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大班幼兒游戲活動中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創設輕松愉快的環境,讓幼兒敢於開口說和大膽說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首要是要讓幼兒敢於說話。「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這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如何指導幼兒語言發展所提出的內容要求之一。只有創設輕松溫馨愉快的環境,孩子才會有話可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面對幼兒參差不齊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抱著積極、鼓勵的態度,增強幼兒說的信心和勇氣。尤其是對少言寡語的幼兒,更應給予關心和幫助。同時應豐富幼兒的生活,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和條件。如在孩子入園時,抽出時間摸摸孩子的頭,抱抱他們,多跟孩子交流:「你喜歡玩什麼?為什麼呢?今天為什麼不高興?」等,通過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表現,鼓勵孩子敢於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又如在游戲活動中,先讓部分幼兒說說自己的計劃、打算,然後按自己的構想去做;活動結束後,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對自己的活動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二、利用游戲豐富幼兒的詞彙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充分利用游戲這一最好形式,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參與,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中使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我主要通過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區角游戲和語言游戲來發展其表達能力。
區角游戲能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由交流。小班幼兒有著特定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他們比較好動、喜歡新鮮事物。所以我們要根據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多種多層次的活動材料,不斷更換區角活動的內容,讓幼兒時刻保持新鮮感,這樣他們在活動中才會有聲有色,也會不斷地交流經驗。
語言游戲孩子也很喜歡。教師說一句,幼兒學一句,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也可以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如「請你跟我這樣說」的游戲:「我是一隻小蜜蜂,嗡嗡嗡」、「我是小蝴蝶,飛飛飛」,當孩子發音不準時,老師可以及時糾正,這種游戲不僅動手又動口,在發展語言的同時還豐富他們的知識。
三、鼓勵孩子相互對話,讓孩子在對話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之間的交往佔主要內容,鼓勵孩子相互之間平等對話,形成生生互動,這是一種良好的人際資源,讓每一個幼兒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都喜歡說。
由於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教學活動中,所有孩子的行為與教師的要求高度保持著一致,看上去規范有序,訓練有素,但這樣的教學活動,扼殺了孩子們個性化的交流和個人情感的體驗;而在一些分組游戲中,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往往指定那些在教師眼中比較聰明、大膽的孩子來擔任主角,這讓部分孩子有了「特權」,致使大部分的幼兒處於被動、劣勢,失去了表現自我的自信心。
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形式上應當採取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交替進行的方式。不同的組織形式,為幼兒的交往提供不同的條件。在集體活動中,兒童有時與教師溝通,有時兒童之間相互交流。在小組活動中,兒童之間的交談往往比較充分,他們會憑著各自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與討論,既發表自己的見解,又分享同伴的生活樂趣。在個別活動中,兒童和教師或同伴單獨交流,教師可以針對兒童的具體情況給予指導,這對於那些不善於在集體場合與人交談的兒童來說,確實是一種適合他們語言表達的機會。
過去,我們著重於在專門的語言教學中復述故事、背誦兒歌、造句練習,卻沒有想到,實際上幼兒是在交往中自己獲得語言,而不是別人教會他說話。只要能激發孩子表達的熱情,創設交流的機會,就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在培養幼兒語言能力時,只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敢說、愛說、能說」創設輕松的語言環境,培養良好的交往習慣,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那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一定會健康發展。
⑵ 大班語言詞語游戲《巧嘴巴》教案
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媽媽睡了一個冬天,也醒來了。她從泥洞里爬出來,撲通一聲跳進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圓圓的卵。
春風輕輕地吹過,太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蝌蚪,他們在水裡游來游去,非常快樂。
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到池塘中來游水。小蝌蚪看見小鴨子跟著媽媽在水裡劃來劃去,就想起自己的媽媽來了。小蝌蚪你問我,我問你,可是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媽媽在哪裡呢?」
他們一起游到鴨媽媽身邊,問鴨媽媽:
「鴨媽媽,鴨媽媽,您看見過我們的媽媽嗎?請您告訴我們,我們的媽媽是什麼樣的呀?」
鴨媽媽回答說:「看見過。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你們自己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一條大魚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他們想一定是媽媽來了,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媽媽!」
大魚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魚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小蝌蚪看見大烏龜有四條腿:心裡想,這回真的是媽媽來了,就追上去喊:「媽媽!媽媽!」
大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烏龜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著,遊了過來。小蝌蝌看見大白鵝的白肚皮,高興地想:這回可真的找到媽媽了。追了上去,連聲大喊:「媽媽!媽媽!」
大白鵝笑著說:「小蝌蝌,你們認錯了。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鵝的媽媽。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服,唱起哥來『各各各』的,你們到前面去找吧。」
「謝謝您啦!鵝媽媽!」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邊,看見一隻青蛙坐在圓荷葉上「各各各」地唱歌,他們趕快游過去,小聲地問:「請問您:您看見了我們的媽媽嗎?她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闊又大,有四條腿,白白的肚皮,穿著綠衣服,唱起來『各各各』的………」
青蛙聽了「各各」地笑起來,她說「唉!傻孩子,我就是你們的媽嗎呀」
小蝌蚪聽了,一齊搖搖尾巴說:「奇怪!奇怪!我們的樣子為什麼跟您不一樣呢?」
青蛙媽媽笑著說:「你們還小呢。過幾天你們會長出兩條後腿來;再過幾天,你們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四條腿長齊了,脫掉了綠衣服,就跟媽媽一樣了,就可以跟媽媽跳到岸上去捉蟲吃了。」
小蝌蚪聽了,高興得在水裡翻起跟頭來:「啊!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好媽媽,好媽媽,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您快到我們這兒來吧!」
青蛙媽媽撲通一聲跳進水裡,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塊兒遊玩去了。
⑶ 大班語言游戲小動物愛吃什麼教案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培養對語言游戲的興趣;2、掌握動物的不同叫聲、動作及小動物愛吃的食物;3、初步感受有節奏的語言。【活動准備】小雞、小鴨、小狗頭飾;小蟲、小魚、骨頭的圖片;【活動過程】(一)開始部分:組織幼兒做好《拍手歌》(二)基本部分:1、小雞來做客,出示小雞頭飾導入:今天我們小班來了位小客人,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是誰來了?我們把小眼睛閉上老師數3聲睜開眼睛,123~~是誰呀?(出示小雞頭飾)我們給小雞問好老師引導幼兒給小雞問好"小雞怎麼叫,幼兒模仿小雞叫。它喜歡吃什麼?"(小朋友回答小雞吃蟲子)出示蟲子卡片(鼓勵幼兒:真棒)2、小花貓來做客,毛老師扮演小花貓"喵喵喵,寶寶們聽是誰在叫呀?"(毛老師扮演小花貓走來)小貓:「小朋友們好我是小花貓,今天我也來小班做客,你們歡迎我嗎?(引導幼兒給小花貓問好)師:小花貓怎麼叫的?幼兒模仿小花貓叫。寶寶們小花貓來做客我們要請它吃什麼呢?幼兒回答,吃魚。出示魚的卡片。(鼓勵幼兒:真棒)3、小花狗來做客,老師扮演引出小狗"咚咚咚~~"(敲門聲)"咦!是誰在敲門呀?"請老師帶小花狗的頭飾,模仿小花www.jy135.com狗的動作跳出來"汪汪汪~我是小花狗,今天我來小班做客大家歡迎我嗎?"(引導幼兒鼓掌並給小花狗問好)師"今天呀小花狗也來做客,小花狗是怎麼叫的,我們來學一學,幼兒模範小花狗叫。小花狗喜歡吃什麼呀?幼兒答;小花狗吃骨頭。出示骨頭的卡片。(鼓勵幼兒:真棒)(三)結束部分:音樂伴奏結束;小朋友你們喜歡小雞,小花貓和小花狗嗎?你們願意和他們做朋友嗎?願意一起玩嗎?願意的話我們一起到外面做游戲,小朋友一起拉著小雞,小花貓和小花狗高高興興的走出去。(老師扮演小雞,小花貓,小花狗)
⑷ 大班表演游戲、智力游戲、聽說游戲、音樂游戲及娛樂游戲教案!
導讀:關鍵字-幼兒園音樂教案,幼兒園教案 蘿卜 游戲 ,表演游戲:拔蘿卜.六是關於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目教案 - 幼兒園音樂教案方面的資料,膽進行表演。四、活動結束1、師幼共同評選出表演最形象的小朋友。2、播放音樂,一起把蘿卜抬回家。活動反饋:教師嘗試「以大帶小」的互動形式提高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能跟隨大班幼兒按照角色的出場順序進行表演。 教師。 3、背景音樂。
4、綠色泡沫墊若干。
幼兒准備:已熟悉蘿卜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回憶游戲情節,並討論表演內容:
⑴請個別幼兒示範,師生進行評論。
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神態去表現表演內容。
二、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快來呀,快來幫我拔蘿卜。」依次叫出各個角色出場。(角色由大班幼兒扮演)
三、全體幼兒和大班幼兒進行互動表演
1、教師引導幼兒用綠色泡沫墊拼插蘿卜地,(播放背景音樂)做好表演前的准備。
2、教師引導幼兒跟著自己所選擇喜歡的角色(大班幼兒扮演)大膽進行表演。
四、活動結束
1、師幼共同評選出表演最形象的小朋友。
2、播放音樂,一起把蘿卜抬回家。
活動反饋:
教師嘗試「以大帶小」的互動形式提高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都能跟隨大班幼兒按照角色的出場順序進行表演。 教師在活動中採用了較為輕快的音樂,讓幼兒能在很好的氛圍中進行場景布置,大大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了解了蘿卜的生長過程,活動中扮演蘿卜的幼兒就能用動作表現,較為形象。但在表演時大部分幼兒的表演還處於模仿狀態,可在語言區中繼續投放《拔蘿卜》故事書,在美工區中投放蘿卜塗色、蘿卜撕貼供幼兒加強練習。另外,在表演過程中還沒輪到出場的幼兒無所事事,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未及時引導以至於有的幼兒不知道要干什麼在乾等;有的幼兒等不到別人叫,就自己跑上去拔蘿卜。教師可以
不錯的組織幼兒討論,創編等待時的情節動作。介於班級場地的局限,下次活動可安排在戶外草地上進行,避免幼兒小組之間互相干擾。
活動(四)
活動目標:
1、 初步嘗試創編有關的表演情節。
2、 能繼續參與場景布置。
3、 能激發幼兒的表演願望和自信心,體驗表演的樂趣。
活動准備:
教師准備:1、道具:增添小老鼠頭飾若干。
2、場景布置。
幼兒准備:自製大蘿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憶表演內容,引導幼兒討論,擴展游戲情節
1、還沒輪到拔蘿卜的小朋友會在做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
2、大家一起拔蘿卜,如果還是拔不出來,你還會叫誰來幫忙呢?我們應該怎麼叫?(引導幼兒創編故事情節並用語言動作表現)
二、創設場景,分組表演,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協助幼兒分配角色並選擇一塊草地「種上蘿卜」後再進行分組表演。
2、重點觀察幼兒是否創編等待時的情節動作及運用頭飾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三、活動結束
1、集體評價,選出每個角色的最佳表演獎。
2、鼓勵幼兒一起收拾整理場地。
活動反饋:
幼兒能在分組的情況下較投入地進行表演,對角色的語調、神態的表現都有所提高,在拔蘿卜的過程中孩子們已一邊拔蘿卜一邊很習慣的用歌曲唱出來「拔蘿卜,拔蘿卜,嘿喲嘿喲拔不動……」孩子們表演的興趣黯然,由於時間的限制,教師未給幼兒充分表演的時間,幼兒玩得不夠盡興。在分組的時候,出現角色爭搶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同伴協商角色,但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幼兒的創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鄭傑、蘇永超、鍾鋒鋒等幼兒能運用教師提供的動物頭飾創編不同的表演情節。這樣,既減少了幼兒的等待時間,又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創編能力。但由於教師提供的動物頭飾過於單一,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教師可在活動結束後創立一個「小小影劇院」投放多種動物頭飾及指偶,讓幼兒繼續表演。在這屬於幼兒的天地里,既滿足了他們的表演慾望,也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反饋總結:
在第一階段,教師採用了以音樂導入故事的形式,引出課題。接著以貼絨教具進行演示,幫助幼兒熟悉角色的出場順序。但幼兒在集體拔蘿卜時,不能很好地體現蘿卜拔不動的感覺。在第二階段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師生合演環節,並初步嘗試幫角色配音,幼兒在這個環節中參與性較高。但由於教師制定的目標偏高,幼兒對角色出場的掌握還有待加強。針對這種情況,在第三階段中,教師嘗試了「以大代小」的互動形式,大大提高了幼兒表演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簡單地參與場景布置。但在分組表演中,教師發現幼兒的表演不夠大方,大部分幼兒的表演缺乏創造性。為此,教師在設計第四階段游戲,增設了動物頭飾,引導幼兒在等待的時間創編不同的表演情節。讓幼兒的想像創編能力能夠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
⑸ 大班語言游戲活動教案《夜裡什麼人不睡覺(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讀本內容,知道哪些人在夜裡不睡覺。
2、能按順序翻閱圖書,仔細觀察讀本畫面。
【活動准備】
1、一本大書、和幼兒人數一致的圖畫書。
2、書架、錄音機、音樂光碟。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讓幼兒說說夜裡不睡覺的人。
提問:
1、夜晚來到的時候,我們都在做什麼?
2、有沒有人在晚上不睡覺呢?
二、出示讀本,引發閱讀興趣。
(一)觀察封面,提問:畫面上有誰?她們在做什麼?
(二)認識書名《夜裡什麼人不睡覺》
三、幼兒自主閱讀小書,初步感知圖書內容。
(一)幼兒自主閱讀小書,教師觀察並指導幼兒閱讀。
(二)提問:你從書里看到了誰夜裡不睡覺?(幼兒自由說)
四、大書導讀,初步理解讀本內容。
(一)閱讀P4-9並提問:黑夜靜悄悄,真的每個人都睡了么?
(二)閱讀P10-23,引導幼兒了解夜裡什麼人不睡覺。
師提問:有誰在夜裡不睡覺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三)遮擋畫面,引導幼兒通過對比知道夜裡什麼人不睡覺。
提問:我們有這些美好的東西,是誰在夜裡不睡覺為我們辛勤工作?
五、歸納小結,提出再次閱讀的要求。
師:看完了圖書,書中說了醫生、警察、船長……在夜裡不睡覺,他們為什麼不睡覺呢?下次我們再來看看圖畫書里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