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为主题的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美丽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硕鼠》控诉
《竹枝词》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
《采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❷ 初中语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这类题材很多。比如杜甫、文天祥的作品,可以整合起来教学。
❸ 那位老师有小学三年级语文主题阅读丛书的教学设计或者教案人教版的。
我想看老师最喜欢的小东西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观察日记》教学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感受心理活动变化,并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观察、积累、表达等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明白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想:
三年级学生刚刚从口头作文过渡到书面作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于书面表达能力。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自己心里想的东西用流利的言语说出来,又将所说的言语用流畅的语言写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创设与作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用学生“想看”、“想说”的积极动机来取代 “作文”的心理压力,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教学重点:学生观察、感受心理活动变化,并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学生把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导、学、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教具。
教学流程:
一、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我最喜欢的“小东西”。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
二、出示教具,激发学生“说“的兴趣。(10分钟)
师:把用黄色绸缎盖住的东西小心翼翼的放在讲台上。再揭开黄布,出现了一个装饰得很漂亮的方形盒子。
生:眼睛睁得更大了,表情中写满问号,等待着与众不同的事发生。
师:小心的轻轻摇动盒子又放回原处,示意盒子里面的东西很贵重,说:“孩子们,盒子里有一个老师最喜欢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猜一猜,会是什么呢?”
生:“是……”
师:很好奇吧?想不想一睹为快?好,把你现在的真实感觉写出来,待会儿读给大家听,我要选出最好奇的同学来观看!注意,名额有限,只有三位。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创设场景,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引导他们及时捕捉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及时的把瞬息即逝的心理感受描摹出来,写出真实的富有个性的心理活动描写片断。】
三、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写出心理感受。(18分钟)
生:写片段。
【设计意图:心理活动描写是学生习作中的一个难题。因为心理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事过境迁,学生无法重新获得当时的感受,下笔自然不容易。即使当时的心理感受还依稀可辨,但孩子们即时关注自身情感的能力不强,一般难以细细描摹自己的心理。加上一般情况下,学生不会有相同的心理体验,我设计这个情景,调动学生获得强烈的心理体验,有机会捕捉自己的心情。】
生:读片段,将片段投影出来。大家评出一名写得好的学生上前观察。
师:“我俩悄悄地看,这是咱们俩的秘密,看完后不能泄露,你能守口如瓶吗?”
生:“我保证守口如瓶。”
师:故作神秘地把盒子慢慢打开,半开半闭地让他观察。全班同学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观察者,想从她(他)的反应中捕捉到答案。
生:看完后不由得笑着走到座位上。神秘气氛弥漫开来。
师:哈哈!同学们,刚才你们都盯着他(她),想从他(她)的反应中发现什么秘密吧,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的感觉?接着写吧,写完后我们再选两名同学上前观察。
生:读片段,将片段投影出来。再选两名同学上台观察。
师:看的人依然不能泄密,结果依旧是观察者若有所悟,笑而不语。座位上的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到极点,加上观察者名额已经满,失望情绪会油然而生。学生可能有不满、生气、抱怨、抗议等等表情。
师:表示无奈。“说说我必须给大家看的理由,要不把你失望或者气愤的心情写一写?写下此时的心情,实话实说,为大家争取揭开秘密的机会!”
【设计意图:学生平时观察容易粗枝大叶,对人物的神态很难注意,对自己的心理感受也事过境迁就淡忘了,但对现场发生的每个细节,对自己此时的心情可能都观察体会得非常仔细。】
生:再写,再读片段,将片段投影出来。
四、揭谜,小结观察、描写心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7分钟)
师:打开盒子,揭开谜底──盒子里放的是一面镜子。然后让学生拿镜子看里面是谁。孩子们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恍然大悟──啊!原来我就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呀!
师:“孩子们,那个老师最喜欢的机灵可爱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就是你啊!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非凡之处,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都能创造奇迹,都是值得骄傲的。请记住,你们每个人在老视眼里都是非同一般的,请相信自己吧!
俗话说:“勤观察,笔生花。”有位语文老师曾对100名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作过调查,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观察生活的好习惯,87%的同学坚持写观察日记。我们刚才进行的就是一次观察活动的训练。我们不光用眼睛“看”了,而且还用内心的眼睛──心,去看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个体,所以大家观察的结果、表达的方法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五、布置作业。(3分钟)
请大家回去以后把这几个片段以《我是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为题整理加工成一篇日记,写出自己课堂上真实的心理活动。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我应顺孩子的天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复苏各种知觉,在尽情参与学习活动后获得独特的自我感受,并且自由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从“想到的”到“说出的”再到“写成的”,自然而然接受了观察的训练。并通过“能看”的诱惑激发学生大胆的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仅体现了“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表达的能力,养成了他们积极向上、乐于观察表现的情感态度。这次训练,是个性化作文研究的成功尝试。】
板书设计:
“我”想看——老师最喜欢的小东西
很想看
羡慕他(她)
“我” 特别想看
失望、生气、报怨
满足、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