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五下科学感觉教学反思

五下科学感觉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1-13 13:46:08

①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2、 培养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独自在家的各种图片

② 五年级下册科学热是怎么传递的教学反思

巴肥发的发的

③ 五下《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

绍兴市鲁迅小学江佩佩 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精致化的“书香校园”,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无论从校园文化的布置,还是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无不体现着这一宗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希望利用丰富的图书资源、浓浓的书香氛围,引领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于是我在所教的五年级三个班上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每个班级读书架上都有3本以上的科普读物,所有的学生都看过五本以上的科普读物,绝大多数上幼儿园时就开始接触了,并且都表示非常喜欢看科普读物。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新课标提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教学《谁先迎来黎明》前,我讲了《八十天环球旅行》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和结尾,提出书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赢,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后来在教学时,学生纷纷根据故事情节提出自己的观点,用科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精神。所以我认为只要跟教材恰当地结合起来,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大量的阅读,不仅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外知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而且使教师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所以我认为如果有老师的引领,也许会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阅读,在阅读科普读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④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反思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研究物体的吸热本领和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和受阳光照射的关系。因此,我把本节课的两个实验放在一节课上让学生完成。
但是,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在研究颜色对物体吸热本领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卡纸,正好这天阳光很强,我把学生身上穿的衣服颜色进行了分类,把光泽性非常强的四个同学请出来站一对,让学生讨论哪个同学衣服吸热能力最强并排名。再在剩下的学生中找出四个衣服有代表性的颜色如:黑、白、黄、灰站在一对,让学生讨论他们的吸热能力并进行排名。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接着让他们两组分别站在阳光下,手拿温度计,由每人的记录员记下温度计开始的温度,然后让温度计贴近胸部停留10分钟后,再由记录员记下当时的温度。最后,集中讨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和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这次的实验效果很明显。只是有一只温度计本生不够准确,数据不符。有点影响效果。这节课由于安排不当,组织教学效果也不够好,没有做到100%的参与,有几个在做其他事情。
通过今天的实验课,再做实验前要检查仪器是否完好;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时间的同时性,还要安排好每个学生是否都参与了实验活动。

⑤ 五年级科学《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分析热传递过程的共同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对科学课的理解我有这样一些思考:
首先,我觉得要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我希望以后我的科学课堂上学生能在开放的、没有教师“束缚”的环境中,展开思维、发散思维,设计出很好的实验来进行验证。但是就这节课来讲由于我对学生的不了解同时又担心时间的问题,我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理想的空间,而是在出示了相关材料后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些固定的材料设计实验。虽然学生设计出了实验并且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但我总是觉得在某种成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其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在科学教学中,处理好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指导关系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在充分认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才能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能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第三,我觉得设计好的问题是引导的关键。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探究学习的领域。比如: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可以直接提出“铝棒的这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都能够很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⑥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反思

我一开始问学生:“你们吃饭用的不锈钢勺的勺部浸在热水中,过一会儿,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觉怎样?”学生分组做实验。他们在实验中发现勺柄也热,有的组觉得勺柄慢慢得热起来。有的学生用手摸了摸不锈钢勺的每一部位,发现勺口最热,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热,知道了热是从勺口慢慢传到勺柄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弄明白了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热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到温度低的一端,这种传热方式就是热的传导。
接着,学生经过一番的讨论,准备在烧杯里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热烧杯,发现水被加热后,木屑运动起来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个环流。知道了水加热了会上升,冷的水下降来补充,不久整杯水都热了,热在液体中传递的方向是从下往上循环流动的。当学生做好了这个实验后,我问:“古代,我国有一位军事家,他发明了一种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指挥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孔明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学生也慢慢明白了热在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方式就是热的对流。
最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冬天,晒太阳能使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我们在火炉旁也能使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的原因。有的小组通过课前上网查资料了解:物体因自身的温度而以电磁波形式向外发射能量的过程,是热传递的方式之一,物体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这样,学生对冬天,晒太阳、在火炉旁取暖……方式来获得热也了解了,这就是热的辐射。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本节课中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探究活动,真正的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⑦ 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实验验证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难点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
学生根据前面两课的学习,可以理解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光源的缘故。如何让学生理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理解阴影部分为什么没有光线进去呢?
首先我让学生作出了猜测,学生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再播放光照射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光是沿直线的形式传播吗?
接下来,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我安排了两个实验,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做书本上介绍的这个实验——光穿小孔。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都发现只有让三个小孔对齐,才能使光通过在最后的纸屏上产生光斑,这就验证了光的直线传播。再引导学生,移动小孔纸板进行观察,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移动后,在最后的纸屏上不能出现光斑了,光斑出现在移动的那块小孔纸板上了,从而验证了光只沿直线传播。为了使学生能清楚的看见光的直线传播路径,我为学生再演示了第二个实验:烟箱实验。在一个透明的长方体盒子中喷入少许的烟后,用一直激光笔对着烟箱照射,学生可以清晰的看见一条笔直的光,又进一步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最后,我拿出一根直管、一根弯管和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在6小组中各选一位学生上来分别用直管和弯管来看教室的白炽灯灯光,最后,6位学生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直管能看见灯光,弯管看不见灯光。这样就从反面验证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通过光的这一特性就能合理的解释影子的形成其实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整堂课,其实内容都很简单,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兴趣更大,因为这堂课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
这节课我也总结了一下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实验、有效的提问、引导和讨论等策略;
2. 将学生带入生活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
3. 同时辅以相关课件如:日食、月食的形成,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进行归纳。
4. 要给学生阅读课本和记忆基本概念的过程,给点时间让学生记忆基本概念和规律;讲例子耗的时间太多,我觉得课后思考的方式更好。

阅读全文

与五下科学感觉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