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印象派
印象派通俗说就是绘画艺术的一个流派。比如音乐分流行、古典、民谣、摇滚等等。
印象派绘回画是西方绘画史上答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了大量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1)印象派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1、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他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
2、印象派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作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作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3、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贰』 印象派到底是什么概念
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什么是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印象派:发现户外阳光下的色彩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引起世界艺术形式大变革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在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印象派:诞生在嘲讽之中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受到激烈批评和嘲骂。而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1874年4月在巴黎卡普辛大街借用摄影师那达尔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勒鲁瓦借此画名嘲讽画展
『叁』 什么是印象派艺术
一、印象主义艺术的历史和文化环境
印象派艺术在欧洲是一个很重要的流派。从社会背景看,整个19世纪的法国历史进程影响着欧洲,从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开始,有1830年和1840年的拿破仑执政和拿破仑失败;1848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法国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到1870年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它实际上也标志着整个欧洲19世纪的历史进程,标志着历史发展的新阶段。从艺术发展看,19世纪欧洲的艺术同样是在法国影响下展开的。19世纪法国产生了四个较大的艺术运动。1.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革命古典主义”,它伴随着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以大卫为代表。“革命古典主义”是穿着古代人的服装来表现和抒发现代人的理想。艺术史上革新运动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推翻旧传统,一是复古形式进行革新。而15和16世纪的文艺复兴就是市民阶级穿着希腊罗马人的服装来表达那个时代人的愿望。到了18世纪的革命古典主义也是如此,利用希腊罗马文艺复兴的艺术资源进行艺术创造。2. 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以德拉克罗瓦为代表。和古典主义强调理性不同,浪漫主义强调激情和想象,这两种艺术在主题、题材、语言、表达手法上都不同,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和安格尔之间的争论很激烈。3.继浪漫主义之后是出现了“现实主义”,主张以写实的手法关注现实,表现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库尔贝和米勒为代表。他们画工人、农民和市民的生活。他们的手法是写实主义的,和浪漫主义强调想象,用中世纪题材和历史题材以及将历史题材戏剧化不同,写实主义是冷静的观察和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真实性。4.就是印象主义,产生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
二、印象主义运动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
这个运动一直延续了近二十年,由于它的革新性质,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诚然,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在某些方面是反印象主义原则的,但印象主义开辟出一条艺术通道,它是介于古典艺术形态和现代艺术形态之间的过渡阶段,它和古典主义还有很细微的联系,但它又属于现代艺术的范畴。所以我们讲到西方现代主义,首先要提到印象派。
印象派的名称是无意中产生的,是批评家对莫奈于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上展出的一幅油画《日出·印象》的贬义评介。他们认为这些画家不会画画,只能画印象。但是印象派画家接受了这词,以后他们的展览就称为印象派展览。他们开始是无名艺术家,他们的画屡遭官方沙龙的拒绝,包括已经很有名气的马奈。印象主义的手法,光和色彩的用法给马奈很大影响,而马奈的艺术影响了印象派年轻人。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中马奈那张《吹笛子的少年》,就是很重要的作品。
产生印象派的直接原因是官方沙龙对青年人的压抑和压制,这是表层的原因。实际上,社会原因才是内在原因。首先是市民阶层的兴起,艺术审美趣味的变化,市民家庭对有装饰性或有形式美感绘画的需求。而资产阶级在19世纪是一个新兴的阶层,从贫穷到富有,他们在文学艺术上没有准备。他们物质上富有了,但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呢?他们对传统的东西不熟悉,对新颖的东西也不了解,但有要求艺术家为他们服务的内在需要。他们需要艺术品来装饰家庭。但他们的审美需求就和贵族的高雅要求和学院派的要求不同,所以艺术也悄悄地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开始适应新的需求。但资产阶级还不能很快认识这种新艺术,所以,不仅是印象主义,包括米勒等,都不受资产阶级赏识。所以他们的画卖得很便宜,米勒的画一瓶葡萄酒就能换一幅。印象派的画也卖不出去。当时买印象派画的主要是美国和俄罗斯。所以现在的冬宫博物馆、美国的波士顿博物馆和纽约现代美术馆以及一些私人美术馆有很多印象派艺术收藏品。
印象派绘画的画幅基本上为中小型,可以让资产阶级作为装饰悬挂,或者挂在自己的客厅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艺术作品作用于观众的无非有两个要素,一个是它的内容,另一个是它的形式美感。从古典艺术角度看,前一个更重要,而侧重美感的艺术实际上已包含社会意义。新兴的印象派艺术就是后者。
三、印象派艺术的形式来源
印象派艺术的形式来源,一是巴比松画派的影响。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有一些画家居住在巴黎郊区的巴比松地区,其中就有米勒。他们在农村画农民,画农村的风景,直接画所见到的事物,和库尔贝画现实的生活不同。这种直接到户外写生的方式还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风气。但对年轻艺术家有很大的启示。这使他们认识到艺术的美就在周围,艺术的美不用去遥远的古代寻觅,现实中就包含美的因素。这也就是印象派能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形式基础。所以说印象派的名称是偶然的,而印象派艺术运动是必然的。
印象派艺术受日本浮世绘的影响,重视绘画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性。日本版画在博览会展出,使法国艺术家大开眼界,因而对日本的绘画一见钟情,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画家,如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西斯莱以及以后的梵高和高更。在莫奈的寓所里就挂着日本浮世绘的绘画,这些艺术家不仅收藏浮世绘的作品,还将日本的服装、工艺品及浮世绘的绘画,画入自己画里,如莫奈画左拉的像,画的背景是半幅浮世绘。但有意味的是影响法国社会并对法国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的不是浮世绘的精品而是末流的作品。假如当时是将完整的中国明清文人画送到法国去展出,那产生的影响将不可想象。西方绘画讲透视和立体空间,这是古典主义的原则,这使绘画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受到限制。而浮世绘给艺术带来平面性的表现空间,这可以使笔触、色彩有更自由和丰富的表现可能,由此绘画的装饰作用就加强了。这就是给印象派画家的启示,他们可以在画布上以带有“写意”性质的用笔去描绘事物,改变了古典绘画的原则。
科学技术进步对绘画的作用。物理学对光色的分析促进了绘画色彩的变革,给艺术家以启发。艺术家运用光学原理来进行创作,可以说印象派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光和色彩学上的发明和创造。过去的油画主要是褐色调、灰色调的,现在的油画变得明亮了,色彩灿烂,色调也丰富了。印象派以前的画家主要在室内画画,在室外画的是素描和速写。所以画里没有室外光的表现。而现在印象派画家将画架支到了室外,捕捉瞬间变化的光线,这样就引起绘画上的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不仅是在技术层面,更主要在观念层面,那就是艺术的自由。艺术从过去“画什么”变为“怎么画”,这也是世界美术史不断争论的话题。印象派告诉我们“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这是印象派的一个成就,它引起了艺术史上对于形式的变革,使艺术不断地花样更新,使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多样。但忽视了“画什么”,使从重视客观物象的永恒美转换到瞬间美、片段美,这也是印象派的弱点。
『肆』 印象派的风格是什么
印象派的特点如下:
1、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版象,在创作技法权上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2、绘画技巧方面,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3、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印象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影响后来的现代艺术非常深远。
4、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写,把画架从室内搬到户外,在野外作画,因此又称为外光派。
5、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公式。艺术家将焦点转移到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和表现主义表现内心情感、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伍』 印象派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印象派复是直接描绘阳制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的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印象派的诞生意味着冠绝和观察方式的变革。还影响了音乐的创作,出现了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画家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地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提倡户外写生。他们发现了过去未被注意的色彩现象,从而引起了绘画上的重大变革!
印象派最具代表的是画家莫奈,他的作品色彩华丽,来表作有 干草堆 、 鲁昂大教堂。
印象派大致可以分为:
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涌现阿出了 梵高,塞上等著名画家。
后印象派的代表:塞尚。代表作 埃斯泰克的海湾
『陆』 印象派的特色是什么
印象派的特色:
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创作方法:
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艺术观点上:
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卡米耶·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由于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印象主义画家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这些画家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发现,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景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色调,再加上物理光学,也被科学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他们对空气中的色彩变化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比如说,同样是教堂,画家在不同的时间就描绘出不同的色彩效果,阳光灿烂的时候,物体被阳光照射的部分受光源影响,会偏光源的色调,而背光或投影也并不是灰色的,而是有丰富的色彩构成;再比如说,秋天的森林,一片金黄色,而笼罩在金黄色里的树干和石头展现的并不是它原有的固有色,而是偏紫色的,等等。画家们将这些色彩规律运用到绘画里,“色彩学”也就应运而生。
『柒』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一、风格方面: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
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二、特点:
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7)印象派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发展历史:印象派的诞生
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
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捌』 什么是印象派印象派的起源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容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玖』 印象派的定义
印象派(Impressionism), 也称印象主义,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回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答的法国,与有官方背景的学院派形成强烈的对比。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印象派画家注重油画的色彩和光线的运用,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印象派代表画家有:莫奈(Claude Monet)、马奈(Édouard Manet )、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西斯莱(Alfred Sisley)、德加(Edgar Degas)、摩里索(Berthe Morisot)、吉约曼(Armand Guillaumin)和巴齐耶(Frederic Bazille)。
印象派代表画家莫奈的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