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郦道元三峡教学设计

郦道元三峡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02 06:29:20

❶ 郦道元的三峡的导入语

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为山水画廊,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朋友,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00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若晚间过此,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座骑,合掌缓行的唐僧.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叫灯影戏),故名灯影峡.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难,因为这段江流,不但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所以行驶缓慢.
我们眼前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就是巫峡,其又称大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河口,全长40公里,以幽深秀丽著称.巫峡两岸青山如带,沟壑纵横,群峰竞秀.“万峰磅礴一江通,锁钥荆襄气势雄,田野纵横千嶂里,人烟错杂半山中”是其真实的写照.
这是闻名的大宁河,古称巫水,发源于川,鄂,陕交界的大巴山南麓,在巫峡的西口巫山县城附近注入长江,全长近300公里,是三峡中的第一支流.大宁河小三峡从巫山至大昌,长约6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这一段峡谷比长江三峡更为狭窄陡峭,石怪,水清,滩多,山清水秀加上纤夫号子成了大宁河的独特风光.
位于巫峡大宁河口上的是巫山古城,古城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巫山称巫县,隋朝始用今名.据说在远古尧舜时,有一御医巫死于此,因而得名巫.又有一说法:巫山对岸南陵山形如巫字而得名.当汛期来临时立于古城码头上观看大宁河河水汹涌澎湃,场面十分壮观.
现在我们来到瞿塘峡,此又称夔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以“雄”著称.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左边的名为赤甲山,右边的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
奉节位于瞿塘峡西口的长江北岸,素有“全蜀咽喉”之称,在近1000多年来的历史中,一直是川东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渝东、陕南、鄂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这里最早是巴、庸两国的领地,并曾建立过夔子国,周朝时建立鱼复县,因“鳇鱼至此而复洞庭”而得名,是我国最早建立县邑的城镇之一,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瞿塘峡口北岸在一片绿荫中隐约闪现着飞檐楼阁,这就是三峡名胜白帝城.据说白帝城系公孙述为拒东汉光武帝刘秀军而筑.白帝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观赏瞿塘峡的最佳地方.
粉壁墙即夔门处长江南岸白盐山陡岸上的题刻石壁,因石壁略呈斑白色和宋代摩岩时刷过灰粉而得名.船过峡口,首先看到的是“夔门”、“瞿塘”两组大字.粉壁墙题刻满壁,广数百步,高数十米,自宋代起多有记录.书法兼有篆、隶、楷、行,刻艺亦精.
白帝城下游约2公里处,在江北岸黄褐色石壁上,有几条断岩裂缝,岩缝高处,有物酷似风箱,传说那是鲁班的风箱,所以人们便称这段峡谷为风箱峡.乘船旅行,转眼而过,很难辨认“风箱”,但“风箱峡”三个大字倒是显而易见的.看“风箱”最佳处是在峡中栈道上.
位于白帝城下北岸的绝壁上是夔巫古栈道,一直通向巫山清莲溪,全长65公里,为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夔州知府汪鉴等人集资,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历史3年开凿完成的峡路.
在白盐山的绝壁上是孟良梯,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宽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传说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杨继业,欲将葬于望乡台的老令公尸骨盗运回乡,半夜驾小舟入峡,凿孔攀援而上的遗迹.
我们的旅程马上要结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四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度,千年修的共枕眠”那么和大家今天的共处,算算也有千年的缘分了!接下来这个字是原谅的原,在这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对不起了!再一个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圆满的结束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说声谢谢了!最后一个字还是源字,财源的源,祝大家的财源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也祝大家工作好,身体好,今天好,明天好,现在好,将来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给点掌声好不好!
在此,祝大家有一段美好回忆!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❷ 余秋雨的三峡的教案

26 三 峡

山东省寿光市王高一中 刘广福
☆目标聚焦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语文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
2、感受古人通过赞美锦绣河山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表达的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注重学生情感熏陶。
3、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要领提示
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学习文言文,文字障碍是第一关,这就要求我们借助文言词语工具书和教材上有关注解来扫清文字障碍。《三峡》短文书上注解翔实,学习时,要结合注解了解文中大意,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直至背诵。同时,要抓住这两篇短文的特点,学习和理解文中写景的方法。
这篇课文是郦道元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言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本文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1、教学方法:
A、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老师只作适当讲解。
C、教读时,为便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适当穿插介绍课文及作者的有关知识。
2、媒体设计
多媒体及相关软件,《三峡风光》VCD。
☆实例探究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语言的优美精彩、生动简练。
2、体会古人通过赞美雄伟壮丽的锦绣河山表达的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
2、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4、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老师只作适当讲解。
3、教读时,为便于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适当穿插介绍课文及作者的有关知识。
媒体设计
可采用多媒体播放《三峡风光》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片断,以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三峡为会有这样大的魅力?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三峡风光的片断(使用多媒体播放)。
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解说:设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及学生的爱国势均力热情。)
二、解题
引导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介绍作品及作者。
文选自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注》是郦道元给《水经》作的注释。《水经》是记载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较早的地理书。原文记载简略,郦道元用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记载和自己游历各地的见闻给《水经》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给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的影晌。虽是地理专著,却有宝贵的文学价值。
(解说:以上内容可由学生课下收集,学生讲授为主,教师适当补充。)
三、研习课文
1、读课文,整体把握。
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教师提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教师提出下列字词,请学生读准字音。
阙quē 叠dié曦xī溯sù谳yǎn啸xiào 属zhǔ
学生试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学生互读课文。
方法;同桌两人,一人读一人听,纠正错误读音;各读一遍。
请4位同学,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错误读音。
(解说: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学生已经听读了两遍,对课文内容已有大致了解。本文语言浅易,熟读利于疏通全文大意。)
2.疏通全文大意。
两人一小组,参考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没有注释的句子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解说: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培养自学能力。设立两人一组讨论,是为了互相启发,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集体解决疑难 。
方法:二人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由其他小组同学帮助 解答。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解说:学生阅读中遇到问题,由同学相互启发,自己解决最好。必要时,教师点拨或讲解。尽可能地调动其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后练习四,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方法:提问,学生回答,集体纠正。
(解说:进一步巩固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做到字句落实,为口译课文做准备。)
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大声说一遍。
读课文、理清思路。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第一段总写三峡的山,描述了峰高谷深的险要地势。第2、3、4段写水,分别写三峡江水四季变化的不同奇景,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总特征。
3.欣赏品味。
这篇仅有百余字的短文写景状物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风格清新,是《水经注》中特别优美的章节之一。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词句作简要分析。
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间,“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⑵“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一句是俯视,而此句是仰望。“绝”字形容山,“怪”字修饰,紧扣三峡的地理持征:柏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毫无遮挡,加之峡谷之中风力强劲,天长日久,自然开成“怪”状。在“绝谳”“怪柏”这个背景上,作者再抹上一笔“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悬挂在绝壁高崖上的飞泉瀑布,使整个画面顿生活意:悬崖绝壁,怪柏傲立,飞泉喷洒,瀑布宣泻,似乎可以听到如鼓如瑟的泠泠水声,真是高山流水,蔚为奇观。
⑶“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字状山,以“荣”字状柏树,以“茂”字状草,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 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苦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⑷“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
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其他的如“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等句也可作简略分析,重点放在第3、4段以上几句。
解说:以上分析,可以让学生4人一组讨论后再发言,也可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必要时教师要适当点拨或做示范,对学生的分析要多表扬、肯定,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思维活跃。)
归纳总结语言的特点:
(1)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2)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作者用有限的字句,分别描绘四幅美丽的山水画,又以季节的变化描述色彩的或浓烈或淡雅。三峡的壮丽景色,磅礴气势,千姿百态,如在眼前,使人的心灵受到陶冶和震撼。
(解说:以上分析,可由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或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讲述为主。)
3.课堂小结。
齐读课文(或教师朗读不,学生进一步体会)。
这堂课,我们朗读翻译,并欣赏了这篇描绘三峡优美风光的精彩散文,体会了作者从字里行间所渗透出来的对袓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朗读背诵,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

❸ 郦道元《三峡》

其中写到抄:急流奔泻、飞袭舟御风、碧潭白浪、瀑布悬泉、峡谷深涧、悬崖怪柏、水清山峻、草茂木荣、猿啸寒林、音回空谷、巴蜀渔歌、凄清谣谚……三峡七百里山川风物,万千气象,春夏秋冬、景色变幻,无不一一生动呈现。

❹ 郦道元的《三峡》

这三段文字从复 季节 角度描写制了三峡的自然景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
夏水疾流 冬春趣味良多 秋天空旷沉寂、
问题补充:作者引用渔夫的歌词有什么用?
用渔者这样常在三峡的人概括三峡秋季空旷沉寂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夏季 理由:夏天,三峡碧波如带 ,满山遍野,水流湍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饱览三峡沿岸的壮美风光。

阅读全文

与郦道元三峡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