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碳酸教学设计

碳酸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4 13:42:46

『壹』 求《化学教育》第6期让化学的课堂散发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生活中常见的盐—碳酸盐”课堂教学设计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笔者从教学中发现每次教完酸碱盐特别是盐这部分内容后,经常会听到学生抱怨:“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酸已有几条,碱又有几条,现在再加上盐又有几条……”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感受就是这些需要背诵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原理呢?我们该如何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碳酸盐”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思考、探索与尝试。
1教学设计的理念
化学来源于生活,传统教育把科学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使学生固定在单一的“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致使学生忘掉了自己,远离了“生活世界”,于是教育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科学教育从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把科学看成是人类生活中的科学。因此,新课程中的化学教学应力求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2教材内容的剖析
从新教材的编制来看,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似乎在弱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就不作要求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反应,重要的反应通性实际上还是有要求的,这些知识还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如果我们像旧教材那样过于密集纯粹地传授这些反应规律,必然会给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怎么办?将盐有关的知识“包装”起来,选用生活的场景、生活的问题来衬托和贯穿,让学生感受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有效地理解知识,进一步强化建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化学的基本观念。
新教材中介绍了3种生活中常见碳酸盐的代表物——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这3种盐的介绍课本中的内容并不多,尤其是3种盐在生活中的用途仅仅只是几张图片的展示或简单一句话的说明。可见,教材无非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而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却蕴藏着许多现实性、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材料,这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挖掘的。
3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组成上的共性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
过程与方法:从自然、生活等多种视角来认识碳酸盐这一类物质;通过性质实验的探究,认识碳酸盐的共性,由此归纳出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并引导学生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领悟“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基本观念;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由现象探究本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树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活中化学现象和事例所蕴含的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用化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振兴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设计的思路
从“火烧圆明园”历史事件开始,创设情境,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关注,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碳酸盐,然后紧紧扣住“碳酸盐的性质和用途”这2条知识线,不断地把握教学时机,寻找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和生长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化学物质,切实感受化学学习的实用性,体验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感。
5教学的过程与分析
5.1再现历史,感知物质
(图片引入)圆明园遗址照片。
(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圆明园号称万园之园,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修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收藏了许多精美的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动用了大量的汉白玉石料。你们知道汉白玉石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学生发出惊叹,对此成分很好奇,很兴奋,互相询问,根据生活经验猜测是碳酸钙。)
(追问)请你说出碳酸钙的化学式?俗称?
(追忆历史)汉白玉就是大理石的品种之一,由于它洁白如玉、材质坚硬,自古以来就是上等的建筑物材料。但有段历史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1860年,有2位强盗闯入了园内,他们在园内大肆抢夺、破坏,到处放火,一些用汉白玉修建的宏伟建筑经大火焚烧,酥裂开来,成为了碎片。
(教师适时有意“留白”,学生沉浸在悲愤的心情中。)
(教师趁势激发)圆明园的烧毁太让我们心痛了,但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珍惜今天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
(教师趁势联系实际追问)它的被烧毁,其实蕴含着一个化学原理。为什么那些坚硬的汉白玉石材经过大火焚烧就碎了呢?你能用化学原理去解释吗?
(学生情绪又高涨起来,积极思考,争相回答,并书写有关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
(再联系生产询问)这样的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一般有哪些应用?
(学生作答)工业制二氧化碳。
(继续追问)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
(学生板书有关化学方程式。)
[分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法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笔者通过“圆明园遗址照片”展示到真实历史事件再现(这里借用了沪教版课题“石灰石的利用”中有关圆明园的材料),设置恰当的情境,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感悟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激起了学生长久的学习热情。
5.2实验探究、走进生活
(提问)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在物质的分类上我们把它归为酸碱盐的哪一类?
(学生作答)盐
(转入正题)今天我们再介绍生活中另外2种常见的盐:碳酸钠,化学式Na2CO3,还有一种叫碳酸氢钠,它的化学式NaHCO3。
(学生思考1)请你们观察这3种盐CaCO3、NazCO3、NaHCO3在组成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观察、交流)都含有碳酸根离子
(教师补充说明)事实上碳酸氢钠NaHCO3在水溶液中先解离出碳酸氢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再进一步解离出碳酸根离子。由于这3种盐在组成里都含有碳酸根离子,因此我们把这3种盐又称为碳酸盐。
(学生思考2)这3种盐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吗?有什么样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生积极猜想:可能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碳酸盐与酸反应规律,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归纳总结)碳酸盐与酸反应规律: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从3个实验中,你能获得启示如何检验某物质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呢?
(学生归纳总结)检验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方法
(学生亲自体验、探究设计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联系生活追问)家中有什么物质能代替上述实验中的药品?
(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
[分析]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每学到一知识点就应设法引导学生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所见所闻相联系,一旦所学的东西被派上“用场”,学生求知的劲头会更大,跃跃欲试的要求会更强烈,对于活跃课堂、延伸课堂、激活知识、发展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以“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背景,把应用与学习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带到生活中去,使实验变得有现实意义,使化学的学习变得有价值。
5.3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联系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含有碳酸钙?
(学生七嘴八舌,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补充归纳、展示图片)日常生活中含有碳酸钙的物质:珍珠、贝壳、牙膏、珊瑚、千奇百怪的溶洞、大理石、汉白玉作品等。
(联系生活)碳酸钙广泛存在于生活中,你知道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相互交流)用途:①做建筑材料(展示华表、大理石地面图片);②做补钙剂、治疗胃酸过多(展示相关药片标签图。
(学生思索生活)你知道碳酸钙做补钙剂、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吗?
(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利用碳酸钙与胃酸中盐酸反应原理。)
(过渡)除了碳酸钙可以治疗胃酸,碳酸氢钠也可以用来治疗胃酸。
(展示图片)碳酸氢钠片药片说明书。
(学生聚焦课件画面、文字,分析碳酸氢钠治疗胃酸的原理。)
(过渡、提问)碳酸氢钠除了治疗胃酸过多以外,还有哪些用途?
(投影图片)碳酸氢钠做发酵粉。
(介绍)碳酸氢钠的俗称:小苏打
(学生思索生活)碳酸氢钠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提供信息: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馒头、面包、糕点等发面食品的一个特点是面团中有许多小孔)
(学生结合前面刚学的碳酸盐性质作出分析判断:小孔原来是二氧化碳住过的小房子。)
(过渡)除了碳酸氢钠可做发酵粉,碳酸钠也可用于发酵粉。
(展示实物、投影图片)方便食用碱包装袋。
(联系生活、教师介绍)碳酸钠广泛应用于洗涤、造纸、玻璃生产等;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口碱。
(学生感悟碳酸钠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提问)碳酸钠属于盐,但为什么俗称纯碱?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提炼出碳酸钠化学性质可能呈碱性。)
(实验探究)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观察思考)从这个实验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顿悟:盐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
(化学史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事迹
(小组合作)以我们现在所学的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钠为例,并结合前面所学到酸、碱有关性质的知识,从中概括出盐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教师补充实验,完善盐有关的性质。)
(反馈练习)略
(感悟与收获)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你的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化学就在我的身边;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分析]从化学回归生活,这一回归是理性的升华,是知识的应用,是能力的提高,是成功的体验。
6教学反思
不妨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的教学必然使原本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显得那么苍白,那么僵化,久而久之使学生觉得化学的学习是那么的索然无味,看不到学习它的价值,只是觉得这是一堆需要拼命记忆的符号。化学不应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不能墨守陈规、照本宣科,化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化学的教学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全面、真实、高效地建构知识,激活知识的生存与应用,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尽情地舒展生命的灵性,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化学的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之中。
参考文献
[1]刘英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6,(5):1
[2]魏雯,陈益,陆真,化学教学,2006,(7):28-29
[3]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2-237
[4]李惠娟,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9):24-27

『贰』 初中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的基础上,研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通过讨论,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的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思路;

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在设计实验装置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引导学生复习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气的方法,逐一筛选出适合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会选择,学会判断,从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验学生的主动学习。

方法二:从实验室制气的要求入手,讲清楚原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思考到底实验室中用什么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

方法三:单刀直入先讲实验室中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让学生思考,实验室选择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比突出该方法的优越性,总结出实验室制气的原则。

知识讲解指导
注意讲解时的条理性,使学生明白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检验方法;让部分学生清楚选择该方法的原因和实验室制气方法选择的依据。

注意理论与实验的结合,避免过于枯燥或过于浅显,缺乏理论高度。

联系实际,讲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必要时也可讲解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实验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节知识的学习比较容易,学生在前面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上经过讨论便可解决。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能力训练。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具备了一些气体制备的实践经验,各项实验技术也已经具备,此时,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正是时机。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表达交流、实施方案、总结表达等环节完成整个探究。

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建议
为了完成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设计2课时完成此节教学;

本节是典型的探究学习模式。其中有两个探究:制备药品的探究(快、易)、制取装置的探究(重点、慢)。

讲授过程指导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可结合实验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边讲边实验。

注意运用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适当与氧气、氮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对比;结合装置讲解制二氧化碳装置与制氢装置的区别与联系(均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制气);结合二氧化碳气的性质,讲解二氧化碳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

课程结束指导
复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装置及验满方法。

布置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用醋酸和鸡蛋壳或水垢制二氧化碳。

布置作业,注意计算和装置图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一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研究改进,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 反应原理

1.试剂 石灰石或大理石 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讲解】因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用相似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讨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普通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教师实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普通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因为普通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板书】三 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实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须明确制取气体的顺序是: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二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将来探究在实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根据前面学习氧气、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经验分析,在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展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学生活动:

列出很多反应

除大家列出的反应外,还有许多反应可以得到CO2。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应都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如煅烧石灰石在实验室中很难实现。碳燃烧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等等。

提问:以上反应中最适合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说明原因。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和实验排除反应1、2、3、4、6、7、8。明确反应5为实验室制取CO2­­ 的反应。

[板书]:

实验药品:

1. 石灰石和稀盐酸

2. 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 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实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教师提供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学生参考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

阅读全文

与碳酸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