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教学

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教学

发布时间:2020-12-27 14:49:04

① 光的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实验视频在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中f它袁示什么

光的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实验视频在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中f表示焦距,F表示焦点。

② 初中物理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怎么做

一、准备好实验器材,进行材料器具检查,看是否完好且齐全。


(2)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教学扩展阅读:

规律1: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异侧。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③ 凸透镜成像实验过程,很简单的问题啦

实验过程:

(1)选:所选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最好在10-15厘米左右。

(2)放:应版按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顺序排权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
高度,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移: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调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屏
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量物距和像距,按蜡烛

的顺序重复上述实验。

④ 凸透镜成像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2.实验目的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实验器材 光具回座 长度相同的两根蜡烛 凸透答镜 玻璃板(光屏)
4.实验步骤 1、使蜡烛焰、凸透镜(f=10cm)、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

3、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的像的特点。

4、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蜡烛在1倍焦距以内时,又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再观察像的特点。

5.设计表格
成像条件 成像规律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物和像在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⑤ 老师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移动抄调节凸透镜在光轴上的位置。

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中心与烛焰中心尽量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让蜡烛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或2倍焦距之处,或2倍焦距到1倍焦距之间,左右移动光屏(与凸透镜异侧)的距离,观察到清晰的像时固定光屏位置,并记录实验现象。

(5)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教学扩展阅读: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验的物理老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透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面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

当然,凹透镜和凸透镜也可以成实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实像,同样是倒立的状态。故,所有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⑥ 凸透镜成像实验

凸透镜成像实验
[目 的]
研习凸透镜之成像情形,并决定其焦距及放大率.
[原 理]
一物体放在一个凸透镜前,此物体每一点所发出的光,当它抵达凸透镜时,依折射定律,这些光线会改变方向,穿过透镜后汇聚成像,如图一所示.

图一凸透镜之成像
其中p事物体至镜面之距离 (简称物距),q是像至镜面之距离(简称像距),f是透镜的焦距.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及三角函数及近似值,我们可推论出凸透镜的成像公式:
1/p+1/q=1/f…………………………….(1)
而放大率则为
M=q/p…………………………….(2)
在实验中,先调整物距p,就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及放大率,并可与测量像的大小所得之放大率像相比较.
[仪 器]
(1)精致光学平台 (2) 精致光源(3) 精致光具座(4) 精致矢形孔(5) 精致像屏(6)待测物之一: 凸透镜(f=+75mm)(7) 待测物之二: 凸透镜(f=+100mm)(8) 待测物之一: 凸透镜(f=+150mm)
[步 骤]
1. 仪器装置如图二所示,光源及三个光具座放在光学台上, 精致矢形孔吸附在距光源约10cm处的光具座上, 精致像屏吸附在距光源约80cm处的光具座上, 待测凸透镜则吸附在中间的光具座上.
2. 先调整待测凸透镜与精致矢形孔间的距离(物距)为50cm,打开光源,调整光轴使光通过矢形孔,再穿过凸透镜,到达精致像屏上,移动像屏使所行成矢形孔像最晰为止,测量此时像屏与凸透镜间之距离(像距)并记录之.
3. 测量矢形孔的高度(物高)记为Ho,再量像屏上同一矢形孔成像的高度(像高) 记为H,像高H除以物高Ho就是放大率M.
4. 依次将物距调为40ㄏcm,30cm,20cm,及10cm,如步骤2可得相对应之像距,并一一记录之.(在本实验中,如继续将物距缩小,则我们将无法在像屏上观察到成像,此时即在镜后成像,称为虚像).
5. 从量得的物距及像距,算出凸透镜的焦距及放大率.焦距值可与凸透镜上之标示值比较之.放大率可与步骤3所得之值比较.
6. 取另一待测凸透镜,从覆步骤2至5,一直到所有待测透镜都实验完为止.

⑦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怎么做

“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安排在光具座上进行,用蜡烛火焰作为成像的物体;而学校配备的J2507型光具座附件中有“1”字屏,该说明书上说用“1”字屏作为成像的物体。那么,用烛焰和用“1”字屏哪一种效果更好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烛焰占有一定的空间,不好测量确切的物距,因而像距也不确切。烛焰位置一定时,从光屏上能看到清晰像的位置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不利于定量研究。特别是蜡烛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既能从光屏上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同时对着凸透镜还能看到在蜡烛的同侧有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由于烛焰的一部分在凸透镜焦点之外,一部分在焦点之上,还有一部分位于焦点以内的缘故。
“1”字屏借助平行光源照射作为物体,其亮度较弱,必须在有遮光设备的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由于“1”字屏采用的是遮光式取物的方法,遮挡点(物屏)位置确定,物距确切,像距也对应的确定了便于测量读数(虚像除外),不会出现上述虚像和实像同时存在的“怪”现象。
鉴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根据现行物理教材的要求,在初中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以选蜡烛火焰为成像的物体为好;而高中要定量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验证透镜公式),则应该选择“1”字屏作为成像的物体.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YyOTA3MTY=.html(视频教程

⑧ 凸透镜成像实验方法 凸透镜成像的物理实验方法是什么控制变量法我在教辅上看到说是数据归纳法。大神

我来帮你吧:
凸透镜成像实验方法 不能称之为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有多个因素都会影响某一个物理量,为了具体研究其中一个因素和这个物理量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一个因素从而去研究这一个因素和这个物理量的具体关系,例如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一般有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这三个因素都能影响蒸发的快慢。所以单个研究时,就要采取控制变量法,比如说想要研究温度和蒸发快慢的关系时,就要保持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不变,而只改变液体的温度,这种方法称之为控制变量法。
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因为成像的规律是和物距的大小有关系的。在操作过程中是通过观察和实际测量,而最终得出成像的N多规律的。很明显不属于控制变量法。
而数据归纳法这只是一种通俗的说法,因为你在做这个实验时必须要测量物距和像距,分析比较,从中去归纳结论。这个实验没有明确的实验方法名称。在中考中也不会考你这个实验用的是什么方法,但是他会考你做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细节或情况,例如说“在做实验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成在了右上方,如何调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这种题经常出现。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祝学习进步!

阅读全文

与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