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春天的微笑
活动内容:
1、最美的笑容
2、如春的年华
3、春天的祝福
活动目的:
1、通过绘画、写作、摄影以及社区服务等方式表现春天“最美的笑容”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亲近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艺术审美、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2、通过对小学六年级难忘往事的回忆、总结,对信息的搜集、处理等活动,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及运用计算机做简单的图文设计的能力。
3、促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根据自己特长、爱好,确定奋斗目标,发展兴趣特长,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4、培养热爱母校、热爱家长、老师,珍惜友谊、热心公益劳动,关爱他人等优良品质。
活动课时:共7课时
主题活动一:最美的微笑
活动目的:通过绘画、写作、摄影以及社区服务等方式表现春天“最美的笑容”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亲近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艺术审美、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记录春天的微笑: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及身边的人和事。留意春天中美好的事物及感人的事迹,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
2、交流自己在春天里发现的“最美的笑容”的素材、资料小组汇总分类整理。
3、学生自主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交流,评价表现春天里人们最美的笑容。
第二课时
微笑服务:
1、学生自愿组合,组建“微笑服务小分队”,首先讨论或做社会调查,拟定服务内容和开展服务的具体计划、安全措施。
2、选择有价值的服务,如:关爱残疾人;为孤寡老人献爱心;市容环保、社区文化、健康等。
3、“微笑服务”总结、交流。
主题活动二:如春的年华
5、活动目的:通过对小学六年级难忘往事的回忆、总结,对信息的搜集、处理等活动,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及运用计算机做简单的图文设计的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难忘的回忆:
1、引导学生搜集小学1--6年级学校生活中的精彩回顾与相关照片、绘画,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搜集和整理。
2、小组交流自己或同学、家长间六年来记忆犹新、难忘的往事,并推荐出有特色和代表性的1--2为同学全班交流。
3、个人以“成长的日子”为主题设计、制作个性化小报
第二课时
绚丽的今天
1、开展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班级活动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心声。
如:自己目前的学习、生活状况;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否融洽;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烦劳的事情;自己的奋斗目标与理想等真实想法。
2、观点、问题相近的同学自愿组成活动小组,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让我们的今天更加绚丽”的活动方案,并相互督促实施。
第三课时
美好的明天:
1、交流、讨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理想,
2、设计、制作“理想之舟”小册子。
3、策划“让理想之舟远航”主题活动。
让学生自愿组合、自主设计、自己推选负责人,进行活动准备。教师指导制定出合理的活动计划,并根据实施具体情况,进一步修改计划,主持活动。
主题活动三 春天的祝福
活动目的:
1、促进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根据自己特长、爱好,确定奋斗目标,发展兴趣特长,形成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
2、培养热爱母校、热爱家长、老师,珍惜友谊、热心公益劳动,关爱他人等优良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情系母校:
1、策划:“为母校出份力”活动,为母校留下一份值得纪念的作品创作。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二课时
播下希望的种子:
开展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际许下自己的心愿,互赠祝福赠言,并回忆六年来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友爱的美好时光,让他们懂得友情的珍贵,珍惜友情。让小学的临别变为人生永恒的回忆。
第二单元 奇妙的食盐
活动内容:
1、了解食盐
2、食盐的用途
3、食盐的来源与精炼
活动目的
1、了解常用食品食盐的物理性质,开展相关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从活动中学习科学观察方法、物质间鉴别方法、分离方法等。
2、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验证方法,学做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3、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了解食盐的开采、炼制历史和方法,认识食盐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4、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及实践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课时:共3课时
主题活动一 了解食盐
活动目的:了解常用食品食盐的物理性质,开展相关实验的探究性学习,从活动中学习科学观察方法、物质间鉴别方法、分离方法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食盐
引导学生观察食盐在常温、常压下色、态、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二、区别食盐与另一种物质的方法
1、白糖与食盐
依据:
方法与现象:
结论:
2、沙与食盐
依据:
方法与现象:
结论:
3、食盐溶液与洁净水的鉴别。
4、实验设计
引导学生用实验或生活实践的方法验证自己提出的鉴别食盐溶液和洁净水的方法是否正确。
5、学做实验评价
6、食盐与沙的分离。
主题活动二 食盐的用途
活动目的: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验证方法,学做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活动过程:
一、人体为什么离不开食盐。
1、人体为什么离不开食盐?
2、人体中食盐含量过少、过多会有什么危害?
没人每天的盐分摄入量大约为10--20克。
3、我国要求市场上出售的食盐中,加入了哪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为什么要加入这些成分?
加入了碘、钾、钙等。
二、食盐与日常生活
三、食盐与工农业生产
主题活动三 食盐的来源与精炼
活动目的:
1、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了解食盐的开采、炼制历史和方法,认识食盐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基本技能及实践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活动过程:
一、食盐的来源
我国的主要食盐产地有哪些?
四川自贡市、盐源县、万州等;青海湖、江苏淮安县、湖北潜江县.....
我国探明的食盐储量共有4075亿吨(指岩盐)。
二、食盐的精炼
介绍盐都自贡的取盐和炼盐史
三、制作盐蝴蝶。
第三单元 多彩的编织
活动内容:
1、我们身边的编织品
2、巧编织
3、美丽的壁挂
活动目的:
1、通过对各种编织品种类、材料、工艺特点及用途的搜集、对比、认识,提高信息素养,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民间编织艺术:草编、纸编及织、绣等工艺的实践活动,了解编织的部分技能、技巧、材料、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的经济意识和质量意识。
3、学习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民间艺术,简单工具设计编织艺术品,提升审美能力、创作情趣和技术素养。
4、磨练细心与耐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5、通过多层次的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质。
活动课时:共6课时
主题活动一 我们身边的编织品
活动目的:通过对各种编织品种类、材料、工艺特点及用途的搜集、对比、认识,提高信息素养,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不同的编织品
1、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编织品
2、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各种编织品,
师生共同欣赏、认识各种编织品的工艺特点、产地、材料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编、织、纺的相同点与区别。
二、组织学生查询、了解,讨论后,填写教材中的两个表格。
第二课时
1、学生自报了解并掌握了哪些编织方法、曾动手编过什么物品,每件物品说明采用的材料是什么?
2、动员学生将自己的编织作品在班级展示、交流,互相学习编织技艺。
主题活动二 巧编织
6、活动目的:通过对我国民间编织艺术:草编、纸编及织、绣等工艺的实践活动,了解编织的部分技能、技巧、材料、技术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的经济意识和质量意识。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学编蝈蝈笼
1、参照教材中介绍编织的方法,一步一步让学生边看边编,
2、材料的选择:可多样化,除麦秆、竹篾等,还可选择当地和身边易找的其他材料。
3、式样的选择:除教材中介绍的式样外,教师和学生可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多种形状和品种的编织活动,如:圆球型、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
第二课时
学编纸藤篮
1、教师讲解编织过程
(1)制作纸藤,纸材料可用废旧报纸、画报纸,
(2)编纸藤作品:编底部、编侧部、收尾。
2、在学习编织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设计、自选材料进行编织,
3、学生制作作品
(1)学生设计作品
(2)列出所需材料清单,按清单准备好材料,并向当地民间老艺人学习,可编织实用性强的竹编、草编。
4、作品展示交流。
主题活动三 美丽的壁挂
活动目的:
1、学习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和民间艺术,简单工具设计编织艺术品:壁挂,提升审美能力、创作情趣和技术素养。
2、磨练细心与耐性,培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优秀品质。
3、通过多层次的作品展示、交流活动,进一步拓宽视野,激发创新精神和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壁挂
壁挂即挂在墙上的精美艺术品,其种类很多,我们学习的只是其中一种。
1、引导学生观察壁挂
2、学生调查与了解:
(1)壁挂和地毯的主要产地和品种有哪些?
(2)编织壁挂一般采用哪些原材料?
(3)编织壁挂的主要工具和针法?
二、学习编织壁挂
编织过程中老师进行指导,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课时
壁挂设计与编织
1、自选主题,要求主题一定要鲜明。
2、自己设计图样:图样要能表达主题,色彩要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3、在编织针法中,可用学过的针法,也可以用其他针法。
4、展示作品,交流总结。
㈡ 教案《趣味图形》数学
趣味图形教案设计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激发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巩固对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
2、进一步培养观察图形的能力,动手操作图形的能力,用图形拼画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分类、排序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创新思维的锻炼,多感官参与创新思维活动。
活动准备:
1、环境:
(1)在活动室内张贴各种用图形拼成的图画
(2)在活动角张贴大幅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图形
(3)材料:录音机、磁带、有暗示性的图形门票,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若干,各种几何图形的标志图,托盘若干)
2、活动材料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2)、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活动:图形王国
听音乐进教室,师:“欢迎小朋友来到图形王国游玩,我是这里的导游,请小朋友带好门票跟我一齐参观图形王国吧!”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们的图形王国有些什么图形宝宝?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图形呢?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呢?”
(二)音乐游戏:找朋友
师:“你们看看自己的动物门票是什么图形”(幼儿回答)
“现在请你们互相找一找,哪个小朋友的动物门票图形是跟自己一样的,找出来,做个好朋友。”
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按图形找朋友,并根据门票图形找到相应图形墙壁的家。
(三)、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
㈢ 《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教学设计
相关链接
1.关于客家人
客家人是指原籍为黄河流域地区的汉人,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 500万人。其中国内4 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广东的客家人有2 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
2.客家民居的五种优越性
一是充分的经济性。建筑材料主要是黄土和杉木,十分经济。二是良好的坚固性。墙基大多用石块垒筑,墙身内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墙顶则为挑出型屋檐,能确保房屋免受水袭。三是奇妙的物理性。热天可以防止酷暑进入,冷天可以隔绝冽风侵袭,在楼内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另外厚土墙还具有含蓄作用,它保持着适宜人体的湿度,环境太干时,能够自然释放水分;而环境太湿时,又能够吸收水分。这种调节作用十分有益于人体健康。四是突出的防御性。墙体坚固异常且底层不开窗,硬木厚门上还包贴铁皮,门后用横杠抵固,门上置防火水柜,楼内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他们抗御兵匪、野兽和土著袭击所必需的。五是独特的艺术性。这主要体现在整体造型上,从布局看,圆形围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4.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5.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㈣ 幼儿园主题墙生活多奇妙
主题墙主要是以小孩子所能接受的感性认识为主。 比如说是蓝天白云大海,卡通的海边小动物等等
㈤ 奇妙的课堂的作文
未来的课堂和现在来的课堂已大自不相同了。
首先,教室的门是隐形的,只有学生和老师知道怎么开。如果坏人想硬闯进来,那他一定会撞到坚固无比的墙。
老师的讲台上有各种各样的按钮。如果老师按一下“海洋”按钮,那同学们就会来到奇妙无比的海洋世界。还可以和蓝鲸等海洋动物亲密接触呢!
教室里还有各种飞船,如果同学们想去宇宙遨游,只要随即搭乘一辆飞船,飞船就会自动飞往你想要去的星系,星球。
教室里的黑板非常新奇,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字不仅视力不会下降,还会对保护视力有帮助。如果老师想在上面写字,也不必在黑板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只要在心里默想就行了。
教室里桌椅是用糖果做的,如果同学们饿了,就可以吃桌椅充饥。而且这种桌椅吃完了会迅速长出来,还不会引起蛀牙。
教室里还配有吸尘器和机器人。如果地板脏了,那“超级无敌”的吸尘器就会来清理地板,包准一秒钟就能清理完毕。机器人则会帮助同学们摆放桌子椅子。如果这样,就永远不会让老师们(特别是梁老师)操心了。
㈥ 奇妙的对联ppt赏对联
有关的资料如下:
《奇妙的对联》教案
【教学目标】
一、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三、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四、指导学生尝试写对联。
【教学建议】
一、注重趣味性。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能体味出汉字的奇妙,揣摩出对联所体现的思维的灵性。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
二、教学中,联系学生学过的古典诗文,引导学生从已学诗文中搜集对联。
三、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并且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动手,用毛笔书写一副对联。评选出最佳者,可贴在班上展示。
【教学设计】
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
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便曰: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鲁肃忙劝曰:
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从上面的“四讲”可以看出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②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五蕴皆空观自在;一心不乱见如来。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
③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
漏尽/飞身/去;心空/及第/归。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郭沫若为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毛泽东
(4)熟悉对仗歌谣
对仗歌谣(节选)
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云对瑞雪,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户十千年。
溪对谷,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苑,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朝对暮,夏对春。五戊对三更。重阳对七夕,冬至对秋分。
三百枯棋消永昼,十千美酒赏芳辰。
楼对阁,院对宫。栋宇对垣墉。墙头对屋角,寺外对庭中。
几万黄蜂寻苑圃,一双紫燕入帘栊。
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三国分吴魏,六朝有宋梁。
虞夏商周为四代,禹汤文武是三王。
韩对赵,吕对申。张耳对李膺。贾山对潘岳,魏绛对陈平。
萧曹汉代称良相,李郭唐朝是伟人。
心对口,面对身。皓齿对朱唇。咽喉对肺腑,肝胆对腹心。
赤面丹心诚烈士,朱颜绿鬓是佳人。
襦对袜,帛对巾。束带对垂绅。罗帏对绣被,纱帐对锦茵。
礼乐衣冠成上国,文章黼黻美吾身。
经对史,赋对诗。传记对歌辞。典谟对风雅,赞语对箴规。
萤窗励志穷经日,凤陛成名射策时。
犀对象,玉对金。宝瑟对银筝。珠璫对象筒,玉笛对瑶琴。
玻璃可作床书枕,玳瑁常为食客簪。
书对画,碗对觥。砚匣对棋坪。藤床对竹几,晓角对寒砧。
光射斗牛知剑气,志存山水辨琴音。
茶对酒,饭对羹。美酿对香粳。炮羊对脍鲤,煮笋对餐英。
雪夜烹茶真韵事,春初煎韭见交情。
柑对桔,榧对菱。圆眼对榄仁。荔枝对松子,都李对林檎。
交梨火枣仙家品,银杏朱樱御园珍。
虀对菽,藻对萍。捋笋对采芹。春来堪剪韭,秋至便思莼。
羊肚鸡跖蔬味美,猴头凤尾菜名新。
酥对脆,粿对糇。米果对麻球。饆饠逾粽子,馎饦胜馒头。
凡糕必用糖调粉,诸饼多将面插油。
斟对酌,盏对瓶。酒谱对茶经。龙膏逾凤髓,紫笋过绿醲。
绍浙宜城醪尽美,武夷阳羡品俱馨。
松对柏,柳对花。紫萼对红葩。葡萄对橄榄,石林对山茶。
翠麦摇风千顷浪,红桃映日万川霞。
丸对散,灸对针。百合对山棱。乌头对狗脊,枳壳对桃仁。
甘草茯苓为佐使,黄耆白术是君臣。
鸟兽 麟对凤,鹭对莺。马走对牛鸣。猴玄对豹赤,象白对鸾青。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虾对蟹,鲫对鳊。双鲤对三鳝。鼋羹卿指动,鲈脍客心悬。
鳆鲞鲳鲨皆海味,鲥鲂鲫鳜尽膳鲜。
虫名 虫对豸,蚓对蝇。蛤蚧对蝘蛉。螳螂对蟋蟀,蚱蜢对蜻蜓。
谁信蠹鱼成脉望,始知宵烛即流萤。
黄对白,黑对红。碧草对青松。丹墀对紫阁,绀发对青瞳。
鹅黄鸭绿分深浅,月白天蓝别淡浓。
三对五,万对千。两眼对双拳。孤灯对只眼,百世对千年。
春过园林花一梦,日长苑圃柳三眠。
声对色,艳对香。月影对星光。山形对地势,挹秀对腾芳。
去国心如帆影没,思乡梦与角声长。
忧对喜,性对心。意气对精神。钟情对减兴,息怒对生嗔。
旅客愁怀堆万斛,佳人笑靥值千金。
南对北,上对中。后阁对前宫。南山对北海,北斗对东风。
星光灿灿皆朝北,水势滔滔尽向东。
分别 中对外,后对前。日下对云边。山头对谷口,室内对堂偏。
户外松须凝晓露,门前柳眼锁朝烟。
如似 疑对信,似对如。似玉对如珠。黄云常似盖,新月竟如梭。
风摇樵叶如旌曳,日照荷花似锦铺。
重叠 重对叠,叠对重。岌岌对融融。依依对灼灼,喔喔对雍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助语 然对乃,且对夫。是也对非欤。散其对彰厥,乐只对刑于。
圣人所谓焉耳矣,君子如期而已乎。
将乍 久对暂,乍对将。欲绽对初芳。偏宜对雅称,甚愧对何妨。
横斜北斗夜将半,萧瑟西风天正凉。
(5)传统对联写作所使用的方法
叠字 、反复、复叠、顶真、析字(拆字、合字)、镶嵌 、加减 、翻造、双关、同音、回文、比喻 、夸张、数字、方位、联绵等。
举例:
数字联:三光日月星 四诗风雅颂
叠字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顶针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拆字联:踢倒磊城三块石 剪断出字两重山
合字联: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镶嵌联:天下万物皆润泽世间无水不之东
双关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同音联: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回文联: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
联绵联: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
数字对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如何贴对联?
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
三、优秀对联赏析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赏析】用比喻手法,以天为盘星为子,地为琵琶路为弦,气象宏大,豪迈之情溢于言表。
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赏析】这副对联用四个节气--大雪、霜降、小雪、清明和两个节日--端午、重阳组成。一寒一暖,形象分明,谈天说地,意境优美。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春雷似鼓,秋雷似鼓,发声鼓,收声鼓。
【赏析】上联从月的形状介绍了天文知识。下联从声音上介绍了春雷的区别,一形一声,构成一副对联,颇具匠心。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赏析】这是对联,也是诗画,联中钩画出一副美妙的夜晚醒月图。其中的数字掺进了乘法运算。上联“十四”是“七”的倍数;下联“一双”是“孤”的两倍。
四、指导学生搜集对联
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对联,在以前学过的一些古代诗文里,同学们平常都积累了哪些对联呢?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课堂互动
(1)猜对联活动
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
猜人物;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
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
猜行业
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药店)
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茶店)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理发店)
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书店)
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 (裁缝店)
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
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 (珠宝店)
(2)对联练习
对联连线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一寸丹心图报国 两行清泪为思亲
江河不洗古今恨 天地能知忠义心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雨洗杏花红欲滴 日烘杨柳绿初浮
补充对联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
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
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
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
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
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
六、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对联,并用毛笔写作一副对联,优秀者向同学们展示。
练习
1.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2.将下面古诗词中的对偶佳句补充完整。
远看山有色,( )。
自来自去梁上燕,( )。
五岭逶迤腾细浪,( )。
茫茫九派流中国,( )。
画栋朝飞南浦云,( )。
四海翻腾云水怒,( )。
3.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爆竹声声脆 ( )
华夏儿女 文武双全建传业
( )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 )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
5.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扫千年旧习,( )
祖国江山好, ( )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
参考答案:
1、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2、 近听水无声;相亲相近水中鸥;乌蒙磅礴走泥丸;沉沉一线穿南北;
珠帘暮卷西山雨;五洲震荡风雷激
3、 梅花朵朵香;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木棉莲花紫荆,俱为园中奇葩
4、 自由民主是施政源泉
5、 树万代新风;华夏气象新;暮升日落万盏霓虹对月明
㈦ 高兴安老师公开课教案“奇妙的对联”28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对联的概念、历史及性质等基本知识。
2、使学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讲授、合作探究及欣赏。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
四、教学过程。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 激发兴趣
我国传统文化浩森无边,源远流长, 对联更是这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往今来,骚人墨客不知留下了多少妙联绝对。无论是风景名胜,还是佳节良辰;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宴聚饯别;对联总是如影随形,鲜亮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美丽着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天地,那么什么是对联呢?它在怎样的历史呢?
(二)自主阅读 把握要点
1、什么是对联?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它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呢?小组探究归纳整理。
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和谐。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贴在柱子上的叫“楹联”,书于门上的叫“门联”。
对联由上下两句对称的句子构成,在世界上只有汉子才可以做到。所以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两行”文学。
2、对联有怎样的历史呢?每个时期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呢?小组探究归纳。
中华对联历史悠久,萌芽于先秦两汉,成长于六朝,成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
⑴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对联的萌芽时期。《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汉魏时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这样的对偶句就是对联的前身。
东汉末年,北海太守孔融就集其诗中对联,挂在自己的客厅里:“座上客常满,怀中酒不空。”这副厅联,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
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罢官后,与其三妹刘令娴写了两副联:“闭门罢庆吊,育卧谢公卿。”和“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两幅联贴于门上,可以说是最早的门联了。距今也有一千四百多年。
⑵唐五代时期
唐五代是对联的成熟期。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贞观宝翰的门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足见统治阶级对对联的重视。
五代时后蜀主孟昶,自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于是,时人便仿效起来。这样,就产生了春联。
⑶宋元两代
宋元两代是对联的发展时期。宋初就兴起了撰联之风,文人互相对句。如大文豪苏轼和好友黄庭坚一边下棋,一边吟联,“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这幅对联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文人们下棋钓鱼论文对句的高雅生活情趣。
⑷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是对联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写对联,而且身体力行。并亲为一阉猪户书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明朝大学士解缙,可称为撰联奇才。他幼时,家贫,刻苦读书。一年,他看到对门一财主家有一个竹园,又想到自己刻苦读书,便撰联一幅,贴于门上“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财主不高兴,就将满园竹子拦腰砍断。次年,解缙又撰联:“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财主更加生气,索性将满园竹子连根全挖掉了。第三年,解缙在撰联:“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财主无可奈何。这是一则趣联故事,却真实地反映了明代对联鼎盛之况。
到了清代,对联空前繁荣,尤其是孙鬓的《昆明大观楼》长联的出现。才使得对联具备了很强的文学性,成为一种独立的两行文化,大摇大摆的步入了文学的殿堂,成为清代文学的代表,像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对联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⑸改期开放以来
随着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联,逐渐繁荣昌盛。中国楹联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五日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对联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树立起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随之,在全国各地,楹联之市,楹联之县,楹联之乡,楹联之校,楹联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中国又迎来了一个对联的春天。
3、对联有怎样的性质呢?请自主筛选信息并整理归纳。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内容和表达用途来分,有如下属性。
1、应用性
①风景类。用于亭台轩榭,山水风景,增添人文性和知识性。
宣化九女潭:一挂帘笼,一潭碧水瑶池浪,九天烟雨,九女娇容白玉莲。(水)
阳平豹子崖:卧豹雄姿,涛如怒聚山如恨,青松老态,海似心宽路似虹。(山)
宣化醉仙楼:醒而醉,醉而醒,醉醉醒醒,醒醒醉醉;
佛而仙,仙而佛,仙仙佛佛,佛佛仙仙。(楼)
白云九龙寺:游九龙禅寺,看九岭凝苍,九井流泉,九天落照,山环水绕九重殿;拜千佛灵光,听千年击磐,千声成诵,千客焚香,月白风清千里云。(殿)
②人物类
徐海东大将:会为乡邻烧瓦罐,终帮领袖铸金瓯。
鲁迅: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③时事类
贺嫦娥一号奔月:银汉张灯,漫步太空三俊杰;
月宫结彩,频斟美酒两嫦娥。
北京奥运会:奥运中开,万里长城多壮丽;
祥云天降,千年故国更辉煌。
④行业类
题裁缝店:尺量天下宽和窄;剪裁人间短与长。
悟道茶公司:醒脑提神,万里清香三省外;
品茶悟道,千年文化一壶茶。
⑤题赠类
自题:文章唯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黎元洪)
赠人:
赠顾益三:诗卷一开多有益;言行三省乐天涯。
格言: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题咏:合肥包公祠:无私方能铁面;有口皆颂青天。
⑥喜庆类
包括:春联、节日联、贺联、迁乔联、寿联等。
⑦哀挽类
包括:挽联、墓碑联、祭祀联
2、文学性
对联归于文学体裁,它联语精炼,常以极少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情思,叙事、议论、抒情,无所不可。可以创造艺术形象,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情理相洽,有深远的意境,有反复咏叹的意味,前人曾以“诗中之诗”来赞对联。
如: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三峡截流,神州盛事壮山河。
这是2004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上联,考生应对,此联分别叙述了两件举世瞩目的国家大事,夹叙夹议,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对于祖国的热爱。
对联讲究生动形象,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表达丰富的内容,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拟人、对比)
千年老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夸张)
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比喻)
山中落日沉于涧;楼上观花却见心(双关)
3、谐巧性
对联又是一种游戏文体,具有谐巧性,与谜语、酒令性质相类似,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如: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双关、谐音)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双关、巧用古人名)
(三)、故事链接 欣赏积累
朗读“故事链接”中两个故事。欣赏明代吴中才子祝枝山和乞丐的对联智慧,感受徐文长巧戏“哈巴狗”李根霸的从容与精彩。
从才子和乞丐的对联中我们看到了明代对联的繁荣。就连路边的乞者都能出口成对,而且绝妙无比,可见当时对联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对联源于生活,又丰富美丽生活,今天我们同学们如何让对联美丽丰富自己的生活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四)、吟联作对 课外实践
1、完成本讲后的“课外实践”作业。
2、积累不同时代的名人名联趣联故事。
(五)、课堂小结 情感升华
1、学生谈学习本讲后的收获。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对联的概念、历史及属性,感受了对联带给的智慧和愉悦。希望这古老传统的精典能成为你的朋友,能成就你年青时尚的梦想!
㈧ 奇妙的画照样子写词语
答案: 解析: 蓝蓝的天 黑黑的夜 雪白的墙 耀眼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