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素化合物的物质解构和存在是什么
物质结构一般指化合物的化学式组成,比如可以分酸碱盐,氧化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等。
存在指一般化合物的存在状态,比如标准大气压下,水在常温是液态的,二氧化碳是气态的,食盐(氯化钠)是固体。
2. 怎样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怎样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教学中很多老师感觉必修1模块的元素化合物部分内专容结构体系松属懈、模糊,知识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用一个字来形容新教材的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就是“乱”。习惯以前该部分知识的严密组织方式:组成——结构——物性——化性——制备——应用,熟悉从前的教学体系:很多内容都是安排在元素周期律之后学习,可以用周期律理论进行学习指导,显示出了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严密、规范和理论性。如此,面对新的教材知识结构感觉难以组织教学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其实,课程改革必然要带来课程目标、结构、内容的变化,当然要带来教材中知识结构体系的变化,包括知识的呈现方式和组织方法等。仔细研究,新课程必修1模块中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自有其特殊的知识结构体系,对其进行指导学习的理论体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我们要自觉地对旧有的教学观念进行解构并重建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理论体系。
3. (2014西华县三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
(1)由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它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7,即质子数为17,氯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变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但是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
(2)具有咸味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4)①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一定无硫酸铜;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可以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Ⅰ中所得溶液是透明的,说明二者不能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氯化钡;至此可以判断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氢氧化钠;
②根据实验现象无法判断的是氢氧化钠,可以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设计实验;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含;
(5)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6.6g
106 |
44 |
x |
6.6g |
15.9g |
20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