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6 10:24:52

① 实用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三册unit6电子教案谁有只有课后题的答案也行

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第1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在合作中设计验证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方案。
2.能积极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认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背景资料:
地球自转是一种绕轴旋转运动,在北极上空观察呈反时针方向,南极上空观察则呈顺时针方向,习惯上称为自西向东旋转。自转周期为一日,因参考点不同而有恒星日(以恒星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以太阳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和太阴日(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之别,时间分别为23时56分、24时和24时50分。自转角速度为每小时15度,线速度则因纬度和海拔不同而异。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上昼夜更替,并使地表一些自然地理过程具有昼夜节奏,还使运动物体如气团、洋流和流水发生偏转。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地球的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还使潮汐转变为与自转方向相反的潮汐。
好奇点:
模拟昼夜的形成可能是学生的好奇点。
课时安排:
2课时,两个活动各用1课时。
活动1 开个学术讨论会
活动目标:
1.能承认地球在不停地自转,敢于对别人的结论提出质疑。
2.能概述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
3.能说出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需24小时。
4.意识到科学发展是漫长的过程,很多事物的运动规律需要从更广泛的范围进行研究,才能真正弄清楚事物的本质。
活动建议:
1.建议本活动在小组讨论基础上全班共同进行。
2.活动可直接从教材的引入开始。布置学生在小组内用5~6分钟的时间为讨论会做准备。如果学生对地球围绕太阳转没有任何疑问,可请一部分小组为“太阳绕着地球转”的观点寻找证据;另一部分小组为“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观点寻找证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对昼夜成因的解释。
3.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包括“科学在线”的资料后,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认识的艰巨过程。并体会哥白尼日心说的巨大贡献。
4.“科学在线”之后的一段文字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更完整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做适当引导。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白天与黑夜
教学内容:

② 《谁先迎来黎明》教学设计

执教:舟山市定海小学袁优红● 教材分析 《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第一部分直接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地区图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明确黎明迎来的时间与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开门见山。第二部分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模拟观察各地迎来黎明的先后顺序,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会不同,很自然进入“地球自转方向究竟是怎样的” 探究。第三部分在地球自转方向的探究中,通过让学生建立相对运动概念,根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来认识地球的自转方向。第四部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到地球仪上的经线,并且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经线差来计算两地的时差。这实际上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及地球自转周期的知识来解决,是有一定难度的。 ●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2、通过回忆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3、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认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分析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2、难点:世界时区图的认识。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只、世界时区图一张。 教师准备:世界时区图一张、转椅一把、课件。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老师搜集了两个城市的一些照片与大家共同分享。欣赏完后,请说一说是什么城市?(北京、乌鲁木齐)2、你们知道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吗?我们可以通过地图来观察一下。我们还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不停的自转,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这两个城市,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哪个城市会先迎来黎明呢? 二、模拟实验: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1、因为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无法看到它的真面目,我们通常可以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观察谁先迎来黎明。 给大家准备了实验器材——手电筒、地球仪。 模拟实验记录单 我们组发现,( 三、理解相对运动,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1、为了帮助我们研究,我们先来回忆与感受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运动现象,看看有什么规律?(1)乘在向前行驶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的运动的?(2)乘在向后倒退的汽车上,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3)乘坐旋转木马,大转盘,看到外面的景物是怎样运动的? 科学记录单二 四、认识世界时区图1、确定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现在你们能判断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迎来黎明,再次让地球仪自转起来。2、北京和乌鲁木齐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几小时呢?也就是说,北京迎来黎明了,乌鲁木齐要再过几小时才能迎来黎明呢?3、这个问题我们请世界时区图来帮助我们解决。出示世界时区图。从图上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日出的时间相差几小时?4、介绍世界时区图:为什么世界时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算出各个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差了多少呢?(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图呢?) 五、课堂总结 总结地球运动的几个特点:运动方向和方式、周期、证明地球自转的证据。

③ 教科版五年级下科学教案 4 地球的运动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目的:
1、知道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通过有关“傅科摆”的资料,初步理解“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3、初步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4、认识到地球自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但是能通过实验证实。
教学重点:认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自转。
教学准备:单摆一个,支架一个,有关“傅科摆”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明确目标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运动呢?(生:自转、公转)
的确,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设备观察到地球在自西向东地自转。而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自转的,那他们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证明地球在自转》。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一)认识摆的特点
(1)出示单摆明确起摆要求,并进行前后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摆锤的摆动方向?
师:这是一个摆,(板书:摆)它是由一条摆绳和一个摆锤组成的,古人就是通过摆发现地球在自转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对摆进行研究。谁愿意上来帮助老师将摆锤南北方向摆动起来?(请一名学生起摆)(口述起摆要求)拉紧摆绳,提起摆锤,靠近铁杆,与铁杆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自然松手。
(2)师:现在我们观察到摆是南北来回摆的,如果老师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摆锤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测)师:为什么这么猜?转动180度呢?转360度呢?
师: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摆的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出示底盘)这是一个可以自由旋转地圆盘,我们将摆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圆盘上,方便我们南北方向起摆。接下来怎样研究摆的摆动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学生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不错,但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可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验的注意事项。(起摆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幅度不能太大,尽可能减少外力对摆动方向的影响。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摆的摆动方向,特别留意摆架在转动90度,180度,360度这几个位置时摆的摆动方向。切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停下圆盘的转动,而是要求圆盘始终以一定的速度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出示注意事项)
教师强调注意点:
①小组内分工明确
②摆架底座南北方向摆放,摆锤南北方向起摆;
③缓慢而平稳地将底盘转动一圈。
④底盘转动一圈地过程中,随时观察90度,180度,360度摆的摆动方向。
教师演示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并出示实验记录单,要求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单。
(3)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4)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始终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那东西方向起摆,转动一圈后摆动方向会变化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东西方向起摆。
(5)教师简单小结:大家通过实验发现摆在摆动过程中,摆的摆动方向基本不会随着摆架的转动而发生明显地改变,我们也可以说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板书: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在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我们的这项发现和许多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的结论是一致的。
展示点拨 精讲质疑
(二)认识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引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叫傅科的科学家也在研究摆的性质,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什么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播放傅科摆的视频资料。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资料,结合资料思考这三个问题。
傅科摆是一个特殊的摆,和我们的摆相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67米的摆长(20层楼高),27千克的铅球组成的摆。)
傅科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摆在一段时间内沿着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
他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生: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师:傅科摆摆动平面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板书:傅科摆)
4、介绍北京天文馆内的傅科摆。
师:我国北京天文馆内也有一个傅科摆,让我们通过视频来认识它。
5、教师小结:
通过视频我们发现傅科摆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与当地的纬度有关。在北京纬度为40度的地区,傅科摆转动一周需要37个小时多,纬度越低,傅科摆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越长,如临安的纬度约是北纬30度,所以在临安当地傅科摆的摆动平面转动一周需要的时间约是51个小时多。
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三)寻找其它证据证明地球在自转
(1)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傅科摆是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除此之个,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也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呢?
水的旋窝,河床的冲击、昼夜交替、炮弹运动方向的偏离、探井测量法等等
(2)交流资料,拓展认识。
(3)交流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生: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光,太阳照射到的一面是白天,照射不到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自不停地西向东自转,就形成了昼夜交替。)

一、填空:
1.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 ( )理论。他认为,(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 ) 旋转;
2、波兰天文学家 ( ),提出了( ),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他认为 (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3、法国有一位叫( )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4、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简答题: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对于北极星的“不动”,你是怎样解释的?

总结反思 教学延伸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现象也能证明地球在自转,只要你能仔细观察,让我们像傅科这样做个有心的学习者。

④ 幼儿园大班文学教案地球圆圆,钱万成 地球园园,爱转圈圈 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 围着太阳转,一圈是

活动目标: 1、知道地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的灾难及简单的原因。 3、愿意为保护地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收集过关于地球灾难的故事、图片等资料并初步了解原因。 2、关于地球灾难的图片若干。 3、将各种资料和图片制成展板。 4、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地球仪,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地球仪)“小朋友知道我们生活在哪个星球上吗?” (地球上)“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这个地球仪一样是圆圆的,除了我们人类,地球上还有什么?” (动物,植物)教师小结:地球上不仅生活着我们人类,还有各种动物,植物也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 2、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交流、了解地球的灾难。 (1)“人类,动物、植物都快乐地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上有许多灾难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伤害和威胁,我们一起来看看有那些灾难。 ” 教师出示海啸、地震、雪灾、干旱等图片,让幼儿观察。 “海啸、地震、雪灾、干旱这些灾难是自然灾难,是我们人类无法避免的。但是有些灾难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想想如何来避免灾难的发生。 ” (2)教师出示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冰川融化等图片,让幼儿观察。 “这里的森林怎么了?动物会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类乱伐树木)“这里的河流怎么了?水里的鱼会怎么样? “看看图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会这样?“幼儿讨论、交流。 (3)“森林没有了,水变黑了,空气被污染了,人类会怎么样,动物会怎么样?” (会生病、生命受到威胁)教师小结: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乱伐树木、乱扔垃圾、排放废气、污水,造成森林变小,水土流失,水域和空气被污染;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 4、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如何保护地球。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为了让人类、动物、植物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地球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幼儿自由讨论。 如:不乱扔垃圾,不往河里排污水,不向天空排废气,节约用水,多植树,把垃圾分类处理等。 “怎么让大家都了解地球的灾难,都去保护地球呢?” 教师出示图片、资料,引导幼儿制成展板。 “我们可以把这些图片制成展板让大家都来参观,让大家知道保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让大家都来保护地球。 ” 5、体验活动:给垃圾分类。 “小朋友看这里有许多垃圾,但这些垃圾并不都是没用的,有的还可以回收再利用。如废纸可以捣成纸浆后做再生纸,碎玻璃可以加工后再做成玻璃瓶、玻璃杯。回收垃圾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保护资源,是保护地球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小朋友给垃圾分类吧! ” 教师出示两个垃圾桶,让幼儿分类。 “幼儿园里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带着垃圾桶去回收垃圾吧!

阅读全文

与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