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體育活動怎樣起平衡木教案及反思
教學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內育活動。在准備的容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准備材料,製作青草、小路,還有路邊的小花,我還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
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採用了游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羊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在活動中,通過看望小候、割青草、躲避大老虎、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選擇上能夠不用小羊,而選用小花貓等走路很輕的小動物效果可能會更好的,因為小朋友聽到小羊的直接反映還是蹦蹦跳跳的,而小貓給人的感覺是靈活、輕巧,更適合走平衡木和後面的跑。還有,在活動的重點部分「過小橋,割青草」等環節,我准備的「青草」是用卡紙做的容易撕壞,後來改用布縫製成一捆一捆的,效果很好。
❷ 小班安全教案《迷路了怎麼辦》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
活動准備:
1、排練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豆豆迷路了」,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二、1、引導幼兒討論:豆豆迷路了,他怎麼做的?這樣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腦筋。
2、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3、開展「有獎竟猜」游戲,可將幼兒分為男女兩方,提問問題,幼兒迅速且較完整的說出想法,答對的一方可獎一朵小紅花。
(1)在商店裡,不小心和家人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2)在城市迷了路,你該怎麼辦?如果有人強迫帶你走,你該怎麼辦?(可以根據路標、路牌和公共汽車的站牌辨認方向和路線,還可以向交通民警或治安巡邏民警求助。)
(3)在農村迷了路,你該怎麼辦?(應當盡量向公路、村莊靠近,爭取當地村民的幫助。如果是在夜間,則可以循著燈光、狗叫聲、公路上汽車的馬達聲尋找有人的地方求助。)
(4)在幼兒園跟父母走失了,你該怎麼辦?
三、教師小結,活動結束
1、小朋友們平時應當注意准確地記下自己家庭所在的地區、街道、門牌號碼、電話號碼及父母的工作單位名稱、地址、電話號碼等,以便需要聯系時能夠及時聯系。
2、如果迷失了方向,要沉著鎮靜,開動腦筋想辦法,不要瞎闖亂跑,以免造成體力的過度消耗和意外。
反思:
活動中,教師通過情景表演、問題討論等方法,使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迷路時應怎麼求救,培養了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在幼兒的回答與表現中發現孩子們對城市裡、商店(超市)里迷路了怎樣求救比較有想法,能說出許多,但對於農村裡、夜間怎樣想辦法求救,感覺有點困難,所以在這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培養,此外還發現班級幼兒中有的連自己父母的名字、電話、住址都說不清楚,需要加強引導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❸ 幼兒園小班語言走 跑 爬 跳教案及反思
活動地點:綠草坪 內容:識字游戲《走、跑、爬、跳》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認讀「走、跑、爬、跳」等字,培養幼兒對文字元號的興趣。 2、體驗「走、跑、爬、跳」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已經學會朗讀兒歌《走走走》。(知識方面) 2、在戶外場地上設置「跑道」,提供平衡木、羊角球、棕墊、呼拉圈、等活動器械。 3、兒歌掛圖,字卡及頭飾「走、跑、爬、跳」。 活動過程: 1、熱身:隨音樂節奏表演進場。 2、引導幼兒在場地上選擇體育器械自由玩耍,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你剛才玩了什麼?你是怎樣玩的? 3、依據幼兒的回答逐一出示字卡「走、跑、爬、跳」,以動作、組詞、形象記憶等方式幫助幼兒識記新字。 提問:*兒歌中什麼地方有「走、跑、爬、跳」? *「走、跑、爬、跳」怎樣用動作表示? *怎麼用「走、跑、爬、跳」來組詞? *「走」字象什麼?…… 4、朗讀兒歌,引導幼兒邊朗讀邊劃指。 5、與幼兒一起在草地上玩器械,要求幼兒根據器械上的文字提示來做動作。 6、游戲:「找家」 (1)、幫「字寶寶」找家: 引導幼兒將散落的字寶寶「走、跑、爬、跳」送到他們相對應的家 中。 教師與幼兒一起糾正「找錯家」的字寶寶。 (2)、教師扮演大灰狼,引導幼兒扮演字寶寶,隨音樂節奏表演,音樂停, 立即回到自己的家中(呼拉圈),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字寶寶」將 被大灰狼吃掉。
❹ 小班游戲活動摸摸什麼跑回來反思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以游戲貫穿的,一開始我創設情境導入「圖形王國」,引導幼兒說說哪些是我們學過的圖形,生活中又有什麼東西與這些圖形相似,孩子們發言積極,大膽地回答老師所提的問題。
❺ 小班體育教案運球游戲的不足於反思
在本堂課中,激活思維拓展能力階段我選用了過障礙運球為教學內容,回課中我分別選用了籃答筐、水桶、以及欄架作為障礙物,課前為了准備這些物品用了將近半小時的時間,但是課中,這些障礙物的使用卻未能對學生運球技術的教學起到很好的教學作用,甚至還起到了反作用。比如欄架,在選擇欄架作為障礙物,事先我是想通過欄架來培養學生高低運球能力,本以為這是一個很好的設計,但是很都學生,特別是女同學在通過欄架這個障礙時都採用把球抱起來,鑽過欄架。只要懂點籃球規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犯規動作,那麼設置這樣的一種障礙,不但沒有起到培養學生高低運球技術的作用,反而讓學生養成了兩次運球犯規習慣,並且還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數。那麼我們回過來想以想,是不是有更好的練習形式來替代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有很多。比如說,我們完全可以用兩人自由運球,或者小組練習,在運球的過程中去搶斷對方的球的練習方式,這樣學生為了保護自己的球,自然會選擇各種運球方式來保護自己手上的籃球,當然也會產生各種高低運球在內的各種運球方式了。這樣的練習形式不僅簡單易操作,而且學生練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練習密度大了,對學生的球性培養會產生較好效果。
❻ 小班體育《火車鑽山洞》的教案及反思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剛入園幼兒的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不強,於是我就設計了《鑽山洞》》有趣的游戲活動,將幼兒扮成動畫片里最熟悉的人物,培養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力求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和玩耍的氣氛中、練習一個跟一個走、不掉隊、不推不擠。
目標:初步懂得輪流的含義,學會一個跟一個走,並遵守游戲規則。
重點:學會一個跟一個走。
難點:學會輪流鑽山洞、不推不擠。
准備:拱門、了解火車鑽山洞、CD。
過程:
1、准備活動:隊列隊形的練習。
將幼兒按照托馬斯(紅、黃、藍、綠)四種小火車排成四列縱隊,練習稍息,立正和搭肩看齊。
2、組織幼兒玩游戲「開火車」
(1) 教師扮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後面幼兒拉著前面幼兒的衣服往前走,待聽到「火車到站了」的口令後,即可自由走動。火車繼續開始,每人要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繼續往前走。
(2) 增加游戲難度:《開火車》。鑽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
3、結束、放鬆活動:放音樂小火車跳快樂的火車舞。
教學反思:
我首先在游戲中讓幼兒拉著前一個小朋友的衣服,放慢開火車的速度,盡可能的保證幼兒不掉隊。同時在每次游戲的間隔期間,我們以「火車到站」的形式讓幼兒自由活動,在以「火車出發了」的口令提醒幼兒排隊,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還是需要給予幫助的,在體育活動中,我遵循循循漸進,從意到難的設計原則。第一個環節為自由「開火車」,第二個環節增加了開火車鑽山洞的內容。剛提到鑽山洞時很多幼兒特別興奮都不聽老師指令跑過去鑽山洞,由於人太多導致山同倒塌了。於是我抓住機會進行游戲規則的介紹:在鑽山洞時要一個跟一個走,不推不擠,這樣每一輛小火車就都能安全的鑽山洞了。所以我以後在教學中要善於觀察,抓住教育細節。根據教學活動中發生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力爭上好每一節課。
❼ 小班科學教案小腳走走的反思
設計背景
手和腳是我們身體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們人類進化的重要標志。對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手和腳不僅具有吃飯、走路、玩游戲的功能,還是他們學習探索世界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的媒介。各種有關手和腳的活動,可以促進他們大腦潛能的開發與發展。這節課我們將帶領小朋友認識其他動物的手和腳,知道動物們的手和腳與人類的不同之處。
活動目標
1、認識不同動物的手腳外形及特徵;
2、了解不同動物的手和腳的功能。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不同動物的手腳外形及特徵,了解動物的手腳與人類手腳的區別。
難點:
活動准備
「自然放大鏡」:《動動手,動動腳》、學習單:《超級比一比》、動物全身圖片、動物圖卡、動物腳型的圖片。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一、律動熱身《手心手背》:
1、教師示範律動的動作。
2、幼兒隨音樂模仿教師做律動。
基本環節:
二、活動過程:
1、教師拿出一張圖片,請幼兒猜測
——看看這是什麼?
——猜猜這會是什麼動物?
——像這樣的腳可以做什麼?
2、教師帶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
——說一說圖片里的人和動物用他(它)們的手(爪子)和腳(蹼、吸盤)來做什麼事?
——為什麼動物的腳可以做那麼多厲害的事?
——說一說動物的腳的外形特徵和功能。
3、展示動物卡片及其腳型的圖片,請幼兒進行動物與其腳型的猜謎語與配對游戲。
——將動物從頭到腳的圖片折成三折(腳、身體、頭)
——只露出腳給幼兒看、猜猜是什麼動物,並說說猜測的根據
——再露出身體和腳,最後揭露整張圖腳型與動物圖卡配對:
——將所有動物圖卡與腳型的圖卡蓋住,充分洗圖片後,依序排好。
——兩人一組輪流翻圖片,每人每次翻兩張,配對成功後的可以將牌取回,未配對成功的話再把圖片蓋回去。
——最後誰拿到的圖片多就算獲勝。
結束環節:
三、請幼兒運用《超級比一比》學習單
看看其中的動物圖片,知道是什麼動物的小手或小腳嗎?比一比這些小手小腳的動物圖片連起來。
❽ 小班安全活動我會慢慢走教學反思
目標:1、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准備:1、擬人化的紅燈、綠燈各一個,行人信號牌一個。
2、錄音磁帶《小汽車》。
3、小汽車出門背景圖 過程:一、小汽車出門
1、 在背景圖上邊說表演:
有輛小汽車剛從汽車製造廠里出來,對一切都覺得奇怪。它看到馬路上、大街上這么熱鬧,開心得「嘀嘀」直叫。它一會開到東,一會開到西,可自由了!忽然,它看到大街上有樣東西總是不停地眨眼睛,覺得非常奇怪。你們能告訴小汽車這是什麼嗎?
2、 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麼?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麼呢?
3、 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麼樣?
4、 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二、小汽車懂規則
1、多謝小朋友的幫助,小汽車現在懂得紅綠燈的作用了。
2、它啊還念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呢。(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3、小汽車看到「紅燈」是怎麼做的?看到「綠燈」是怎麼做的?看到「行人」是怎麼做的?
4、 教師分別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請幼兒在座位上分別做出「停車」、「開車」、「按喇叭」的動作。
5、 幼兒學念兒歌,教師在相應的地方逐一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以幫助幼兒記憶。
三、小汽車行駛
1、 幼兒根據教師發出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如:紅燈紅燈眨眼睛、綠燈綠燈眨眼睛、行人行人走過來。
2、 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3、 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們聽到音樂小汽車就開動了,音樂停就開到自己的座位上我們家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