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初中历史课题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课题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1-03 01:30:43

『壹』 如何撰写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运用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源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贰』 历史“教学反思”要写什么(转)

要善于写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写的有关教学的心得和体会。“教学反思”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忽视,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不了解其重要性所致。故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学反思写什么 写教学反思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发,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说来,写“教学反思”应遵循指导性、实用性、具体性、借鉴性等原则,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侧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记成功的做法 历史课堂教学中,凡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就是成功的做法,把这些做法记录下来,加以归纳总结,对于以后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时,让学生“神入”(体验)历史,假如你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你怎么看待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呢?假如你是英国首相邱吉尔呢?假如你是苏联的斯大林呢?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兴趣马上上来了,学生你一言,他一言,议论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怎能不高呢?2.记失误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教学中的失误,教师要正视,并及时如实地记录、分析、改正,从反面督促自己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法。如我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有学生问“《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我强调了“平均主义”弊端,而实事应该强调“绝对平均主义”弊端。事后,我向学生做了说明,讲清了这个问题。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有的是自己觉察到的,有的是学生提及后觉察到的。3.记反馈到的信息 笔者,最初教学时,自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讲起来没够,结果学生不买帐。学生说:“老师,你讲多了,俺没有时间自学,独立思考了。”可见,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及时收集、及时记录,及时反思。是啊,有时教师讲多了,重点不突出了,难点没有时间攻克了,教学方式单一、单调,容易枯燥。学生不乐意,这是何苦呢?经过反思,我调整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反馈——纠正——调整——反馈……”的循环链式,从而真正地实行了教为学服务的目的,也真正地提高了自己。4.记教材改革建议 虽然,我们现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度创作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针对其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革建议,以完善教材。如人教版在写完“分封制、宗法制”之后,没有写“礼乐制度”,而岳麓版却写了,通过提意见,后来,人教版也增加了这一内容。5.写怎么办 知道写什么了,就要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对策,并写出这样做的科学理论依据。如成功的做法,成功在哪里?为什么成功?其科学依据是什么?如何保持成功?失误之处,就要写为什么失误?怎样不失误?是教学方法问题,就要通过实践,加以克服。是教材问题,也要及时记录,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善于对课堂教学诸环节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劣差距,分析得失原因,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多边活动。因此,教法和学法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教是学的导向,学是教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所以,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在这方面认认真真地总结,努力做到教法、学法最优化。这样,日积月累,“教学反思”在教法和学法方面就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3.更好地指导备好课和上好课 教学经验的获得,是一节课一节课积累出来的,“教学反思”能够很好地把这些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它对教师今后的备课、上课等诸多方面都有借鉴、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的写作,切勿因“善小而不为”。

『叁』 历史教学反思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版创新,也有权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肆』 如何写好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专其学习兴趣。在属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伍』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哪些作用

人是在不断认识自我中成长的,作为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个人学识成长的必然。

(一)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改需要我们成长成什么样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新课改需要我们成为后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用心”的教师,在“用心”中成长,在“用心”中变教书匠为专家学者。“用心”即“反思”。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一部分实践性知识。研究揭示,在这个体系中,专业性知识并非越多越好,而心理知识也只有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发挥。就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引自《教育学》)本人曾在本校的教学公开周上听过一位同事的一节语文课(领导要求必须听足一定的课时,所以没事就听……哈)。整堂课教师旁引博证,“十六届二中全会”要闻到古代诗词,从历史传闻到电视新闻,从天文到地理,从爱因思坦到比尔盖茨……其专业知识真可谓广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非常熟练。但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我感觉却很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呢?当他把问题一个个提出来而学生没的什么反应时,他没有及时发觉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是自说自话地把问题解决了。

新教材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未知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知识,这需要反思。

(三)历史课改实践的要求

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是新课改中历史老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历史教师面临着太多的挑战和困惑,诸如新的要求和旧的习惯的矛盾;让学生动起来和课时计划能不能按时完成的矛盾;在六十人的大班级中怎么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到实施有效教学方法的载体;在新的要求下如何选择新的知识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等等。凡此种种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这也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在比较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合适的途经,这正应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陆』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难忘九一八教学反思
1、适时创设情境教学服务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和亮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适时运用情境,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历史场景,使其情感受到感染,思维能从当时的场景出发进行问题思考。由于本课的教学背负爱国爱党的德育教育任务,但学生并未经历这段历史,因此对历史进行场景渲染起到尤为主要的作用。课前播放视频《松花江上》能使学生一走进课堂便受到感染,带着悲愤之情进入本课的学习。课堂中的历史视频《九一八事变》和学生表演的《西安事变》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引起学生兴趣。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不同立场分析该如何处置已经被抓的蒋介石,让学生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和站在其他立场的角色进行辩论,能让学生更好地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分析理解问题,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
2、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个亮点。学生心中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编自演,即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发挥编剧,又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表演能力,使沉闷的历史课堂增添不少欢声笑语,使历史学习的形式变得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教师从中的指导作用能使学生的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掘和锻炼。
3、课外探究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增长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本人布置了两道课外作业。1)、历史的真相总是会因为人们的努力和史料的丰富而不断呈现于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找一下当年的不抵抗政策命令到底是谁下的?2)、请同学们课后了解一下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如何?这是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结合现实史学界的研究动态而设计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关注史学动态,联系时事学习历史,多思考历史和现实问题,以学以致用。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课题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