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缺水问题 教学设计
【研究背景】
1、背景说明
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各国采取多种方法试图解决。沙特阿拉伯作为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将眼光转向南极洲的冰山。问题研究其思路的可行性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相关分析问题能力。
2、课题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体验,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是水资源这一章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深化和升华。因此,利用此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又使学生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并将地理课堂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沙特阿拉伯缺水的原因;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基本方法;理解因地制宜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客观实际地提出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对策。学会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相关结论;学会团队协作的技巧;学会科学地评价他人,欣赏自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与同学合作、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养成科学研究的素养和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学会关注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感兴趣的问题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探究需求,渴望提出个人观点;但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程序比较陌生,需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具备一定的阅读图文资料的能力,但在归纳总结方面还有待提高。
【研究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课题 通过全球水资源短缺国家的数量、以及沙特阿拉伯的现状引入课题研究。 学生讨论分析沙特阿拉伯缺水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基础知识。
知识铺垫 引导学生列举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般方法。教师进行板书。 学生集体回答,互相补充。 回顾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为下一步“因地制宜”打基础
深入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适用于沙特阿拉伯。教师评价学生掌握解决问题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学生逐个评价每项措施适用与否的原因。 通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注意“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转入课题 转入南极洲的冰山,用词语描绘南极洲的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南极多冰山的原因。 学生描绘南极特征。 活跃学生思维以及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分析南极多冰山的原因。
绘图 让学生完成练习,标出具体冰山位置 学生完成练习,使问题更具体。 回顾经纬度相关知识
转入实际问题 展示冰山图片,如何将冰山运回沙特阿拉伯。 学生自由讨论各种方法。 不考虑成本、技术,放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问题集中 如果用船拖冰山,经过哪些洋流?应该选择什么季节 学生回忆洋流以及气候方面的内容,得出结论。 将方法集中到一点,分析可行性。
解决问题考虑影响 教师评述将冰山拖回是实际可行的,而且成本很低。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学生讨论运送冰山对全球造成的后果。 解决问题要考虑对环境各方面的影响,要有可持续发展观。
提出新问题 中国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方面提出引渤入新的方案,讨论其优点和缺点 学生讨论引渤入新的优缺点。 引入中国的案例,增强学生的感受。
总结 教师强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本节所注重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附:研究性学习学案
《如何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学案
一、学习资料: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王国(Kingdom of Saudi Arabia)。在阿拉伯语中,沙特是“幸福”的意思,“阿拉伯”则指“沙漠”。人口2460万(2005年),其中沙特公民约占70%。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信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首都利雅得。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可达50℃以上;冬季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不超过200毫米。全境大部为高原。沙漠广布,其北部有大内夫得沙漠,南部有鲁卜哈利沙漠。有金、银、铜、铁、铝土、磷等矿藏。沙特阿拉伯以“石油王国”著称,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和销售量最多的国家之一。1984年,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31.51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34885亿立方米。石油收入是国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1985年产量为1.65亿吨,收入340亿美元。巨额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到7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198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090亿美元,人均收入10074美元。沙特政府利用石油收入,制定了庞大的经济发展计划。近年来,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基础工业,以逐步改变单纯依赖石油收入的状况,建立现代化、多样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2.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到哪儿找答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
、到哪儿找答案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去奇妙的科学宝殿游览,你们高兴吗?不过,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危险,小朋友怕不怕
?
1、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尾巴是为了漂亮吗?
2、螃蟹有骨头吗?
二、勇攀高山
1、现在咱们白兔队、青蛙队、小鸟队、小马队四队人出发了。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怎么办?
2、如果你们看着我山中的景物提出问题,把我难住,就可以过山,如果难不住我,就要继续出题,直到把我问住为止。
3、四个小队抓紧时间想问题,问问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过山。
三、过沼泽地
1、不好,前面是沼泽地,怎么过去呢?
2、我可以帮你们过去,不过你们每个队要回答我的问题。
为什么企鹅只生活在南极?鸵鸟真的很笨吗?
3、各小队答题,过沼泽地。
四、过海
1、一路上真是困难重重,这不,前面汹涌的大海又拦住了大家的去路。
2、我愿意为各位效劳,把各位安全送过海,可是你们得帮帮我,因为我一直生活在海中却一直都不明白这些问题:
(1)为什么海岸线曲曲折折?
(2)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3)深海中的鱼吃什么?
(4)为什么沉重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
五、巧穿大森林。
1、走进大森林真容易迷路。
2、别害怕,我给你们出几个题,找出答案就是找到了路标。
(1)植物怎样保护自己?
(2)为什么棉花不是真的花?
(3)什么是绿色食品?
(4)为什么树桩上有一圈圈的花纹?
3、找答案,寻路标。
4、跟随音乐象征性的穿越大森林。
六、过护城河
1、啊!科学宫殿终于到了。可是城门外还有护城河,河上没有桥,我们怎么过去呢?
2、你们想过河?就请先过我这关:请四个队各出一个问题,再交换考考对方。出题答题又快又好的就请先过啦!
3、四队抢时间回答。
七、进宫殿。
1、城门多美!可是它一直紧闭着,怎么办?
2、只要你解答门上的题目,就可以进入宫殿啦!
八、宝殿狂欢。
九、作业设计:找找你的科学宝殿
3. 想去南极旅游探险,走进南极圈,踏上南极点,不知道谁有好的线路介绍费用是怎样
海精灵豪华游船南极巡游/19天行程
普通人去南极,不再是梦想。南极虽然冰冷,但是这里的旅游业却一片火热,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冰雪世界,寻找最不同寻常的旅行体验。 庆祝人类抵达南极点100周年,全程体验南极科考专家的特权行程。现诚邀您报名,畅享180°全景私人大露台,360°全方位走进南极,感悟南极。
目前2012年南极邮轮旅行截止报名时间临近年底,独家包船还有少量位置,请抓紧时间报名!
详情热线 4000-116-336
第1天(2月18日)广州或香港或上海或北京/布宜诺斯艾利斯
第2天(2月19日)布宜诺斯艾利斯
第3天(2月20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乌斯怀亚
第 4天(2月21日)乌斯怀亚 ,登船开航
第5-6天(2月22、23日) 德雷克海峡 - 南瑟特蓝岛
第7 - 10天(2月24、25、26, 27日)南极半岛 Antarctic Peninsula
第11 -12天(2月28、29日) 德雷克海峡 Drake Passage
第13天(3月1日) 乌斯怀亚(Ushuaia)/布宜诺斯艾利斯
第14天(3月2日) 布宜诺斯艾利斯
第15天(3月3日)布宜诺斯艾利斯——依瓜苏
第16天(3月4日)依瓜苏——里约热内卢
第17天(3月5日)里约热内卢——杜拜
第18天(3月6日)迪拜
第19天(3月7日)迪拜——广州或香港或上海或北京
详细行程请查看空间:http://hi..com/fanshawali/blog/item/f731c836e9ada4da9f3d62a7.html
行程特色:1、巡航南极独家包船 体验奢华唯我独尊 2、每天登陆南极长达3小时,一趟顶两
4. 怎样导入课堂教学设计这个理念
所谓概念课的导入,是指在正式讲授新知识前的开场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新课的导人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导入新课,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内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语言上求“精”.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现加以总结归纳,以求教于同行.
一、生活常识导入法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课.例如,在“惯性”一节教学中,可以从汽车起动、刹车、拐弯时车中的人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倾倒现象,人跑动起来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停止等人人都体验过的事.二、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会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如果不推、不吹,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提出“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吗?”时,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迷惑住了.当老师对学生结论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地导入新课“惯性定律”.这种导入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还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感性知识做一番完整的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十分有益.三、由学生小实验导入物理教材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许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不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技能.如:“纸人跳舞”的小实验,使学生在笑声中引出静电的产生和预防方法.它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但要注意,小实验要选取得当,演示巧妙,才可以使学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四、由演示实验导入教师在授课时,一开始就不讲解原理,而用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引入好奇的境地,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然性.如:在讲热传递、传导一课时,面向全体学生将一段棉线缠绕在一金属棍上,然后用酒精灯烧金属棍有棉线的一端,可看到棉线没有被烧断,此时提出:要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这样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反映在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它容易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五、由提出疑问导入如在讲解“空气的浮力”时,学生已知道由于重力作用,手中的金属小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又知道了同一高度下落的纸片和金属小球快慢不同.教师可问:“为什么小球和纸片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小球比纸片重.”此时部分同学会说:“因为小球的质量大于纸片的质量”.从学生的回答的情况教师再紧逼一步:“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对这个问题感到语塞,不知所措,同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当即因势利导地指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问题在于小球和纸片都处于空气这一物质之中.接着开始讲课,效果肯定是不错的.这种由学生感到好奇和疑惑的方法导入,可以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引人深思,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六、由科学史实导入一些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用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也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七、由小故事激发导入有些课在引入新课时,利用物理学科趣味性强的特点,先讲一个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致顿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例如,“辐射”一课,课堂开头先讲一个“煤炭解危”的故事: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被冰层封住归路,处境十分危险,船长命令船员去破冰.敲、砍、挖、炸,冰层仍然不动,最后把煤炭撒在冰上,归路才得以打通,为什么煤炭使“高斯”号轮船摆脱危险处境呢?通过课堂开头的小故事设置悬念,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整节课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多探索、多实践,肯定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没有适当的导入,课堂教学便只是一种拼凑,不再是“有机的整体”,也就减少了课堂教学的魅力.
5. 小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的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A、B案)
A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B案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神舟五号”有关资料,课件出示“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追寻奋斗者的足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求去思考。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阅读建议。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悟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怎样变为现实的,在说说自己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来自主学习。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1.关注追寻飞天梦的人们带给我们的思索和启示。
2.关注语言,句式,具体的数字。
3.关注文章的叙述顺序,文章的详略。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了解自我阅读课文的习惯、方法。同时也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
二、新授
1.指名读生字词
乳白色 执行 滑坡 控制 侨胞 边缘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5.指名问贰为什么要描“缘”这个字呢?(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1)猜猜这个“缘”是什么意思?
(2)“缘份”:是啊,今天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也真一种“缘份呐”!
(3)你想到了我们文章的一个词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一个教育重点。特别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的能力的培养在本课堂教学开始更为突出。】
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阅读材料,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1)学生读
(2)大家读得很认真,请你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读得真好,请他掌声)
(4)再指名读(你读的时候,老师闭着眼睛在听,真是太美了)
(5)再指名读
【读通语句是本次教学中教师紧抓的又一个重点。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前提。通过扎实的训练,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到位。】
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
【此处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说话的准确性。】
(3)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中华民族……
电脑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我很骄傲,也自豪,我们应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了。
【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所以教师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8.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读
(2)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写阅读感受)
【有读有悟,随文记录,这是读书的一个习惯。】
9.师生交流
(1)学生说:我找的是第12自然段,(学生读),我仿佛是看见神州五号被托入了太空。
学生2:我感到十分感动,我从发射的一刹那间,我觉得祖国十分强大……我觉得人们发射前十分紧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高兴的。
你们想看看这幅场面吗?
播放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想读读这段话吗?(学生读烈焰升腾……直指苍穹。)
(2)学生2:我觉得从倒计时的地方可以感觉特别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给我们读出来?(学生读)
我仿佛回到了那天的发射现场,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学生齐读(6—11小节)
【这里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个轮换交替:1、理解;2、直观理解;3、理性上的感知。】
(3)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3说:胜利的喜悦……这里短短的一段话,却表现了大家的兴奋和自豪。
(教师板书:紧张、激动、喜悦、自豪)
你们自豪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我读第一句话;
学生读下面的话。(自豪!)我们再来自豪一次,好吗?(学生再读这段)
(4)学生4: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本次发射一定能成功。从杨利伟叔叔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补充相关的材料,你知道这么多,怎样知道的?网络真是一个好东西。
(5)学生说;第五自然段也是很令我激动的。
10.值得庆幸的时,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
(2)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3)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比杨利伟还激动。
学生说:从太空看地球十分美丽的,和图片上不一样。
学生说:“我认为这里的景色比图片上的更加美丽,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
学生说;在蔚蓝的地球真好看。我相信我能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去探索地球的奥秘。
(4)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学生说:“今天我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十分感谢杨利伟叔叔。”
让我们一起感谢杨利伟叔叔
学生说: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杨利伟叔叔。
教师点评
【这些又是一个内化的情结,是学生自豪感产生的又一个“点”。教师在可样中反复使用了“直观—理性”的理解方式,想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达到“自豪”、“激动”、“感动”……】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感受文中中的内涵,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也成功了,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6. 怎么做走进南极的手抄报
走进南极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