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年级语文经典阅读第三组教案设计
【本组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是以感悟“生活的启示”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五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要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必须实事求是的道理。从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那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我们警醒应该珍惜时间。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让我们铭记“勇于拼搏”。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协作”的重要。
《主题阅读》教材选取了:《太阳路》《一只鸟又飞走了》《留住今天的太阳》《泥泞留痕》《秃的梧桐》《两棵枣树》《珍惜的变数》《爱心树》《有裂缝的水罐》《决不放弃》。不论是课文还是同步阅读的课文,都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样:困难不会长续不断,你要耐心忍受,或是鼓起勇气把它驱走。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进而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受到人生的启示,得到鼓舞和力量。
【教学内容】
1.鲁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
2.《主题阅读》教材:《太阳路》《一只鸟又飞走了》《留住今天的太阳》《泥泞留痕》《秃的梧桐》《两棵枣树》《珍惜的变数》《爱心树》《有裂缝的水罐》《决不放弃》。
【教学重点】
1.走进本单元的真情故事,关注生活中点滴小事,受到启示、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群文略读记录表。
【教学步骤】
●单元整合篇
一、单元导语
成熟的稻穗低垂着头,那是谦虚;渺小的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团结;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勤劳……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如繁花一样充满烂漫,岁月如诗一般飘逸着哲理。
二、主题回顾
走进第三单元的文章,你感受到了什么呢?(学生自主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明确本组单元文章的主题:《学奕》:专心致志(生活中,因专心致志而学有所成)《两小儿辩日》:实事求是(生活中看待事物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匆匆》:珍惜时间(珍惜时间,能让我们的生活焕发光彩)《桃花心木》:独立自主(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好地生活)《顶碗少年》:勇于拼搏(面队生活中的挫折失败,勇于拼搏就能赢得成功。)《手指》:团结协作(生活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协作才有力量。)
三、片断分享
(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选编了十四篇以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通过知识树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孩子们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说主要内容。(注: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发现生活的启示的本质特点:关注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板书))
结合学生的汇报引出主题(相机出示课件,完成知识树)
四、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生活的启示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而其实真情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怎样的真情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歌曲:羽泉的《叶子》音乐循环播放,直至课堂结束)
学生讲述真情故事
听了大家讲的故事,我们能感到天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蓝过,生活从来没有这样美好过。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情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刻不徜徉在真情的海洋里,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孩子们用“走进生活,我们发现──”来写一句你感触最深的话。(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精彩的回答相机板书,把学生的回答组合成一首小诗)
●朗读篇
学生汇报:
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说主要内容。(注: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发现艺术的本质特点: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板书))
❷ 桃花心木原文
《桃花心木》
作者:林清玄
原文节选: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2)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这篇文章颇给人一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感觉,也是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但本文更是以桃花心木这种特殊的树的生长过程设寓,生动形像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
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告诉人们,自主精神才是一个人的立身立世之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文章层层深入,层层设疑,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意味深长,奈人寻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语言自然亲切朴实。
❸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种树人育树的与众不同这是怎么一回事
读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让我想到老师,课文借桃花心木的生长,比喻成人的成长。而老师,如春蚕,牺牲自己,把温暖给别人。如粉笔,给了我们知识,而自己却因而牺牲。老师如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而桃花心木手受种树人的影响,才可以长为参天大树,正如种树人所说的那样,树木要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木自然就枯萎了。
没有枯萎的桃花心木正是因此,自己学会生长,找到水源,而拼命生长。汲水生长。正是因为没有被这些不可预料的坎坷、曲折、磨难所打倒,所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而枯萎的桃花心木是因为没有克服这些坎坷、曲折、磨难,是因为它们不去努力,因此,本来,可以长成百年大树,可是却给枯萎了,正是因为这样,就失去了最美好的机会。
读了这篇课文使我恍然大悟,让我知道人应该多经历那些坎坷,多经历那磨难,多经历那些曲折,才可以为我们的后路做下永不堵塞的准备,也只有这样,展望未来才会像蓝天上的小鸟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近,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做长远打算,而不会像一些不坚强的毛毛虫一样,永远只是好吃懒做,而不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完这篇文章后,文章的意思在最后的话里一目了然,就是要告诉我们一定要多经历一些坎坷、曲折、磨难,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就像桃花心木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激发出内心的潜能,比如,父母不在的时候,要自己试着自己做一做,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还有如果这次成绩下降了,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粗心大意,是不是因为题太难,找到这些原因后,及时的改正,不能依赖别人,说别人没教好,因从我们身上找原因,这样,才可以从失败的隐影里彻彻底底走出来。
我们应该学习种树人,学习他的精神,按他说的话去做。只有这样,我们长大以后才会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