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数一数一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29 15:09:37

Ⅰ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新知。
这节课,主要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两数已知的情况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并记住这一题型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支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摆飞机图,突破这一知识点,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用数学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能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根据具体的题意,按要求提问、并解答。
3、注重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听课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爱说话,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坐姿,写字姿势。反复提醒学生专心听讲,不但要听老师的话语,最主要的还要听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发言,因此,我时不时的让学生重复别人发言中的要点以及问题,比如,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往往爱丢“除以”的“以”,这样不但引起回答错误同学的重视,更主要的是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4、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合作中,往往缺乏时效性,因此,合作前,我注意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在课堂上对个别学困生指导不够,这些学生思维不活跃,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板书过多使用彩色粉笔,导致后面学生看不清楚。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Ⅱ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在学习整数和分数相乘的基础上学习的,在以前没学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是把先出1份的量再乘法相应的份数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今天的学习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次方法上的优化和提升。从课堂反馈看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小半的学生还是不习惯用分数乘法计算,还是把它看成份数去理解。但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后大多数的学生列式已经很自然的把单位“1”的量与它的几分之几相乘。
在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时候,我吸取了上节课的一些教训,教学例2:“一共有10朵绸花,1/2是红花,2/5是绿花,求红花和绿花各有多少朵?”时,我首先鼓励学生列出各种算式,很多学生都能把教材中的两种算式列出来,“10÷2=5(朵)或10×1/2”。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强烈,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回答这个问题,思考了一会儿,学生明白了原来两个算式都是求一个数的二分之一是多少。这样就很好的把旧的方法与新的方法进行很融洽的衔接。实现了方法上的跨越。
在下面的练习巩固环节,我加强的“单位1”概念的强化和训练,首先再次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单位“1”,我始终抓住一句话,“是谁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 1”,另外还教学生在条件中找单位“1”的一些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1”,我设计了和求一个数的几倍对比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的几倍是一样的,单位“1”相当于1倍量。为后面的学习作一个铺垫,为了不使学生思维定势,因为本节课的所有习题都是用同一个数乘以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在列式时就会不考虑单位“1”而直接就用整数与分数相乘,于是我在教学练习八中习题时,我就把题目进行改编,把题目中的条件不断的变换单位“1”让学生去列式,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Ⅲ 一年级数学数数,读数教学反思怎么写

数学问题的解决在一年阶段涉及的题型还只有单一的加法和减法,只是深度从20以内数的加减逐渐提高到100以内数的加减。虽然用的数不同但题型是类似的,能否有固定的解决问题模式呢?在期中复习阶段给学生总结了做题4步骤:1、找已知条件:具体的体现方式是圈出题目给的数字。此步骤的目的是避免孩子列式时出现下列错误。例如依据题意原本要列的式子为:14-9=5会有很多学生列出式子:14-5=9。其实基本的计算学生已比较熟悉,而解决问题考察的就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错误的话和谈能力的运用呢.2、分析数学问题:体现方式标出关键词。由于题目考察形式的单一,故很多问题中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判断出用加法还是减法解决问题。例如:一共:当一共出现在问题句时。肯定求的是2个数的和用加法。比:当出现a比b。。。。。。?这样的问题形式肯定求的是2个数的比较结果用的就是减法。比如求多多少、少多少、贵多少。。。。。。等等。还有\已经:当问题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时肯定涉及到整体部分和另一部分的关系用减法。3、列式要求学生列式与计算分开。列式是要求学生看步骤1圈出的数字先将2个数字大的写在前小的数字写在后,再依据步骤2找到的关键词用+号或—号将2者连接起来。

Ⅳ 小班数学《数数有几个》教学反思

在实际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本袭活动的分组活动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只为一组上的孩子提供了一个玩具框和电子卡片,虽然在操作中我也反复提醒幼儿,这是一个小组活动,桌子上的东西都是大家的,不能据为己有。但是真正操作时,孩子们大家都争抢着,时不时传来孩子们带着哭腔的告状:“老师,我的不见了,被他们拿走了。”所以我在思考,似乎这种情况可以避免,只要足够多的操作材料就可以了,但是这也剥夺了幼儿学习团结合作的机会。
后来,我仔细思考了下,本活动的目标似乎没有涉及到合作,仅仅是数学方面的一些,所以我反思的结果是对于《数一数》这个活动,我觉得还是要增加操作材料,减少不必要的争抢,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Ⅳ 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反思

今天王老师到我们学校对我们这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我有幸能得到王老师的指点,收获很大。
《一共有多少》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加法的起始课,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数学的符号世界,认识加法算式;知道加法算式也是“继续往后数”的计数策略,体会加法的意义—合并。教学重难点在我的整个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实物演示—图像表征—符号运算”的过渡没体现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最好的手段,而在我这节课中考虑到符号表征在第一单元数数的时候已经有这个意识,在此基础上不必要太花时间,所以直接省略了。然而我忽略的一点是学生虽然会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小棒,画简单符号等)来表示数字,但是还没有经历过用图像表征,符号运算来表示加法的意义,也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从中我也更深刻明白,不能自己一味地自我以为,而是要真切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明白他们缺乏什么,需要什么。由于我之前那错误的意识,也导致我在课堂上准备的学具,教具都不够充分。老师的教具用小棒代替了,孩子的小棒被手指代替了,也就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环节与环节的链接比较散
第一环节:通过笑笑带着学习用具来做客,以笑笑这一熟悉的人物,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环节:通过“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情境图,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然后教师模仿笑笑用小棒代替铅笔来演示,这里处理的不是很好。首先教师用小棒代替铅笔,学生思维有点反应不过来,到底要说铅笔还是小棒,其次由于下一步考虑到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是几支铅笔,所以就设计为把两部分合起来之后学生是看不到铅笔,想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很明显在我的课堂上由于小棒很小,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今后教学中还是要注重模型。关于模型没用好还体现在原来准备好的贴图铅笔模型和圆片模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而没有及时应用在教学中。导致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对课堂上一些突发状况的处理上不够得当,也就是对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有几只熊猫”这一情境图的设计原计划是想让学生理解有条件才有问题。没考虑到学生能说得那么好,结果在这里我就兜兜转转,走教案绕了一圈,主要也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对核心问题的设计上还相对欠缺。在这节课上我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语言往往最有可能误导孩子,在后面圆圈图(主要是对前两个情境图知识点的巩固)出来之后,本来是想问“怎么这三个情景都能用3+2=5这个加法算式计算呢?”,我就说成了“不对呀!怎么就可以用3+2=5呢?不用其他的呢?”结果预设中的“因为他们都是求把3个和2个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答案没出来,而是说出了“你不喜欢3+2=5可以用2+3=5呀!”或者是“还可以用1+4=5”等等哪些算式结果是5的回答,也因此没有突出重点。
考虑一年级孩子们的注意力最多只能集中到十分钟,在两个主情景过后之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放松休息的小环节,可以伸伸懒腰,或者是趴着休息一下,时间不多,但是这对孩子们接下来的精神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帮助。这也是我每一节课上都有在实行的,个人觉得效果很好。
“一共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这两幅情景图都有其特别的用意,“一共有几支铅笔”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最后并通过数一数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直接进入到算式解决问题。同时,这一情境图也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经历从实物操作到图像表征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用铅笔演示到学生用小棒演示这个过程。而“有几只熊猫”是在第一个大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经历了从实物到图像再到符号表征,最后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就是说3+2=5是在学生经历了这样整一个过程,并明白了是要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这个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让学生说说3、2、5在这两幅图中表示的意义,最后再让他们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3+2=5这个算式来解决。在我的整一节课中都没有突出。
第三环节:练习的设计上量还是相对较少,设计不够合理。特别是最后一道“说一说3+2=5在图中表示的意义”,前面课堂中基本上都是在探讨3+2=5,在这练习中可以适当调整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4+1=5来表示?”
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主要问题是整节课看起来都是老师在说,而是缺少了让学生多说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没有体现小组合作意识,其实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推动力。这节课可以合作学习的地方有:铅笔图让学生用小棒演示时,可以互相演示给同桌看;熊猫图用圆圈表示之后如何数?可以先跟同桌说一说;3+2=5还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时,可以先告诉你的同桌自己的想法。有时候老师教和学生教在效果上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也让不是很懂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慢慢懂了。
四、板书设计乱
一个黑板写了三个3+2=5,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误导学生。板书也体现不出重难点,黑板上都是老师的字迹,而没有学生的作品,感觉整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而不是学生的;其次,黑板上没有直观的模型,都是一些死板而且书写不是很好的文字;最后就是格局分布不合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板书设计要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还有一点我要提高的就是书写的能力。
今后要改进的方面有:
一、 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参,要吃透教材,对教材非常熟悉,理解知识点要到位,这样才能在生成的问题中抓到有价值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二、 在课的设计上,环节与环节之间要做好整合,以防让人感觉课很散。
三、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力求做到每一节都训练。
四、 要加强学生言语表达的训练,特别要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大声发言的习惯。

Ⅵ 幼儿小班数学复习1-6的数数教学反思

让幼儿爱上学习数学,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室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Ⅶ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1、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从而得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内。

2、强化分率与容数量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3、初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虽然学生的语言不够准确,线段图画的不够美观,但是他们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有了初步的了解,能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做了铺垫。

阅读全文

与数一数一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