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15 00:12:44

❶ 数学教案 爱心接力卡 大班数学教案 7的加减法

我们不难见到,宝宝们2岁开始,便会数数,“1,2,3,4……10”,事实上,这时虽然小宝宝已经会数数,但他们却不知道这些数字代表数量或总数的概念。到孩子3,4岁左右,才能在对着玩具数数时,初步理解当自己数数,数到6的时候,6是代表6个玩具的意思。所以,在这个孩子对数学表现出敏感的阶段,爸妈可以开始尝试让孩子接触数学。
然而,这阶段的孩子由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所以父母绝不能通过让孩子背诵抽象的公式学数学,这种做法给孩子带来的结果,其实跟2岁宝宝数数毫无区别,是没有意义的,还会给孩子学数学带来了隐患——因为让小朋友背诵理解不了的公式,是在不断强化“数学很难”。这时,最合适的方式,是通过让孩子数具体的物品数量,来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这其实也是小朋友初步“理解”数学的过程。
当孩子6,7岁后,进入数学逻辑的敏感期,这时,孩子们便可以接触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数学题了,比如“3+5=?”如果小朋友没有在数字概念敏感期,通过具体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的方式来理解数学,这阶段要补上,因为这是小朋友理解数学的基础,就像建造房子的地基一样,这是孩子学习数学的基础。
所以,学龄前的孩子可以接触数学,也可以学数学,关键是父母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如何用合适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
有一位老教授在激发孩子算术兴致方面颇具心得。
她6岁的小孙子给她“出题”,列了一页算术题让奶奶解答。教授也很“入戏”,不仅认真地“答卷”,还把孙子称为“小李老师”。当老教授答卷结束后,小男孩也很认真地“批改”,一本正经地拿着红笔坐在书桌前一遍又一遍地算,当然少不了笨拙地数手指。批改到最后一遍,小男孩大喊:“奶奶,你这道题答错了,一看就知道,你刚才没有好好数手指啊!”
难以想象一个成年人还需要数手指的情形,更何况他的奶奶是数学教授。
不过,小男孩为了当尽责的老师,足足把那一页的算术题来回算了3,4遍。跟那些强迫利诱孩子学数学、练算术题的父母相比,老教授的做法可谓“一绝”!
这其实也是假装游戏的一种方式,不过是以“游戏”的方式,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还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当父母们不知如何激发孩子的算术兴致、培养数学兴趣时,让孩子充当小老师,给爸妈出题和批改答案,能把学习数学变得有趣一些,还顺便实现了重复学习的目的。

阅读全文

与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