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小数《能通过吗》的教学反思
课题 能通过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及温度的单位。
2.能对长度单位等作初步估计。
3.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长度单位等作估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口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2)量一量,我们的数学书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
2、让学生量一量黑板的长度。
3、老师拿出一把米尺,学生量,学生发现认识到量黑板等长的物体的长度时,用长的尺子比较方便。直接说出:我们把这把尺子的长度叫做米尺。
4、让学生小组观察认识认识米尺。观察米尺上有什么?总结:米尺上也有刻度线、米尺上也有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的间隔都是一样的、还是和学生尺子一样把零刻度线作为起点。
揭示:我们把这统一把尺子的长度叫做一米,长度是一米的尺子叫做米尺。
5、教学生认识温度计。
二、一米到底有多长呢?
教学过程
说说两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
(2)说说1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有几本数学书的长。
(3)用米尺比身高,1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4)用米尺量量课桌长的一边,看比1米长还是比1米短。说明:课桌长的一边接近1米。你还能说出大约长1米的物体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大约是一米的长度的物体。
三、出示教册图示,提问卡车能不能通过呢?
1、说说3.25米和3.5米有多高呢?
2、指名字举例,让学生感受长度。
3、教师指导完成讨论。
3、拓展、活动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时我们除了可以用米尺量,还可用软尺和卷尺等。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五、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实践一下
2.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的教学反思
参考: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这节课终于上完了,通过这节课的讲授,我深感自身知识不够扎实,还需要强化自己。
另外, 这节课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也让我措手不及,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另外学生动笔的时间过少,这是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最终导致最后的思维题没有做完。
在以后的讲课中,我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堂课都讲好,让学生都能够弄明白、学扎实。
3. 怎样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乘除法教学反思
反思类型多种,抓住一个或两个特别的话题进行反思,不要面面俱到。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4.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教学反思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小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小数除以整数这一部分学生掌握好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就容易很多.学生在这个部分学习的重点是理解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只有学生理解这个性质,学生在把除数变成整数时才会有意识的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另外在学习竖式计算时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格式.在上过这一课时时,我班主要出现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变成整数,导致在计算中生硬地模仿例题,例题除数是一位小数,扩大十倍变成整数,在练习中学生遇到除数是两位小数的也是扩大十倍,然后计算.
2.有的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理解不够,错误地认为遇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只要把除数变成整数就可以了,不注意把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3.还有的学生知道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但在计算时认为小数点对齐,就是和原来的小数点对齐,不知道和扩大后的小数点对齐.
4.在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时,学生搞不明白到底被除数和除数是扩大后的还是扩大前的,在验算中用商乘扩大后的除数.
5.遇到被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数是一位或两位小数时,除数扩大后,被除数位数不够时,需要补零时,学生受不够除时补零这种情况影响,只补零,不去小数点,导致补零后数的大小和原来大小相等,没有与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6.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在整数除法中经常出错,在小数除法中依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在不够商一时商零占位.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除法计算中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另外小数的除法计算算理的讲解比较抽象,比如1.2÷3先用1除以3,不够商1,个位商0,在把一变成10个十分之一和十分位上的2合起来,就是把12个十分之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十分之一,所以在十分位上写4等等.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各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学生在接受这个综合性较强的新知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在这部分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的向学生渗透算理,在练习中针对突出问题重点分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上细心计算,不断提高计算正确率.
5.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教学反思
参考: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这节课终于上完了,通过这节版课的讲授,我深感自身知识权不够扎实,还需要强化自己。
另外, 这节课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也让我措手不及,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另外学生动笔的时间过少,这是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最终导致最后的思维题没有做完。
在以后的讲课中,我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堂课都讲好,让学生都能够弄明白、学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