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时候唱过的一首颠倒歌,歌词是什么
版本一: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词曲:汪爱丽
歌词:
小小老鼠森林里面称大王,
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
蚂蚁扛大树,
大象没力气,
事情全颠倒。
哈哈!你说可笑不可笑。
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
小鸟儿游呀游在大海里,
公鸡会生蛋,
母鸡喔喔啼,
事情全颠倒。
哈哈!你说可笑不可笑。
版本二: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南北大街东西走,
十字街头人咬狗。
拿起狗来砸砖头,
却被砖头咬了手。
有个老头才十九,
喝着藕来就着酒。
从来没见过这宗事,
三轮拉着火车走。
版本三: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倒唱歌儿顺唱歌,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十万将军一个兵。
河里公鸡会下蛋,麻雀踩死大老鹰。
天上无云会下雨,树梢不动刮大风。
老牛骑马跑得快,猫见老鼠一阵风。
从来不说颠倒歌,聋子听见笑盈盈。
版本四: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歌词:
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
爸爸睡在摇篮里,没有奶吃向我哭,
记得外公娶外婆,我在轿前放爆竹。
版本五: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歌词:
打起喇叭吹起锣,听我唱支颠倒歌。
黑夜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个小孩胡子多。
书本扔在狗窝里,扑克装进文具盒。
七点半上课八点走,急急忙忙倒着挪。
下课问了一声老师早,上课他比老师说话多。
站起答题累出汗,还说三九天太热。
版本六: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歌词:
稀奇稀奇真稀奇,蚂蚁身高三尺七,
老鼠踩死长毛象,蜗牛疾步快如飞。
比目鱼儿天上飞,大鹏展翅水底游,
朝阳升起在夜晚,夕阳下山在早晨。
版本七: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小鱼高高天上飞,小鸟展翅水里游,
老鼠抓住大花猫,蚂蚁踩死大公鸡,
山羊追着老虎跑,兔子吓跑恶老雕,
可笑的事情真不少,小朋友们接着找。
版本八: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颠倒歌,说颠倒,
石榴树上结红桃,
杨柳树上结辣椒;
吹着鼓,打着号,
木头沉到底,
石头水上漂;
小鸡叼了秃老鹰,
老鼠抓住大花猫;
你说好笑不好笑。
版本九:
歌名:《颠倒歌》
语言:国语
类型:儿歌
歌词:
太阳从西往东落,
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
地下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
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苦热直淌汗,
六月暴冷打哆嗦。
黄河中心割韭莱,
龙门山上捉田螺。
捉到田螺比缸大,
抱了田螺看外婆。
外婆在摇篮里哇哇哭,
放下田螺抱外婆。
❷ 幼儿园大班颠倒歌和绕口令
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炎热直流汗,六月寒冷打哆嗦。 妹照镜子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
❸ 儿歌中的颠倒歌集中体现了什么美
在我国儿歌除一般形式外,还形成了一些特殊形式:
1、摇篮歌
摇篮歌也称摇篮曲、催眠曲,古代名为抚儿歌。摇篮歌有的是母亲等长者在婴儿的摇篮边随口哼唱而成;有的则是成人作者创作或加工的歌谣。摇篮歌可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韵律舒缓、乐音谐美,使襁褓中的幼婴松弛神经,悄然睡去。有的摇篮歌没有完整或明确的意思,只是用柔和的声音连缀起几个词语或短句,如:啊哦……啊哦……乖乖哟……觉觉喽……狗不咬哟…… 猫不叫哟……乖乖睡觉喽…… (四川儿歌) 有的则融入了母亲的亲昵和爱护,如;睡吧,我可爱的小宝宝,睡吧,睡吧,月儿静悄悄,把你摇篮儿照。我给你讲故事,我给你唱歌谣。你闭上小眼快睡觉,睡吧.睡吧!(俄罗斯莱蒙托夫《摇篮曲》) 世上流传的摇篮歌,大都以母亲为抒情主人公,有的纯粹抒发母亲的温情,有的寄托了对孩子未来的希望,有的借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对理想的懂憬和对事业的向往(如印尼摇篮曲《宝贝》)……由作家创作的摇篮歌更是寄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流露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2.游戏歌。
游戏歌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念唱的儿歌。孩子们边玩边唱,且歌且舞,可以提高游戏的兴趣,增添欢乐的情绪,可以协调游戏的节奏、动作,还可以丰富游戏的内容。在游戏歌中,有一类叫“哄耍歌”,是母亲或其他长者对语言能力较弱阶段的婴儿所唱,它们或帮助婴儿认知动作,或哄逗孩子戏耍。如:点点虫,虫会飞。点点鸡,鸡会啼。点点乌,鸟会飞,嘟啦。(传统儿歌) 就是母亲等长辈把着孩子的手,指点着周围具体的事物念唱的。小耗子,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儿咬儿叫奶奶,奶奶不肯来,叽里咕噜滚下来。 (传统儿歌)这首广泛流传于我国许多地区的哄耍歌,风趣幽默,歌词语调都充溢着长者对孩子的亲昵与爱抚,使孩子沉浸在无比愉悦之中。游戏歌中更多的是儿童玩乐时所唱的歌谣。如配合拍手游戏的《拍手谣》,配合踢毽的《一个毽儿踢八踢》,配合跳绳的《跳绳歌》,等等。
3.数数歌。
这是一种培养和训练幼儿识数能力的儿歌。它把初步的数字和一些有趣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字变得具体形象,引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学会数数。数数歌中有的着重帮助幼儿识数和掌握最基本的数序。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金近《数字歌》) 有的把数字和动植物等知识相结合,既帮助幼儿练习数数,又得到一些知识。如:小黑鸡,两条腿,小黄牛,四条腿,蜻蜓六条腿,蜘蛛八条腿,螃蟹十条腿,蚯蚓蟮鱼没有腿。 (安徽儿歌《没有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个妞妞来摘果,七个花篮手中提。七个果子摆七样: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北京儿歌《七个妞妞来摘果》) 还有一类数数歌,不仅能帮助幼儿识别简单的数和数序,还训练他们初步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能力。如《数蛤蟆》:一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传统儿歌) 随着蛤蟆的数目依次递进,要求念唱者迅速推算出它们的嘴巴、眼和腿的数目,边唱边算,也起到了训练儿童思维敏捷、语言准确的作用。
4.谜语歌。
谜语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儿童,成人也很喜欢;谜语的形式可以用诗歌,也可以用其他短语或散文体写成。 谜语一般由谜面(喻体)和谜底(本体)组成。谜底就是所猜测的对象;谜面则是启示猜测者的话语,往往运用比喻、拟人、描述等方法去暗示本体的特征。用儿歌形式表述谜面的谜语即是谜语歌。猜谜是一项富有游戏趣味的活动。谜面中蕴含着强烈的悬念,正投合幼儿好奇好胜的心理;谜面的描写往往形象生动,有助于幼儿认识事物,把握概念。谜语歌对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他们的辨别和联想能力都很有益处。供幼儿念唱的谜语歌一般以事物为谜,谜面的文字浅近,让他们稍加思索即能说出谜底,比如传统儿歌:初一一根线,初二看得见,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圆又圆。明确的现象中包含着谜底“月”又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粒黑葡萄,到了夜里毛对毛。(陶行知的《眼睛》) 形象地描绘了眼睛的外观,突出它在晚间的变化,谜底就在说谜者的身上,既亲切又有趣。
5.连锁调。
连锁调也叫连珠体、连句或衔尾式。这种儿歌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去结构,即将前一句末尾的词语作为后句的起头,或者前后句“随韵接合”,逐句相连。传统儿歌中的连锁调意思往往不完整,甚至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节奏韵律感很强,有趣的连语谐音顺口易记,幼儿很爱诵唱。比如:盖!盖!盖花楼。花楼低,碰着鸡。鸡下蛋,碰着雁。雁叼米,碰着小孩就是你。(河南儿歌) 每个句子都很短,极易上口,是在孩子玩“盖花楼”这一游戏时唱的。现代创作的连锁调往往表达一定的意义,让幼儿从中得到启示。比如金波的《野牵牛》:野牵牛,爬高楼;高楼高,爬树梢;树梢长,爬东墙;东墙滑,爬蓠笆;篱笆细,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哒嘀嘀哒!嘀哒嘀嘀哒! 巧妙地把野牵牛的自然形象与连锁调的形式生动风趣地联系起来,既介绍了牵牛攀援的特征,又善意地批评了胆小怯懦的心理行为。
6.问答歌。
问答歌又叫问答调、对歌,有的地区称为盘歌,它的特点是以设问作答的形式表述内容,以此帮助孩子观察、分辨事物的能力。问答歌可以一问一答,如:我说一来谁对一,什么开花在水里?你说一来我对一,菱角开花在水里!我说二来谁对二,什么开花把道沿?你说二来我对二,马兰开花把道沿! 我说三来谁对三,什么开花叶尖尖?你说三来我对三,韭菜开花叶尖尖! (吉林儿歌《十数对花谣》) 有的则是多问多答,如: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像把伞?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松鼠尾巴像把伞!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最好看?公鸡尾巴弯,鸭子尾巴扁,孔雀尾巴最好看! (程宏明《尾巴歌》)什么船儿上月球?什么船儿海底游?什么船儿水面飞?什么船儿冰海走?宇宙飞船上月球。潜水艇儿海底游。气垫船儿水面飞。破冰船儿冰海走。 (李海松《什么船儿》) 问答歌也可以和连锁调结合起来,连续提出问题,这种形式的儿歌往往句式短促、谐音相连、生动活泼,很有趣味。如:嘭嘭嘭,请你开开门。你是哪一个?我是隔壁张小宝。你来干什么?我来借个火。借火干什么?生炉子。生炉子干什么?打劈刀。打劈力干什么?劈竹子。劈竹子干什么?做蒸笼。做蒸笼干什么?蒸米糕。蒸米糕干什么?明天请你杨姥姥来吃糕。…… (陕西儿歌) 歌中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些浅近而又必要的生活常识。
7.绕口令。
绕口令又称拗口令、急口令。它由一些读音相近的词语组合而成。由于语言拗口,而又要求清晰、快速、顺畅地念出,可以用来训练幼儿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提高口语能力,促进思维的敏捷,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儿歌。比如传统儿歌:天上星啦斗,地上鸡啦狗,园里葱啦韭,河里鱼啦藕。又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谁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四十是“事拾”,谁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听,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北京儿歌《四和十》)
8.颠倒歌。
颠倒歌又称倒唱歌、古怪歌、滑稽歌。它通过大胆的夸张,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和各自的特征加以颠倒,达到以反衬正的目的。颠倒歌把不可能出现的事物、现象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产生一种反常、奇特、滑稽的感觉。在引发孩子们好奇之后,促使他们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辨别事物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比如: ‘ 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腊月酷热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姐在房中头梳手,门外口袋把驴驮:成鱼下饭淡如水,油煎豆腐骨头多;黄河中心割韭菜。龙门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抱了田螺看外婆;外婆在摇篮里哇哇哭,放下田螺抱外婆。 (北京儿歌)
9.字头歌。
字头歌是一种每句末尾的字词完全相同的儿歌。这些字词大都是;子;“头”“儿”等,以它们作为韵脚,一韵到底,具有很强的韵律感。每首歌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意思,语言往往幽默、风趣。比如: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镜子,照出一个小孩子。小孩子,卷袖子,帮助妈妈扫屋子,忙得满头汗珠子。 (徐青《好孩子》) 从西头,到东头,这边来了个小老头。穿着靴头,带着帽头,腰里掖着个小斧头,上山头,砍木头,砍了这头砍那头,跟上山来个小丫头,拿着一篮小馒头。摔了一个小跟头,碰了丫头的花花头。小丫头,不啼哭,理理头,拾馒头。找到了砍木头的小老头,小丫头,叫老头:“爷爷 爷爷我给你送馒头。” (河北儿歌) 小小子儿开铺儿,开开铺儿两扇门儿,小桌儿小椅儿,马木筷子儿小碟儿。十棵小树儿,排成一排儿,手儿拉手儿,不怕大风儿。 (北京儿歌)
❹ 蒙氏阅读诗歌颠倒歌教案
目标
1.认真地倾听《颠倒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能辨出诗句中的错误。
2.学习改变儿歌的方法。能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创编儿歌。
3.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准备
1. 玩具、汽车、手机、彩笔、教师的衣服等。
2. 丰富幼儿对季节的变化及有关自然界发生的一些现象。(刮风、下雨、下雪、打雷、闪电、结冰、解冻等)和动物生活的一些基本知识。
过程
一、感受体验:
1.教师请小朋友喝汽水:教师倒拿着汽水瓶做喝水的动作
【建议:这一环节是用动作幽默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倒拿着汽水瓶”在幼儿看来,违背常理。因此这一动作能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启迪心智;同时把活动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正确理解“颠倒”一词,易于幼儿接受。】
幼:(笑)您怎么能喝到呀?把瓶子拿倒了!
【建议:这一环节,从幼儿的“笑”可以看出幼儿已体验到幽默的快乐】
师:(做手挠腮的动作),你看看我这个粗心的人,应该是瓶口朝上边呀!
【建议:这一环节是运用了动作幽默、表情幽默、语言幽默。“挠腮”,教师表现出的动作、透露出的表情,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2.与1同样的方法。
(1)教师请小朋友玩汽车,教师故意把车顶和车底拿颠倒了,让幼儿去发现问题并纠正。
(2)教师请幼儿观看老师穿的新衣服
幼:(大笑)“老师您把衣服穿反了。”
师:奥,原来我把衣服的前边和后边穿颠倒了。
教师小结:“今天我做了好几件错事,把汽水瓶、汽车倒着放、笔倒着拿、衣服倒着穿。我把这些事情都弄颠倒了。要不是小朋友告诉我,我就闹出大笑话了,别的老师也会笑话我了。小朋友的眼睛真明亮,一下子就看出来了,我真要好好谢谢你们了,我给小朋友鞠躬,我谢谢小朋友!”
【建议:再次运用动作幽默和语言幽默,“鞠躬”“谢谢”,教师附之于动作、表情,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是一个风趣可亲的“朋友”,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二、介绍“颠倒歌”
1.讲“颠倒歌”
师:有个人也像我一样,糊涂地说了很多错话,编了一首歌叫“颠倒歌”,现在我说说你们听听,你们要仔细听认真想,看看他说得对不对?有什么错?错在哪里?好现在听我朗读:
太阳西起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
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
江里骆驼会下蛋,山上鲤鱼搭成窝。
腊月酷热直流汗,六月寒冷打哆嗦。
【建议:教师在朗读的过程,结合儿歌的内容边读边用手势、表情等幽默的方法激活幼儿情绪,与老师的情绪引起共鸣,从而使活动获得感染力、吸引力和控制力,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认知心理的需要。】
让幼儿找错并说明理由。
师:“要找错呀可真不容易,不像小朋友吃冰糕、巧克力那样简单,是要动脑筋的,看看咱们班的聪明宝贝是谁呢?”
【建议:这一环节教师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以“吃冰糕”“巧克力”的易,衬托出找错的不易,引起幼儿的注意。用语言幽默,“聪明宝贝”给予幼儿以激励,激发幼儿改错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师小结:你们听得真仔细,把他说颠倒的事全听出来了。现在我要你们办一件重要的事情,你们要用心记住他先说了什么?又说了什么?最后说了什么?
2.再一次朗诵诗歌:朗诵第一边时,速度要适当放慢,请幼儿思考,加深记忆。朗诵第二边时,有儿可跟着教师一起朗诵,熟悉儿歌内容。
三、改编颠倒歌
1.改编儿歌
(1)交待改的方法
师:刚才我把事情办颠倒了,是你们帮我改过来的,你们真是个聪明的小一休呀。来来来,聪明的小一休,咯的咯的咯的——,帮助这位糊涂人把颠倒的歌也改过来好吗?在改的时候,请你们注意,每一段只要改几个字就可以了
【建议:这一环节为消除幼儿疲劳,不失时机运用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语言幽默的效果,让幼儿在笑声中不知不觉的身心得到放松,以兴奋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来。“聪明的一休”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人物,尤其是“咯的咯的咯的——”,声情并茂,能缓和活动气氛,使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以促进幼儿智慧和潜能的充分发挥。】
(2)带领幼儿逐字逐句改。先改第一句。
(3)幼儿与左右同伴一起改编,教师巡视指导。
(4)请幼儿说出改正后的儿歌,教师与幼儿给予补充更正。
太阳东起往西落,听我给你唱支歌。
天上打雷震天响,山上石头滚下坡。
江边乌龟会下蛋,燕子屋檐搭成窝。
六月炎热直流汗,腊月寒冷打哆嗦。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帮助那位糊涂人,把颠倒的东西改了过来。可是我们怎么尽快告诉他呀!”
幼:打电话、写信
2.打电话
请幼儿通过打电话,把改过来的诗歌告诉他(巩固新编的诗歌)
同时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做事情要细心认真。
师:“刚才我发现小朋友那么高兴,谁能在打电话的时候,用幽默的动作或者语言给糊涂人表现一下呢?”
【评:这一环节,让幼儿通过老师的幽默表现得到启发,从中体验幽默的效果,使幼儿情绪激昂,愉快的结束活动。】
❺ 来唱颠倒歌,歌词是什么
《颠倒歌》-小蓓蕾组合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倒唱歌儿顺唱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 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倒唱歌儿顺唱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 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倒唱歌儿顺唱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我打弟弟门前过 看见弟弟摇外婆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满天月亮一个星 千万将军一个兵
从来不说颠倒话 聋子听见笑盈盈
《颠倒歌》是小蓓蕾组合演唱的歌曲,收录在专辑《044、儿歌曲库-幼儿唱游歌曲》中。
小蓓蕾组合是童声合唱的一个组合,所在地区为香港,被称为“儿歌爷爷”的吴颂今是他们的老师。其成立于1980年,成员是5至15岁、嗓音条件好、歌唱水平高的小歌手。
小蓓蕾组合其成员由5至15岁、嗓音条件好、歌唱水平高的小歌手组成,曾经以小蓓蕾组合、小蓓蕾歌唱组合、小百灵歌唱组合、小红星歌唱组合、小青蛙合唱队、小可爱组合、小菩提组合等多个艺名,演唱录制过上千首不同题材风格的优秀儿童歌曲,出版发行过40多个唱片磁带专辑。
❻ 颠倒歌的歌谣
颠倒歌
原唱:佚名
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东西路,南北走,顶头碰上人咬狗。版
拾起狗来砸砖头权,又被砖头咬了手。
老鼠叼着狸猫跑,口袋驮着驴子走。
另一版本是:
吃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砸砖头,又怕砖头咬我手。
(6)儿歌颠倒歌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颠倒歌几乎都是这样,把自然界的某些规律、某些常见现象来个颠倒,在这个颠倒的世界里,四季可以打乱,雄雌可以混淆,弱者可以战胜强者等等,可以让想象力自由驰骋。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曹县有这样一首:“颠倒话,话颠倒,石榴树上结樱桃。蝇子踢死马,蚂蚁架大桥。丫丫葫芦沉到底,千斤秤砣水上漂。我说这话你不信?老鼠衔个大狸猫。”它把多组事物放到一起颠倒着唱,思路非常活跃。
❼ 《颠倒歌》太阳从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腊月炎热直流汗,六月寒冷
顺序歌:
太阳从东抄往西落,听我唱袭个顺序歌。
天上响雷轰隆隆,地上石头滚下坡。
江里鲤鱼不下蛋,山上骆驼不搭窝。
腊月寒冷打哆嗦,六月炎热直流汗。
妹照镜子手梳头,门外驴把口袋驮。
(7)儿歌颠倒歌教学反思扩展阅读:
在我国俗文学园地有一种别有意趣的颠倒歌,它的创作风格类似于打油诗体,其特点是运用“故错”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说,这种歌因为其幽默谐噱的民间趣味,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