔的?你覺得他會到哪裡去?為什麼?
(2)垃圾狐狸也跑出來了,說明誰也亂倒垃圾了呢?她受到了怎樣的懲罰?
(3)熊媽媽和犀牛媽媽家發生了什麼事?說明了什麼?他們亂扔垃圾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小結:原來,這是一塊魔幻青草地,誰在上面亂倒垃圾,這些垃圾就會跑回誰的家裡。
3.繼續將圖片看完。
師:發生了這件怪事以後,青草地上的動物們這時候會怎麼想和做的?青草地又會恢復什麼樣?大家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小結:只要人人都不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就會很美。
(三)正確辨析保護環境的文明禮儀行為。
1.師:除了不能亂扔垃圾,我們做過哪些行為也是保護環境的呢?
2.辨析六合圖片中愛護環境的行為。
四、活動延伸
我們的實際行動是保護環境最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為幼兒園的美麗出一份力,開始行動吧!
『貳』 求助禮儀教案中班反思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專案:教案(教屬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叄』 幼兒禮儀教育課走姿的反思
<
錯誤的性質是嚴重的.我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並且影響了其他的同學,其結果損害了多方利益,在學校造成極壞的影響.這種行為,即使是並沒有影響課堂紀律,仍然是不對的,此舉本身就是違背了做學生的原則.我只是顧著自己的一時高興,和一時的想法,完全不理會老師的感受.這也是不對的,人是社會的人,大家不應該只是想著自己,我這么做,害的那個是那些和我一起講話的同學,我這樣做,看似和他很好,實際上是在害他.而且,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所以,老師把讓我寫檢討,也是為了讓我深刻的認識到這點.
其次,我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的行為也是一種對老師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現.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自古就講究尊師重道,這是一種傳統的美德,過去我一直忽視了它.拋開著一層面,不單單是老師,無論對任何人,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尊重他的勞動,他的勞動成果.我這樣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師,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勞動的惡劣影響.作為一名當代中學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來說,這種表現顯然不符合社會對我們的要求.
再次,我這種行為還在學校同學間造成了及其壞的影響,破壞了學校的形象.同學之間本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紀律良好,而我這種表現,給同學們帶了一個壞頭,不利於學校的學風建設.同時,也對學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損害,「第八中學」在人們心目中一直是一個學術嚴謹的學校,我們應該去維護這個形象而不是去破壞它!雖然我在考試的時候寫答案給別的同學,這是作弊行為,我和那個同學關系很好,他找我講話,當時我的也想講話和認為老師不會發現的僥幸心理之下釀成了現在的後果.雖然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是當代中學生理應具備的品質.但是現在我才深刻的意識到這不是與人為善.我在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還傳染其他同學一起,這並不是真的和別人好,而是在害自己和同學們,晚自習是讓學生復習一天的學習的課,不論是什麼原因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都是很不對的,違背了做學生的原則.當然,我不能說我是為了和別的同學討論什麼問題才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這是不能成為我作弊的理由.魯迅先生說過:不友善的幫助就是惡意的傷害.我只有認真反思,尋找錯誤後面的深刻根源,認清問題的本質,才能給集體和自己一個交待,從而得以進步.做為一名學生我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本應該在上課的時候決不講閑話,而我卻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了,辜負了老師平時對我的教育之恩,老師含辛茹苦的把知識教會我們,是想讓我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我卻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欺騙把知識無私的教給我們的老師,我現在已經徹底認識到我的行為不僅沒有起到幫助同學的目的,反而是害了他,也對老師是一種欺騙行為.自從接受了老師對我的批評教育,我已經深刻認識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老師教育我說明 老師是非常的關心我,愛護我,所以我今後要聽老師的話,充分領會理解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並保證不會在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別的同學找我講話,我不再參與,而是在主動的去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這樣就可以幫助老師分憂了,幫助老師給班裡營造良好的學習的氣氛.望老師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老師是希望我們成為社會的棟梁,所以我在今後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僅把老師教我們的知識學好,更要學好如何做人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正直的人,使老師心慰的好學生,老師如同父母對我們的愛都是無私的,所以我 也要把老師對我們的無私精神去發揚,通過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對我們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我所犯的錯誤的性質是嚴重的.我在上課的時候講閑話實際上就是在班上和系裡面造成極壞的影響.這種不擇手段的行為,即使老師允許,此舉本身就是違背了學生的道德和專心治學的精神、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原則.這樣一種極其錯誤的行為就是典型的錦標主義.尤其是發生在我這樣的二十一世紀的一代少年身上.弘揚第八中學的拼搏精神,走頑強拼搏進取之路既是我的責任,也是我堅定不移的前進方向.然而,我的行為卻背道而馳.一個優秀上進的學生當然要努力爭取好的成績,但不能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地去達到目的,這是一個關繫到如何成人,如何成才的一
『肆』 幼兒求助禮儀課後反思
一、活動目標:1.討論亂扔垃圾所引發的怪事,強化愛護環境的意識和文明行為。2.正確辨析愛護環境的行為,能理解並遵守生活中愛護環境的行為規則。二、活動准備課件。三、活動過程(一)設疑,激發興趣。1.有一隻小兔子,名叫羅佳,他住在一塊美麗的青草地上,還有他的鄰居,豬媽媽一家、狐狸媽媽一家、熊媽媽一家和犀牛媽媽一家。2.可是,有一天青草地上發生了大變化,我們一起去瞧瞧吧!這是一堆什麼?是誰乾的?如果你是羅佳,看到這樣的景象,心情會怎樣?(二)猜測故事的奇妙轉折。1.師:接下來還發生了什麼更奇怪的事?看,羅佳的表情怎樣?他看到了什麼?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從而想像垃圾豬、垃圾狐狸、垃圾熊和垃圾犀牛的去處以及發生的趣事。(1)這只豬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跑出垃圾豬呢?現在你知道垃圾是誰扔的?你覺得他會到哪裡去?為什麼?(2)垃圾狐狸也跑出來了,說明誰也亂倒垃圾了呢?她受到了怎樣的懲罰?(3)熊媽媽和犀牛媽媽家發生了什麼事?說明了什麼?他們亂扔垃圾時心裡是怎麼想的?小結:原來,這是一塊魔幻青草地,誰在上面亂倒垃圾,這些垃圾就會跑回誰的家裡。3.繼續將圖片看完。師:發生了這件怪事以後,青草地上的動物們這時候會怎麼想和做的?青草地又會恢復什麼樣?大家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師小結:只要人人都不亂扔垃圾,我們的環境就會很美。(三)正確辨析保護環境的文明禮儀行為。1.師:除了不能亂扔垃圾,我們做過哪些行為也是保護環境的呢?2.辨析六合圖片中愛護環境的行為。四、活動延伸我們的實際行動是保護環境最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為幼兒園的美麗出一份力,開始行動吧!
『伍』 幼兒園大班禮儀教育 贊美同伴教案及反思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小皇帝",家裡每個人都圍繞著他們轉。因此,接受稱贊對他們來說是經常性的,但卻極少聽到他們給予別人稱贊。他們是否能正確地給予和接受呢? 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們設計了一些社會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對別人的長處,應及時給予稱贊,...而被稱贊的幼兒,應了解怎樣去接受稱贊。 活動目標: 1.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2.使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稱贊別人。 3.教育幼兒知道要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 活動准備: 故事《稱贊》,玩具,球,繩子,拋接器,錄音機,磁帶等。 活動過程: 1 隨機表揚,引入活動。 (1)教師隨機表揚幼兒,讓幼兒講講聽後的感覺? (2)你們知道表揚還可以說是什麼嗎?(稱贊)稱贊也是發自於內心的對別人的一種贊揚、表揚, 2 幼兒嘗試稱贊別人。 (1)幼兒回憶別人的稱贊。 有人稱贊過你嗎?是怎麼說的? (2)對別人的稱贊。 3。聽故事《稱贊》,了解怎樣去稱贊別人。 (1) 聽故事,並猜小動物是怎樣互相稱贊的,並學習。 (2) 明知做得不好還要稱贊? (3) 你稱贊過別人嗎?你是怎麼說的? 小結: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稱贊,當別人做得不夠好時,我們更應該找出優點,去稱贊,鼓勵,那樣別人就能得到快樂,獲得成功。 4,幼兒間的互相稱贊, (1)請幼兒試著說出對同伴的稱贊。 (2)自選活動。 (3)看剛才的錄像,對同伴進行稱贊。 5, 游戲《交朋友》。 幼兒隨音樂找朋友,找到朋友後,稱贊同伴,然後輪換朋友。 6, 小結。 《稱贊》反思 針對現代孩子普遍存在的缺陷(設計意圖中提到的),我設計了"稱贊"的活動,旨在讓幼兒明白生活中要學會給予和接受稱贊。以下是我的反思: 以"稱贊"為主線,組織教學 活動開始,我便稱贊幼兒:手指游戲做得很好,表情好看,我很喜歡,這次活動就在我的稱贊中拉開序幕。 活動過程中,緊緊圍繞"稱贊",提出問題:故事中誰稱贊誰?怎麼稱贊的?並請幼兒學習稱贊的話。學習之後又提出新問題:為什麼要稱贊別人?這一問題讓幼兒不知所雲,而這正是孩子和許多家長不明白的。故事中的一句話讓人釋然:是你的稱贊讓我有了自信。所以我個人認為真正的理解在於多次運用稱贊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後面設計了相互稱贊的環節。 最後的環節是:拓展延伸,學著稱贊,讓幼兒當場互相真心的稱贊對方。這一練習目的在於幫助幼兒再次體會"稱贊"所具有的神奇作用。激勵幼兒敢於向他人表達自己的心裡話,善於將自己真誠的稱贊送給他人。 以"稱贊"為依託,讓幼兒學會欣賞 活動的最後,幼兒能從別人的活動中找出不同的優勢,從而去稱贊別人。如:她跳舞很認真,表情好;他拍球一個接著一個等。這幾句話對我班幼兒講是一個很大的飛躍,從不稱贊到稱贊,最後能找出優點稱贊,層層遞進深入,逐步感受被別人稱贊很快樂,稱贊別人更快樂。最後為幼兒創建展示互相稱贊的平台,現場稱贊你想稱贊的人,表達對別人的羨慕贊賞之情,使幼兒情感得到升華,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 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得不夠大膽,這與年齡和積累有關,在稱贊聽課老師時,孩子們很難有話說,這說明他們還不善於觀察別人,也缺乏主動接觸別人的意識,這是今後教育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陸』 小班禮儀巜對不起沒關系))教案反思
活動背景:
三月是我園的文明月,初步學會使用禮貌用語是對小班幼兒的要求。如何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禮貌用語的意義並正確使用,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是 小班課題組正在進行的研究。因此,我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對不起、沒關系」,旨在讓孩子了解其含義,正確使用禮貌用語,促進幼兒文明交往。
活動目標:
1.學習有序觀察圖片。
2.練習文明語言「對不起」、「沒關系」、「下次要小心一些哦」。
3.懂得在生活中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做一個文明的小朋友。
活動准備:
背景圖一幅,小貓、小狗、小雞、小兔的活動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境表演,感知文明用語
教師在整理圖片的時候,配班老師從門外進來,不小心撞了一下,磁鐵掉在地上,她連忙說:「對不起,我幫你撿起來。」教師說:「沒關系,下次要小心一點哦。」
二、看圖講故事,練習文明用語
(一)學用「有、有、還有」的句式表達。
出示背景圖和小貓、小狗、小雞的圖片:今天天氣真好,誰到草地上來了?他們來做什麼呢?誰會用一句話就能說完整——草地上有誰、有誰、還有誰。
(二)學說:對不起。
1.出示小兔圖片:小朋友看,又有誰來啦?它怎麼來的?
2用緊急的口氣講述故事內容:小兔跳呀跳,一不小心,碰了小貓一下。
3.你們猜猜,小兔會對小貓說什麼?(對不起,我不小心碰了你。)
4.小結:生活中不小心碰了別人,首先應該學著向別人道歉,說「對不起」,這樣就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了。
(三)學說:沒關系。
1.小兔把球拋給小貓的時候,小貓沒接著,球撞到了小狗的身上,怎麼辦呢?
2.小朋友一起學小狗說的話:沒關系,下次要小心一點哦。
(四)利用故事中的角色,學習關心同伴。
1.繼續講述故事:小狗在追皮球的時候不小心踩了小雞的腳,小狗應該對小雞說什麼呢?(對不起)
2.可是,小雞痛得都哭了,怎麼辦呢?(抱一抱、親一親,上醫院,揉一揉等)
3.小結:當碰撞比較嚴重時,除了說「對不起」,還要用語言、行動表示關心。如:坐下來我看一看、我給你揉一揉等。
三、總結延伸,運用文明用語
師:小朋友,生活中,你也有許多好朋友是嗎?好朋友之間也會不小心碰撞,我們要學會說「對不起」和「沒關系」,只要我們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就會交到更多的朋友。
反思與評析:
故事《四個好朋友》是一個關於文明禮貌教育的故事,通過四個小動物玩游戲時的碰、撞、踩,學習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但是這個故事的內容情節比較平淡,對話也比較少,對於小班第二學期的幼兒來說相對簡單,因此,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作了一些修改:
一、改編故事,讓情節有起伏
原來的故事中是四個小動物同時出場,一起玩滾皮球的游戲,情節缺乏變化,不能吸引幼兒。我們進行了改編,讓三個小動物先來到草地,接著小兔子蹦蹦跳跳地來到草地,不小心碰撞了小貓,這是整個故事情節變化的起因。針對故事中小動物重復玩滾皮球的游戲,我添加了拋接球這一游戲,這樣和小朋友的生活經驗比較接近,幼兒才更有興趣地聽故事。
二、抓住重點,讓層次更清晰
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習對話「對不起」、「沒關系」,我認為這個目標相對簡單,因此在分析故事後,我重新確定了目標:第一,讓幼兒懂得不小心碰了別人,首先應該跟別人道歉,說「對不起」;第二,對於別人不小心犯的錯誤,我們要學會原諒,說「沒關系」;第三,當碰撞比較嚴重的時候,要用語言和行動表示對別人的關心,如揉一揉、摸一摸等。這樣,整個活動的脈絡就非常清晰了。
三、設計教具,讓形象更生動
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色彩鮮艷並能活動的教具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因此,我在設計教具的時候,把動物的形象設計成色彩非常鮮艷、可以雙面轉向的單幅圖片,這樣方便我在講述的過程中操作,同時「活動」的圖片讓我的講述更具有生動性。
四、挖掘情感,讓體驗更深刻
任何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和幼兒的生活聯系的。活動一開始,執教老師和配班老師之間不露痕跡的情境表演,讓孩子自然地觀察到教師之間使用文明語言的行為。隨著故事的發展,我通過小動物的表情、語言以及老師的表情、動作,讓幼兒感受到碰撞別人的難受以及原諒別人的快樂,當不小心把別人碰撞得比較嚴重的時候,應該用行動來表示對別人的關心,用關心的語言表示自己的歉意,如: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痛不痛啊;我來給你揉一揉吧。這樣,「對不起」和「沒關系」就不是空洞的兩句對白,而是具有情感流露的具體表現。
『柒』 《坐,戰,走》禮儀中班教案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教學方法:演示示範法 故事啟迪法
活動目標:
1、 學會正確的坐姿;
2、 養成幼兒良好的體態習慣。
核心要素:坐椅子 頭抬起 眼平視 背挺直 腿靠攏 腳並齊 兩小手 輕撫膝
活動准備:椅子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導入語:「現在我要介紹的是如何坐,請小朋友仔細地看」。
(二) 關鍵步驟:
1、 示範「坐」的姿勢。
(1) 雙手握椅子背,將椅子的前腿翹起並輕輕地拉出來。
(2) 在椅子前站好,上身前傾,臀部坐於椅子前三分之二處,上身挺直,雙腳並攏,腳尖朝前方,雙手放於膝上,雙眼平視。
2、 介紹沒有桌子的坐法。
(1) 擺放椅子:四條腿平穩地放在地上。
(2) 示範坐姿:身體輕輕地坐到椅子上;分步示範上身、腿、手和頭的體姿。
(三) 示範後和幼兒一起討論:
(1) 身體為什麼要坐正,為什麼身體要朝前面的方向坐?
(2) 為什麼坐時雙腿要並攏?
活動延伸:
1、 通過講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坐姿禮儀教育。
2、 把幼兒在平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正確坐姿(包括進餐、看書、繪畫等)拍攝下來,或洗成照片張貼在主題板報中,或製作成VD,讓幼兒觀賞。
家園互動:
1、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坐姿,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勢。
2、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坐姿,為幼兒樹立榜樣。
注意事項:
1、 腳要著地並放於桌子底下。
2、 在教室里只要離開座位就要將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3、 坐下後,手可以放在膝蓋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
活動反思:
1、 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麼?
2、 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
3、 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附:故事《照鏡子》
照鏡子
明明和依依是個好朋友。他們整天在一起玩耍。有一天,他倆一起來到了娃娃家。明明坐在沙發上,哄著搖籃中的布娃娃,依依坐在旁邊,看著可愛的布娃娃,心想:要是我能把她抱進我的懷里該多好啊!於是,依依伸出了小手,眼看依依就要抱起布娃了,誰知這時布娃娃卻搖起小手,驚恐地說起了話:「不要,不要,我不要。」這可急壞了明明!明明連忙伸手抱起了布娃娃。奇怪的是,這時的布娃娃卻樂出了聲。
星期天,明明和依依一起來到了動物園。他們坐在椅子上一起觀看八哥的精彩表演,明明情不自禁地拍起了小手,八哥一聽,馬上飛到明明的面前,高興在向他打起了招呼,不停地說道:「你好!你好!」
依依羨慕極了,她也多想八哥能飛到她的面前來!於是,便也學著明明的樣子朝八哥拍起了手,可是,八哥一聽卻把頭一轉,還很不高興地說道:「難看死啦,難看死啊。」說著八哥把頭一扭,飛走了。
依依生氣地走出了動物園,她怏怏不快地回到了家中,心想:我長得不比明明差,可為什麼布娃娃、八哥都只喜歡他,就不喜歡我呢?
依依隨手拉過旁邊的一把椅子,坐到鏡子前,仔細地端詳鏡子里的自己。這一看,她才發現,原來,鏡子里的那個「我」的坐姿多難看啊!看!身子斜著,肩膀歪著,眼睛斜視著,真是要說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依依認真地回憶起明明平時坐的樣子,不竟開口誇道:「原來明明的坐姿比我好多了!」於是,她便也學著明明的樣子坐到小椅子上,這時,鏡子里的「我」再也不是原來的「我」我,瞧!坐得那麼的正啊!還有……還有那雙大大的眼睛正好好地看著自己!哇,好精神的一個「我」啊!
從此,依依坐的時候再也不歪著身子,斜著眼睛了,布娃娃和八哥也跟她成好朋友了。
『捌』 中班禮儀教案乘公交反思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專識的內容,找出與屬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