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空气中有什么》苏教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汽等气体。
3、知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是了解空气的成分。
2、教学难点是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准备:
三只相同的蜡烛、去底的塑料瓶、水槽、红水、火柴、冰、水盆、筷子、胶带等。
《3、空气中有什么》学案:
一、我看书:看实验图示,读实验说明。
二、我思考:思考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上网查找资料:空气有哪些物质组成的?
2、上网查找资料: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3、带一杯冰或一矿泉水瓶冰,用毛巾包好,用保鲜袋扎紧。
4、请家长帮忙,找一矿泉水瓶的石灰水。
5、每组带一个打火机,上课用。注意安全,不能随意点火玩。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空气的成分。
教学分目标:
1、能够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2、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3、尊重事实,重视证据,能对空气成分的实验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实验1: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
(1)展示三只点燃的蜡烛,按图所示。
(2)猜一猜:这三只蜡烛中,哪只蜡烛最先熄灭?哪只燃烧得最久?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3)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4)学生讨论:实验中有什么现象产生?
2、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你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些问题。
二、研究空气的成分
1、实验2: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师:为了弄清蜡烛罩小杯的熄灭快,罩大杯的熄灭慢,不罩杯的不熄灭的原因,我们做个实验。
(2)学生实验:学生分组按要求做实验,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见书9页)(瓶内水上升)
(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瓶内水上升,因为瓶子内的空间原先被空气占据着,蜡烛燃烧时燃烧了一部分空气,就空出了一部分空间,这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水就占据了这部分空间。)
(4)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
(5)师:这种水上升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燃烧时燃烧了瓶内的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6)小结:也就是说,空气中有一部分气体是支持燃烧的。
2.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借助直观并通过知识迁移,探索和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前后是具有连续性的,知道旧知识可以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练习回顾。 (1)单位换算。
30厘米=( )分米; 120分=( )小时; 2000千克=( )吨。 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创设情境,探索研究
1.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阅读与理解。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教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怎样理解?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 (2)分析与解答。
教师:这里第一个问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
教师:根据分数的意义又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对应图示。
教师小结: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
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教师:那算式该怎么列?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教师:例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 引导学生回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将问题转换成20只是10只的几倍,得出算式:20÷10=2。
(3)回顾与反思
教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不同点:前一题的商是一个分数,后一题的商是一个整数。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在上面的两道题目中,都是以鸭的只数(也就是单位“1”)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鹅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7÷20=;20÷7=;10÷20=。
(4)自主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找一找单位“1”,然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
http://wenku..com/link?url=
3. 苏教版二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几的应用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抽内象的知识容.尽管孩子对倍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知道“1份量”(标准量)和“比较量”的关系,但这些数学语言远没有“几个几”容易理解.教学中要设计了丰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从旧知识的巩固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只有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为“图形的数量或位置关系”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便于学生在比较和抽象中构建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让学生学习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理解题意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在学生初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的教学上,为了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选用的数量尽可能小些,并且尽可能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通过直观形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4. 苏教版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第3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设计
中班数学教案:《等于和不等于》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其实际含义,能用内=、≠表示两个集合的数容量关系,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2、复习数字15,了解它.....·游戏不全等于娱乐,也不全等于教育 游戏不全等于娱乐,也不全等于教育 游戏不全等于娱乐,也不全等于教育。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两点。游戏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教育。同时,游戏也不一定意味着不正经、不严肃,也有正.....·《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单元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苏教版第二单元:升和毫升 第3课时 认识毫升 教学设.. 教学内容:p.15~17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