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堰河我的保姆写作意图探究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为了抒发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赞美,是写给母亲的一首赞美诗,当然也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
『贰』 大堰河我的保姆300字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抄,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第4、8节都是这样。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节、第6~11诗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叁』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肆』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辽阳县三高中 白文香
[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探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母爱(散文诗)
今天我们借着这篇《母爱》的散文,追忆历史的光阴到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 ,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是一首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1.作者简介: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三.初读
1. 播放朗读录音。
2. 注意读准字音。
3. 准确把握情感。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
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坦露了诗人深沉的内心积郁而且为我们中国的农村妇女树立了一尊朴素庄严的塑像。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诅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五.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3—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0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
第二课时
六、体会感情
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这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全诗13个诗段,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怀念与痛悼
第2部分:眷恋与感激
第3部分:同情与控诉
第4部分:讴歌与赞美
七、大堰河的形象
1.大堰河一生干过两种活,在诗人小时,他是乳母,诗人五岁后她便做了佣工。
2.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是主句,主句是承接关系复句。一连串“在你……之后”是状语,这些状语构成排比,这些排比句有什么作用?(这些排比句一方面了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的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养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 处处给他以爱抚, 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勤劳及对乳儿无私的爱。我们感到,这里尽管贫穷尽管粗陋,但这里有母爱的拥抱和抚摸。
3.始终含着笑,这突出了她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份,也渗透着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她以自己的双手换取闰自己和一家最低的生活需求,她为此感到满足——她对生活的要求就那么低!这里的描写使我们联想起鲁迅《祝福》里对祥林嫂的有关描写。鲁迅写祥林嫂逃出婆家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虽然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也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在苦水中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心理状态。)
4作者一方面表现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尢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他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描写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诗人应该是典型的事物之敏锐的直观者”,艾青正具备这种敏锐性。透过大堰河宽厚善良的一举一动,发现了她的心灵。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5.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从血汗、乳汁、到赤诚的心,而直到她死,世界给予她的,是什么呢?(朗读)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人世生活的凌辱,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6.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技术“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她死后,丈夫也死去,儿子除了做土匪当炮灰,便只能做伙计当奴隶。真实的笔触,包含着控诉的心声。诗人自己,终于彻底背叛了他出生的那个阶级,而与养育他的那个阶级结成了真正的兄弟。所以大堰河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滋养了诗人的精神。
7.(如何理解“紫色的灵魂”?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紫气东来”、“紫禁城”。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8.艾青正是通过对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淳朴的形象的塑造,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不是吗?正是这些像大堰河一样的人类社会的保姆,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供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享乐的物质财富,用宽厚、善良的心给人以温暖;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挤干了乳汁,流尽了血汗,养活了别人,自己却一无所有,过着悲惨的生活。所以,诗人把诗“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就使诗的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广的社会意义。
八、分析诗歌表现手法。
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
2、修辞手法: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
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附: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
想到艾青的诗
就想到散文美
他的诗不胫而走
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
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
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
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
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
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
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
。
九、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理清了诗人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的抒情结构,体会诗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了艾青,曾激动的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罗河,那么,我可以骄傲的说,中国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诗人半个世纪的创作看成是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那么,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头。
『伍』 大堰河我的保姆 赏析
这首诗感情真挚深切。诗中反复陈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和身I本,也养育了诗人的感情。诗人深深领受了她的爱,及至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养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他感到父母的陌生,更感到养母的对他的重要。
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影响了诗人的一生。这首诗从头到尾,始终围绕“我”与“她”的关系来写,他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他在监狱里,看见了雪就想到大堰河“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想起她的故居园地,想起她对他的关怀和爱。
于是他用他的深情的诗,表现了大堰河的具体劳作情景,也写了她心灵深处的感情波纹,就连她美丽的梦境,也同对乳儿的“幸福命运”的祝愿融合在一起。
有了这样的真情,这样的心灵,才使这位劳动妇女形象更加崇高、完美,所以诗人要把热烈的颂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这样就使“大堰河”以某种象征意义,升华为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
(5)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1932年,诗人因加入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罪被判入狱6年。在狱中他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被称为‘中国诗坛泰斗’。浙江金华人。
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陆』 大堰河我的保姆赏析
这首诗写于1932年的冬日。当时的诗人因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被国民党逮捕,被关押在看守所中。据诗人自述,写这首诗时是在一个早晨,一个狭小的看守所窗口、一片茫茫的雪景触发了诗人对保姆的怀念,诗人激情澎湃地写下了这首诗。诗几经辗转,于1934年发表。诗人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个笔名,并且一跃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诗中的大堰河确有其人,其故事也都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诗人完全按照事实,写出了诗人心中对保姆的真切感情。然而,这首诗又不是在写大堰河:她成了一个象征,大地的象征,一个中国土地上辛勤劳动者的象征,一个伟大母亲的象征。大堰河并没有名字,大堰河只是一个地名,是生她的地方。大堰河是普通的。她的生活中都是些平常普通的小事,那是她苦难生活的剪影。她的生活空间是有“枯死的瓦扉”的故居,是“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死后也只是“草盖的坟墓”。她的生活是“乌黑的酱碗”,是“为儿子缝补被荆棘扯破了的衣服”,是在冰冷的河里洗菜、切菜。她的儿子、丈夫都在她的照料下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在她死后,他们就失去了这些,他们在炮火中,在地主的臭骂声中活着。她的形象,同时也是那些和土地连在一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他们都植根在大地上,都有着劳动者的伟大品质。
大堰河并不是没有快乐,那快乐是伟大母亲的慈爱和对乳儿深深的爱。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她从没有忘记来抱“我”,抚摸“我”,在“我”离开她时,她还在夸赞“我”,还想着“我”的结婚……大堰河同样爱着她的儿子和丈夫。她死时,他们都哭得很悲伤。大堰河,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诗不押韵,各段的句数也不尽相同,但每段首尾呼应,各段之间有着强烈的内在联系;诗歌不追求诗的韵脚和行数,但排比的恰当运用,使诸多意象繁而不乱,统一和谐。这些使得诗歌流畅浅易,并且蕴蓄着丰富的内容。诗人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意象,以散文似的诗句谱写出强烈的节奏。诗歌具有一种奔放的气势,优美流畅的节奏,表达了诗人来不可遏、去不可止的感情,完美体现了艾青的自由诗体风格
『柒』 大堰河我的保姆分节赏析
这首诗一共13节,每一节赏析如下:
第1节: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
第2节: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全诗的重点就是表达对大堰河的喜爱和赞美。
第3节:"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4节: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第5节: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这节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舍。
第6节:将"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在大堰河家里的情形进行对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
第8节: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她像对亲生儿子一样,疼爱自己的乳儿,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节:写大堰河临终的情况,"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带着遗憾,"含泪"离开了这个凄凉的世界。
第11-13节: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捌』 大堰河我的保姆、读后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读后感
昨晚看见长江商报举办这样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看着这些消失的课文,既熟悉又陌生,到还熟悉它的名字,但对其内容大都陌生了。这些课文是伴我成长起来的,是值得一读的,都是很好的文章啊。
既然参加,我也凑凑。写一篇读后感,《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著。
记得当时学这篇课文是,老师是要求背诵的。对这篇的课文的影响比较深吧,还有它写的母亲,我们每个人都熟悉啊;昨晚在网上,找到又读了一边。
一个地主儿子对自己保姆的回忆与思念,特别是思念,在诗中的每个角落都有其影子啊。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但母爱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同的,平凡而伟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吃母亲的乳汁长大的,对母亲有一种更深的感情。
诗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保姆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是如何细心照顾的;对于这样的事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所见、所闻也不少啊。这就是母亲、母爱的奉献与无私啊。
今天我们长大了,离开我们的父母,离开了母亲,但我们对父母、母亲的思念,是不会因时间与地点的变化、更改而改变的,我们时刻保持着,虽不能常回家看看,但我们可以多打打电话。古代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今是慈母常思念,游子事业中”。
再读这篇课文,自己内心是愧疚与不安。在外面读了书,又在外面工作了。但自己发展的不好,还要让父母操心。去年回家,看见母亲的头发又白了一些,但身体还好,母亲50了,身体还比以前胖一点,母亲胃口很好;握着父亲满是老茧的手,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酸楚,父母真的老了。可我,还要让他们操心啊。我们那里有一句古话,母亲经常给我们说;“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自己真是这样的吗?我想,不是,我会做的更好的。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父亲只说几句话:工作怎样,家里一切都好,为了给我节省电话费就挂了。与母亲要多说几句,了了我的工作,了了家长里短,对于母亲对自己说的建议,自己总是认为母亲‘不懂’而不屑一顾,真是‘罪过’啊。
如今,她们老了,我们长大了。不能象艾青给自己的保姆-大堰河写一首赞美诗,但我们在外的游子,可以多抽点时间,多打打电话,多陪母亲了了。不要认为她们的观念已经过时了,环境是变了,但她们淳朴、善良、勤劳的品质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我们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