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案大班数学认识数字6的加减法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回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答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B. 幼儿园中班数学6和7的分成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 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 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 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 教师:比6 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
C.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比较6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空间大小的影响,正确判断6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具有初步的观察、比较、判断等量的能力。
3.能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认识6以内的数,已经具备判断5以内数量的能力,幼儿已认识菊花。
2.物质准备:数量为4~6的各种动物卡片,菊花图片,活动过程:
1.菊花真美丽教师出示一朵菊花,这是什么花?它是什么颜色的?菊花好看吗?菊花要送给谁呢?
2.谁要菊花(1) 出示动物图片,教师:今天有许多小动物都要菊花,看看它们是谁?(幼儿说说图片上的小动物)(2) 教师:你能用很快的方法看出小动物有几只吗?(幼儿目测并介绍自己的方法)(3) 教师小结:先看聚在一起的几只小动物,再接着数其它的小动物,就能很快地知道小动物有几只了。
3.菊花送给谁(1) 教师:菊花要和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的小动物一起玩,应该送给谁呢?引导幼儿观察每种动物的数量,找出数量为6的动物。
(2) 教师:这些动物排的队伍一样吗?为什么都是6个呢?引导幼儿能不受动物排列形式的影响判断数量。
(3) 请个别幼儿送菊花,并讲述:××是6只,可以用6来表示,菊花送给××。
4.我的星星最多(1)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小动物们要发奖牌了,拿到奖牌后,请你看一看,你的奖牌上有几颗星?你们一组谁的星星最多?
(2) 幼儿领奖牌操作。
D. 学前班上期数学教案6以内数的多少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习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回数的含义答。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二、利用教具,学习6以内的加法。
如幼儿园养了5条金鱼,遥遥家又带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号,并一起解决其中含义。)
以同样方法练习其他题目。
三、利用幼儿用书
四、作业交流。
课后反思
E. 大班数学教案6可以怎么分
【活动目标】
1.在实物、图卡等操作的基础上,探索并理解6的分合,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
2.尝试用不同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尝试按序排列并记录。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6的分法(三种规律)
2.幼儿操作纸6的分合
3.操作材料:
(1)分圆片:圆片,分类盒铅笔;
(2)翻圆片:圆片,铅笔。
(3)分珠子:串珠板、铅笔。
(4)分花生:花生,分类盒。
【活动过程】
1.第一关:复习游戏“碰球”:3、4的组成
“今天我们来玩冲关游戏,听好了,第一关:复习3、4的组成。”
“冲关成功的,我们一起“耶——”表扬他,说错的,我们给他加加油!”
2.第二关,自主探索学习6的组成。
(1)出示空白的分合式,介绍探索要求:
“我们已经学习了2、3、4的分成,今天的第二关就是:你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自己探索6的分成。”
①第一组:翻花片,记录6的分成。
②第二组:分珠子,并记录6的分成。
③第三组:分花生,记录6的分成。
④第四组:分圆片,并记录6的分成。
(2)要求:小朋友分一次记录一次,记录好后请把你所用的材料放回篮子。
(3)幼儿自主探索6的分成。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教师及时总结并出示相应规律的分成,并一起读一读。提问:你用的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规律的方法:递增规律、递减规律、交换规律。有规律的分法和记录方式能让我们比较容易记住6的分成。
3.第三关:实践验证,巩固并用所学到的方式再次进行6的分成。
“第二关,你们都通过了,那我们一起来挑战第三关啦!老师准备了一份种子,总共有6颗,请你们把这些种子也分成两份,可以用划线的方法来记录,但是有个要求要用你刚才没有用过的方法进行记录。闯关成功后到老师这里领取小贴花一颗。开始挑战!
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操作材料进行操作,也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记录下结果。我为幼儿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并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