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經典誦讀《知禮儀,善交際》教案與反思
座落在楊村鎮廣梅公路北邊的,外觀不怎麼起色的就是我們的學校——楊村中心小學。 我們的校園,有高大的教學樓,有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還有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是個美麗的地方。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操場上的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腦袋,操場東邊的木棉樹上開滿了火紅的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荔枝,龍眼滿樹都是花,引來了許許多多的蜜蜂,蜜蜂發出的嗡嗡聲,和著五彩繽紛的花朵把校園點綴得有聲有色。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籠籠,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操場封得嚴嚴實實的。操場中間的兩棵老槐樹像兩把撐開的綠絨大傘。操場東邊的太陽花開了,好像對我們綻開了笑臉。荔枝,龍眼葉叢中藏著果子,引得同學們天天去觀賞。 秋天,老槐樹的葉子變黃了,榕樹、黃金葉、九里香一點兒也不怕秋風的到來,還是那麼綠,操場上的小草也換上了新衣裳,同學們都愛到草地上來玩。 冬天,西北風呼呼地刮過樹梢。可是校園里的樹木依然生機勃勃。操場北邊的勒杜鵑長出了美麗的花,有紫的、粉白的,遠遠望去好像一把把花傘。 我們的校園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式校園,也是我們成長的好地方。
⑵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經典誦讀
國學經典應從幼兒抓起,先緊後松,幼兒園、小學、中學應有不同的評價方式,將國學經典納入學校的課外活動是一種比較合理的方式。國學經典不僅要從學生抓起,還需從落實教師的學習情況抓起,只有教師掌握了,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獲得知識。
國學經典不僅僅是讓學生們能誦讀經典,而且要能踐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採取兩種評價方式:一是重過程性評價。對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不應只看其會背、會寫多少,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我們重視學生在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的興趣、態度等諸多因素。二是多元化的評價。「國學經典」的學習,我們不能像高考一樣,用考的方式作一種評價。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相應評價內容。如為能背得最多古詩的學生授予「國學小博士」稱號等。
國學經典不但要讓學生誦讀經典,更重要的是要能踐行。如果單一地納入考試范圍,與評優、升學掛鉤,學生未免會死記硬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國學經典應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范疇,當務之急是更新現有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學生實行多元化評價。
國學經典要內化為學生的氣質,首先需要國學知識的不斷積累,有步驟地反復誦讀和理解感悟,即經典誦讀活動化的過程;其次是經典誦讀生活化;再其次是學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學習的人文環境,形成精神氣場。如從學生年齡特點出發,選擇《弟子規》為國學經典誦讀課本,將《弟子規》中規范、良好的行為指導與現代要求結合進行有益的指導,讓學生不感到陌生,指導性更強。
一個孩子是否真正浸潤領悟了國學經典,最終的效果是可以從他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間流露出來的。對一個孩子學習國學經典的評價,不是看誰背得多,背得快,而應該看孩子學習國學後,是不是自然而然地在行動中體現了。將國學經典的內容適當分成各個階段,用實際情景的模仿來讓誦讀內容落實到行動,內化為氣質,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過程
⑶ 幼兒園國學經典誦讀園長發言稿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收錄了十八首古詩和六則千字文,其中古詩有六種類型:采蓮、清溪、勞者、邊塞、氣概、滄桑。我喜歡采蓮這類古詩:「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它描寫了夏秋之際江南水鄉采蓮的時節,采蓮姑娘們勞動時歡快的心情,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景象。
書中收錄的千字文均為四字句,讀上去朗朗上口,而又字字深奧。它從開天闢地到各種自然現象,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學子,從社會歷史到禮樂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娓娓道來。雖然這本書中作品的創作時間離現在很遠,但是在誦讀它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淵遠流長,既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
非常幸運,與幾位朋友(海光夫婦、偉哥、慧小姐)一道,應成都市機關二幼賀園長和成都市十六幼兒園余園長的邀約,參加了她們組織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聯合團隊啟動儀式的活動。這一活動,讓我看到了成都市最優秀的幼兒園與最傑出的幼兒園園長所精心設計與組織的活動,讓我對成都市的幼兒教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活動中,「跟世界冠軍學跑步,向國學經典借智慧。」這一標語留給我很深的印象,很顯然,跟世界冠軍學跑步,一下子就把自己的起點定位很高,一下子就讓自己的跑步技能進入最優秀的行列;向國學經典借智慧,一下子就給自己的「智力大背景」塗抹上一道最為靚麗的底色,一下子就把自己的發展建構在一個很高的平台上。在這樣的背景下,「常常讓自己與偉人們在一起,想不偉大都難呀!」老師們有關幼兒園引進國學經典誦讀利與弊的辯論,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幼兒誦讀國學經典的重要性,也讓我更加冷靜地看到了在幼兒園推進國學經典誦讀的困難,還讓我深深感受到兩個幼兒園老師的整體素質的優秀;現場的誦、畫、寫、舞、說……讓我看看這兩個幼兒園老師的多才多藝。
聽著兩個幼兒園老師的辯論,我進入了沉思……我思考著,國學經典誦讀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國學經典誦讀的價值到底應當如何認識?我思考著,國學經典誦讀到底能否走近幼兒園?幼兒園進行國學經典誦讀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
國學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讓我們顯得特別地無知、膚淺;經典的底蘊厚重、氣息寧靜,讓我們顯得格外地浮躁、喧囂。走近國學經典,我以為,它最大的特點是:寧靜、潛心。只有具有類似特徵的人們,才能真正走近國學經典;只有靜得下來的人、潛得下來的人,才有可能從內心中容下國學經典。當我們被現代社會許多時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心靈、手腳的時候,當我們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急功近利的心態沒有消除的時候,我們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國學經典的腳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續國學經典的精髓。朋友們,讓我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浮躁的心態道聲再見,與快餐文化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僅走近、更要走進國學殿堂,與大師為友,和經典同行!
國學經典高屋建瓴,國學經典朴實無華。當我們走近國學經典的時候,我們發現,它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很有價值,我把這種價值歸納為「修身、養性、培氣、弘志」。從「修身」來看,國學經典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尤其是讓我們的智慧含金量大幅度提升、純凈,系統學習國學經典,可以為我們奠定堅實的人文素養基礎,可以不斷增加我們語言的、情感的、音樂的、審美的智慧;從「養性」來看,國學經典可以有效地培植我們良好的心性,讓我們面對生活更加快樂、與人相處更加友善、對人對己更加寬容、面對工作更有信心,使我們面對一切更加開朗、樂觀、大方、自信;從「培氣」來看,國學經典可以很好地培育我們做人做事所需要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氣、「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大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骨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靈氣;從「弘志」來看,國學經典可以讓我們從小立下「鴻鵠之志」,從「格物致知」做起,經過「修身養性」,最終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目標。博大的國學經典,讓我等胸懷逐漸寬廣,讓我等心性逐漸純凈,讓我等人生志存高遠,讓我等生活品質卓越。
從國學經典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我們以為它完全可以走近幼兒;從國學經典所承載的格律音韻,我們以為它完全可以為孩子接受。尤其是當我們把孩子看做是一張張白紙的時候,作為家長、作為孩子成長歷程中最早的最重要的見證人——幼兒教師,責無旁貸應當為孩子鋪墊上最靚麗的、最智慧的、最經久的生命底色。用人類公認的、千百年歷史已經見證的國學經典作為這樣的生命底色,是我們對孩子一生真正負責的表現,是我們這一代成人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千百年來的兒童教育歷程告訴我們:在幼兒時代,孩子們的學習很多時候、很大程度上,並不需要理解其本意,因此「不求甚解,只求熟讀」這一重要的幼兒誦讀教育原則至今仍然有用。當我們的孩子從小就學習了不少經典以後,我們做大人的需要的是一份等待,這是一份美麗的等待;這是需要戰略眼光的等待,需要我們付出時間與心血的等待。親愛的朋友,你可知道:在動物生長中的反芻原理,那就是一些哺乳動物預先吃下去的一些食物,在其胃裡慢慢蠕動、消化,最後成為它所需要的養料。將這一原理引申到人們的學習中,那就是知識的學習性消費是自然人的天賦本能,是自然人大腦對他人生產的知識產品的理解、消化、掌握、儲存的一種思維,稱之為大腦思維的反芻。芬芳的白酒,往往都是人們等待需多年以後才能品味的,因為它必須在所有的原材料經過充分的發酵以後,才能釀成醇香的美酒。幼兒時候囫圇吞棗的東西,積淀在我們神秘的大腦里,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個無形的酒窖,囫圇吞棗的東西會在時間里悄悄發酵,最後芬芳四溢。我們今天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誦讀的國學經典,就是我們為孩子們在未來釀成醇香美酒所准備的最優質的原材料,時間會丟掉很多信息,但經典在記憶和精神里發酵。忘記是正常的,具體話語忘了不要緊,重要的是把一種精神留下來了,語言感覺已經在心裡留下。
朋友們,潛下心來,靜下氣來,與孩子們一道走近國學經典,一道走進國學經典,在人類最好的精神家園中找到回家的路,在中華最美的精神營養中滋養我們的靈魂,讓我們的精神更健康、情感更富有、人生更絢麗!讓我們的人生之路,永遠有溫馨相依,有溫柔相伴,有溫潤相隨,有溫軟相融,一路芬芳四溢,一路快樂幸福,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