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物质的奥秘分子原子教学设计

物质的奥秘分子原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14 05:22:32

1. 原子内部有何奥秘教案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回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答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2. 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它的内部相对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故答案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2)①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所以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③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故答案为:①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③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故答案为:科学是不断地发展的,科学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

3. 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

关于离子键和共价键异同,可以这样来理解:
离子键相当与男人和女人的关专系,共价键相当于女属人和女人或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用“重色轻友”四个字就能很方便地知道离子键强度和共价键强度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假定男女之间的吸引力纯粹是一种原始的生理上的吸引,而同性之间的吸引是一种纯精神曾面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交流。可见这两种关系是十分理想化的,在现实中是很少的见。
于是,对“离子键与共价键之间可能无绝对界限”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
不论是夫妻,情人还是红颜知己,双方不可能只因为“性”而在一起,一定在其他方面有互相吸引和赞许的地方,即所谓的感情(否则取老婆的钱不如去嫖娼)。同性之间的相处也一样,多多少少有一点”合作“的意味,说得难听了就是利益交换。
可以想象,原子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非彼即此,而是处在两种极限情况之间的一种状况。

4.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原子、离子)答案

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相同质量的液态水和气态水所占体积不同.(2012大连中考题)

(2)水中加入少量蔗糖,静置一段时间,最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012大连中考题)

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向气象气球中充入氢气,随着气球的上升,其体积逐渐变大。

(2)贮存气体的容器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渗漏,而贮存氢气的容器要达到这一条件却非常困难。

3. 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均含有氧元素,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一氧化碳却有毒,说明 ;
(3)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将密封有乙醇(酒精)的透明塑料袋放入85℃以上的热水里,看到塑料袋逐渐鼓起,最后液体乙醇消失,塑料袋中看不到任何物质(注:乙醇的沸点为78℃)。

(2)酒中含有乙醇(C2H5OH),过量饮酒有害于身体健康。人过量饮酒会麻醉神经而神志不清,乙醇在体内与氧气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后,人才能重新清醒过来。

5. (3分)用右图实验装置进行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的反应。甲、乙两烧杯里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氨水,可看到容器中有白烟产生。
(1)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 。
(2)盛有浓盐酸的滴管附近白烟更浓,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6.如果不小心打破水银(汞)温度计,散落的水银会在空气中慢慢挥发,汞蒸气会侵害人体。处理措施之一是迅速在水银上撒硫粉,使汞与硫(S8分子)反应生成硫化汞分子,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7.用分子和原子观点解释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上升的原因。

8.从冰箱冷藏室中刚取出的果酱瓶,要立即拧开感觉很费力。要想轻松拧开,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9伟大的科学家瓦特从看到用水壶烧水时,水烧开了会把壶盖顶起的现象受到时启发,后来他发明了蒸汽机。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水加热到时沸腾会把壶盖顶起的原因。

10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1) 1滴水中大约 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 ;
(2)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
(3)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
(4)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
11.请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电解水,都能生成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12.下列现象或事实说明了分子的哪些性质:
(1)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
(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 ;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
(4)加热过氧化氢能制取氧气,加热水则不能
1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2013大连中考题)
(2)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2013大连中考题)

14.(1)家用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等物质)往往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如二硫醇),请用分子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①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
②液化石油气泄漏时,能嗅到特殊的气味。
③液化石油气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15由分子的角度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H2O2)。试比较过氧化氢与水的元素组成和分子构成,并说明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16.举例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稍难)
17.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18.加油站里的汽油已放人贮气罐中贮存好了,但为什么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
19.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要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20.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酒精溶液加热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两个不同变化的实质
21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温度的高低对微粒间的间隔有何影响。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温度的高低对微粒运动的影响。
22.微粒间为什么不是紧密地靠在一起,而是存在着一定的间隔?

23.长期堆放煤球的地面泥土为什么会变成黑色?
24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25.请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氢气球升空到一定高度会爆炸,火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爆炸,他们有什么不同?
(2)打开酒精瓶,会嗅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为什么?
(3)有时向冷的玻璃杯中倒开水,玻璃杯会破碎,为什么?
(4)白糖放到水中后逐渐会消失,为什么?
26(1)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举三例)(3分)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3分)
27.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 。
28.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 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⑴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请谈谈你对“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
29.流感发生时,可用醋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为了迅速增加室内空气中醋的含量,常采用给醋加热的方法。
(1)通过对上述事例的分析,关于温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请你从生活或生产实际中,再举出一个符合上述结论的事例。
30.酒精是纯净物,白酒是混合物(2014普兰店期末)
31.水的蒸发和水的通电分解本质上有何不同?(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本质上为什么不同?)
32.以前中医“拔火罐”时,是将点燃的酒精棉深入玻璃罐内又迅速拿出,立即将罐口扣到皮肤上,玻璃罐被紧紧吸住罐内的皮肤凸起,(2014大连一模)
33、在大连的冬季,一些铁质的管道有时会发生断裂现象,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34、(1)少量白磷(由P4分子构成)露置在空气中很快自燃并冒白烟(由P2O5分子构成)。
(2)在空气中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容器口有大量白雾产生。
35、贮存和运输氧气时,要在高压下将氧气变成液体装入蓝色钢瓶中
36、(1)现在服装干洗剂的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C2C14 ,它是一种极易挥发,可致癌的有毒物质),干洗后的衣服刚取回时需要挂在室外通风处一段时间,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2)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型干洗机取代旧款的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大约降到原来的三十分之一,这一做法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7、(1)向容积为250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 ,说明
(2)继续向体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 ,说明 。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

38、实验室在制取气体时,必须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图所示.如果装置不漏气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用分子观点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39、气密性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两只,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孔末端的小孔,将栓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哪一只针筒里的物质______(填空气或水)容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 .

答案: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很多(1分),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白磷和红磷,随着氧气的量逐渐减少,燃烧逐渐减弱,产生的热量逐渐减弱,容器内的温度更容易降到红磷的着火点以下(1分),此时红磷熄灭,白磷还在燃烧,因此,和红磷相比,白磷消耗氧气多一些(1分)
1、(1)分子之间有间隔,质量一定时,虽然液态水和气态水分子个数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所以体积不同。(2)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1分)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不断运动,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之间(1分)
2、(1)氢分子间有间隔(1分),向气象气球中充入氢气,随着气球上升,大气压力减小,气球中的氢气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使得氢气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气球变大。(1分)
(2)相比其他气体,氢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均很小(1分),运动速率最快(1分),所以氢气极易通过很小的空隙逸散。
3、(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不同的分子其组成和结构不同,性质也不相同. (3)略
4.(1)答: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且间隔增大(1分)放入85℃的热水中,乙醇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乙醇气化,袋内气体体积逐渐增大而鼓起(1分),由于乙醇分子很小,气化后形成肉眼看不到的的乙醇分子,所以塑料袋看不到任何物质(1分)。
(2)乙醇分子与氧气发生反应后,乙醇分子分解成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这些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乙醇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5.(1)HCl+NH3=NH4Cl 。
(2)分子在不断运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的运动速率越慢,HCl相对分子质量比NH3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运动速率慢,因此在盛有浓盐酸的滴管附近白烟更浓。
6.汞原子在不断运动,汞原子有毒。硫分子分解成硫原子,硫原子与汞原子重新组合成硫化汞分子。
7.汞是由汞原子构成,受热后,汞原子之间间隔增大,体积膨胀,汞柱上升。
8. 冰箱冷藏室中的温度低,分子运动速率减慢,气体分子间间隔缩小,瓶内压强减小,瓶外大气压使瓶塞不易打开。
9.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1分)水烧开时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水分子间隔变大(1分)水的体积膨胀(1分)所以把壶盖顶开。
10.(1) 很小 (2)氢原子和氧原子 (3)分子在不断运动 (4)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
11. 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核内质子 数相同(或核电荷数相同)
13. ⑴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1分)空气中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等多种分子,所以是混合物(1分)⑵分子间有间隔(1分),在水分子作用下糖的 分子不断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隔当中,使总体积减小,液面低于记号。
14.【解答】①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受压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所以,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②由于分子是运动的,当液化石油气泄漏时,有特殊气味的物质的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能闻到特殊的气味;③略
15过氧化氢与水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由于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而每个水分子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6. 水蒸发发生物理变化时,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水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1分)水通电发生化学变化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1分)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7.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18.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汽油分子易扩散到空气中,且其易燃,所以要“严禁烟火”
19. 因为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较高,水分子获得的能量较大,运动速率较快,分子之间的间隔也增大,水就容易变为气态而扩散到空气中,所以湿衣服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容易干
20. 酒精加热挥发成酒精蒸气时,酒精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距离变大,酒精分子未变,是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分子改变了,有新物质的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
21. 实验操作:在室温下,用一注射器吸入5 mL的空气,封住口,对它升温至60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活塞的刻度向外移动,气体体积变大。结论: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隔也变大。答案:实验操作:分别取相同质量的80 ℃的热水和20 ℃的水,向其中同时放入相同质量的蔗糖。实验现象:在热水中,蔗糖溶解得快。结论: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就越快。
22. 微粒间存在着一定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所以微粒之间总保持一定的距离。当距离太靠近时,排斥力大于吸引力,距离变大;当距离太远时,吸引力大于排斥力,距离就变小
23. 微粒在不断运动,构成煤球的微粒扩散到了地面上,使泥土变黑
24.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具有挥发性,气化的过程中需要热量,酒精由液体变为气体扩散到空气的过程中,从手臂上吸收热量,从而使人感觉到十分凉爽。
25. ⑴氢气球爆炸是因为上升至高空后,外界的大气压强减小,气体的微粒间隙逐渐增大,气体体积增大,气球最终无法承受压力而爆炸,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过程;而火药爆炸则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了大量的热和气体,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过程。
⑵微粒在不断运动,酒精易挥发,打开瓶盖后,构成酒精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
⑶微粒间存在间隙,温度升高,间隙增大。向冷的玻璃杯中倒开水,使玻璃的温度骤然升高,构成玻璃杯的微粒之间的间隙骤然增大而无法承受,从而使之破裂。
⑷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白糖放入水中后,白糖微粒就被分散到水的间隙中。
26. (1)空气可以被压缩;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水结成冰;食盐放入水中,能逐渐溶解而消失等(合理均得分)
(2)由于在一定条件下,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情况下微粒间的距离不同,所以等质量情况下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所占有的体积也不同,因此,物质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27.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28.(1)分子很小,但真实存在。 (2)分子之间有间隔。
要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
29. (1)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5.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怎么区分分子、原子、元素这三个的用法主要是选择题的题目要怎么来判断

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元素。原子是化学中最小的不能再分了。

阅读全文

与物质的奥秘分子原子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