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托班大胖熊和小老鼠的教案反思
教案一: 動物園里真熱鬧:ck在游泳,monkey在唱歌,rabbit 豎起兩只耳朵打手鼓,tigger聽到音樂飛身猛然一躍去習武。讓小朋友表演,做得好的小朋友加分。最後,看誰的分數多。同時還可以小組為單位計分,看哪個小組的積分多。 教案二: 在牆上事先貼好各種動物的圖像:教師邊說邊表演:「rabbit, rabbit 在哪裡?」(同時豎起兩只手在頭上作「耳朵」。)然後自己在指指牆上的兔子圖片,「rabbit rabbit 在這里!」同樣的方法教其他單詞。並讓小朋友重復做練習。做得好的小朋友加分。最後,看誰的分數多。同時還可以小組為單位計分,看哪個小組的積分多。
㈡ 兒歌《小老鼠串門》教案與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想像和描述畫面內容。 2.樂意看圖學兒歌,感受民間童謠的幽默與樂趣。 二、活動准備 1.幻燈片課件 2.老鼠頭飾、小貓頭飾、玩具蛋糕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出示老鼠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完整地朗讀兒歌。 3.看圖說話,理解兒歌內容。 出示課件 一、 (1)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是誰過生日啊? (2)小老鼠會對媽媽說什麼呢?(幼兒自由發言) (3)接下來鼠媽媽會帶全家去什麼地方呢?想不想知道啊? 出示課件二 (1)老鼠全家在干什麼? (2)台上在表演什麼? (3)老鼠喜歡看戲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4)台下是誰在打呼嚕? 出示課件三: 播放打呼嚕聲音(幼兒學習體會理解:呼嚕嚕,聲聲高) (1)老鼠一看是小貓,會怎麼樣? 出示圖四: (1)老鼠全家還在看戲嗎?為什麼不看了? (2)從哪裡看出他們又急又怕? (3)老鼠跑時會發出什麼聲音? 4.再次利用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結合課件)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鼠媽媽,過生日,(幼兒跟讀)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老鼠全家去看戲。台上正演「小紅帽」台下是誰打呼嚕(幼兒跟讀)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呼嚕嚕,聲聲高,老鼠一看是小貓。(幼兒跟讀)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哎呀呀,不好了!」老鼠嚇得往外逃。跑丟了鞋,跑丟了帽,「吱吱哇哇」真熱鬧,(幼兒跟讀) 5.給兒歌加題目:老鼠看戲 6.教師完整示範讀兒歌,並配上動作。 7.幼兒跟讀,並配上適當的動作幫助鞏固兒歌。 8..情景游戲,在游戲中鞏固兒歌。 大班語言活動:兒歌《老鼠看戲》的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出示老鼠圖片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入,引導幼兒說說老鼠最害怕誰?孩子們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並大膽想像積極地回答問題,然後教師示範朗讀一首關於老鼠的兒歌,讓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從而鍛煉幼兒的有意識傾聽,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及有意注意。在幼兒進行完整欣賞兒歌——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學習兒歌,從而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再次完整地傾聽兒歌——以小組和個別表演的形式——最後情境表演進行鞏固和復習。 在這次兒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到了放下架子,把自己看得與幼兒平等;要充分為幼兒創造活動的條件,包括良好的環境和活動材料;教師和孩子打成一起,從而使幼兒真正能夠動起來,能夠在愉快地說說、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動」中體驗、探索、思考、發展。
㈢ 大班紅紅的年健康《老鼠與花貓》活動反思
《小老鼠與大花貓》是本學期驗證的眾多藝術活動之一,這節活動中既有成功之點,亦有不足之處。通過對這一節活動認真細致的剖析與反思,使我對如何更好的開展藝術教育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現就將其反思的內容成果總結如下,以期對今後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生動、具體,即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要有藝術性
《小老鼠與大花貓》這節活動的基本內容選取於音樂游戲,其歌曲內容講述的小是老鼠趁大花貓睡覺的時候偷偷的溜出洞來偷東西,後來被突然醒來的花貓發現,倉皇而逃的故事。之所以選擇這個內容,我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考慮的。一是幼兒的年齡特點。這節活動是為小班幼兒設計的,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是思維具體形象,活潑好動,且對小動物很感興趣,而在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小老鼠和大花貓都是幼兒熟悉並喜愛的小動物,並且他們對這兩種動物有過以往經驗的了解,這些都為孩子們後面的表演活動打下了基礎。二是《小老鼠與大花貓》這個音樂游戲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與戲劇性,首先它是一首歌曲,有旋律,且旋律簡單,上口;再有它的歌詞對人物形象的描寫生動,具體;如在歌曲中有對老鼠和貓的動態像花貓睡覺打呼嚕的樣子,老鼠出洞東張西望的樣子及花貓生氣、小老鼠害怕等表情具體,形象的描述,這些內容的細致刻畫對孩子們進行模仿表現起到了指引作用,第三點就是它的歌詞有趣,情節性很強,易於幼兒理解與表現,而且活動形式突出角色表演,也正符合了我們的活動目標。正因為教師合適的選材,使得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表演的都很投入,參與活動的興趣性也很高。由此我感受到,活動內容的選擇的恰當與否是活動成功的前提條件之一。如果把角色表演、美術、舞蹈等這些藝術形式看作是藝術教育過程中的各種通道和途徑,那麼這些藝術形式所表現的內容就是在這些通道和途徑中行走的交通工具,只要我們選擇的合適合理,便會使孩子們在藝術活動之旅中暢行無阻,並體驗到藝術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二、備課時首先要理清活動思路,使環節圍繞目標主線
在《小老鼠與大花貓》這節活動中,我設計了三部分的內容。在活動的開始,先是由教師模仿老鼠的形象及叫聲,請孩子們猜猜是誰,以此激發他們對游戲的興趣。當孩子們聽到「吱吱吱」的叫聲,看到老師用雙手做出尖嘴巴的形象時都興奮的喊了起來「小老鼠,小老鼠」。從孩子們那歡快的叫喊聲中,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機靈、有趣的小老鼠的濃厚興趣,而作為此次活動開展的第一步,激發幼兒的情感體驗也就順利的得以邁出。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與孩子們一起玩了一個《小老鼠上燈台》的游戲,這個環節設計最開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藉助這樣一個和老鼠有關的歌謠游戲滲透節奏練習及引導幼兒開始嘗試表演。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我引導幼兒藉助手指游戲用不同的節奏念了兩遍兒歌,然後又請幼兒自己當「小老鼠」表演了兩遍兒歌,但在表演的過程中,我沒有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們對小老鼠形態、神態、動態的模仿,孩子們很隨意的模仿了幾下小老鼠尖尖嘴的樣子,有的幼兒都沒有模仿小老鼠的神態,就急著爬到了「燈台」上,然後興高采烈的從「燈台」上滾落下來。而這個環節也就很快的滾落過去,使活動進入到了最後一個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角色表演游戲中。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分句演唱的形式,引導幼兒傾聽每一段歌詞所表現的內容,並通過具體的提問來幫助幼兒觀察體驗角色,引導他們進行表現,如在歌曲的第一段,在欣賞歌曲之前我先請幼兒看一看老師扮演的花貓在干什麼?你們怎麼知道它睡著了?在後面的歌曲欣賞表演時我又提出了「小老鼠要出洞找吃的東西了,它該怎樣走呢?為什麼?」「大花貓醒來時是什麼樣子的?小老鼠害怕時是什麼樣子的?」等幾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的提出,每一個都圍繞著貓鼠的動態及表情,使幼兒在表演時能夠根據自己做扮演的角色有意識的選擇適當的行為,像班上的很多小朋友在扮演小老鼠時都輕手輕腳的鑽出「老鼠洞」的門,怕把老師扮演的花貓給吵醒,候悅石小朋友一鑽出「洞門」,就東張希望的,然後他一邊用眼睛瞄著「花貓」一邊趕緊從地上撿起一塊事先准備好的食物假裝吃了起來,而甘蕙?u、羅凱鴻等幾個扮演花貓的小朋友此時正蹲在地上閉緊雙眼呼呼的睡覺,嘴裡還不時的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當「花貓」醒來時,扮演小老鼠的孩子們有的尖叫往回跑,有的三三兩兩的爭先恐後的往洞里鑽,看到他們天真,可愛的表演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在課後反思過程中,我感到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環節設計的都比較好,因為他們都是圍繞著表演這一主要部標來完成的,但中間念兒歌的這一環節的設計與整個活動的總部標卻出現了脫節的現象。雖然它們都是以小老鼠為形象載體,可本次活動的總目標是定在了表演上,並且目標一旦確定就要求活動中的每個環節都要為其服務。但是,在念兒歌這一環節中,我把節奏練習作為重點,把對老鼠角色的形態、動態、神態的模仿放到了從屬的地位,結果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使得這一環節沒有起到其應起的作用。分析一下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我認為還是在備課時思路不清,有些環節的設計只是為了拼湊內容,因此的目的性不夠明確,而這樣做的結果則會造成活動內容的設計沒能為目標服務的現象。因此,在今後的備課活動中,我們應該先理清目標主線,使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不能只是走走過場,而是要圍繞著目標主線展開,實實在在的為目標服務。吸取了這次活動的經驗,在再一次的驗證活動中,我將第二環節的重點放在了引導孩子對小老鼠的行、動、神三態的模仿上,使得這一環節既承接了上一個活動,更重要的是為下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礎,真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㈣ 中班體育游戲貓捉老鼠教學反思。
貓捉老鼠(中班體育)
目標:
1、通過游戲,提高幼兒跑和鑽的能力。
2、培養幼兒協同一致的情感,發展靈活性。
准備:
貓頭飾每人一隻,老鼠頭飾10--12隻,錄音機和磁帶,設三處鼠洞。
過程:
1、部分幼兒戴上貓頭飾。聽《黑貓警長》的音樂從教室開「摩托車」到活動場地,四散站立。
2、聽音樂做上肢運動(貓理鬍子);手腕和腳腕活動(磨爪子);下蹲後跳起活動(捕鼠)。
3、做兩個模仿動作:大象走和小兔跳。
4、教師講解示範「貓捉老鼠」游戲的玩法:老鼠鑽在洞里,貓在洞外的家裡。聽到游戲開始的信號後,老鼠要鑽出洞到外面偷東西,不能一直躲在鼠洞口。被捉到的老鼠立即站在邊上。
5、部分幼兒(10人左右)戴上老鼠頭飾,然後游戲開始,同時播放《黑貓警長》音樂。教師巡迴觀察、指導,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6、游戲一遍結束後,教師肯定成績,進行鼓勵,並請2--3名幼兒再次示範,提高跑和鑽的動作的質量。同時,指出遊戲中應改進的事項。
7、調換角色,由原扮貓的扮老鼠,進行第二遍游戲,教師巡迴指導。
8、游戲進行3--4遍。每次游戲結束,教師都進行簡單的小結,鼓勵姿勢正確、鑽得迅速、跑得靈活的幼兒。
9、游戲結束,教師進行講評:小貓的本領練得真好,天快亮了,我們捉了一個晚上的老鼠,現在要回家休息了。讓我們把精神養得好好的,下次捉更多的老鼠。
㈤ 小班三隻老鼠愛塗色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邊說兒歌邊畫小雞。
2、引導幼兒自由想像,不受約束的裝扮自己的小雞。
3、嘗試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讓幼兒愛繪畫,愛動口,愛動腦。
活動准備:
1、知識經驗准備:知道小雞的外形特徵;
2、物質准備:歡快的鋼琴曲,三隻可愛的小雞,繪畫材料若干;
3、環境准備:創設情境讓幼兒融入活動中,背景畫面可愛豐富,幼兒喜歡。
教學重點:幼兒學會邊說兒歌邊畫小雞,了解小雞的外形特徵。幼兒敢於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裝飾小雞。
教學難點:讓幼兒融入繪畫活動,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教學流程:謎語導入——觀察小雞——說兒歌,畫小雞——裝飾小雞——結束活動
活動過程:
1、猜小雞,用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播放音樂,在音樂聲中將幼兒帶入活動場,並請幼兒入座,展開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們認真聽一聽老師講的謎語,猜一猜它是誰,然後讓我們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歡迎它出來好嗎?
「尖嘴巴,花毛衣,愛吃小蟲和小米,渾身上下毛茸茸,說起話來唧唧唧。」
師:小朋友們,有誰知道它的名字嗎?
幼:小雞。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讓我們一起請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嗎?
幼:好!
2、觀察小雞,培養幼兒與它的感情。
師:我請來的小客人可愛嗎?請小朋友們都來看看它,歡迎它好嗎?(引導幼兒和小雞打招呼,誇小雞可愛,嘗試與小雞交流,喂小雞,讓幼兒對小雞產生感情。)
3、聽故事,引出繪畫活動。
師: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聽聽小雞的故事,小朋友們一定要認真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