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反思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1-07 04:29:01

『壹』 郑伯克段于鄢读对后世影响

读《郑伯克段于鄢》有感

中国渊源五千年文化造就了浩浩荡荡且沉沉甸甸的文学瑰宝。展开悠远的中国文学的长卷,不能不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知识如浩瀚无垠的大海,无人知晓这中间究竟孕育了多少的能量。

在学习完《郑伯克段于鄢》这样一篇文章后,真真是感悟颇多。好的文章正是如此,如
同茶香一样慢慢潜入我们的心底,渗透进心间的每一条罅隙。越是品味,就越能觉得文章的精妙,就越能看清自己对于这样一篇短短文章的真正感受。

中国有句古话,曰“横看成林侧成峰”,用在这篇文章更是恰当不过。山岭山峰之间,便有了我的诸多感悟。就让我一诉痛快罢。

通读全文后,首先令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关于姜氏对于同样出生于自己肉身的两个孩子的不同对待。母亲对于郑庄公厌恶之明显实在让我着实气氛,而原因仅仅因为郑庄公出生之时让母亲受了一些肉体上的痛苦。不仅如此,姜氏在零落郑庄公的同时却是百般娇宠公叔段,屡次求先王武公立公叔段为太子,又屡次求请郑庄公为其封地。母亲如此的教育方法,最终导致了郑庄公的因为缺少母爱而变得的冷血无情,也导致了公叔段的恃宠而骄,进而后来的胡作非为。此种带有偏见的眼光和教育之方法,实在令人不敢苟同。

反观当今社会,这种偏见的目光难道消除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殊不见,农村的女孩只有围着灶头转的权利,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让她们不能巴巴地走向近在咫尺的学堂念书;殊不见,现今中小学中的一部分教师甚至仅仅以学生的家庭背景作为评判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殊不见,职场求职女性精英屡屡碰壁,只是因为一句“非男性员工”不予录用„„诸如此类因为一些以现在眼光看起来非常荒诞不羁的理由而造成的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最后导致让人难以理解的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形是不是应该存在?或许它根本不具备存在的理由。因此,我不得不问一句:一些现象和后果的造成,究竟是“自然如此”,还是因为“人为如此”呢?

全文之中,最有争议的人物非郑庄公莫属了。身为公叔段的哥哥,面对自己的亲身弟弟不断地“在太岁头上动土”,郑庄公一再地退让。但却是在退让过程中不断地说出“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的事做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无庸,将自及”(不用,他将会自己招致祸殃的)、“不义不昵,厚将崩”(不忠义就不能团结人,土地扩大反将走上崩溃)”诸如此类的对于形式看得彻彻切切的话。我不经要问,郑庄公你为何不和弟弟将这些坦白说出?为什么非要逼到最后以极为血腥的方式解决才肯罢休呢?有时候的忍让只能导致最后悲剧的发生。

不可否认,郑庄公的有勇有谋,郑庄公的不惊不惧,郑庄公的从容不迫,让他在政治上得到了完胜。但是,所谓“有得必有失”,在亲情上,毫无疑问,郑庄公失去了伟大的母爱和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于是,我不禁为郑庄公感到深深的悲哀:这样的胜利能够称之为真正的胜利吗?当然不能!胜利永远不会和亲情画上等号,因为没有一个人会用胜利作为形容词来形容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

虽然文后郑庄公与母亲勉强“冰释前嫌”,但母子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毕竟被稀释得如此淡薄!这不能不说是帝王之家的真正悲哀所在。世界上究竟有些什么是需要我们一定懂得珍惜的?是权利吗?不是。是金钱吗?也不是。在这个世界上,我始终坚信,只有真正渗入血液的情感才是我们活着的价值。若是一人将所有的感情通通抽离,仅仅抬头观赏自己得到的权利和金钱,那么,这样一个人一定就是世界上最最悲哀的人了。幸而我们生活在充满着情感的世界当中,真是应该好好珍惜。

而“不义不昵,厚将崩”这样短短的一句话也让我颇有感触。不论对于人,社会,团体,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忠义与团结的奉行,才是前进与进步的唯一保证。只有众人齐心协心,团结一致,牢牢地团结在一起,取得踏踏实实的进步和发展。而不义之事,只会是恶果的催速剂,任何人都应该坚决杜绝。

另外一方面,从公叔段的身上,我们亦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贪婪与无知的劣性。在公叔段的身上,完全看不到情字的体现。如果他懂得感情,珍惜感情,就会小心翼翼,尽善尽忠地做好自己,当好自己的京城太段;他会感恩自己周遭的一切,绝对不会应了他哥哥的“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预言了。

在这篇文章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所谓的“小人物”,他就是颍考叔。此公不仅自己孝顺
老母,更机智,巧妙地替郑庄公解了不能与母亲会面的心结,在当时“伴君如伴虎”的社会
体制之下,着实是一位睿智勇敢之忠良之士。从颍考叔的身上,我不难发现我国古老文化悠久历史一直以孝为重,推崇孝道的精神,印证了《诗经》上这样一句名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光是这一点,就很是值得我们现代人类在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以更为谦虚谨慎的态度地向颍考叔学习,并力争将这样一个流传了千年的美德一代代地传将下去!

我从文中各个人物的言行之中引出了自己的一些拙见。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注重
自己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过得快乐,过得有意义。切莫为了一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身外之物而忘却了本应最为珍惜的东西。

『贰』 大学语文 《郑伯克段于鄢》问答题 急!

原因:
可以说,兵戎相见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渴求。而主观原因是姜氏偏爱共叔段。版
客观原因是:1)武姜欲立权共叔段,公弗许;2)共叔段凭着母亲的溺爱肆意妄为,终于多行不义必自毙

。历史教训:1.封建制度的弊端性(这个大多历史题都用得上)2.一个先进制度在代替落后制度时会遇到很多矛盾问题

希望能帮你

『叁』 郑伯克段于鄢读后感

这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文章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用现代人视角来看,它更像一部历史大片,与《夜宴》、《满城尽是黄金甲》故事情节相近。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一段故事给人以无限遐想。但再怎么看,也掩饰不了其“胜利者的历史”的痕迹。郑伯是胜利者,历史就由郑伯来写。所以,郑伯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既是一些不合常理的做法,也成了预谋的、智慧的;不正确的,当然就上不了书面。胜利者就是英雄,而英雄是无错的。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点个人的想法。
郑庄公先封叔段于京,又听任叔段“不度”,““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收贰以为己邑”,最后“伐诸鄢”,有人认为表现了庄公的“仁慈”和“忍让”,有人却认为他是有意“养成其恶”。我觉得应该是无奈,或因鞭长莫及,或因条件不成熟而无能为力。当时,说起来他也是一国之主,不敢说是英雄,至少也是位霸主,被大国欺负了能忍,被自己的臣民、兄弟欺负了肯定不能容忍。完全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祭仲、公子吕等谋士、忠臣的劝谰,说明形势危机,已经对郑伯公不利,而郑伯却在等待共叔段“不义不暱 ,厚将崩。”这合理吗?从结果上看,最终还是大动干戈,刀枪相见。早知如此,为什么不先下手为强,长痛不如短痛呢?难道是顾惜母子兄弟情谊?那又为什么口口声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暱 ,厚将崩”?可见灭叔段之心早已有之。再者他就相信“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暱 ,厚将崩”?坏人干尽坏事就会自己灭亡?显然是不可以的。所以,只能归结为灭叔段的时机不成熟,根本不是什么“仁慈”,而“忍让”才是预谋的、智慧的。在统治者或成功者的脑海里是没有“仁慈”一说的。那么就会有人说,“隧而相见”说明他怜惜母子之情,其实他还是想给世人以“仁慈”来伪装其霸王野心。
就本文来说,表达极其简练,重点揭露统治者的残酷无情,骨肉残杀。为了表明这个主旨,对战争前共叔段的活动,庄公的态度,写的十分详细,细到说的什么话都写得明明白白;战后幽禁姜氏及采纳颍考叔的计策,也写得十分详细,这都是为了要突出主题思想。而克段于鄢的战争过程因为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因此一笔带过,写的十分简略。观照现实,中国人总是这样,本性不变,却给自己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去逢场作戏,为自己的不爽冠以动人理由,而其观众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顺水人情,恭手相送,落得个皆大欢喜。其实呢,惩恶劝善无时不在,尔虞我诈无处不在。这不是吗?以共叔段贪婪狂妄,衬托庄公的老谋深算;以姜氏的昏愦,衬托庄公的精明;以蔡仲,公子吕为国除害的急迫心情,衬托了庄公的城府之深,手段之高。生活,真的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肆』 郑伯克段于鄢 赏析

本文有一个很大的难点, 就是怎样评价郑庄公, 怎样译价“郑伯克段于那”。《谷梁传》也写了这件事, 加以评论道: “何甚乎郑伯? 甚郑伯之处心积累, 成于杀也。”“甚”是厉害的意思, 郑伯怎么那样厉官? 1 这里就是批评郑庄公“失教尸,或署批评郑庄公厉舍, 都具有贬斥的意思。因而后来有些文章都把郑庄公说成阴险诡通、暗截杀机什么的, 把郑庄公的形象搞歪曲了。我们要知道, 经书的第一篇都是开宗明义, 既然《郑伯克段于邵》是《左传》的第一篇, 它就讲了“忠”、“李”、“仁”、“义”四字, 郑庄公正是完成“忠,’.“李”、“仁”、“义”的君主。郑庄公的君位是郑武公传授的, 用今天的话说, 郑庄公是法定继承人, 姜氏“亚请于武公, 公弗许, 可见武公态度之坚决” , 郑庄公应该而且必须忠于法统, 不能轻易丧失政权。郑庄公一方面有着对母亲的孝,另一方面有着对弟弟的涕。孝、梯乃仁义之本,若处理不恨, 舆论上就过不去, 因此要等到“多行不义”的时候才给予打击, 这眼春秋时代礼制压倒一切有关。郑庄公关他母亲的禁闭, 母亲自有不义不忠不慈之处, 但这样处理总是缺憾,因此要“缝而相见” , “母子如初”。同时也是从孝顺从大局出发, 即所谓“仁”、“义”。姜氏和共叔段是不忠不仁不义, 共叔段又是不孝其父, 而《春秋》大义是以忠孝仁义治理天下, 这也就是《郑伯克段于鄢》的主题
本文叙事有头有尾有重点, 线索分明, 过渡自然, 而且有颖考叔巧为摄合的一个生动有趣的插曲。从主要人物看, 郑庄公的语言个性鲜明, 善于决断。

『伍』 郑伯克段于鄢的问题

1.庄公寤生,惊姜氏中的惊是使什么什么受到惊吓的意思吗? 是
2.无使滋蔓 这里是不是无内使之滋蔓? 是,之指容代祸根
3.厚将得众 和 厚将崩 中的厚是一个意思吗?是什么意思呢? 厚,指所占的土地扩大 第二个是使....厚,使扩大..
4.大叔完聚 完和聚分别是什么意思?还是完聚一起翻译? 〔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完,修葺(qì)。
5.繄我独无 里面的繄是取 “惟”还是“是”的意思? 〔繄(yī)〕语气助词,用在句首.不翻译 而独才有惟的意思

8.这篇课文记叙了发生在公元前722年5月,郑庄公在鄢打败其弟共叔段的历史事件。
全文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把郑庄公老谋深算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

阅读全文

与郑伯克段于鄢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