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视频设计 > 于漪晋祠教学设计

于漪晋祠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4 07:23:00

❶ 怎样理解语文课教学设计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一、语文教学有序与无序的现象

❷ 狐鹿换腿教学设计,怎么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每节课不可缺少的开端,就像每场戏的开场白,令人翘首以盼。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第一锤”的设置是否有效,对于整堂课的成与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开场白”精彩得法,片刻之间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为学习讲授新课内容缔造了良好的开端;反之,“开场白” 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

一、 新课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1、 时间把握不准。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差、容易分散,所以导入的时间要把握好,合适的导入在3-5分钟,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如果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使教学的中心课题反而得不到充分展开;而如果太短就不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也就不能成功敲好“课的第一锤”。

如在上教版第六册《埃及金字塔》一课中,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奇迹,便用一段介绍世界八大奇迹的视频导入,这段视频从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亚历山大港灯塔、爱琴海太阳神像、奥林匹亚宙斯神像、阿尔特米斯月神庙、摩索拉斯陵墓、巴比伦空中花园到最后介绍到埃及的金字塔,足足播放了六分多钟,但这些奇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关系也不大,而且还花费了大量时间,使得后续的教学受到了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导入方法,短小精悍,富有效率,切不可过长过繁,颠倒主次。

2、 设计导入忽视了学生的学情。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导入要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来设计,如果太难了学生会听不懂、就会失去兴趣,对后续的学习也产生一种畏难的情绪;如果太简单就不利于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因此,精彩的开场白就需要老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灵活设计,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逐渐把学生带入到最佳状态。比如说,有趣的故事是容易诱发出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素材,而适当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引导学生释题、学会提问题则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而高年级的也初步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多采用设置悬念、释题、简介导入,导入既简洁又直指向中心议题。如果将三者混淆,效果将要大打折扣了。

3、导入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效果。

课堂导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疑导入、谈话导入、猜谜语导入、释题导入等。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切忌千篇一律。但无论何种形式的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小结”这五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但有的教师不理解导入的意义、目的,为导入而导入,只注意了表面的热闹,使导入成为形式上的“走过场”,起不到导入应起的作用。因此无论课堂导入的形式多么精彩,最终必须落脚在教学效果上,要体现在有效上。

二、有效导入的作用。

1、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高昂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求知 的“内驱力”,获得学习上的自觉性。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进入一种有趣的学习状态中,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式是多样的,最常见的是创设情境式、提问质疑式、回忆联想式、故事式导入等。

如在上教版第六册《27 我多大了》一课,我先媒体出示图片:地球。然后问学生:“认识它吗?你知道它多大了吗?”生回答。然后老师以地球的口吻讲述:小朋友,我是“地球”,我的身上布满了山川、河流、陆地、海洋……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的生活幸福、快乐,可是呀,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年龄,当看到别人过生日时,我就难受,心理很着急。今天,我要问问我身边的朋友,我到底多大了。师出示课题:我多大了(生齐读)。

在这里老师以地球的口吻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很快带进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氛围中,再学习后面的课文时学习也就很容易体会地球的着急,把握住课文的感情基调了。

2、有效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兴奋点移到上课中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内容当中。上课一开始教师可通过自己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进入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获取新的知识。

例如在上教版第六册《家是什么》一课中,我先播放《吉祥三宝》乐曲, 在熟悉的乐曲中,老师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过这首歌吗?是的,这是一首洋溢着浓浓亲情与暖暖爱意的歌曲,它唤醒了我们心中对家的无限遐想,它触动我们心底对家最温暖的记忆。你的家是怎样的?喜欢它吗,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在乐曲中,在老师的娓娓叙述中,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对家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3、有效的导入,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用各种的艺术导入技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将新知识“植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如在上教版第六册《春的消息》一课中,

师:“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的<风姑娘送信>这篇课文吗?”有的同学记得,有得同学已经忘记,这时老师出示片段,进行诵读,“风姑娘把信送给了燕子,燕子一看,说:‘啊,秋天到了,我要到南方去。’”师述:风姑娘把信送给燕子,燕子就知道秋天到来的消息了。告诉别人有关事情的情况,这就是消息。送走了一个寒冬,我们又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春姑娘究竟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好消息呢?出示课题。

这样的导入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抛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4、有效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教师选择何种艺术的导入方法,其最基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导入揭示本课堂的课题是什么,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同时可以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理解课文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直接把学生引入课堂,带到要学的课堂内容当中。在众多的导入方法中,以释题导入法最为明显,从标题入手和学生一起释题,探题,达到解题,从而了解全文主旨。

如在上教版第六册《独果》一课中。老师先板书课题:独果。师:什么叫独果呢?我们先来看看“独”在字典上的几种解释。(媒体出示:独在字典上的注释:①一个 ②独自 ③唯独 ④孤独)你觉得在这里该选哪一种?学生交流。

生读课文第2节。思考:什么叫独果?它是什么样的?生交流,师随机出示文中的内容。学生利用板书,练习说话:我来向大家介绍独果……

在本课中,以课题自然引入,抓住课题、通过理解字典中的意思、读课文等方式理解课题,再通过“话说独果”的释题方式,对课文语言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力度,同时对展开下文的学习,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一家三代人互尊互爱的美好心灵打下基础。

5、有效的导入,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现在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第一站则是课堂导入。有效的、富有创意的导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并能培养其思维能力。

阅读全文

与于漪晋祠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