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听障儿童是如何学习言语的
1.如何做声气结合训练
具体方法如下:
方法1:横膈肌功能训练:两脚自然分开,双小臂与大臂形成90度角,将肺里余气吐净,小臂带动大臂向身体两侧尽量往高抬起同时吸气,吸气停止稍停顿,两臂迅速下夹,同时发”啊”音的四声,如此循环。此项训练是锻炼听障儿童横膈肌的弹动力,以达到听障儿童学会运用脉冲式气流发音功能。脉冲式气流是完成每个音节呼吸的基础。
方法2:数数字训练:用一口气数一组数字,由短到长。吐字要清楚,气流要平稳。
方法3:发“a”训练:一口气发“a”音越长越好。要求声音清楚,气流平稳。
方法4:一口气说:“一朵花两朵花三朵花……十朵花”说得越多越好,气越长,说的越多,坚持练习,才能看到效果!
2.可做哪些呼吸游戏
(1)吸气的训练方法:闻花香、闻香皂、闻香香、拿一张薄薄的纸放在脸上,用鼻子吸住纸张,让孩子通过视觉看到纸被吸住了,没有掉下来!
如:吸气训练
一块手帕:让聋儿嗅洒有香水的手帕,因为有香味,听障儿童会不自觉的深吸气,达到训练聋儿深吸气的目的。
一朵鲜花:用一朵有香味的鲜花,也可以达到训练听障儿童深吸气的目的等。
(2)呼气的训练方法:吹口哨、吹口琴、吹纸条、吹纸屑、吹羽毛、吹蜡烛等呼吸游戏方法,锻炼听障儿童言语呼吸能力。
如:口哨:家长和聋儿每人拿一只口哨,比一比谁一口气吹的时间长。目的是训练聋儿控制呼气的能力,使呼出的气均匀而长。
蜡烛:一些没有经过训练的聋儿连一支蜡烛也吹不灭,主要原因是不会用气。
家长可以把几支蜡烛点成一横排让孩子吹,训练孩子呼气的范围;也可以点成一竖排,训练孩子呼气的深度和力度;还可以只点一支蜡烛,训练呼气集中的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和聋儿比赛等方法,提高其对此训练的兴趣。
一张纸:家长可以用一张纸垂直放在聋儿口前,让聋儿用力呼气,尽力使纸成水平,这也是训练呼气的一种好方法。
肥皂泡:用一根吸管和半瓶肥皂泡,用吸管吹泡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聋儿有兴趣。
气球:让他深吸一口气,尽力吹大气球,中途不许换气,目的是训练聋儿的肺活量等。
3.声调训练的方法
对只会一声、四声调的听障儿童,开始可以用词来代声调的训练方法。
如:花-红-柳-绿或ma、ma、ma、ma等。对已学会单韵母的听障儿童应进行以”a”音为基础的四声调顺序进行训练。对三、二声发音有困难的听障儿童,开始时可以将速度放慢,把声调拉长,慢慢速度加快!
4.舌唇操训练
(1)咧嘴唇训练:将嘴唇尽量向两侧展开之后放松,再展开再放松,反复进行。
(2)圆唇训练:双唇成“O”形,之后放松,反复进行。
(3)咂嘴训练:口唇成半张开状态并迅速闭合再张开,反复进行。
(4)缩唇训练:张大口成圆形并逐渐将口型缩小,反复进行。
(5)咧唇呼气训练:将口角向两侧展开上唇贴下唇,让气流从唇缝通过,反复进行。
(6)伸舌训练:张开嘴,舌体尽量前伸之后缩回再前伸,反复进行。
(7)翘舌训练:张开口舌尖尽量向上翘,之后保持1~2秒钟,反复训练。
(8)上下舌训练:口型保持张开,舌尖抵上齿龈,舌体前伸,反复训练。舌尖抵下牙齿龈舌体前伸,反复进行。
(9)卷舌训练:舌体两侧卷起通过双唇之间向前伸,反复进行。
(10)舌体绕唇训练:舌贴上唇中间,向右绕一周,再向左绕一周,反复训练。
(11)咧嘴砸唇训练:口角外展舌体在口腔上下摆动,反复进行。
(12)咬舌训练:舌头吐出一半,用牙轻轻咬一咬!
(13)卷舌训练:先把舌头伸出来然后舌尖慢慢向上卷!
(14)左右摆动训练:先把舌头伸出来,然后左右摆动舌头或舌尖!
(15)顶舌头训练:嘴巴不用张开,舌头在嘴巴里左右顶一顶!
(16)唇(声带)放松练习:打嘟 、打哈欠 。
(以上每一项舌唇操都做8节)
5.语调异常如何矫治
语调是否正常,主要指语流的上升和下降相互协调的问题,也是语句的韵律感。
(1)在听障儿童声调、音质都获得正常时,进行语句和课文的朗读训练。老师或家长挑选听障儿童易会的短句、短文进行轻重音训练,语句连续性跟读训练,儿歌、诗歌朗读练习。开始时老师可以一边慢慢朗读,同时用手打拍,让听障儿童模仿发音,之后再逐渐将速度恢复到正常。
(2)还可以练习啭音!
6.如何矫治听障儿童发出的假声
(1)硬起音法:声带先闭合,气流冲开声带而产生的声音。用硬起声法来矫治假声和气声。选出听障儿童已学会的单韵母进行发音,依四声、三声、二声调顺序进行发音训练。
(2)气音起声法:发声时,呼出的气流早于声带闭合,即声带振动之前,气流已呼出一部分。用气音法矫治假声,矫治过程是,先把假声发音状态转变成气声状态,再把气声通过硬起声法矫治成正常发音状态。
(3)软起音法:声带闭合瞬间与气流到达声门一致。通过气音、硬起声两种方法矫治过来的发音,再通过软起音法进行巩固性发音训练。
7.在声母训练时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
如:镜子:一面小镜子,在单音训练中有重要的作用。让聋儿通过镜子观察家长发音的口形和自己的口形有什么不同,发现问题,及时自我矫正。当然由于发音部位的不同,有些音的发音方法在镜子里是看不清的,如舌尖中音d、t、n、l和舌尖后音zh、ch、sh、r;有些音的发音部位在镜子里是看不见的,如舌尖前音z、c、s,舌面音j、q、x,舌根音g、k、h;但大部分音还是可以通过镜子来掌握的。
小纸条: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时,把一张纸条垂直放在嘴前。发送气音p、t、k时,纸条会被吹起;发不送气音b、d、g时,纸条不动。这样,口形基本一样的两组音就可以分开了,单音训练方法最多,难度也最大。但单音是基础,一定要学好,对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8.练习鼻音
(1)发鼻音m、n时,让聋儿把手放在家长的鼻子上,体会发鼻音时,气流通过鼻子时的感觉。然后在放回自己的鼻子上,找同样的感觉,加上看口形,反复练习就不会错了。
(2)发一些喉部振动较大的音时,可让听障儿童一手放在家长喉部,一手放在自己喉部,体会喉部的运动;也可以一手放于自己的腹部,另一手放在家长的腹部,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
B.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常见问题
选择机构尽量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康复案例作为参考。
总之,孩子出现机能性构音障碍,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可通过专业的言语治疗师的检查评定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绝大多数都可以恢复正常。
C. 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
随着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康复技术与手段日趋先进,开始干预的时间大大提前,家长在康复中的作用更加不可替代,家长的参与度与教养态度和行为已成为影响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家长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成为康复教育的主角。
首先应最大限度的利用孩子的残余听力,确保最佳的听觉效果。家长要切实地了解孩子的听力情况(裸耳听力和补偿效果等),力争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随时关注孩子的听能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专业人员沟通并解决,使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听觉状态。其次为孩子创设和谐、安全、有序的家庭氛围;提供并充分利用自然的、丰富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家庭成员(父母、祖父母等)的教养态度要保持一致,经常沟通,统一思想及教育观念,相互配合,防止由于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使孩子不知所措、逃避抵抗、过分依赖等现象发生;及时调整家长的心态,避免急躁、消极等情绪对孩子造成紧张、焦虑、恐惧、胆怯、好发脾气、攻击性行为等现象。
家庭是听障儿童最为熟悉和依赖的生活场所,可以为其提供真实的、丰富的、可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可根据听障儿童的一日作息时间的各生活环节,进行相应的康复教育活动。例如:起床、洗漱、早饭、游戏、午饭、午睡、加餐、户外活动、晚饭、看动画片等电视节目、洗漱、睡前故事等活动。根据听障儿童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在不同的场所进行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场所主要有: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楼道、电梯、花园、公园、幼儿园、商店、超市、游乐场、餐厅、医院、电影院、科技馆、游泳馆(戏水乐园)、银行、邮局、公交车、地铁、火车站、飞机场、码头、农场(果园、菜地等)等等。
D. 怎么才能让听障儿童配合上康复课程
在对听障患者进行听觉康复训练时,家长们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设立正确的期望值和合理的发展目标
每个听障患者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的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家长要设立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康复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期望值,使得孩子有听语(听声音)兴趣。切忌确定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康复目标,那样的话会使孩子没有听语(听声音)兴趣,以至于无法进行康复训练。
(2)坚持鼓励的原则
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不是一次两次就学会的,也不是一、二天就能达到康复目的的,它需要一个漫长而且艰苦的过程。因此,家长们不但要坚持长期的训练,还要让孩子很有兴趣的学习,这就需要家长找到一些有效的康复方法。那么鼓励的原则是达到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效果事半功倍的好办法。家长应该时刻观察孩子的进展,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孩子,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好”、“很好”、“太棒了”这样的语言要常常出现,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您的鼓励表情早已反馈到他的心理。
(3)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环境在进行听觉康复训练中,家长要尽量创设丰富多彩的声音环境,除根据自然生活中发出的各种声响进行听觉训练外,还应该有意识的寻找各种常见的而听力障碍儿童不好扑捉到的声音,家长可以通过录音机等手段录制下来,让听力障碍儿童反复听辨。主要包括:自然声响、各种美妙的音乐以及有意义的人类语言等。
(4)从熟悉内容着手进行听觉康复训练听觉康复训练的内容,最好选择听力障碍儿童身边常听、常见的事物进行,特别选择听力障碍儿童熟悉的、适合当前发展水平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听觉康复内容。
(5)定期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定期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是监测听力障碍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听辨林氏六音:
【具体方法】家长做示范告诉听力障碍儿童,当听到说“a”或其它ling’s六音(a i u s sh m)的时候,就举手。此训练可以反复进行。
【注意事项】家长给声音的时候不要让听力障碍儿童看到发声处。发声处到听力障碍儿童耳朵的距离最好在30厘米左右,小声发音。 Ling’s六音代表不同的频率声音,通过听这六个音,可以简单判断出该听力障碍儿童听力补偿情况和助听器的工作情况。听力障碍儿童家长可以经常使用。
(6)听觉训练与语言、发音等训练相结合
听觉康复训练不能单独进行,它应该与语言、发音等训练内容密切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康复训练系统。因为,听、说、认知等内容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不可分割开来。因此,孤立的进行听觉康复训练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7)在训练前期尽量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在适当时候进行背景声音训练在训练初始阶段,由于听力障碍儿童不适应配戴助听器带来的各种不便因素,特别是对声音的理解还处于比较低级阶段,因此,训练初期要给听力障碍儿童提供比较安静的听音环境,让他尽量听清楚各种声音。但是以后的训练还应该在比较复杂的声响环境中进行,因为我们生活的声音环境是比较丰富的,为了达到听力障碍儿童听觉康复的最终目标,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环境,应该给听力障碍儿童提供有背景声音的训练环境和尽量丰富的听音环境。
E. 助听器---听障儿童口舌操的方法及作用
听障儿童的口部锻炼和舌部锻炼是发音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听障儿童掌握发音器官的不同活动部位和活动方法,帮助听障儿童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技巧,为清楚、流利的说出每一个字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形成正确的语音。
一、口部锻炼的方法
我们说话时,嘴唇可圆可扁,可伸可启,这些不同的运动产生出不同的声音,语音正确与否,与双唇的运动有着极大的关系。听障儿童在刚学习说话时,有的嘴唇不会用力,有的位置不对,所以说出的话含糊不清。针对这一特点,对听障儿童进行口部锻炼尤为重要。
(一)张口练习
1、基本动作:双唇自然张合,打开时口型要到位,动作柔和,舌头平放,不要来回转动、后缩或隆起,双唇打开时,不要发出咂嘴声。
2、作用:帮助听障儿童克服说话时嘴紧,张不开的毛病。
(二)双唇练习
1、基本动作:双唇闭拢,向前突出,然后自然地恢复原状。(唇部的这些动作可结合相应的发音练习如:发“i”时,要把双唇拉开,发“e”时,双唇扁平,发“o”时口型保持圆形不动,而发“u”时,双唇撅起。)
2、作用:练习唇部的扁、圆、拉、撮,活动唇部肌肉,锻炼双唇的力量,使双唇灵活,为发好双唇音做准备。
(三)咀嚼练习
1、基本动作:打开嘴,通过大幅度的咀嚼活动下颌。(或闭上双唇,通过大幅度的下颌运动来进行同样的咀嚼运动。)
2、作用:提高下颌的灵活性、协调性,放松构音肌群的紧张,增加发音器官运动的灵活性。
(四)唇齿练习
1、基本动作:下齿轻咬上唇,然后上齿轻咬下唇,慢慢送气打开。
2、作用:锻炼唇、舌、齿之间的配合,为发唇齿音做准备。
二、舌部锻炼的方法
舌头是发音器官的主要组成部分,舌头的动作很灵敏,可以前伸后缩与上升下降。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语音发展缓慢,舌头运动少,舌肌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肌肉僵硬,很不灵活。如果舌头的动作跟不上语言节拍的速度,有的音就发不出来,或是发的不准确,因而舌部锻炼十分必要。
(一)抵腮练习
1、基本动作:舌尖用力顶左腮,顶的越鼓越好,然后用同样的方法顶右腮,一下左,一下右,反复练习。
2、作用:锻炼舌肌,使舌头灵活。
(二)伸缩练习
1、基本动作:舌尖放下齿背,舌头向嘴外慢慢伸,伸得越长越好,然后快速缩回来。
2、作用:练习舌的灵活性,主要是对舌尖的锻炼,对发好舌尖音会有帮助。
(三)卷舌练习
1、基本动作:舌尖顶住上齿龈,舔着上腭往后钩,钩得越深越好,但不要把舌头坤疼,然后舌头舔着上腭慢慢恢复原位。
2、作用:练习舌头的伸缩能力,增强舌头的灵活性。
(四)翘舌练习
1、基本动作:把嘴张开,舌头慢慢向上翘起至齿龈和硬腭的交界处,然后向下弹开,类似发“拉”的音,舌头上翘要到位,向下弹开时要有力。
2、作用:练习舌头、舌面、舌根,使舌部肌肉转动灵活,为发好翘舌音做准备。
(五)舌部练习
1、基本动作:闭上双唇,用舌尖“洗刷”牙齿外表面,舌尖需从上牙外表面向下牙外表面分别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和逆时针旋转运动。
2、作用:锻炼舌肌的运动。
口舌锻炼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训练时应该与听觉训练、发音训练、语言训练紧密配合,同步进行。口舌锻炼要坚持每天练习,最好早晚两次,长期的练习会变得枯燥乏味,老师或家长最好利用器具、音乐或发声物作为伴奏,同时加上有趣的动作,或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舔糖块练习舌的伸缩、上翘等;利用头饰练习张嘴、撅唇、哼鸣等活动,口部锻炼操中利用头饰如:小猪的头饰,模仿小猪的嘴, 撅起双唇,发“猪”的音;羊、牛、猫等头饰,练习发“m、n音;医生的头饰,发好”a“的音,利用不同的头饰,来增强幼儿练习的兴趣。
通过各种有趣的动作、活动,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相信通过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科学训练,听障儿童一定会形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并会用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