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鳍豚的有关资料
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鳍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物种。专家说,白鳍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鳍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鳍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
关于白鳍豚,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西汉时代就有记载。一部名为《尔雅》的古书,对白鳍豚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了比较科学的描述。
到了清朝小说家蒲松龄的笔下,更把白鳍豚拟人化了。在其名著《聊斋志异》中,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白秋练》。描写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白秋练,与一个名叫慕生的小伙子相爱,结为伴侣。而洞庭龙君却要纳白秋练为妃,逼白母交出秋练,白母不从,受龙君惩罚,结果现了原形--原是白鳍豚的化身。 人们称白鳍豚为“长江神女”、“水中大熊猫”、“活化石”。它全身灰白,体态健美,呈流线型。眼睛很小,嘴似长剑,背鳍为三角形,尾鳍又大又扁。圆圆的鼻孔长在头顶,形若海豚。在水中,白鳍豚来去倏忽,翩若惊鸿,可望而不可即。它的后腿已退化消失,仅留下后肢骨骼的痕迹,前肢演化成鳍肢,像鱼类的胸鳍。它游动时和鱼类一样,靠的也是尾鳍。
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以为白鳍豚属于鱼类。其实,它是兽不是鱼。它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受精,胎生哺乳,而且它有猩猩一样发达的大脑。科学家告诉我们,鲸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原始哺乳动物,后来由于受冰川的袭击,它们不得不迁入水中避难。经过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演化成完全适应水中生活的特殊类群。
白鳍豚6岁左右性成熟,母豚一般2年一次怀胎,孕期约10个月,每胎一仔,也有二仔的。幼豚靠母豚带游,有时倚在母豚的鳍翅上戏水,有时钻到母腹吮吸乳汁,活泼有趣。成年白鳍豚雌性比雄性大,雌性身长可达2.5米以上,重达170公斤左右;雄性长达2.2米以上,重达125公斤左右。白鳍豚喜群居,通常两三头以上一起出没,幼豚游在中间,大而壮的豚在前后左右相伴,如同长辈呵护着子女,一家几口和谐相处,尽享天伦之乐。
由于白鳍豚世世代代生活在浑浊的江水里,视觉器官退化。不过,它在大江里却非常灵活。因为它有一套得天独厚的声纳系统。它的前额呈球状隆起,像聚焦的透镜,是声纳发射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就是靠声波回弹来识别目标和捕食猎物的。白鳍豚的皮肤构造也很特殊,皮是双层结构,上有许多管状海绵物质,游动时互相滑动,能减少水的磨擦力。当它快速冲驰时,连全速推进的鱼雷也相形见绌。
科学家说,白鳍豚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学、生物学、考古学、军事学等多学科的科研价值。在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中,大熊猫、白鳍豚分别被视为陆上和水生保护动物的“旗舰种”。且白鳍豚更为珍贵。
白鳍豚科学资料卡:
白鳍豚别名白暨、白鳍豚,属于喙豚科,学名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属于鲸目(Cetacea),白暨豚科。
识别特点为:吻突狭长,长约300毫米。额部圆而隆起。背鳍三角形,位于身体的3/5处,有低皮肤脊与尾鳍相连。头顶的偏左侧有一个能启闭自如的呼吸孔。尾鳍水平向,向缘凹入呈新月形。白暨豚种群数量很小,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兽类,亟待加强保护。.产于长江中下游湖北、安徽、江苏段的干流之中。它们大约在长江生活了2500万年,有“活化石”的美称。由于数量奇少,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贰』 白鳍豚的资料
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它的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料。它有发达的大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它有“回声定位”和声纳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丰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这些结构在仿生学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白鳍豚体呈纺锤形。吻突极狭长,上颌和下颌几乎等长,且微上翘。体长为吻长的6倍。体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区域有一半圆形的白色宽纹,在肛门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的白色宽纹。
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鳍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
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
白鳍豚雌性6龄、雄性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怀孕期约9个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活动。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鳍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鳍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国宝大熊猫。为使白鳍豚在自然界不被灭绝,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殖白鳍豚资源,拯救濒危物种。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2952389.html?si=6
『叁』 关于白鳍豚的几个问题
1、白鳍豚在野外只生存在长江及其支流、湖泊里。20世纪50年代以前,钱塘江里也有,50年代以后,就没有在钱塘江里发现过了。
2、白鳍豚与淡水江豚分属不同科。淡水江豚属鼠海豚科。
3、淡水江豚的种群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现在估计野生种群有1000头左右,每年减少 5%-10% 。海洋江豚数量还不少。但个人感觉淡水江豚和海洋江豚是否真的是属于相同物种可能还值得怀疑。淡水江豚在武汉白鳍豚馆,石首、铜陵保护区有人工繁殖或半自然繁殖,共有几十头。
4、应该有能力人工繁殖,但是投入相对非常巨大。“周开亚:如果知道白豚会灭绝得如此之快,我们早就应该向国家申请专项保护经费了。当初如有2个亿的投入,白豚的迁地保护技术,就会有较大的发展,就有可能拯救这个古老的物种。但我们没有做,因为我们不知道白豚会灭绝得这么快! 真的,如用2个亿能拯救白豚,国家是愿意投入的,可我们没有申请。” 。在 1997-1999年农业部组织的同步考察中,也曾试图捕捞,但因为渔船太慢追不上,渔网不结实破碎掉等原因没有成功。从2002年起,科学家在推动白鳍豚迁地保护计划,需要人民币2000万元,但猜测是由于当时经费困难加上白鳍豚数量已经极少,大规模捕捞的话,一旦迁地保护失败即意味着物种灭绝,故项目经费一直没有被批准。国家对白鳍豚保护的资金投入,主要是在各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
其实科学家一直都相信可能还有个别白鳍豚个体长江流域水域存活。而且与斑鳖不同,与长江白鲟一样,人类现在尚未能保留下任何白鳍豚个体的可培养的活细胞,因此如果能再发现白鳍豚,即使不能繁殖,也是意义重大的。在本人现在个人在尝试义务研制寻找白鳍豚、监测江豚的被动声学系统(通过自动识别白鳍豚的哨叫声和回声定位信号,以及江豚的回声定位信号)。
5、白鳍豚的资料,请参考网络,维基网络,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dolphin ) 和 海翁伯的博客 ( 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 )。另外推荐: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 陈佩薰等, 科学出版社, 1997; 远逝的长江女神——搜寻最后的白暨豚,王丁,王克雄 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
『肆』 白鳍豚的生活习性怎样
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它的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料。它有发达的大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它有“回声定位”和声纳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丰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这些结构在仿生学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白鳍豚体呈纺锤形。吻突极狭长,上颌和下颌几乎等长,且微上翘。体长为吻长的6倍。体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区域有一半圆形的白色宽纹,在肛门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的白色宽纹。 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鳍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 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 白鳍豚雌性6龄、雄性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怀孕期约9个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活动。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鳍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鳍豚资源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国宝大熊猫。为使白鳍豚在自然界不被灭绝,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殖白鳍豚资源,拯救濒危物种。
『伍』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课 题:简易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明 评价重点
一、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白鳍豚情景图
数学信息: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解决问题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把图中的数量间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我们还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等式。
师介绍天平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
1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2借助天平理解未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借助天平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三解决信息窗二的问题:
1能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只数间的关系。
2能在天平上表示出来吗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怎样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东北虎2003年的只数与2010年只数的关系吗
师可出示天平示意图五、概括方程的意义
观察黑板上的式子,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总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六,自主联系
1判断那些式子是方程
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看图列方程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04年的只数与1980年支数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可能有以下情况
2004年只数+300=1980年只数
1980年只数-300=2004年只数
字母表示:a+300=40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放不知重量的木块,右盘放50克砝码, 天平平衡,得出20+x=50 生表示出例一的关系:
生自己交流:
1人工养殖的只数x10=野生的只数
生自主探究,然后交流。
生自由谈想法:
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引导学生在判断对错的同时,说出判断的依据。(生自己概括)
自主练习2,3 让生独立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在进行交流。
生谈收获,并找出不懂得地方。
关注学生能否独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关注生能否独立分析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 关注学生的归纳,概括水平。 关注学生能否依据方程的意义来进行判断。
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的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写处方程。课 题:等式性质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二、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金丝猴情景图
数学信息:金丝猴的数量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解决问题
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x呢?
二.
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
五、同学们能解决出:2004年白鳍豚的只数吗?六,自主练习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2004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金丝猴
学生交流:
1993年只数+增加的只数=2004年只数
字母表示:600+x=86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 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10克,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生做自主练习1,2 最好让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让生自己感受,在充分体验后提升。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放手让生自己体验。
课 题:等式性质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引入对ax=b和ax+b=c这类方程方法的学习。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天平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三、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黑鹳情景图
数学信息:国外仅存1500只左右,约是我国现存黑鹳只数的3倍解决问题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怎样求x呢?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 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3x=1500吗?
五、同学们能解决出:
1、我国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有多少只。
2、2003年繁育基地有多少只东北虎?
六,自主练习
七总结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我国现存黑鹳多少只?
学生交流:
我国现存黑鹳只数x3=1500
字母表示:3x=1500 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 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4个相同倍数的砝码,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等式性质 二 生做自主练习5,6 生自己感受,在充分体验后提升。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放手让生自己体验。
2是将等式性质一二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的知识。 课 题:解较复杂方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引入对ax+bx=c这类较复杂方程的学习。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与对话 说 明 评价重点
四、创设情景:
出示珍稀动物东北虎情景图数学信息:截止到2004年,一共有成年东北虎和白虎16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7倍。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那种方法最简单,最方便。师提倡同学们用线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三解决7x+x=16的解法
师适时引导:7个x加上1个x等于8个x 四、总结:线段图的画法和倍数方程的设法。
五,做练习:6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出示:东北虎和白虎一共有多少只?学生交流:根据设的不同,可能有以下情况7x+x=16 x+x/7=16等等。
生达成共识:7x+x=16,也就是说设白虎的只数为x只,最简单。 生自己探索。得出
让生通过线段图自己得出7x+x=8x 应注意以下几点:1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可以增加一些单项练习,2遇到未知数时,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数量设为x
关注学生能否独立的思考,合作探索,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
让学生充分体验出党有倍数关系时,设倍数小的最为简单。线段图的作用关键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方程。
水产养殖场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概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知识点:
1、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3、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5、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6、梯形的特征
7、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教材特点:
1、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
2、强调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
3、注重渗透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1、 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认识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图形的特征,对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应体现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还要知道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发挥操作在探索活动中作用。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指导学生利用学具展开操作活动。
3、尊重个性化思考,鼓励策略多样化。
教学时间: 10课时
『陆』 白鳍豚绘本《乒乓球什么样》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会创造性地玩球。
2、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体验探索、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乒乓球若干、魔法箱、乒乓球拍、垫板、水彩笔、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胶水、皱纹纸等。
活动重点:指导幼儿花样玩球。
活动难点:发展幼儿创想思维。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今天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份礼物,请拿到礼物的小朋友不要急于打开
——好了每个小朋友都有礼物了,(一二三)我们打开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乒乓球)
——请把礼物盒和老师一样放(放脚边上),我们一起来摸一摸,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各抒已见)
二、玩乒乓球:
导入:这个轻轻的、滑滑的、圆圆的乒乓球可好玩了,现在我们来玩一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过在玩之前我跟小朋友两个约定:当听到老师从10倒数到1时赶紧回到原来的位置;当你手中的球跑远时你要自己迅速地把它捡回来,放回自己的盒子里;下面开始玩吧:
——幼儿自由玩乒乓球
——你是怎么玩乒乓球的?
——教师小结:因为乒乓球有弹力,又是个球体,所以小朋友有的抛、有的滚、有的让它跳,玩的真高兴,其实,中国乒乓球运动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大赛中夺取了100多个冠军,连续 2次奥运会的全部金牌。(我们一起来给中国乒乓球队放个大鞭炮吧!)
三、加辅助材料的乒乓球玩法:
(老师还准备了球拍,请小朋友观察想象一下运用球拍可以怎样玩,在玩之前老师又要提出新的要求:小朋友要爱惜乒乓球拍,不能用它来打架,只能用它来玩球;下面请小朋友你不推我不挤地每人拿一个一个球拍开始玩吧)
——幼儿自主探索玩法
——个别介绍、演示、教师鼓励、间接指导新玩法。
——小结:一个小小的乒乓球我们小朋友手里就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真能干;老师还要告诉小朋友一个秘密:乒乓球不仅可以玩还会变
四、乒乓球大变样
—— 你想用乒乓球变个什么东西?(幼儿讨论)
——自主探索:用乒乓球制作玩具(教师介绍各种材料)
(用乒乓球还可以进行装饰和制作小玩具,老师准备了彩色贴纸、胶水、橡皮泥等材料,小朋友先想好让乒乓球变什么,然后再制作,请6个小朋友一组,你可以自己一个人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
注:制作中请老师观注个体差异,对完全不会动手的孩子和间接指导及暗示(如自己在一旁跟着做玩具,或者找材料在小孩子的球上比划着,还可以暗中叫会做的幼儿帮助他人做。)
五、结束语:
1、制作好了的小朋友请把你的作品送给客人老师;
2、没有制作好或者还想玩的小朋友请把你的材料收好跟黄老师一起到后面的活动室接着做。
『柒』 白鳍豚的详细资料
白鳍豚又叫“白旗”,属哺乳纲鲸目豚科,体长2至3米,重100至300千克,背呈淡蓝灰色,嘴扁长似鸭嘴,有齿约130枚,齿根侧扁而宽,头圆有短颈,颈椎不愈合。由于长期生活在水中,前肢已演变成前鳍,后肢已演变成尾鳍,身体呈流线型,十分适宜于游泳。白鳍豚的耳朵和眼睛高度退化,在水中活动时只能靠发出超声波的回声来识别物体,常三五成群地在水中沉浮,遇到危险时就发出低沉似水牛的吼声。白鳍豚主要以鱼类为食,一头成年的白鳍豚每天要吃12至18千克的鲜鱼,雌豚在哺乳期食量比平时还要大一些。白鳍豚有四个胃,肠子长达30至40米,消化力很强。白鳍豚的睡眠方式很特别,它的两个大脑半球轮流处于觉醒和睡眠状态,有规律地交替工作和休息。
白鳍豚是世界上仅有五种淡水豚类中的一种,它的祖先在四五千万年前曾生活在陆地上,后来因自然环境的变化才近居到水中。为了适应水生环境,其身体的各部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过仍然保持用肺呼吸的特征,每隔一两分钟就要到水面上换气,换气时将头伸出水面,吸气后猛往水中一扎,激起一圈浪花。尤其是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由于气压变低,它们频繁地露出水面换气,渔民常根据白鳍豚的这一特点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白鳝豚的繁殖率很低,每两年才生育一次,一胎只生一头,很少有生双胞胎的。与一般胎生动物不同的是,为了避免被溺死,小豚出生时先露出尾巴。刚出生的小豚长约七八寸,体重不到1千克,用没有长牙的嘴喙咬住母豚的前鳍,每隔几秒钟由母豚带出水面换一次气。两个星期以后小豚才开始尾随母豚活动,再过一个多月后小豚便能独立生活了,大约经过八九年才发育成熟。
白鳍豚是我国独有的水生珍兽,目前仅生存于长江中下游,以湖北、安徽两省境内的河段中最多,生活区域十分狭小。由于用肺呼吸容易淹死,所以白鳍豚反应敏捷,因而也使人类捕捉其活体很困难。从1916年在洞庭湖里发现白鳍豚后,一直到1980年才在洞庭湖口用网活捉了两头,其中的“淇淇”是当时世界上仅存的4头人工饲养的淡水豚之一,刚捕到时体长1.37米,重36.5千克,目前长2米多,重125千克。1986年3月一头名叫“珍珍”的雌豚曾与之配对,过了两年半,“珍珍”不幸染上肺炎而死去。因此,直到2002年7月“淇淇”病死时,它仍是“光棍”一条。
白鳝豚原先分布在长江三峡至河口的江段以及与长江相通的湖泊中,古时候富春江和钱塘江中也有分布,后来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富春江和钱塘江一带已找不到它们的踪迹,而在长江中下游河段与沿岸湖泊中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特别是随着长江水利工程和航运、采砂等生产活动的开展以及水体污染的加剧与有害渔具的使用,使白鳍豚的数量越来越少,群体的规模也越来越小。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调查的结果来看,1980年白鳍豚总数为400头左右,而1986年下降到300来头,1990年已不足200头,1993年又锐减到150头,1995年不足100头,白鳍豚已濒临灭绝。为了掌握白鳍豚的现存数量和活动规律,1997年11月4至10日,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白鳍豚抢救计划——长江水域白鳍豚江豚同步观测行动”,160多名专家和技术人员与渔政工作者分别在21个水域同时开始观测,全流域总共仅观测到白鳍豚21头。结果表明:一方面白鳍豚的数量在减少;另一方面白鳍豚活动地域也在不断地缩小。过去上起湖北枝城,下到江苏浏河口长江干道中都有分布,现在荆州以上、南京以下江段根本看不到它们的踪影了。有关研究白鳍豚的专家预言,如果目前的保护措施不进一步加强,白鳍豚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彻底灭绝,其处境比大熊猫更为险恶。
白鳍豚是一种古老的孑遗动物,它的大脑同海豚一样发达,其智力水平与陆地上的大猩猩接近,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在学术研究上有重要意义。由于白鳍豚现存数量极为有限,因此被称之为“长江里的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的形态结构原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为了使这种珍稀动物免于灭绝,20世纪90年代有关部门在湖北省洪湖市的螺山——新滩口江段和石首市天鹅洲附近的长江故道分别建立了两个国家级的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以及多个保护站和养护场。
长江新螺段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地处江汉平原南部,全长135.5千米,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300多毫米,年平均气温16℃至18℃,无霜期260多天,两岸土壤肥沃,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该河段江面宽阔,江心洲广为发育,河道比较曲折,水深25米左右,坡降和缓,水流速度为0.3至0.8米/秒。沿岸有发育良好的浅滩以及众多天然的或人工的矾头控制着江水的流态和流向,形成一系列的深槽和大回水区,江段上游紧接洞庭湖湖口,并有洪湖、黄盖湖、西凉湖、武湖以及陆水等河湖汇入,饵料丰富,鱼虾充足,为白鳍豚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生活在保护区内的白鳍豚大约有20至40头,占全流域的1/3左右。该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为了让全社会都来保护白鳍豚,1997年7月洪湖市政府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划定并确立了8个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规定在核心区和缓冲区严禁渔业生产活动,禁止炸、毒、电捕鱼,对由此造成白鳍豚伤亡者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还规定过往的船只在此江段要减速行驶,发现冲滩、搁浅和伤亡的白鳍豚要及时报告。
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位于石首市境内的长江故道中,这段长江故道是1972年7月河道发生自然截弯取直的产物,目前故道上游河口已经被泥沙淤塞,下游河口离长江一千米处一分为二与长江相通,白鳍豚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水域呈一个不规则的半封闭环形,故称故道环绕的沙洲为天鹅洲,保护区因此而得名。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长20.9千米,水面面积1800至2000公顷,水深15至25米,一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3.7℃左右,河水终年不冻,水域沿岸土壤肥沃、植被茂密,大量饵料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中,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充足的食物、清洁的水质以及和长江相似的自然环境是白鳍豚迁移及实行异地保护的最佳地点。
1990年以来,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和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分数次将捕捉的29头江豚放在天鹅洲长江故道里试养,这些江豚很快地适应了新环境,到1997年初共生下了11条小豚。由于江豚的习性与白鳍豚接近,因此,此次试养成功为白鳍豚的迁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995年12月19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湖北省水产局组织的捕豚队终于捕获了一条长2.29米、重150千克的雌性白鳍豚,并将其安全地送到自然保护区内,自此天鹅洲白鳍豚自然保护区有了第一头白鳍豚,令人遗憾的是半年后这头白鳍豚不幸被拦网挂住,窒息而亡。1996年6月24日被工作人员发现时,只见其头部多处淤血,尸体已经开始腐烂。由此可见,保护白鳍豚仍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捌』 白鳍豚有怎样的形态特征
白鳍豚,也称“淡水海豚”,鳍豚科,属中国一级保护野生哺乳动物。它体长约2.5米,有齿约130枚,背面淡蓝色,腹部白色,样子十分可爱。白鳍豚的体形呈纺锤形,身长约2米至2.5米左右,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嘴部又长又细,背呈浅灰色或蓝色,腹面为纯白色,背鳍形如一个小三角,胸鳍宛如两只手掌,尾鳍扁平,中间分叉,善于游水,时速可达80千米左右。成年白鳍豚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当由水面上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当由水面下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
这种使其他动物难以辨认的体色称为反隐蔽保护色,使得白鳍豚在接近敌害或猎物时能够不被察觉。
白鳍豚皮肤光滑细腻,富有一种特殊的弹性,原理与竞赛式游泳衣着中使用具有弹性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
它的尾鳍扁平地分为两叉,两边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鳍呈三角形。这鳍给白鳍豚提供了优良的水中游动时方向与平衡的控制力,再加上光滑高弹性的皮肤与流线型的身躯,白鳍豚在逃避危险的情况下可达很高的游速。
由于长期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中,白鳍豚的视听器官已经退化。它眼小如笔尖,耳孔似针眼,位于双眼后下方。但声呐系统极为灵敏,头部还有一种超声波功能,能将江面上几万米范围内的声响迅速传入脑中。一旦遇上紧急情况,便立刻潜水躲避。
白鳍豚
『玖』 生物 保护白鳍豚的主要措施应是
为保护白暨豚,最好的对策是建立管理严格、设备先进的自然保护区。除外,要保护好它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