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02 11:31:04

㈠ 初中物理(杠杆)

因为力的抄作用线通过支点说明袭这个力的力臂为0
也就是说这个力对杠杆的状态没有影响
C的话 不一定是支点
只要力的反向延长线通过支点就可以了
比如下面那个是个粗的均匀杠杆O为支点
======> 为力
这个力也是对杠杆的状态没有影响
所以C是错的
------
- O -=======>F
------

㈡ 初中物理力学 杠杆

B段受到的拉力FB=mg=39.5N
A端受到的力FA=G铜-F浮
杠杆平衡条件FA*OA=FB*OB
FA=79N
FA=ρ铜gV-ρ水gV
v=0.001m³
m铜=ρ铜V=8.9kg

㈢ 初中物理——杠杆

省力 费力 省力 自行车脚踏是轮轴

㈣ 一道初中物理 杠杆

逐渐变小。因为在匀速提升过程中,F方向和杠杆始终垂直,也就是L1不变,且重物回G不变,但是因为你答是匀速要保持杠杆平衡 就得FL1=GL2,且在提升过程中重物的力臂L2是越来越小,根据公式 就得F越来越小。

㈤ 初中物理杠杆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阻力臂是动力臂一半的省力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作用在杠杆上的一个力的作用点不变,力的方向改变时,它的力臂一般要改变。力臂可能与杠杆重合。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动力臂、阻力臂皆用虚线表示。
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平衡原理: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用它来称量。例如:天平。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㈥ 初中物理,杠杆

(1)第一复空你填对了,第二空制:使力臂沿着杠杆,便于测量力臂长度;

第三空:使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从而可以不考虑杠杆的重力对其转动的影响。

(2)A处离杠杆的支点O有3 个单位长度,B处离支点O的4个单位长度;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4,L1=3、L2=4,F2=4*3/4=3,所以在B处挂同样的钩码3个。

(3)变大,因为当弹簧秤向右倾斜时,力的方向变了,力的力臂变小(如图)所以拉力变大,即弹簧秤示数变大。

㈦ 初中物理杠杆

(1)使用杠杆克服钩码的重力做功,有用功等于克服钩码重力做的功,总功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2)从图中可以看出,将2只钩码悬挂在C点时,重力的力臂大于在B点重力的力臂,而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情况,再分析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变化,根据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得出弹簧测力计做功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有用功为W有=Gh2=2mgh2,总功W总=F1h2,则机械效率的表达式η=

W有

W总

×100%=

2mgh2

F1h1

×100%.
(2)钩码的悬挂点在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1•OA=G•OB;悬挂点移至C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F2•OA=G•OC;从图中可以看出,由OB到OC力臂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有用功不变,但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额外功减小,又因为总功等于额外功与有用功之和,因此此次弹簧测力计做的功将小于第一次做的功.
故答案为:(1)

2mgh2

F1h1

×100%;(2)>;<.

点评:本题考查杠杆机械效率的测量,把握有用功、总功的计算方式,明确机械效率的表达式,知道总功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㈧ 初中物理的杠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
在生活中根据需回要,杠答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但必须是硬的物体。
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钓鱼竿等,都是杠杆。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阻力臂是动力臂一半的杠杆。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
⒈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⒉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表示。
⒊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表示。
⒋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通常用L1表示。
⒌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注: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变形式:
F1:F2=L1:L2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㈨ 初中物理杠杆原理

桶盖上的杠杆是费力杠杆,设作用在bc上的力为f1,
就有f1·o2c=g·o2d,代入
f1=g·o2d/o2c=mg·o2d/o2c=0.5×10×0.35/0.05=35n
,
对于踏板内
,设脚踏的容力为f2,
f2·o1a=f1·o1b
,
所以f2=f1·(o1b/o1a)=35(0.18/0.24)=26.25n

阅读全文

与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