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的教案
《文 具 店》
教材分析:教材创设文具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多少元”展开讨论。由于是求4个0.2是多少,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是没有问题的。再让学生探索0.2×4等于多少,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交流。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参考前面的教学设计片段。教材中呈现的方法都突出体现了乘法的意义,分别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和借助直观模型得出了结果。
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的意义(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重难点:
结合乘法的意义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法
课前准备:主题图、投影仪、方形图、学生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你们开学为自己买了哪些文具?
二、文具店
老师也想买一些文具,我邀请你们陪我一起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展示主题图,板书:文具店。)
你从文具店的这个柜台获取了哪些信息?
每支0.3元,也就是多少钱一支?
0.4元、0.6元呢?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即时评价)
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想请你们来帮我解决:我想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板书: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
请在练习本上列式,写完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怎样列式?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0.2×4
0.2×4表示什么?
4个0.2得多少?(板书:=)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表达好了,再思考一下,4个0.2得多少还可以怎么想?
OK了就跟4人小组交流一下想法。
0.2×4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还有谁想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书上38页也展示了3位小朋友的想法,看一看,有没有跟你的想法一样的?有就请在旁边画“√”,没有的话就在空白处加上你的想法。
以后我们可以从这些方法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都应该一样。请把这题的计算结果填在书上38页空白处。
三、 试一试
请看到39页试一试,这一题是什么意思?(先列式,再涂色,最后根据涂的结果把得数写上。)
请独立完成。 巡视指导。
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要求“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你是怎么做的?
对的给自己画一个“”。
第2题,谁来说?
对的给自己画一个“”。
四、 练一练
第1题:你能计算4×0.3吗?跟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第2题:涂一涂,填一填。
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每个正方形代表“1”,这里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每小格就代表(0.01),0.01×10表示什么?就是要我们涂出什么?(让我们涂出10个0.01)
0.01×50呢?0.01×100呢?(涂出50个0.01和100个0.01。)
请动手涂一涂,然后再填空。
0.01×10你是怎么涂的?
0.01×50表示什么?10个0.01涂1个竖条,那么50个0.01就应该涂……
(展示)是这样吗?这个图用小数表示就是(0.5)。
0.01×100你怎么涂?
根据刚才涂色的结果,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不涂色,看你能不能快速抢答?0.01×1000=?0.01×10000呢?
你发现什么规律?跟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你发现什么规律?
还有谁想说?(即时评价。)
这题做得全对的,给自己加一颗“☆”,发现了规律的给自己画一个“”。
得“☆”的举手;得“”的举手;。
五、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你的同伴分享一下吧!
今天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计算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细心!
2. 习题课教案怎么写
教学目标:
1.查缺补漏,复习巩固1-3单元的知识点,
习题课教学设计2
。
2.练习听力。
教学重点:
1.听力。
2.语言知识。
3.语法选择。
教学难点:
1.听力
2.语法选择
前置作业:
完成周报综合能力检查题,有不会的可以请教老师,或留待课堂解决。
教学过程
1.堂上完成听力。
让学生先听每段对话或短文两遍,对答案,再放录像,与学生一起找出关键词。
T:1&2关键词都很清楚:last Friday,volunteer,但材料中有两个时间状语,所以听的时
侯要小心不要掉进陷阱。
T:第3题的关键词是English Oral Test。但如果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可以从下文中的
Practice speaking中得知是Daming worried about his spoken English.第4题,听力原文
是I'll help you change the sound of the tape into an MP3 with my computer。我会帮你用电
脑把磁带转化成MP3的格式。
T:5,6,7三题的答案基本上都集中在材料的中间,the police询问caller信息那个部分。
Caller's name is Li Qing,so we can call her Miss Li;the case happened at 10p.m.,it was in the evening;第7题可以用排除法,选项A没有提及,B有提及且信息相符,C信息不符。
T:第8题,从sunshine一词可看出the weather that day was sunny;第9题可能有点难,
可以用排除法,文中有提及maths problems,so maybe Sammy was doing his homework,
而选项B根本没有提及过,选项C,材料中至少Sammy could see the people coming and going from the window,but he wasn't watching people work.第10题很简单,Sammy played with his good friend Beibei.
2.语言知识。
以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讲答案和为什么选这个选项,遇到学生不会解决的我再来讲解,
教案
《习题课教学设计2》
T:第15题,mistake是可数的;17题one of+最高级+名词复数表示最…的之一。29题
Suggest doing sth.
3.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简单小数加,减法例4买文具的够不够优质课教案
第三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倡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和感悟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知道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体会算理,加深对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设计 教 学 反 思
一、 学前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
2、笔算下列各题。
32+54= 68-7= 48+9= 25-17=
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
3、教师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
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8+0.6= 0.8-0.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
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
教师总结并板书:
0.8+0.6=1.4(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0.8
1元4角 +0.6
1.4
答:一共1.4元。
0.8-0.6=0.2(元)
方法一:8角 方法二: 元角
-6角 0.8
2角 -0.6
0.2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
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2、学习例3(2)。
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
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9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
3、学习教材第97页例4.
出示例4 。
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10-6.8=3.2(元)
2.5+0.6=3.1(元)
3.1<3.2,所以买铅笔够。
方法二:10-6.8=3.2(元)
3.2-2.5=0.7(元)
0.7>0.6,买铅笔够了
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
2.5+1.2=3.7(元)
3.7>3.2,所以钱不够。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内容和例3、例4,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低位算起;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不同点:教师应到学生观察例3、例4,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结合第9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出问题边解答,师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互相合作,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估价编题,并说出解题过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4+4.9= 6.5+0.8= 5.2-0.7= 4.1-3.3=
2、把下面三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
魔方 小布熊 布娃娃
7.8元 3.7元 5.2元
(1)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布熊一共花( )元。
(2)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布娃娃一共花( )元。
(3)买一个布娃娃比买一个小布熊贵( )元)。
3、写出竖式,并计算。
4.8+5.6 5.6-4.8 5.6+5.2 5.6-5.2
四、思维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0.8-0.5= 0.7+0.4= 1.6+2.3= 1.9-1.3=
2.3-.3= 5.3+1.6= 0.5+3.1= 0.8+1.5=
2、动脑筋试一试。
7.□ 6. □
-□.3 +□.5
3.5 13.3
4. 小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买文具问题导学式教学设计
1
庙沟门中心小学
朱巧莲
今天我上课的课题是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下面把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及处理教学内容时采用的教学策略简单的说一说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册书及单元的地位: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课
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它在教
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二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
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
的试商方法。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其基本方法与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
的数值可能较大。在试商时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这里安排竖式计算是为
了分散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为后续的学习除数是任意的两位数
及三位数打下伏笔。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
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
归纳计算方法。
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
解决
80
元可
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
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
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
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以及学生心理特点和
认知规律,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①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中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②在归纳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陈述算理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用数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做数学。
②在具体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
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情感与态度:
2
①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未知”转化“已知”的数学思
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是可“变化的”
、
“具体问题具体分
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买文具送给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学生分享到关爱他人快乐,与别
人共享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是本单元后面要
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基础。
因此,理解算法掌握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
法学法上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
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
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把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尊重差异,交流互动。如在讨
论
80/20
为什么等于
4
时,因为学生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
同,这样的差异为数学提供了资源,
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不同方法
的交流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思维上发生交往,促使参与数学
活动的每个人都有所思。
2
把机会留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如在理解算理上,
在教师的引
导下通过孩子们摆一摆,说一说去感受体验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师直接的
告诉怎样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孩子们自己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这样有助于
发展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
乐。
3
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
这里的给问题不是老师提出
问题学生答,而是教师很巧妙的设计一个冲突,让学生主动思考。如在教
学竖式的必要性时,我问:既然大家都认为口算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习笔算
呢?
(五)学法
我们常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
人”
,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首先会倾听,注意提醒学生要
倾听他人的发言:你听懂了吗?能重复吗?其次,会合作会交流。如在讨
论
80/20
为什么等于
4
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在交流多种
方法中互补、反思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