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13 00:58:00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

原文: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

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进谏晚上就被罢免。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宁可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安。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

调转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

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1)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㈡ 高一必修2《离骚》赏析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篇幅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共373句,近2500字。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释为“离忧”(《史记?屈原列传》);班固释为“遭忧”(《离骚赞序》);王逸释为“别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宋项安世根据《国语?楚语上》“迩者骚离”一句的韦昭注“骚,愁也;离,叛也”,判定“盖楚人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其后词人仿之,作《畔牢愁》,盖如此矣。”近人游国恩则据《大招》“伏戏《驾辩》,楚《劳商》只”及王逸注“《驾辩》、《劳商》,皆曲名也”,认为“劳商”与“离骚”均系双声字,“离骚”即“劳商”之转音,二者“一事而异名”,由此推论《离骚》本为楚国古乐曲名(《离骚纂义》)。这些说法虽都言之成理,但以司马迁和班固的说法最为贴近题旨,既有训诂依据,又有“独历年而离愍兮”(《思美人》),“思公子兮独离忧”(《山鬼》)等诗句为旁证,较为可信。《离骚》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极高,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形式、语言表达诸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作者不仅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在创作方法上继承发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浪漫主义为特色,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后世的抒情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它不仅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艺术成果,采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通过“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之类的描写,创造出一系列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而且还在吸收民间文学和先秦散文语言营养的基础上,打破《诗经》的四言格式,“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辩骚》),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骚体。总之,其艺术成就之辉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离骚》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极高,在形象塑造、创作方法、表现形式、语言表达诸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作者不仅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还在创作方法上继承发展了《诗经》、神话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浪漫主义为特色,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后世的抒情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它不仅继承并发扬了《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艺术成果,采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而为一,通过“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其弥章”之类的描写,创造出一系列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而且还在吸收民间文学和先秦散文语言营养的基础上,打破《诗经》的四言格式,“自铸伟辞”(《文心雕龙?辩骚》),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骚体。总之,其艺术成就之辉煌,“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㈢ 高一必修二《离骚》节选的一些总结

通假字:
错:通来“自措”,措施
离:通“罹”,遭受
圜:通“圆”,圆形的孔
反:同“返”,返回
词类活用:我没整理也。。。
一词多义我找不到。。。。
古今异义”
替:。废弃,贬斥
。更替
工巧。善于取巧
。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穷困。走投无路
。生活贫困
以为。用。。做
。V 认为
改错。改变措施
。改正错误
流亡。随着流水而消逝
。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离开祖国
陆离。修长的样子
。形容色彩多
文言虚词:
虽:余虽好修。。。 唯,只是
虽九死。。。。 adv 即使
虽体解。。。。 即使
之:哀民生之。。。 助词“的”
又申之。。。。 代词“我”
悔相道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高余冠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特殊句式:
不吾知。。。。。。 宾语前
高余冠。。。。。。 定语后

㈣ 高一语文必修二离骚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都有什么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版【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权之陆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而死”。【倒装句】1、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2、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3、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阅读全文

与必修二离骚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