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母爱教学设计

母爱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03 16:35:08

『壹』 发现母爱,读懂母亲作文教学设计

《母爱》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渐渐褪色.但有些事儿,却让我历历在目,感动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爱.
九月的天总是有些让人捉摸不定.
记得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由于发着高烧无法上班的妈妈,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慢慢地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雪菲,今天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望了望蓝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团火球一样的大太阳,心想:怎么可能下雨呢?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去,只听身后远远的传来了妈妈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
上最后一节辅导班的时候,只见大滴大滴的雨点打到窗玻璃上,发出有节奏的“嘀嘀嗒嗒”的声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由得后悔起早上没有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了.我这才想到问题的严重性,爸爸在单位加班,妈妈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来接我呀!怎么办?看来只好冒着雨回去了.想着想着,下课铃声响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书包.走到窗口看着,听着,心里不禁埋怨起这倒霉的雨.眼见着身边的同学有的被家长接走了,有的拿着伞走出了教室,也有的同学索性冲进雨帘,嘴里还喊着:淋雨的感觉好爽哦!“于是,我也鼓起勇气冲进了那风雨的世界,硬着头皮去尝尝那“好爽”滋味.“哇!雨好大!”还没冲到校门口,我的全身上下已经淋了透儿,成了个“落汤鸡” .哇噻!学校的大门外站满了家长,只见他们手里拿着伞、雨衣,站在那里焦急地向里望着,在众多的学生中寻找着自己的孩子,那场面忽然让我很感动!唉,走吧!反正我爸妈是不会来了.我挤出了“家长墙”,又继续在风雨中飞跑起来,心里却希望着爸妈会突然出现在面前,即使不像那些在校门口的家长一样爱怜的搂着自己的孩子,至少为我擦擦脸上的雨水也好啊……“菲菲!”——咦,这声音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像是妈妈的声音?唉,可能是我想得太入神了,产生了错觉吧?我用力甩了甩湿漉漉的头发,继续吃力地向前跑着.“菲菲,快别跑了.”这耳熟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虚弱,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妈妈!”我忍不住叫了一声,急忙停住脚步,回头一看,只见狂风夹杂着暴雨似乎要吞没了因生病而显得虚弱的妈妈,她艰难地一步一步向我走来,“雪菲,快拿着伞.”手里迅速地把雨衣披在了我的身上,望着早已被风雨打透了的妈妈,我只感到妈妈的脸越发的苍白,握住了她那冰凉的手,只觉得心里一热“雨水”流进了嘴里,咸咸的、也是甜甜的……
一把伞撑起一片天.妈妈的爱——这把伞,给了我快乐、幸福的童年.可谈起“妈妈的关爱”,就不得不说说妈妈学做饭这件事了.
妈妈在有我之前根本就不会做饭,有了我以后,因为爸爸要经常加班,妈妈为了我的健康,再也不敢吃饭凑合了,只得硬着头皮学起了做饭.从此,只要是跟做饭有关的书哇、电视节目包括会做饭的同事,妈妈都不放过,只见妈妈细嫩的手上多了些刀伤、烫伤,看得我都心疼,可妈妈却从不肯放弃.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妈妈现在不仅会做饭,还经常自创一些非常适合小孩子又很有营养的食品,引得邻居的小孩都爱来我家吃饭.可这些的背后,妈妈负出了什么只有我最清楚啊!
妈妈的关爱就像是阵阵的凉风——在我有汗水的时候;妈妈的关爱是滴落的泪水——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焦急地守候着我;妈妈的关爱是一把花折伞——当我在外面遇见风雨的时候;妈妈的关爱是温暖的港湾……
平平淡淡的母爱
曾经在报道汶川大地震的新闻中看见过母亲为了儿女牺牲的情景;曾经在各种杂志里阅读到许多关于母爱的励志故事;曾经在作文书上浏览了一些赞美母亲的诗歌.这些爱无非是轰轰烈烈的爱,潇潇洒洒的爱、付出生命的爱.我和妈妈之间的爱,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我觉得母爱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
妈妈和我表面上没有太多的言语,不像某些同学的妈妈嘘寒问暖,大大小小的生活琐事唠叨得一概俱全.但是,每天早晨,我都会在床头发现一杯热水;每天上午,那些上课带的吃的东西已经装进了书包;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已经是7点了,热气腾腾的晚饭已经摆在了桌上;临睡前,照例是一杯热水和已经焐得暖烘烘的被窝,这一切,我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些悄无声息的动作和行为已然化作一缕缕的清亮的水流入我的心田,使我每一次都倍感温暖.我和妈妈,因为这一股股清亮的水,变得更加亲近起来.我时常亲昵地称呼她,也常常在晚上外出散步的时候把心事吐露出来,而她则是一个很好的旁听者.每次倾诉完,我的痛苦都减少了一半,而她又来安慰我,增加我的自信,教我如何处理事情,使我的不痛快扫除得一干二净.
母亲是翅膀,给予我们力量;母亲是阳光,给予我们温暖;母亲是清泉,给予我们甘露.让我们去理解母亲,感恩母亲吧!

『贰』 昨晚编辑的母爱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断电后丢失怎么找

教学内容简析:
1、群文议题:“母爱”
2、群诗材料:《浴着光辉的母亲》回《感受拳拳慈母心》《回答忆我的母亲》《母亲的“存折”》《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3、群文特点:
本课选用的五篇文章,抒写的都是“母爱”,但各自叙述的内容不同,有怀念母亲的,有的表现母爱的方式,有的歌颂母爱的独特,有的表现孩子对母亲爱的回报;叙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通过回忆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的,有的直接表达情感的,有的采用借物喻人的方式表现母爱,也有对比描写的……这组群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多角度地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3、推荐课外阅读《感悟母爱》这本书,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默读、跳读”等方法,阅读五篇文章,初步认识母爱的不同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联系生活经历,述说自己对母爱的认识,相机进行品德教育。

『叁』 我们需要怎样的母爱:肖复兴《苦瓜》的教学设计

苦 瓜肖复兴原来[d1] 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已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d2] ,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d3]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d4] 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它两弯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d5] 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d6] 。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d7]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d8] 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d9] 。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d10] 。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手炒的苦瓜了[d11] 。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d12] 。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d13] ” 不知怎么搞的[d14] ,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文本解读: 借物喻人的回忆散文。结构简单,即借一个物件串联起某人的某些生活片段,从而表现某人的一些重要品质,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从这个角度说,苦瓜,在文章中可以理解为回忆线索,人物外在特征的喻体,人物内在性格的象征,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入口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的教学价值可以定格为“例文”,把它当成写作技法的“例文”来教。这样的文章,对照初中生乃至高中生的写作目标和现状,是有很大帮助的:学会将人物文学化的塑造。在对“苦瓜”意义的对角度挖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明白“借物喻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能明白如何“借物喻人”的建构方法。于是从作者(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形式、读者阅识三个层面,分别概括“苦瓜”的十种意义,这些角度在文章中显然可以找到有关文字的应正: 从人物关系说:是“我”与母亲关联的纽带 从故事的内容说:是人物生活原型的见证 从人物形象意义说:是母亲品行的象征 从人物的情感说:是“我”与母亲各自情感的寄托 从作者的写作动机说:是文章的引子 从文章整体框架说:是文章的线索 从文章采用的表现手法说:是行文的方法和工具 从文章的写作角度说: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巧妙视角 从读者的印象说:某个时代母亲形象的缩影或代言 从读者的感悟说:是人生哲学的寓意 从“关系”的角度,会挖出“用件”的教学价值,即一个母亲母爱话题的讨论,但鉴于文章中母亲作为一个非典型、非适时的母亲形象,本文的教学极易将母爱神化,从而进一步佐证“母爱是无私”的等看似真理的结论。那么,如果要谈论母爱的话,首先要理清“关系”,必要时还要进行“还原”,然后还必须要用到一个谨慎的词汇:批判性思维。所以,当一种缘分没修炼到家的时候,这个“用件”还是不谈为妙。具体说来,本文体现的关系是:我对苦瓜情有独钟,爱看、爱吃;母亲与苦瓜关系却很微妙,全由着我的态度而定,爱种,爱看,但还是不爱吃;我对母亲索取无限,似有把她视作保姆的嫌疑;母亲对我百依百顺,言从计听。 由此看来,这个母亲的形象固然以某种崇高的意义存在,并且不可颠覆。问题是,我们要做两种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一是母亲是一个时代背景下的母亲,在某种苦难不可抗拒的情况下,抑或她本身就是苦难,但她没有把苦难转嫁于自己的儿子,这是母亲作为“苦瓜”形象的意义所在,是那个时代“三从四德”的妇女形象的样本。但是,从当下讲,我们何尝希望我们的母亲作为“苦瓜”形象的存在?所以,本文人文价值的终极,并不是颂扬母爱的伟大,而且这是是毋庸证明的定律,而是在亲子关系中观照各自角色的扮演,亦即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视了母亲作为一个人的情感和物质需求的存在。即使是从作者自身来说,在母亲去世六年后的这篇文章,何尝不是再表达一种“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愧疚呢?肖复兴说:“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所以,如果我们在本文的教学再次翻炒“母爱伟大”“母爱无私”的主题的话,不仅是一种肤浅,更是一种讹误。 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解决两个问题:玩转“借物喻人”,分析本文的“借物喻人”的细状特征,把“借物喻人”从概念到形象,并期待对学生写作有所帮助;通过文本中亲子关系的原型,思考母亲“苦瓜”形象的意义,并对生命的启发和帮助。1. 师生互动:每个人都是作为“天使”的存在。2. 提问:上课为什么要师生互相行礼?3. 过渡:文章为何用苦瓜为题?这种写法的语文术语?4. 玩转“借物喻人”:提醒学生找寻文章有关文字,多角度思考“借物喻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师生对话,呈现本文“借物喻人”的细状特征。5. 天使之思:母亲,一本永远写不完的书。提问:你愿意母亲作为一个“苦瓜”的存在吗?出示肖复兴话:“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d1]时间,开头,时间的跨越. [d2]态度的体现,因果关系的体现. [d3]无语义的逻辑.只有生活的逻辑,可以变成自己的语言. [d4]母亲的回话?无,从属地位。是老来耳顺?是三从四德? [d5]点明母亲的岁数. [d6]母亲的意义,我是母亲的作品,生活的等待,生活的结局. [d7]何尝不是生活的味道. [d8]点明采摘的时间,亦是赞美母爱如露珠的晶莹,鲜嫩。 [d9]母爱的永恒。 [d10]此理解母爱,愈看到母爱是对自我的牺牲。 [d11]怀想,遗憾。 [d12]差异——顺从,母爱是对自己的牺牲 [d13]与上文雷同? [d14]故意?还有一种愧疚,乃至一种负罪感,无法说出口。

阅读全文

与母爱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