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安全教育活動教案地震來了怎麼辦
教案《地震來了怎麼辦》
上傳: 查秋寅 更新時間:2012-12-26 8:38:26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一些簡單的地震知識。
2、教育幼兒在發生地震時不慌張,初步掌握發生地震時的一些自救方法。
活動准備
1、有關地震知識的課件(汶川、玉樹地震的新聞及關於地震知識的錄像、圖片、地震自救的幻燈片等)
2、一段緊張的音樂。
3、幼兒曾經在電視或書上看過關於地震的報道。
活動過程
1、播放汶川、玉樹地震的新聞,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力。
(1)剛才新聞里說了什麼?
(2)哪兒發生了地震?
(3)地震時,地面會怎麼樣?
教師小結:剛才錄像中那樣的地面劇烈震動、搖晃的現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種很少見但是危害卻很大的一種自然災害。
2、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
(1)教師逐一出示圖片,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
(2)小結:地震時,地面劇烈震動,房屋倒塌,地面裂開大縫,公路扭曲斷裂,汽車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後,家裡的東西都被壓壞了,有時我們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有的人被壓在房屋、石頭、磚塊下面,等待救援;被救出來的人也無家可歸,只能先暫時住在帳篷里。
3、播放地震形成的錄像,讓幼兒初步了解地震的形成。
我們地求的表面叫地殼,地殼不是靜止不動的。它像一個頑皮的孩子,總是在不停地運動。如果它運動的力氣過猛,地殼上的岩層經受不住力的沖擊,就發生斷開,於是出現了地震。
4、集體討論,讓幼兒學會自救的方法。
(1)地震這么可怕,如果發生地震,什麼地方是最安全的?
(2)發生地震了,什麼地方是不安全的?
(3)發生地震時,應該怎麼辦?
(4)萬一你被壓住了,你怎麼辦?
(5)觀看幻燈片,讓幼兒了解地震時應該怎麼做。
小結:為了自己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將門打開,確保出口;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善,避開危險之處;在發生地震時,不能使用電梯;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告,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避驗證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5、游戲《地震來了》。
(1)帶領幼兒進入布置好的場地。
(2)播放一段緊張的音樂,教師說聲「地震來了」,孩子們開始有序疏散。
② 中班安全教育活動《著火了怎麼辦》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使幼兒懂得防火的粗淺知識和自救的能力。
2、在講講,議議中培養幼兒大膽清楚地講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怎樣避免火災的發生
活動難點: 在火災發生時,保護自己的方法
活動准備:
1、收集火災的案例及錄像
2、有消防車聲音的錄音帶、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錄音帶,小朋友聽一下,這是什麼聲音?發生什麼事情了?(火災)
2、老師這里有一段關於火災的錄像,我們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幼兒觀看錄像)
3、小朋友講一講怎麼會引起火災呢?(幼兒自由討論自己的見聞)
二、避免火災的發生及自救的方法避免火災的發生:
1、小朋友能玩火嗎?我們應該怎麼做?
2、如果小朋友喜歡的玩具掉到床下的牆角了,你能用火柴照明嗎?為什麼?
老師小結:我們都不能這樣做,這樣做容易引起火災。
幼兒自救的方法:
1、小朋友假如我們碰到火災了,我們怎麼做呢?(幼兒可自由討論,撥打火警電話119;趕快離開現場,到鄰居家呼救;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免被濃煙熏著暈倒;走安全出口等)2、剛才小朋友第一個想到的辦法是打火警電話「119」,那應該怎樣正確的撥打「119」呢?現在老師扮演消防員,你們誰來試試來打電話呢?(幼兒試打電話)教師小結:我們撥打火警電話時一定要講清楚自已家的地址,這樣可以讓消防員們迅速趕到你家來滅火。
③ 中班安全教育教案《活動時要注意什麼》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活動時要注意什麼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活動過程:
一、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
(1)教師引導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這樣玩好嗎?為什麼?
(2)鼓勵幼兒觀察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樣呢?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測,並說出後果的危害。
二、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1)教師:你們還知道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的?這樣玩為什麼有危險呢?
(2)通過討論幫助幼兒了解幾種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害。
三、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玩可以使自己比較安全?
(1)教師:剛才,我們說了許多玩的方法和玩的東西都比較危險,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玩,應該玩些什麼呢?怎樣讓自己比較安全呢?
(2)鼓勵幼兒大膽發言並講述自己的看法。
四、學習自我保護策略。
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室外面玩大型玩具,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教師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示範、提醒幼兒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己,並學習相應的策略。
④ 中班安全活動教案,什麼東西不能吃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儒靈童教材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1、帶領幼兒隨著儒靈童歌曲做律動。
2、帶領幼兒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禮儀。
二、新授課程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朋友你見過五顏六色的蘑菇嗎?請聽故事《藍蘑菇,紅蘑菇》。
2、安靜聽《儒靈童》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寶寶豆豆和萌萌喝了美味的蘑菇湯為什麼會哭?
故事總結:寶寶豆豆和萌萌到山上采蘑菇,他們把顏色漂亮,形狀特別的蘑菇先煮了吃,可是他們的小臉蛋都變了顏色,原來都是有毒的蘑菇。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記住不能隨便的亂吃東西。
3、"看"動畫提問導入:亂吃東西會帶來危險嗎?
4、認真看《儒靈童》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媽媽為什麼不願意給寶寶買路邊攤的食物?
(2)寶寶為什麼會肚子痛?
(3)儒靈童告訴我們吃東西時應該注意什麼?
5、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徵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 小朋友們,吃東西時要注意安全和衛生,不然會生病。大街和路邊攤上的食物特別不衛生,有灰塵、細菌、不能吃;不把有危險的東西放在嘴巴,不隨便亂吃東西,你們能做到嗎?
三、圖譜演示,判斷對錯教師出示兩張圖片讓幼兒判斷對錯。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在吃東西之前一定要先詢問大人,吃了有危險或不幹凈的食物就會像圖中的小朋友一樣肚子痛還要去醫院打針吃葯,我們要學寶寶做聽話的好孩子。
四、游戲互動,鞏固主題名稱:亂吃東西有危險准備:各種食物的圖片(如果凍、街邊小吃、小攤)以及一些不正確的吃東西的行為圖片。
規則:教師將所有圖片放在一個神秘袋子里,請幼兒拿出一張圖片,並說一說圖片內容,說說這些食物能否吃應注意事項等等。例如:小朋友一邊走一邊喝水,容易嗆到。游戲結束後,教師針對游戲進行小結。
五、活動延伸,主題內化(1)帶領幼兒唱讀《儒靈童》兒歌。
(2)督促幼兒不隨便將玩具、積木放進嘴裡,以防危險。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⑤ 健康《戶外活動安全常識》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和相應的策略。
2、通過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了解這樣玩的危險性。
3、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感受自我保護過程中的愉快心情和活動過程中的快樂。
活動准備: 相關圖片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推測可能發生的事情教師出示圖片,問:請大家看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玩什麼?這樣玩好嗎?為什麼?
鼓勵幼兒觀察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
教師:大家猜一猜,如果這些小朋友這樣玩,可能會怎麼樣呢?
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推測,並說出後果和危險。
2、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其他比較危險的行為。
教師:你們知道還有哪些玩的方法比較危險呢?這樣玩為什麼有危險呢?
通過討論幫助幼兒了解集中不安全的玩法,認識到它們的危險。
教師講事例讓幼兒說一說,這樣玩好嗎?
一天放學後,小明和小剛在馬路邊上踢足球。玩了一會兒,球骨碌碌地滾到馬路中間去了。這時候剛剛有一輛車開過來,司機看見一個小孩子過來撿球,馬上剎車,但還是把小明撞倒了。小明嚇得臉色煞白,哇哇大哭。警察叔叔連忙過來抱起他說:"以後不要再在馬路上踢球了,這樣一來太危險了。"小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提問:小明和小剛這樣玩好不好?為什麼?那應該怎樣玩才不會有危險?
3、組織幼兒討論:怎麼玩才可以使自己比較安全?
教師:剛才,我們說了許多玩的方法和玩的東西都比較危險,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玩呢?應該玩些什麼呢?怎樣讓自己比較安全呢?
鼓勵幼兒大膽發言講述自己的看法。
4、學習了解自我保護的策略教師帶領幼兒到教師外面玩大型玩具,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體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教師也在活動的過程中不斷示範、提醒幼兒加強自我保護,教育大家如何保護自己,並學習相應的策略
⑥ 中班安全活動教案:《我該怎麼辦》
案例不僅要抄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⑦ 中班安全活動教案《防火知多少》
新知識是在舊抄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⑧ 中班安全活動《遇到陌生人怎麼辦》教案與反思
中班安全活動《遇到陌生人怎麼辦》教案與反思的寫作思路:首先是對教學背景、活動目標等做簡要說明,然後描述整個課堂開展過程,最後寫相關反思。
正文
設計背景
對於孩子來說,安全教育很重要。現在家裡就一個孩子,父母上班在外,經常留一個孩子在家,對於孩子在家的安全就格外重要。如不動電、不動氣等。
陌生人敲門等幼兒怎樣處理,這是孩子要掌握的技能。在超市和父母走丟怎麼辦?有陌生人來接怎麼辦等。 今天我設計的主題就是圍繞這個問題,想通過這次教學,讓孩子們懂得面對陌生人該怎麼辦。
活動目標
1、樹立幼兒初步的防範意識。
2、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3、引導幼兒了解一些自我保護的常識,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
重點難點
討論遇見陌生人時,我們該怎麼辦?
活動准備
1、 排練情景表演:小紅沒上當。
2、錄制有關輕信陌生人上當受騙的內容。如:自己在家時隨便給陌生人開門,隨便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在公共場所迷路了隨便跟陌生人走等造成不良後果,選擇適合幼兒看的有關打擊拐賣兒童的記錄片。
活動過程
第一步,請幼兒觀看情景表演:「小紅沒上當」,教師在主要部分給以提示。
第二步, 展開討論:
1、導幼兒討論:小紅如果輕信了陌生人的話,會出現什麼後果?並說一說如果自己遇到了這樣情況時應採取怎樣的做法。
2、觀看並講述錄像內容,引導幼兒明白遇事要動動腦筋,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幼兒展開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並進行簡單記錄,教師將幼兒的記錄進行整理、張貼、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意識。
在活動中,幼兒知道遇到陌生人時,可以求救老師、家長。有的幼兒還知道大聲喊叫。在超市裡還知道廣播、打電話等。幼兒都能掌握許多應付陌生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