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班社會餐廳禮儀知多少的教案及反思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版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權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B. 幼兒園大班禮儀安全天天不遲到教案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每天堅持上幼兒園的願望
2、能夠做到每天早起床,早入園,不遲到
3、知道早睡早起身體好
活動准備:
1、錄像:小朋友都在和老師一起玩游戲,這時媽媽帶著亮亮小朋友來到活動室,老師和小朋友停止游戲,接待家長和小朋友
2、圖片2張,圖一幼兒早睡早起,鍛煉身體;圖二幼兒睡懶覺不起床,到醫院看病
3、表格:
上幼兒園 我不遲到
幼兒姓名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張**
李**
王**
說明:如果做到在相應的格內為自己貼上小貼畫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觀看錄像,引出主題
二、 關鍵步驟
1、通過觀看錄像與幼兒一起討論:小朋友上幼兒園經常遲到的危害
教師:剛才小朋友看好錄像,你們說一說小朋友和老師在做什麼?在玩游戲過程中誰來了?這這是按照規定來幼兒園的嗎?小朋友上幼兒遲到對自己有什麼害處?對小朋友有什麼害處?
2、教師出示圖片一和圖片二請幼兒觀察
教師:請小朋友說一說圖片一和圖片二有什麼不同?
師生共同總結:早睡早起身體好
3、與幼兒一起討論:小朋友每天上幼兒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4、評比「上幼兒園,我不遲到」
教師出示表格,向幼兒介紹表格的使用方法
三、 結束活動
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明天來幼兒園時應該怎麼做?
活動延伸:
1、生活活動:每天幼兒若按時來園,教師就讓幼兒自己貼上小貼畫,每周進行總結、獎勵或表揚
2、家庭活動:
1)教師利用晚離園園時,向家長介紹孩子上幼兒園評比活動的有關事宜,希望得到這家長的支持
2)家長也可以利用評比表格進行鼓勵。
活動反思:
1、孩子對哪些活動最感興趣?為什麼?
2、你為什麼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C. 幼兒園大班社會禮儀教案《我心中的小學》
一、活動說明
大班下學期,幼兒已越來越接近小學的生活和學習,他們的問題、擔憂也越來越多,他們很嚮往小學。活動「收拾小書包」正是順應幼兒的心理需求,通過活動,幼兒開始模仿小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有序,有條理的做事,就從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做起,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提高自我服務等能力。
二、活動准備:
書包、書、本子、文具盒、鉛筆、橡皮、尺子等學慣用品、大課程表一張。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活動區投放的材料及布置。
2、介紹活動區的名稱及其玩法。
3、幼兒自根據每一天課程的安排收拾自己的小書包、文具。
4、同伴之間相互檢查、提出建議,比一比誰收拾的更有序、更好。
我們來下棋
一、活動說明:
進入大班後,我班幼兒對棋類游戲特別感興趣,在家裡經常邀約成人玩棋,且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過去的飛行棋一直發展到現在的象棋、五子棋、跳棋等。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相互建構經驗、相互合作、學習、幫助的機會,同時也是幼兒所喜好的、滿足了幼兒的需要,讓幼兒的棋藝不斷地提高。
二、活動准備:
五子棋、跳棋、象棋、斗獸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各類棋的玩法、規則。
2、引導幼兒自由組合、協商規則、合作游戲。
3、交換游戲。
4、收拾、整理棋。
我會認
一、活動說明:
幼兒到了大班已經接觸了大量的圖片、文字,大部分幼兒都認識了很簡單、形象的文字。在語言活動中,特別是看圖講述活動中幼兒已開始自己嘗試著看字來講述故事,本次活動在有利於幼兒不斷地豐富、提高認字能力,為入小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准備:
字圖配對材料、本班幼兒的名字
三、活動過程:
1、介紹活動區的名稱和玩法。
2、幼兒輪流游戲,自由組合、相互檢查。
3、收拾、整理圖片,字卡。
益 智 區
一、活動說明:
我班幼兒好奇、好問、愛動腦筋,喜歡參與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游戲,本次活動為幼兒提供了一個挑戰自我,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有助於幼兒判斷、思維,運用能力的提高,體驗成功的樂趣。同時也為幼兒入小學做准備。
二、活動准備:
時間屋、有趣的計算筒、翻蓋子、走迷宮。
三、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活動區的材料,討論游戲的玩法。
2、幼兒自由組合游戲,相互出題,相互檢查。
3、協商交換游戲。
4、整理活動區材料。
D. 幼兒園大班禮儀虛心接受批評教案
設計背景
雖然我們是一所鄉鎮幼兒園,但我班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老人與父母百般寵愛下成長,不會恰當地接受別人的表揚與批評。針對這一現實情況,我設計了一些教學活動,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虛心地接受別人的表揚與批評。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學會接受別人的表揚與批評,別人表揚時要說聲謝謝,別人批評時也要虛心接受。
2、豐富一些詞彙。
3、教育幼兒要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
難點:了解怎樣接受表揚與批評。
活動准備
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一、 教師講述故事:《小黃鶯唱歌》
二、 情境表演。
三、 引導幼兒討論:
1、小動物們表揚還是批評了小黃鶯?它接受了嗎?
2、你表揚或批評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做的?
3、為什麼要學習表揚別人、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
四、 游戲《交朋友》。
五、 小結。
教學反思
開篇引入的故事《小黃鶯唱歌》,在此有兩個作用,一是教育幼兒學會接受表揚與批評,並學會運用一些禮貌用語;二是激發幼兒學習本節課的興趣,為下面教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事實證明這一引入是比較成功的,幼兒積極踴躍參與活動,表現與求知慾望強烈,這一活動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孩子們能在本故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想像力,續編出多種故事結尾,情節豐富,趣味性強。本節課還重在向幼兒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由故事和表演引發的討論環節教育幼兒關心同伴,大膽與同伴交往,並了解怎樣接受表揚與批評。這節課我利用情境表演吸引幼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並從小動物們生動的對話中,讓幼兒親身體驗為什麼要學習看到別人的長處,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
本節語言教學活動不足之處在於:雖然課堂氣氛熱烈,但有的幼兒表現過於積極,秩序有些混亂,應加強組織;教學資源不夠豐富,個別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欠佳,這些都是以後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
E. 幼兒園大班禮儀《家庭求助》教材教案怎樣正確尋求家人幫助
活動目標:1、學慣用正確、適當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關心。2、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連貫性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交往能力。3、培養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重點:
學慣用正確、適當的方式表達對他人的關心。
活動難點:
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展連貫性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聽說交往能力。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
不快樂、快樂的老爺爺各一
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玩游戲:聽數抱團,引出活動主題。
(1)老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聽教抱團」的游戲吧。(玩法:老師念到數字幾,就有幾個幼兒抱成團。)
(2)幼兒在老師的指令下開始做游戲。
(3)老師:剛才你們在做游戲的時候,心情怎麼樣啊?
(幼兒回答)
二、老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學習關心他人的方法。
(1)出示圖片1,讓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內容。
老師:咦?這個老爺爺怎麼了?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老爺爺很難過,因為他在嘆氣,眉頭擰在了一起,頭發也亂七八糟的,看起來心情很不好。
老師:小朋友們生氣時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也來表演看看吧。
(2)出示圖片2,討論老爺爺變得快樂的原因。
老師:你們剛才在回答問題時,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老爺爺露出了笑臉。真奇怪,在這一分鍾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使老爺爺變得快樂起來了呢?
幼兒思考後回答。
(3)出示圖片3,引導幼兒學習關心他人的方法。
老師:做了什麼事讓老爺爺快樂起來了呢?
(幼兒討論後回答)
老師:做了一件關心別人的有意義的事,小朋友們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別人快樂起來嗎?
(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結:我們可以幫老爺爺捶捶背,捏捏肩膀,給老爺爺唱歌,陪老爺爺說說話等。
(4)讓幼兒自由選擇周圍的同伴,針對如何讓大家快樂起來開展討論。
捶背、捏肩膀、親一親、說一句贊美小朋友的話、拉拉同伴的小手、說一句鼓勵別人的話、跳舞、唱歌、畫畫等等。
三、結合幼兒用書,做「一分鍾快樂」游戲。
(1)老師:大家看看幼兒用書,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讓別人快樂起來的呢?如果給你一分鍾,你准備怎麼讓別人快樂起來呢?
(2)幼兒思考後回答。老師:剛才你們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現在就請你們用這些辦法使你的同伴快樂起來吧!
(3)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法讓同伴和老師在一分鍾內快樂起來。
四、老師帶領幼兒共同跳舞結束本活動。
(1)老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嘗試了在一分鍾內讓老師和同伴快樂起來。在別人快樂的同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對,當我們幫助別人、付出愛心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單只有快樂的時候,也有傷心、難過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學會盡量讓自己忘記煩惱,只把快樂留在心裡。現在老師放音樂,大家跟著音樂快樂起來吧!
F. 大班禮儀教案《介紹朋友》
幼兒園教案:介紹他人
教師:屈老師
教學形式:團體或小組教學。教學方法:行為辨析法情景表演法。活動目標:1.讓幼兒學會介紹別人並懂得介紹禮儀。2.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核心要素:客人到先問好進門後做介紹先家人後來客按順序不要錯
活動准備:
1、貼紙、水彩筆,小道具(娃娃家)
2、幼兒在生活中有過客人到來訪的經驗
3、兩幅圖:第一幅圖里的小朋友把來作客的老師先介紹給媽媽;第二幅圖里的小朋友把媽媽先介紹給來作客的老師
基本過程
一、導入過程
通過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a、教師:「如果老師今天要去你家作客,但是她卻跟你的爸爸媽媽不認識,你應該怎麼做?」
b、「你應該如何介紹老師?並讓她和你的爸爸媽媽認識?」
二、關鍵步驟
1、情景表演《作客》
a、班上的教師互相配合,一位扮演依依的媽媽,一位扮演老師、一位扮演依依
b、教師重點示範介紹他人時的手勢(以右手四指並攏、手心朝上的方式進行介紹)以及介紹的順序(先介紹媽媽再介紹老師)
2、老師請小朋友分組進行情景表演《老師來作客》
3、比比看
a、請幼兒觀察兩幅圖,看圖片中哪個小朋友做得更好,為什麼說這個小朋友作得好?
第一幅圖里的小朋友把來作客的老師先介紹給媽媽
第二幅圖里的小朋友把媽媽先介紹給來作客的老師
b、請幼兒觀察,書中的四幅圖,再請幼兒回憶情景表演的過程,然後
給四幅圖按先後順序編號
第一幅圖:老師來家裡作客,剛進門
第二幅圖:小朋友介紹老師給媽媽認識
第三幅圖:小朋友請老師坐下,給老師敬茶
第四幅圖:小朋友介紹媽媽給老師認識
三、引歌套詞
可參考《小松樹》的曲調,也可自選歌曲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客人來訪」:
在區域中設置「茶吧」,提供小沙發、小座椅、茶具、茶葉、自製飲料、小點心,學習奉茶的禮儀
開展「客人來訪」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練習介紹他人的禮儀
2、在生活環節活動中練習唱誦三字兒歌
家園互動
1、通過禮儀專欄向家長講解介紹他人的禮儀要求,並希望家長能夠用到日常生活中,給幼兒正確的影響
2、在家庭聚會或有客人來訪時,家長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提供機會,並讓孩子在客人面前大膽的介紹自己
注意事項
1、在情景表演時,教師應引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並且行為舉止規范
2、為了表示對客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女士和他人的尊重,我們應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先家長、後來客;先男士、後女士;先年輕、後長者;先職位低、再職位高)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G. 幼兒園大班禮儀教案同班交往要和氣
中班禮儀教案《友好相處朋友多》
活動目標:
1.學習初步的交往技能及與同伴友好和睦相處的方法。
2.體驗與老師、同伴互相關心和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請幼兒課前收集有關"我和好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以圖畫或圖示等方法記錄下來。
材料准備:紙、筆、幼兒活動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
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小黑豬嚕嚕》引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引導幼兒欣賞操作材料《健康∕社會·小黑豬嚕嚕》,鼓勵幼兒說說小黑豬沒有朋友的原因。提問:小動物們喜歡和小黑豬玩嗎?為什麼?
討論:如果你是小黑豬,要怎麼做才能讓小朋友喜歡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處"的故事,學習友好相處的方法。
談話:引導幼兒說出已有的友好相處經驗。
師:平時是怎樣和好友友好相處的?
師幼共同梳理友好相處的方法:一起分享玩具、懂得謙讓、關心幫助同伴、待人有禮貌等。
3.分組情景表演,體驗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
(1)幼兒分組進行表演,教師指導。
(2)集體分享,為幼兒頒獎。
4.活動結束,進一步感受同伴之間友好和睦相處帶來的快樂。
師:朋友在一起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多開心呀,我們大家一起比一比誰的朋友多把!
(四)活動延伸:在班級進行"誰的朋友多"的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