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学反思:如何补充文章的空白
本周完成了《窗》的教学,然后进行小说单元的复习。为了巩固学生们小说阅读能力,我给学生们印了一些小说阅读题,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巩固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文章主题等能力。
这些阅读中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小说——《庭梅野鹤》,这篇小说学生一看就觉得晕,因为学生似乎已经习惯于看直白的文字,不愿意或者不会思考。但这篇小说具有较强暗示性,作者力求不把话说明白,让读者在小说的伏笔、照应、双关、环境描写中理解小说主题。所以学生初读会觉得艰涩难懂。
但实际上,如果我们静下心走进文本分析,就会发现这篇小说的魅力。实际上,这也是中国文学中“含而不露”的魅力。
《庭梅野鹤》写的是一位隐逸在荒村中的画家苏庭梅面对功名利禄时的矛盾抉择。
本篇小说的开场就是苏庭梅目送知县的青纱小轿起起伏伏的离开开始的。然后作者娓娓道来了苏庭梅的卓越才华,知县的惜才以及知县两次光顾寒舍邀请苏庭梅出仕,苏庭梅的矛盾挣扎以及最后决定放弃出仕的故事。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苏庭梅站在梅前三日三夜,他会想些什么?这是影响小说情节运行下去的节点,如果我们理解了苏庭梅此刻的心理那么后面苏庭梅的收拾包裹准备当官和看到辛野鹤的画后毅然决定终老荒村就都不再突兀。因为学生对《庭梅野鹤》这篇小说不很理解,所以我决定以学生们补写苏庭梅的心理活动为突破口,以心理活动的补写带起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分析和主题理解的能力复习。于是,我请同学们补写苏庭梅面对梅花站了三日三夜的心理活动。
在这堂阅读讲评课上,我们大家一起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填补文中空白。
既然苏庭梅站在梅前三日三夜,那么之前发生的事情一定影响他的所思所想。之后的行动也一定来自他当时的所思所想。由此,学生们就会注意到县官两次造访劝说苏庭梅当官,并为苏庭梅指明当官后的荣华富贵,以及苏庭梅家的穷困潦倒。通过上文学生们就能够理解苏庭梅的矛盾。
学生们写了起来,收上来一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理解了这一点。在学生的心理描写中都有这样的句子:“我是不是应该去当官呢?如果我去当官,那么我的妻儿就能够吃好睡好过上好日子。”这说明孩子们都注意到了上面那段“
苏庭梅的背后有卧病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
”但是,我对这样的答案并不满意。因为学生们如果想要补写苏庭梅的心理活动,还应该阅读下面的内容:“雪光中梅花依然热闹。可除了他还有谁知道这热闹?苏庭梅推开窗子,空中又是雪纷纷扬扬了。那丛青竹承受不了雪的重压,本来挺拔的躯干已微微有些倾斜。一树繁闹的梅花这时候已被雪覆盖,只隐隐透出点点红色。”这部分是紧接着“苏庭梅对着那株梅花站了三日三夜”之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呢?当时我就问学生们,学生们开始慢慢有些醒悟“老师,那株梅花就是苏庭梅!”对!说对了,但是理解了这个依旧不能完整地写出苏庭梅的心理活动。
这段话,这是谁说的?是作者说的?还是作者替苏庭梅说的?如果理解了苏庭梅就是那株梅花,那么就应该进一步理解“
”这是苏庭梅对自己的自嘲:“虽然我有横溢的才华,但是无人知晓,也不能给妻儿带来温饱的生活,这才华又有何用?”这既是苏庭梅对自己追求的怀疑,也是面对生活的重压以及知县提供的锦绣前程,苏庭梅的动摇和挣扎。
所以,可以这样说,对于文中留下的空白,作者一般会用别的方式将“空白的答案”隐藏于字里行间。只要我们仔细阅读文章,一定能够找到答案,并且获得阅读的乐趣。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讲求留白,这深深影响了我国的传统文学创作方式。如果文章所有的地方都说得直白给人浅薄之感大大降低了作者的阅读快感。
知县的青纱小轿在村道上的皑皑白雪中起起伏伏,在苏庭梅的眼中起起伏伏,像一面炫目的旗帜。转过弯,看不见了。苏庭梅才慢慢地走回暮色渐起的院子。白日的气氛沉淀下去了,墙边的青竹静静站立。窗前的那株老梅正热闹,虬曲横斜的枝干上繁密无数的梅朵浴着雪光盛开。
县太爷的小轿这是第二次光临了。
这时候,知县的青纱小轿又开始在他的眼前起起伏伏。
知县是个好官。治事有方,政绩显著,且廉洁如水。知事三年,清风两袖,百姓口碑极好。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知县听说了苏庭梅的画和诗,知县还听说了苏庭梅的无匹的才气,知县便动了惜才的念头。知县要让苏庭梅走出荒僻的乡村,去仕途上铺一路锦绣。朔风渐起的时候,县太爷的小轿裹着一路黄尘飘落在苏庭梅的门前。苏庭梅用一杯清茶为县太爷洗尘,画了一幅画送给县太爷。一株铁骨铮铮的梅花在荒野里傲对风雪,这是苏庭梅给县太爷的回答。
知县没有罢手,知县的青纱小轿又一次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面对第二次光临茅舍的县太爷,苏庭梅久久沉默。苏庭梅的背后有卧在床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清苦了半生的日子,苏庭梅觉得他应该对县太爷说容我三思。
苏庭梅仰天一声浩叹,然后闭上眼睛,静静对着窗外漫天的风雪。
苏庭梅开始打点行装了。
这时候,苏庭梅接到了一幅画,辛野鹤让人送来的。
展开来,是一幅牡丹,大红大绿,俗艳至极。
凝思良久,苏庭梅突然以掌击额,然后又是一声浩叹:野鹤!野鹤!(顿悟!赞叹!)
苏庭梅修书一封,让人送往县衙。
苏庭梅到底没有去县城,等待他和辛野鹤的结局是终老荒村。
另外还有一个结局,苏庭梅和辛野鹤双双成为画坛的一代名家。
⑵ 考试反思300字。
要点:
1、明抄确自己哪里袭做得不好
2、列出自己的计划和举措
范文:
这次语文考试没有考好。我要深刻反思。
首先,要学会审题。我要改掉考试不细心读题目的坏习惯。有时候我往往看着题目前面就顺手把后面的问题写上了,但是却错了很多。
这也和答题技巧有关系。总之,透过以后的练习,我必须要在考试的过程之中认真审题,自习读题,把题目看准、看好。时间允许的时候要多检查几遍,绝对不允许自己再犯类似于这样的无谓的错误。
第二,要多做各种题型。平日大家都聚在一齐做一样的题目,感觉不出来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但是一当考试,才发现原先那么多考试题目是我从来看都没看过的。只怪自己买的练习题做的少。
不能允许自己再继续这样下去,所以,我必须要加倍努力,从这次考试之中汲取教训,增加力量,为下一次考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考试技巧贵在练习。生活之中,我还要多多加强自己的练习和复习,考试之前制定周详的复习计划,不再手忙脚乱,没有方向。平日生活学习中学会积累,语文积累好词好句。
第三,调整考试心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要高度重视,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虽然我这次考得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下一次考试,我必须会努力的。
⑶ 反思日记该怎么写啊
求一篇小学6年级反思日记.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3-5 17:24
1.检讨自己的错误.
2.列一个简单的提纲.
3.表明自己的态度.
4把自己的错误写详细.
5.并指明哪几题是粗心造成的,哪几题是不会做,哪几题是把题理解错了......(要让老师感觉到你的诚心)
6.真心改过.
7.写明从此会认真学习等.
8.写出自己的目标.
9.写明如果下次再犯会接受XXXX处罚.
10.立下决心,坚定意志.
反思日记
如何看待学生的分数
紧张的期中考试终于结束了,在阅卷期间,学生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得多少分。老师们想得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家长谈论的大都还是这个话题。这足以可见分数的重要性。于是,老师们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阅卷,希望早日看到自己的学生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
终于,我看到了全班学生的分数:“100分,很好;90多分,不错;80多分,没考好;70多分,总是这几个孩子;60多分,这就是最差的了,简直无药可救。”这是我内心真实的独白。我以为学生也都和我一样,有如此的想法。然而,与一个孩子的简短对话,却让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
那天,我问一个数学仅69分,语文76分的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我原以为他会非常不好意思地说:“不满意。”可他却咧开小嘴微微一笑,很坦然地说:“语文还行,数学不太满意。”这样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迫使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当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的分数考得少时,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学生的分数呢?
一.让分数成为激励学生进步的动力
考试分数揭晓之后,无论孩子成绩理想与否,我们都要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出发,选择好自己的教育语言和教育方式。因为自尊心是孩子最宝贵的情感,它的存在和不断增强,可以使孩子不断进步,甚至创造出奇迹。但是,它一旦失去,则对孩子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真的是这样,别说提高分数,很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寻找错题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他今后的学习指明正确的方向。从正面教育,分数就可以成为激励孩子进步的动力,而不是枷锁。
二.不要把分数看得过重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对于分数,是没有多与少的概念的。而分数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完全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强加给孩子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考了所谓的好分数,就百般夸奖,对孩子百依百顺,物质和精神奖励一起来,弄得孩子洋洋得意,骄傲自满。当孩子考得不好时,就严厉批评,大动肝火,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还美其名曰是为孩子好。而在我们的学校,虽然讲的是素质教育,搞的是新课程改革,但是谁能否认分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无法改变什么,但可以尽我们所能,来帮助孩子不去承受过重的分数包袱,只要分数孩子自己接受,我们就鼓励他,让他的学习生活总是充满快乐的,充满希望的。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时,相信他一定会努力超越自我的。
三.不必强求100分
从我是小学生到成为小学生的老师,“100分”作为众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提出的最多的要求,几乎成了大多数孩子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有的孩子,可能上完整个小学都没有看到过一个一百分。如果我们老是对孩子不足满分的成绩表示不满,那他就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学生,自信心会逐渐削弱。其实,对于差上一分半分的结果,孩子是不会介意的,差得多就更不去费心思了。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的我们,心里也大可不必不舒服。我们要把100分作为一个目标设置在孩子前进的道路上,引领孩子不断地接近它,努力地达到它,让100分成为孩子不断努力的最大动力。
选我为满意答案吧
⑷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下册二三课 的反思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2/sort031/down-522.html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整体识字
二整合课文
三加强综合活动回
四加强课外阅读,以答《三国演义》作为共读内容。
五情趣作文
一课堂记实
“品尝语文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品尝”吗?
生:就是吃一吃,了解味道。
师:我们是不是要将语文书吃一吃呢?
生笑
生:我知道这里的品尝是说的将课文的优点和缺点说一说。
生:就是说说自己喜欢的课文。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你们希望品尝些什么?
生:我建议将课文中的好段和好句进行朗读。
.....
⑸ 学生个人反思材料
我一向语文很好,可是这次鬼使神差的,语文竟然错了很多不该错的地方。经过我的仔细反思,我想这和我阅读题目不认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点也同样延伸到了数学和英语方面。很多计算和语法上的小错误让我丢掉了不少分数。
我知道老师对于我有着很大的期望,可是我还是没有考好。对于这点我感到十分抱歉。但是既然犯了错误就要改正,所以,通过考试我也想了很多以后一定要学习的东西。
“教不严,师之惰”,这一句话这么多年来多我们耳熟能详。但是近几年,在我们身边,“刁民家长”增量拾级而上,“佛系教师”的“产量”越来越多,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越来越少,在我们身边,很多教师都持有“明哲保身”的心态如履薄冰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爱生如子,对学生视如己出:当学生犯错时,他们严厉批评;当学生成绩落后时,他们当头棒喝;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他们是最好的“指南针”。
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学习,反思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题记
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要有知识,就要学习。惟有学习,才能使人聪明,使人进步。要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而学贵有恒。为学,要有恒心和毅力。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多看多学多问,才能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知识。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确,学习不可浮于表面,要探其究竟,深钻细研。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不去学习了,你永远不会做任何的事,只会找别人替你做。”
朱德在1923年进入德国的歌延根大学,为了掌握德文,朱德首先克服年龄大,记忆力差等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就能够用德语会话和阅读的德文书报了。他还利用考察德国的机会来提高自己的德语水平,正如他所说:“获得知识的道路就是努力学习。”
考
所谓“不是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考试正是学习后的考验,考得顺利当然笑逐言开,而考得不怎么好却只是一种“以患为利”的磨难,而磨难正是人生的一种财富,它能激发潜能,锻炼能力,使人更具生存力。在被讽刺、被诬陷、被围困、被打击的时候,潜能则可能最充分地爆发出来。周文王坐牢时写出《周易》;孔子在困境时写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赋出《离骚》;左丘明失明,着有《国语》。孙膑残废了写出兵书;司马迁不仅“沉疴无碍英雄文”,更是“命运不济文章兴,坎坷作民族魂”考,表面是苦,实质却是甜。
思
为什么学后必思?因为思考后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才能正确运用。学习与反思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引用胡达源的名言:“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思,无以得义理之益。”面对考,要勤思;考后,要反思。思考使人一层楼,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反思反思,易解其意,就是反复思考。当忍而三思须凭心暗想。
我国宋朝哲学家朱熹发明了“吃”书法。他认为做学问之道,不光是要吃得进,还要吐得出。吃是读,吐是思与写。把你所学的东西,在脑子里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脑,多用笔,学问就更透彻,“吐”也是“吃”的一种检验方法。
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凡事问一个为什么,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学问才可以进步,知识亦可以提高,方为有益。
反思人生
人生就像一面镜子,上面不时会有一个个污点,小小的污点不会影响你什么,但是水滴石穿,终究有一天会影响你的。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就是擦拭镜子最好的东西。
——题记
今天,我跟好友又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吵了起来,最终的结果是两人不欢而散,但事情也不能怪我,是她先动我的东西的,我带着一肚子气回到了家中,满脸不高兴的冲进了家门,将门摔得震天响,妈妈听见了声音,从厨房里走了出来,问我:“你怎么了?谁又惹你了?”我正在气头上,没好气地说:“你管不着!”妈妈生气地说:“你怎么能这么对妈妈说话呢!太没有礼貌了,你小时候多有礼貌啊……”“又来了又来了,烦死人了,真啰嗦!”
我起身走回了房间,一个人坐在桌子前生闷气,两条腿来回的晃来晃去,忽然,脚碰到了一个硬物,拣起一看,原来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小镜子,我小时候每天都要将它擦得干干净净,但长大后也就不管它了,任它在角落里积满了灰尘,看着我曾经最珍爱的宝贝,我不禁又回到了童年那美好的时光……
小时候的我,十分懂礼貌,每天见了叔叔阿姨和老师都问好,每次出门之前都要向爸爸妈妈说再见,每天上床睡觉之前都要向父母道晚安,从来不和父母顶嘴,从来不和朋友吵架,一旦犯了错误,马上就改正,别人说我两句,我也是一笑置之。
往事如烟,小时候的事情全都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扪心自问,那个懂礼貌,宽容,知错就改的人,真的是我吗,时间流逝,我居然成了这样,那个曾经宽容大度的我,去了哪里呢?
我拿出纸巾,仔仔细细的将那块镜子擦了一遍,我的面庞又呈现在那块镜子之上,我顿时明白了,一块镜子,必须常常地擦拭,才会干干净净,照出人来;而一个人,必须常常的自我反思,才能让灵魂像镜子一般明亮,我只有常常反思,才能洗净灵魂的污点,改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我拿起了电话,心想:也许,我该跟好友道个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