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给予树教学设计...
25、给予树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心情的变化,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段的含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课文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给予树”。齐读课题。
1、“给予”是什么意思?
2、默读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家里并不宽裕,给每个孩子20美元到商场里去给大家选购圣诞礼物,金吉娅却买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气,金吉娅告诉我,她
把大部分的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我激动的拥抱了她。
3、在这件事中,妈妈的心情不断发生变化,请你用直线画出妈妈心情的句子,然后读一读。(担心,生气,激动。)
过渡:文章就是按照妈妈心情变化的线索写的。
二、抓住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一)注重点词,句品读“担心”
1、读第一段,看看妈妈为什么担心?
出示:“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理解的,我是这样理解的。
出示:我攒了100美元,要分给五个孩子,他们可能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你们跟我理解的一样吗?
(1)课文说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就是根本买不到很多很好的礼物,老师的是孩子还有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2)谁理解得有道理呢?再来读读原文。
(3)分、分享:分只是把钱分了,分享:和别人分享快乐、幸福
(4)只、却体现生活的艰辛,不宽裕,攒钱不容易。
3、通过比较,我们理解了这句话,现在你能准确地把你的理解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吗?自由读。
4、读出不容易,还有分享快乐。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生气
1.妈妈攒够了钱分给孩子,带孩子们到商场享受快乐的时候,妈妈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由担心转为生气。谁能把这段话读一读。
2.妈妈为什么生气?金吉娅不是买礼物了吗?
投影: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3.说话练习:如果你妈妈,你可能会想她用这20美元呀!
4.妈妈想到这些,她很生气,毕竟是妈妈辛苦攒的钱,多不容易呀。你能读出妈
妈的心情吗?(女生读)
5.我听出你们在强调,孩子到底做了什么?(男生读)
6.金吉娅到底做什么呀!有生气、有责问,同时妈妈想知道什么?
7.这是妈妈想知道的,也是我们想知道的。通过预习,你们知道金吉娅做什么了吗?(给陌生的小女孩买礼物了)
(三)品读激动
1.默读第四段,想一想,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出示:“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A、感受到了什么?
B、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想想她没有什么? 说话练习
C、是啊,她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读一读体会。
(2)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A、理解“一直”
B、朗读句子
3.现在你就是“金吉娅”,看了小女孩的这个心愿,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我一定要帮她实现这个愿望。)(多有同情心的孩子呀。)
4.那你呢?“金吉娅”( 我要帮助她。)
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呀,它是需要你和哥哥、姐姐一起来分享圣诞的快乐,你确定要帮一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小女孩吗?
(确定)(一定要帮她买到梦寐以求的洋娃娃。)
4.多么善良的孩子。带着对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帮助她的决心。读读金吉娅话。
5. 过渡:于是,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此时,金吉娅为什么给家人买棒棒糖,而给陌生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
6.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还送给她什么?
(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关爱。关怀、温暖。一颗真诚的心。)
(四)、感情的升华,理解最后一段。
1.听完金吉娅的话,作为妈妈的我……,(齐说)为什么激动?用“不但……还……以及……”把我激动的原因说清楚。
2.什么叫如愿以偿?(就是愿望实现)
3.齐读最后一段。
三、写话练习
小女孩收到洋娃娃一定非常高兴,我们代表收到礼物的小女孩写几句感谢金吉娅的话。
提示:(1)开头写可爱(亲爱)的姐姐
(2)写你拿到洋娃娃怎样感谢的话。
四、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如果我们从小学会象金吉娅那样关注别人,关爱别人,那我们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如果你们按老师教的去做了,那老师的愿望叫----(如愿以偿)。(齐说)
五、板书
25 给予树
担心
生气
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